放牛斑奶茶:张三丰金丹诗二十四首注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35:34

张三丰金丹诗二十四首注解   孔德按:三丰祖师此金丹诗内容,主指炼己之后入室下手法工。丹家将炼己作首步筑基功夫,炼己即炼性,性定则心静,心静则神归,神归则真种得,得真种方可谈培养、采炼、搬运、沐浴、温养、攒簇、封固诸般金丹返还之事。故炼己是以性还命,侧重于性功;金丹是性命双炼,征验在命效。然性命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在后天可作两面观,故修功分性分命,分先后次第;在先天实为一物,故修到后来便无分别。
  一
  采取先天炼后天,循环二气共根源。
  欲知有象原无象,须知初弦与下弦。
  杳杳乾坤将判处,冥冥父母未生前。
  服之混沌犹如梦,变化婴儿寿万年。
  [注解]
  “采取先天炼后天,循环二气共根源。”
  此句从“气”上开篇讲金丹之道,言金丹修炼始终围绕着“气”下功夫,离“气”而不可言道。金丹之道不过是吾人效法天地造化之道而已。天地造化之道乃一气流行。此一气,静为阴,动为阳,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动极生静,静极生动,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动生静乃动中含静,静生动乃静中含动;阳生阴乃阳中有阴,阴生阳乃阴中有阳。故天地生生不息,均赖此阴阳二气的循环。所以古人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之分,分在动静。有动静皆为后天,无动静方为先天。故,无动静之分的先天一气,乃为后天有动静的阴阳二气之本,即根源。金丹之道下手即以后天返先天,寻到根源处,得此先天根源再化炼后天,渐返渐炼,以至后天渐消,先天渐长。待至后天全无,先天尽现,金丹即成。
  然而言后天,却有多种之分。以息分,口鼻呼吸为后天;以神分,思虑之神为后天;以精分,营养之精、交感之精为后天。
  以人身言先天,真阴真阳为身内之先天,先天一气为身外之先天。故此真阴真阳,在宇宙自然为先天之后天,在人身为后天之先天。知此先天后天,方明采取烹炼之用。
  “欲知有象原无象,须知初弦与下弦。”
  此句从身内真阴真阳之气的运转规律上,让人知其现象与本质。先天阴阳,以其用,有其现象特征与规律,以其貌,却无声色与形状。这犹如我们站在半山坡中言上下,我们知道,抬步往山顶攀登为上,拎脚往山麓走去为下。这个上下是以我们行为趋向判断出来的,而无法在山坡路径上的任何一点标出有形式可确定的上下。
  此句告诉人,你以为阴阳二气的运转有形有象,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出,那你错了——因为任何可供感知的都不是它。先天与后天,先天无形无象,后天有形有象。无形无象的先天,化生有形有象的后天。后天有感有知,可感可知;先天无感无知,不可感不可知。故后天与后天可感可知,先天与先天无感无知。无感无知的先天可赋予后天有知有感,有知有感之后天却无法感知先天的无感无知。例如初修功夫之人,头脑中会生出一些幻像,这都不过是后天识神演出的把戏。肉体上也会发生一些奇特的反应,如类似针灸的冷热凉麻酸困闷胀之“八触”之感,或气运周身的千奇百怪情况。这其中既有后天呼吸之气的作用,也有一定先天之气的作用。然而,有感受者皆是肉体本身和识神本身,而非气的本身。这犹如给一条扭曲空瘪的自行车内胎充气,气本身无声音,无形状,而内胎却因充气不断改变着扭曲空瘪的形状,还伴随着声响。这有形状变化的、 发生声响的只是内胎本身,而不是气。
  类似日常事物现象可以启发我们去认识先天与后天。但要认识修炼中真阴真阳的发生运化现象,却必须有一个最形象、最生动、最具有概括性的实例。古人发现最好的实例就是月象。
  所谓月象,是指月亮在一个月内圆缺变化的周期,及其光亮度的变化周期。月亮是个不发光的天体,古人称之为太阴。在修炼中它既可比喻为虚静的心境,又可比喻为属水的肾精。月亮不发光,却借太阳对它的照射而反射光。这种反射光却不再等于太阳的原光。太阳的原光炽热,而月亮的反射光清润柔和。这种清润柔和特征,是太阴与太阳交合的效应。修炼中,以专注之神意关照下丹田,这就像太阳照射太阴,以火入水。下丹田肾精经神意注照,所生发的先天真阳之气,就像月亮产生反射光。在一个月的月初和月尾,阳少阴多,故月亮残而不全,暗而不明;而到了十五十六夜晚,阳盛阴消,故月亮最圆最明。这在修炼中象征真阳之气的微弱与强盛。而修炼求的是阴阳谐和,故微弱与强盛都不可取。惟象初七八的初(上)弦月,与二十二三的下弦月,阴阳各半,真阳之气得以中和,这才是应当作为药物采取和温养的。
  “杳杳乾坤将判处,冥冥父母未生前。服之混沌犹如梦,变化婴儿寿万年。”
   此四句主要意思是说,丹道修炼是以后天返先天,将人的主观彻底顺应客观,从而接受宇宙自然对生命的再造化。
   丹道修炼总体概括要经历以下过程:从神讲,是以有为入无为,从无为得有为,合有为再入无为,而得无不为。从气讲,是以后天之有化于先天之无,从先天之无得先天之有,合先天之有再入先天之无,而得无不有。以神气合言之,第一步是以后天之神的有为合后天有形之气,入于先天无形无象、无声无臭的混沌无极状态。第一步是兴工的手段,目的在于入先天之无以求先天之有。先天之无是无极,是阴静。而无极不可终无极,无极之极而生太极;阴静不可终阴终静,阴极静极而生阳动。有此一阳之动,阴阳便开始作动静的互根循环运化。此即得先天之有。这个先天之有,是先天的有为之有,是先天的存在之有。这步下手功夫以宇宙自然比,有形的天地乾坤是后天,现在要归于天地乾坤还未产生的最早什么也没有的先天杳冥状态;以人自身比,有形的肉体是后天,现在要归于父母还未造就我们生命那最早什么也没有的先天状态,入无求有。但是,得有之后,不要以有为有。若以有为有,仍将落于后天。故仍以先天神气之有,再入于先天无为造化之无,久久锻炼,一任自然天然,最终被造化成为无不为、无不有的道体,形神俱妙,永生不灭。这个后阶段修炼状态即称“服之混沌”,它的状态是不由自主而“犹如梦”;它的效果即生命再生“变化婴儿”,形神俱妙;它的养生效益即永生不死“寿万年”。
   第一首诗是以丹道宏观的理法为学者作下手兴工时的要领提示。
   二
   月本无光借日光,每从晦朔定阴阳。
   蟾乌交媾合真质,牛女相期入杳茫。
   自是魂灵入魄圣,从他地久与天长。
   学人解得玄中妙,紫府高悬姓字香。
  [注解]
  “月本无光借日光,每从晦朔定阴阳。”
  此句借月象反映先天元气在体内运化的周天规律。“月”即太阴之精,坎水之象;“日”即太阳之神,离火之象。月得日光而明,水得火烹而温。明而生光,温而化气,自此如月华循环运转。元气之运化,在一个周期里有阴阳消长之过程。以月象比,元气始生时如朔月之象,阴中始生阳,这时阴多阳少,象呈阳发之趋势;元气经一周期运化而归藏蓄养时如晦月之相,阳藏而显阴,这时阳暗阴明,象呈阴主之趋势。知其阴阳规律,阳生时当扶其生,阳退时当任其退,阴消时当任其消,阴主时当持其主。否则,阳生时持其阴,阴主时持其阳,均难合于自然造化。
  “蟾乌交媾合真质,牛女相期入杳茫。”
  此句讲,得阴阳必得真阴真阳,真阴真阳才是真质丹药。以日月比,真阴真阳就是不掺杂质的太阳和太阴的精华,古称日魂与月魄。内丹中即元神与元精。欲得此二物,又须人真性真情相合。性属木,木生火; 情属金,金生水。真性生元神,真情生元精。真性如木之灵液,以其柔和状比织女;真情如金之刚气,以其强烈状比牛郎。此二物原本好似恩爱夫妻,皆因后天识神这个无情的王母,将二者天各一方。又因二者真心相爱,感动真意明神为之搭鹊桥,促成夫妻相会。夫妻相会,真性真情相交,入于妙不可言的杳冥混合状态,如痴如醉,如幻如梦。此乃真交媾,真相合。牛郎织女是一年一度,岁岁七巧(七月七日)相会,也喻周天循环,一转有一个阴阳的回归交合。
  “自是魂灵应魄圣,从他地久与天长。”
  此句接前讲维持之火候。前四句讲辨认阴阳,阴阳交媾,入于混沌,是有为入无为。此句讲既入无为便维持无为以待阳生。前有“蟾乌交媾”、“牛女相期”,实际上就是“魂灵应魄圣”,即可谓精神相交,又可谓神气相合,还可谓水火既济,阴阳谐调,一切都归于先天自然,就当顺乎先天自然。无论这自然蓄养萌发出先天一阳之气和周天运转需要多么长久的时间,都必须伴随。故称为“从他地久与天长”。
  “学人解得玄中妙,紫府高悬姓字香。”
  何为“玄中妙”?即无中生有。学人能知前六句之理,谙前六句之法,即解玄中之妙。此句所言“紫府”是神话中的天堂,神仙所居之地,内丹术中有指泥丸上丹田,有指绛宫中丹田。但这里实为泛指整个身心合于先天的境界。“姓”字,“从母所生”之义。左传隐元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从母所生,此母即为阴阳相合的道。“天子建德”,德表示道的作用。合道者,男女合道,生儿育女;修炼内丹者合道,故能生出先天一阳之气,即为“姓”,即为玄妙之养生之丹药。故称“姓字香”。
  三
  七日阳来下鹊桥,上桥夫妇乐逍遥。
  逆回海水流天谷,倒转风帆运斗杓。
  手握乾坤分造化,时凭年月步周遭。
  神仙手段常如此,那与庸夫斗舌苗。
  [注解]
  “七日阳来下鹊桥,上桥夫妇乐逍遥,逆回海水流天谷,倒转风帆运斗杓。”
   此段诗前四句言药生之后运转周天的工法。“七日阳来”又称“七日来复”。《伍真人丹道九篇》曰:“阳光三现之时,纯阳之气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出耳。必用于七日采工,始见鼎中火珠成象,祗内动内生,不复外驰。故名真铅内药,又名金液还丹,又名金丹大药。异名虽多,祗一真阳,即七日来复之义也。”此指欲得先天金丹大药发生,大约须经七个昼夜的采养。这无非是个大致时间界定,而总的原则是要火候充足。实际上七日采工尽管指专业性修炼而言,而在七日之前还有长期筑基修养过程的铺垫,如心性能够清静、肉体已基本没有疾病、身体健康状况正常等。若不能完全达到以上条件,这个过程就会延长。
  阳生之后,必等壮旺方可采取搬运。这壮旺的征候就是周身稣麻美快一阵之后,归于圆通,然后会阴穴闪现异常之感受。会阴穴是阴阳脉交汇之处,故称下鹊桥。周天搬运即从此处开始。周天搬运中须以真意明神导引,故真意与真气同行被比喻为夫妇。真意明神虽言导引,只是遵气而行,即气为主意为客。明神阴静,好比妇;真气阳动,好比夫。神气相合,顺其自然而行,此被形容为“上桥夫妇乐逍遥”。
  周天搬运是以逆行之法由会阴过尾闾顺督脉而升。这一进火路途一直升入到脑中泥丸宫,故形容为“逆回海水流天谷”,又为“倒转风帆”。但周天过程也好比一年的周期,有春夏秋冬阴阳消长的季节变化。地球上的节令变化,与北斗星斗杓指向是有关系的。这也即说,斗杓在始终把握着阴阳变化调节的主权。没有它的调节,季节就会失衡。内丹周天中,这斗杓所在指的就是真意明神。它在配合元气运行中,当行则行,当歇则歇,不能有一毫误差与闪失。
  “手握乾坤分造化,时凭年月步周遭。”
   此二句言周天运转中真意明神坐镇主持的关键火候把握的作用。“手握乾坤”,即自然规律已被自己所掌握运用;“分造化”,即用自家的真意,体现着道的化生功能。“时凭年月步周遭”,即按照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运规律,适时把握进退沐浴诸般火候。
  “神仙手段常如此,那与庸夫斗舌苗。”
  此二句是说,仙道修炼正是以上述方法进行的,步步有验证。而这些奥秘,世上那些凡夫俗子万难所知,旁门外道更是隔靴搔痒。但他们却常以不知而对仙道进行讥嘲诽谤。对这些又何须同他们费口舌争辩呢!如果争辩则永远争辩不清,因为这犹如同盲人谈颜色。这里也隐含了《道德经》中一段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乃圣贤之辈,知道之大用,知道之不可言,故默默地去行道。中士乃巧智之班,一知半解即自以为是,沽名钓誉,难入实际。下士乃庸愚之流,脑如木石顽固,不通道理,只知获取感官之满足,道与他两不相关,故死之于道也难知其道。与此等人论道,一如对牛弹琴,有何益处!
  四
  橐硁吹嘘藉巽风,搬来坤火自鸿。
  徐徐扇上昆仑顶,渐渐吞人土釜宫。
  铅汞相投成至宝,精神凝合变婴童。
  将来跳出乾坤外,不属璇玑造化中。
  【注解】
  “橐硁吹嘘藉巽风,搬来坤火自鸿”。
  此二句言下手采炼时,先后天呼吸的过渡及配合作用,以及心神在其中的调和并参与。这种方法称为“凝神调息”。
  内药采炼是洞见玄关之后的事。而洞见玄关又以真息出现为征验。真息也称胎息,如同婴儿在母胎,没有自我的口鼻呼吸,皆借母体呼吸为呼吸。这对于婴儿来说就是自然呼吸,就是先天呼吸。然此先天呼吸分有两层,也即有两层胎息。第一层,口鼻呼吸虽断,而胎息仍有内部鼓荡运化频率;第二层,没有鼓荡运化频率,处于空明圆通的无息之息。这两层,前者是胎儿渐长,太虚真息因母体阻隔不得维持,故必借母体有频率的呼吸而补足营养运化;后者则为胎儿肇始之时,全凭太虚真息滋养,故是无息之息。
  但无论怎样说,人自离开母体落入后天,先天胎息就已结束,再欲获得胎息,必须自我去创造条件,这就是以后天返归先天。人的后天呼吸通道是口鼻,故返先天真息,就只能由口鼻呼吸开始,下手调训,以完成过渡。
  古代人冶炼金属(包括外丹)的炼炉,使用的鼓风器是皮革缝制的,称为橐硁。内丹修炼家借橐硁来比喻呼吸之息。故“橐硁”可分先后天。而此句将“橐硁”与“巽风”分而论之,即表示先后天呼吸的配合及过渡功用。此“橐硁”即先天真息,但它要借后天口鼻呼吸才能渐呈其象。这一过渡法即调整身心,顺其口鼻呼吸之自然,让它由粗及细,由强及弱,由短及长,由显及隐。迨至周身经络畅通,口鼻呼吸息息归根,终而对外断绝,真橐硁便正式呈现。这便是“橐硁吹嘘借巽风”的第一效应。
  而在周天运转中,为了保证元气的升降运行,在尚未纯熟的前期搬运中,发挥后天呼吸的配合作用是不可少的,是很重要的。如在混沌状态下,先天一阳发生,为及时采炼不使走失,就当借用后天呼吸“扇风加火”,此称之用武火。如在逆升督脉时,勿令元气从会阴穴下行或外泄,也当借用后天呼吸之吸,加以吸提之力,催逼其逆升。当然这些方法,虽用后天,却要与先天相合;虽出于人为,却要与天然无违。否则就会出偏差。
  以上是调息之法。
  但调息与凝神是合而不分的。甚至可以说,调息是为了凝神。调息为手段,凝神是目的。因为在内丹修炼中,神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神为烹炼精水的火,从这个意义上讲,神也称修丹的真种子。前人揭示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凝神,所凝者为明神。明神在内药中主阴静,又凝在居下的腹中丹田,故称“坤”;丹田于神静中真阳发生,故称“坤火”。因它在无为状态下呈现,故称搬自“鸿”。凝神之法是以神系之于息,先自口鼻呼吸开始,当口鼻呼吸一任自然,息息归根,此根即在丹田,此便将神凝之于丹田。神之火借呼吸之风合于天然真息,称之神火,烹而炼之,精必化气。此方得凝神调息之妙。
  “徐徐扇上昆仑顶,渐渐吞回土釜宫”。
  此二句,前句是由会阴沿督脉升上脑中泥丸,脑因居上,故喻昆仑山;后句是由任脉下降到中丹田炼养,因中丹田乃神气交会,阴阳相合,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处于中位,故“中”即五行“土”所居之地,烹炼在此故称釜,合称则为土釜,又作黄庭。《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指此窍所在:“心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也,白元居右肺也,亦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然此后升前降者皆须配合呼吸运行,升者配以吸,降者配以呼。“徐徐”,“渐渐”皆表示顺其自然。
  “铅汞相投成至宝,精神凝合变婴童”。
  此二句言内丹的核心就是精神凝合,别无什么特殊奥秘。精神分后天与先天,结丹所用精神为先天,也即元精元神。此二物以外丹烧炼的药物而言,元精即为铅,元神即为汞。内炼中,总是以铅投汞,化精合神,汞再点铅,神再炼精。如此反复往来,阴皆化尽,独存纯阳,精气化神,只见神气而不见精气,二者合一,无所分别,方为真丹。圣胎以丹而结,婴儿由胎而养,故以养生延命之药,言为“至宝”;以将来神通变化生命再生,言为“婴儿”。然元精与元神皆无形质,皆为一气,神乃神气,精乃精气,故精以示与神别,常又以“气”名,铅即气,汞即神。
  “将来跳出乾坤外,不属璇玑造化中”。
  此二句言,丹道修炼是以现有自然造化的有限生命,而成为不受自然造化且等同于自然造化的永恒生命。“乾坤”即天地,它是造化人类生命的先天环境,人类生命同时受其制约。“璇玑”即北斗,人类认识地球及天体方位,以它作为标准,也认为地球节令变化与斗杓指向有关系。这里借“璇玑”泛指人类受到制约的特定自然时空环境。
  五
  安炉立鼎炼金丹,水怕乾兮火怕寒。
  既未煅时常守护,屯蒙行处要勤看。
  抽铅添汞须加紧,虑险防危莫放宽。
  毫发差殊功不就,半途而废复行难。
  【注解】
  本首诗着重提示火候细微。
  “安炉立鼎炼金丹,水怕乾兮火怕寒。”
  此二句言下手兴工前所应具备的条件。“安炉立鼎”即是先决条件。什么是内丹修炼的“炉鼎”?它在这里有诸多含义。若以身心言,肉体即炉,意念即鼎。肉体疾病未除,意念游移不定,炉即不得安,鼎即不得立。若以精神分属穴窍言,下丹田为炉,上丹田为鼎;若以内药外药言,身心为内药为鼎,天地为外药为炉。不明穴窍,不知用法,炉即不得安,鼎即不得立。此为“安炉立鼎”之重要。精为水,神为火,此二者是结丹的主药。“水怕乾”,乾即干涸(“乾”,即“干”的繁体字。此字旧时为一字多音,多义)。人身缺精,或精不充盈,都使炼丹无从下手,这譬如造饭,有锅有灶,有柴有米,然而没有水,就无从造饭。“火怕寒”,无柴火寒,柴少火也寒。此柴此火就是心神意念。如人精气充足,这好比锅中添了足够的水,而人不能用神凝注于丹田,神思皆被外物牵引而去,这就好比炉中无火,或者火很微弱,又或火时断时续,根本无法将锅中水烧热。神火不足就不能炼化精水而成真阳之气。
  “既未煅时常守护,屯蒙行处要勤看。”
  此二句言下手采炼前的静养火候。“即未煅时”,指凝神之初,火尚不足,风尚不匀,炉中之矿尚未经冶炼。火不足即神不专,风不匀即息不顺。“常守护”即凝神调息于丹田。守护有武火文火二法,意念不集中即采用武火,侧重调用呼吸,强化意念,行有为之为;凝神调息做的好之后则采用文火,勿忘勿助,不即不离,行无为之为。到得一切顺遂,再行“屯蒙”之法。
  “屯”与“蒙”是《易》六十四卦的第二、四两卦。前两卦为乾卦和坤卦。内丹家借六十四卦来比喻修道的全过程。比喻周天用法,乾坤两卦即阴阳相交,比喻下手之时以神入气。当神与气相合进入混沌境界,先天真阳之气便会从这种境界中萌生。“屯”卦是震在下,坎在上,以卦象寓义理解,象征新生事物刚刚发生,而未来还有许多艰难曲折。卦辞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卦可表示真阳气刚刚回复之状,就像植物种子,刚刚有胚胎的萌动,连芽儿都还未发。但尽管如此,它已呈现了新生命产生而必将发展的势头,所以是个吉利之象:“元亨利贞”;有发展前途,即“有攸往”;能有所建树,即“利建侯”。但对这一吉利卦象的态度却是“勿用”。为什么?虽然它是吉利象,但它尚处于最微弱的阶段,尚无能力应付面临的艰难曲折和压抑。唯一的方式就是守护好它,不要使它遭受任何损伤破坏。在功态中,即刚有真阳萌发的势头,心意更加要静,呼吸更加要顺,特别体现勿忘勿助,不即不离,这就是进一步的守护。“蒙”卦是紧接“屯”后的一卦,坎在下,艮居上。坎为水,艮为山,水欲流动而有山阻止,故不畅行。比喻前程不明,需要受到教育。卦辞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这一卦比之功态,就是随着真阳时的静极一动,浑而一明。动者为真阳,明者为真意。而这个真意是在原有真意处于混沌态中经先天元神所感的真灵明觉。因真阳之气刚刚萌发,犹如无知幼童,好比童蒙。童蒙天真无邪,由此率天真而行,故为“亨”。但童蒙无知无识,必须给予教育引导,才能走上正路。所以刚刚萌发的真阳之气必须要有真意主宰导引。真意即“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即表示了这一主次关系。“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与上层联系还有深一层意思,即真意(明神)与识神的关系。因为静极复动后,真意出现,然识神也同时苏醒,这时他必须服从真意,而不能因为对新生现象的不明,老想追究个为什么。一具此心,因为“再三渎”于真意,真意受渎则退而不告。“利贞”之语,即表示真阳已生,顺其发展,自有真意作主,此为“贞”。识神千万别找麻烦,一找麻烦即不“利贞”。故“蒙”者一切接受明者指引就行了。“屯蒙行处要勤看”与“常守护”同义,都是不能有识神参与,不能破坏元神、元息、元气的发展势态。
  “抽铅添汞须加紧,虑险防危莫放宽。”
  此二句言周天搬运火候。当丹田真阳壮旺后,即须行“抽铅添汞”。铅即精中真阳之气,炼精以化气,从精中得气为抽铅。抽得真铅送入督脉逆而后升,达昆仑,入泥丸,与元神交合,此为添汞。此过程又称为取坎填离,还精补脑。丹道修炼当分秒必争,积微成著,早一天早一时成功才为稳操胜券。如修炼不勤,中途再生差错,就会前功尽弃。故三丰祖师曾在《无根树歌》中提示学道者“莫待风雨坏了舟”。此语与“须加紧”共此苦心。内炼中无论使用文火武火,总须心志专一。若杂念乍起,神思游移,不仅神因此而散,元气也有走失之患。此种现象被称为危险之兆。另外,在功境下也易出现魔幻景象,同样也是内炼之大敌,也是倾炉毁丹的危险之兆。这些魔幻,古人列为十魔,其说不等。《钟吕传道集·论魔难》:“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曰梦寐,三曰内观。”具体为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则归类为:“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总之,这些魔相一是由于炼己不纯,由心理中潜伏着的各种复杂的欲念所构成;一是功态下肉体与感官对外部环境中所给予的色光、音响、温度、物质、气味和某种信息传感刺激而产生的形象直译或错译,以及混乱再加工所构成;一是身心潜伏的各种病疾通过心理感受的幻化所构成;一是元气运行时,由于脉络不畅关窍未展,元气触及经络、关窍,由神经反馈于大脑后,大脑非理智错译所构成。而这一切,若在功态下出现,都应一概置之不言不理,不惊不怕,不贪不恋,只须高悬真意正气的慧剑,镇定自若,魔幻即会自行消除。此即为“虑险防危莫放宽”。否则,认幻为真,或因惊恐消散神气,或因贪恋堕入魔境,莫谈丹不能修,人也从此将神经失常,非疯即癫。这种人十有八九不可救治,致成终生大误。
  “毫发差殊功不就,半途而废复行难。”
  此二句,前句言“刀圭”妙用,后句言坚定不懈之练功意志。
  所谓刀圭,以真有形可名,是古代医家借丹家之理所制的一种最小单位的量药容器,其状若刀刃背之棱角。常用于称量名贵药物,计量精确,可达到分毫不差。故配制出的丹药效用神妙。刀圭取理于丹家,首先是外丹术,后被内丹家借用。“刀”表示决断;“圭”表示标准。“圭”之所以表示标准,其义在于它由戊“土”和己“土”合成。五行中,土表示中和之象,有调节金木水火四行之功用。在内丹术中,“己土”为身内明神,“戊土”为身外太虚元神。有此二土,可以调配身内身外阴阳,不使二者有丝毫的偏激,最后与二土凝结为一,大道可成。所谓“毫发差殊功不就”,也就是借用刀圭指调配阴阳的至微至细,在功夫的每一层次,每一步骤,每个细小环节上,这种平衡调配处处都不可缺少,不可忽视。静中有静的阴阳调和,动中有动的阴阳调和。反之,只要阴阳不能调和,它都会影响产药、结丹的有效完成。
  内丹修炼的成功,是从零基础上一气呵成的。它不比办其他别的事,有空了办一办,没有空就放下。古人对此常举有三个例子:一是造饭,不能中途断水断火;二是冶炼钢铁,没有升起炉子可以停火的;三是打仗,要打就一次性把敌人打败,而不能战几回合就收兵,反复地去和敌人战争。内丹术也如此,它如果在中途停止或间断,就会将功夫退废至零。因为其中最关键者是信念,信念的颓废,必然导致私欲杂念的卷土重来。这不仅将造成今后再树信心的极度困难和几乎不可能,也将使已获得的一些命功效益再度付之东流。这就是“半途而废复行难”之义。
  [六]
  龙升虎降转河车,赤火擒来制白砂。
  二气凝结铅自减,三花聚顶汞还加。
  开炉漫搅成钟乳,起鼎应知是马牙。
  两物齐拿休纵放,放之失却美金花。
  [注解]
  本首诗主讲周天火候细微。
  “龙升虎降转河车,赤火擒来制白砂”。
  内丹术最惯用“龙虎”二物之名,用于比喻,含义大致有三种:一指肾中之精,心中之神。肾精非有形之精,乃元精,纯阴之中正阳之气。以此精为镇命之宝,如同山中百兽之王,又以此精性情刚烈,可成伤命之患,故称为虎。心神非后天识神,乃识神中所藏的先天元神,又称心中灵液,神之灵知。因其易动不易静,游移性强,极易受识神所使而飘散,故称为龙。一指人的性与情。性属木,方位东,卦为震,象征青龙;情属金,方位西,卦为兑,象征白虎。一指肝液与肺气。肝属木,肝液乃阳中真阴,象征青龙;肺属金,肺气乃阴中真阳,象征白虎。在内丹术五脏与五志的“四象攒簇“中,肝属木,主性,木生火,性生神;肺属金,主情,金生水,情生精。这种对“龙虎”的多种比喻,只是对功态下一时一事的情况及对待方式所采用的临时性比喻。并非真有龙虎,也非到处是龙虎。总的来说,无非指神与气的相对,阴与阳的相对。并指出阴阳的互根性,如阳中真阴为龙,阴中真阳为虎。还有丹家反用此“龙虎”,将丹田所产真阳之气称为龙,将泥丸所藏真灵之神称为虎。这一概念建立的原因是,真阳之气是神火下照丹田炼精而得,故为龙;真灵之神是真气上运泥丸化神而成,故为虎。此句中“龙升虎降”即富此义,即表示神与气、阴与阳的交媾循环现象。因内丹修炼是将精化之气逆转周流而用,这如同农夫用水车将河水由低处抽向高处浇灌农田,故称此法为“转河车”。
  周天中的运转河车,目的在于使“龙虎”在循环中加深交媾,并通过交媾得到质量上的提炼升华。以神入气合气,在于让气补神壮神。神不断以火炼气,使气的纯净度不断提高,这在内丹术上称其炼去浊阴,独留纯阳;纯净度不断提高的气,因其带有“火”的热能,在补神壮神过程中,又会使神的阴浊成分炼化,使神逐渐成为纯阳之神。久而久之,气即神,神即气,皆是一团纯阳之物,始为金丹,渐则为圣胎、婴儿,终则成就为身外之身。“龙虎交媾”也可以用外丹法的铅汞药物的化合现象来比喻。《金丹真诀》云:“铅入中池,乃化成汞,铅汞相合,乃成流珠。”《云笈七签》卷六六《金丹·丹论诀旨心照五篇》云:“铅本黑精,化西方庚辛正位,是以金生水,水生木。”比喻内丹术,可视精为铅,精化为气,即铅化为金,由黑而转白。汞即水银,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例如辰砂矿中的自然汞,即是由辰砂氧化而成的。砂在内丹术中可喻为未经锻炼之神,而以气化神,以金点砂,可使砂中流汞,神化真神。这即是“赤火擒来制白砂”之义。但丹经若不落在文字相上,此句也可作另一种理解,“赤火”即先天正阳之气,“白砂”即龙虎交媾。以前义解,“赤火”为真意,以此义解,擒者为真意。
  “二气凝结铅自减,三花聚顶汞还加。”
  此二句乃言前二句所达到的目的效应。“二气”即神气、精气。“二气凝结”,去浊阴留纯阳,谓“铅自减”。“三花”者,乃先天精、气、神。“聚顶”者,汇聚于上丹田泥丸。“汞还加”者,精气神越炼越纯,渐成纯阳神气,汇聚于泥丸,比喻铅炼之又炼,不断成为轻灵之汞。
  “开炉漫搅成钟乳,起鼎应知是马牙。”
  此二句是回头来作总结,告诉修道人炼气须得真气,炼神须得真神。没有这二者的先天真药,所谓结丹乃是妄谈。“开炉”,即是下手进行凝神调息。“漫搅”,即是神渐入气,气渐合神,使此阴阳有个渐渐相合达于中和的过程,应自然而然,而不能急于求成。“成钟乳”,这个“钟乳”乃是琼浆玉液的代称,比喻中和的先天真阳之气。“起鼎”,即是“三花聚顶”后的封固温养,犹如铅汞相合,将结为丹,还要在撤去火后放鼎中封固温养一时。“应知”,即真意明神对封固温养效应内涵的判断。“是马牙”之,“马牙”在外丹法中为上品丹砂,以外观状如马牙故名。《云笈七签》卷六九《金丹部·七返灵砂论》云:“又有如马牙,色白,浮光明者是上品。白马牙砂有如云母片,白光者是中品。白马牙砂,圆长似笋生而红紫者,即上品紫灵砂。”“白马牙砂者”受太阴平和明彻柔顺之精气凝结,而白光灿灿如云母色者,名曰白马牙砂。”此以“白马牙砂”比喻先天元神。内丹中,若非元气元神凝结,一切在后天精气神上做文章,皆为虚假的徒劳功夫。
  “两物齐拿休纵放,放之失却美金花。”
  此二句是对前二句的强调,也是本首诗的核心主题。意思明确,不再烦解。
  [七]
  采回坤地水金多,种在乾家入爱河。
  阳火阴符依进退,铅龙汞虎自调和。
  浆收东位成甘露,酒饮西方醉绮罗。
  但要至诚勤爱护,胎圆十月化青娥。
  [注解]
  本首仍言周天火候,重点在进阳火退阴符上。
  “采回坤地水金多,种在乾家入爱河。”
  此二句言上下丹田的“采、种”关系。在人身,乾为首,此“乾家”喻上丹田;坤为腹,此“坤地”喻下丹田。下丹田坎水肾精之地,水中生金,精中化气。丹家不断所采者即是这精中之气,以其为先天精华,故比喻为水中之金。能不断采炼便越积越多。气为命之本,丹家欲性命双修,必须使气相接于性之本的神,以命本种植于性根上,方得性命相合。故采气之后当升运上丹田与神相交。神气相交要如同恩爱夫妻形影不离,如漆似胶,这才可望以后“结胎”。故这种相交被喻为“入爱河”。
  “阳火阴符知进退,铅龙汞虎自调和。”
  “阳火”主动主进。气未生时,一意凝照丹田,即为进火;气即生时,顺其生发之势以升运,以气合神,亦为进火。“阴符”主静主退。气动极进极之时,阴符已含其中,我不助长其动进之势,守其虚静中和,气自归静归退,由上丹田降下,终归下田沐养。故“知进退”乃顺其自然,非有意使其进退。既顺其自然,精神性情(比喻为铅龙汞虎)之金木水火四象也自然调和。
  “浆收东位成甘露,酒饮西方醉绮罗。”
  “东位”按五行分即木,在卦属震,在象为龙,在脏为肝,在志为性。木液生火,木液即柔润之性,性静,以肝养心,心生灵液,性生真阴灵神。这即是阴阳在上谐和之征象。于此时,生理上于口腔中有甘美之津液自上腭涌生,心脏也会感觉凉润清鲜,此乃心生灵液;心理上心灵境界顿然清静朗明,大脑泥丸先有混沌气感,后渐渐下降,如同甘霖普降,而大脑亦随之更加空静异常。丹家称此为“天垂宝露”,又谓“甘露洒须弥”。“西方”按五行分即金,在卦属兑,在象为虎,在脏为肺,在志为情。金生水,金即刚明;水即精,源于肾,肾生灵气,情生真阳元精。此即阴阳在下谐和之征象。于此时,生理上有交感之美快陶醉,丹田有发之周身的浑融气象,神不知为神,气不知为气,如同俗人之醉中交欢,痴醉无复加。但此二句,后本在前,前本在后。以后循环,不复再以前后论。
  “但要至诚勤爱护,胎圆十月化青娥。”
  此二句言周天运转皆出于先天胎息下的自然而然,所以就必须谨诚地对这种先天状态加以保护,不要遭到丝毫破坏。这种先天状态当积蓄到气满神全时,也就像常人初生于母胎,经过十月怀胎而成熟为婴儿。“青娥”即仙子。修炼的“十月怀胎”成功与常人出生的道理相同,但其结果却不同。常人经母腹十月怀胎生为常人,而丹家经自腹再造“十月怀胎”可成广具神通的超原质生命。
  [八]
  夺得乾坤一点精,阴阳交媾自然成。
  夫妻会合攒三姓,戊己交加簇五行。
  朔望屯蒙鸡兔跃,晦玄既未龙虎争。
  地天收在玄关内,运转河车霹雳声。
  [注解]
  本首诗重在提示玄关一窍之重要。
  “夺得乾坤一点精,阴阳交媾自然成。”
  此二句言丹道修炼所追求获取的只是先天元气而已。因这先天元气无论在身内小乾坤和身外大乾坤中,都是最精华的东西,化生万物的根本。要得到它并不难,大自然阴阳和谐相交,它就在其中产生(按:这是有形自然界后天返先天现象);人可以效法自然,使其自身阴阳和谐相交,它也能在其中产生出来。
  “夫妻会合攒三姓,戊己交加簇五行。”
  “夫妻”指神与气。此二者,若以神为主,气为从,则神为夫,气为妻。若论神为离中之阴,气为坎中之阳,则气为夫,神为妻。神气会合何为“攒三姓”?此乃在神气会合过程中有真意为媒。神为火,精为水,真意为土,五行占三,故为“攒三姓”。真意又称“戊己”,这是按十天干配五行所分,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此五行各含阴阳二性。“戊己”为土,己为阴土,戊为阳土。朱元育注《周易参同契》曰:“坎中有戊,是为阳土;离中有己,是为阴土,在吾身为中黄真意。”这一说法认为,真阳之气应时而动,其有灵觉;真阴之神应时而感,其有灵知。灵知灵觉合即为真意。丹家所用真意至今仍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离”为识神,但识神中含有先天的明神。明神静,则归根元神;明神动,则为真意。在五行中,因为金能生水,木能生火,所以水火相交也首先得益于金木交并,性情相合。而这些也都是真意发挥的媒介作用所致。金木水火合,称“攒簇四象”;而其时土也在其中(元神来自于外,称戊,称真阳;明神生自于内,称己,称真阴。二者皆中和之性,有团聚的作用,居五行为土,和合其余四行),故为“戊己交加簇五行”。到得五行攒簇,实际也就不分五行,不分阴阳,只是混沌一气而已。功夫做到此步,也便进入了大定大静的高层境界。
  “朔望屯蒙鸡兔跃,晦玄既未虎龙争。”
  此二句言周天运转中阴阳互交,不断提炼升华之循环过程。“朔望”与“晦玄”皆借月象言阴阳周期运转变化。“朔”为月初,月光未现,然而阴中正孕育着阳。“望”为月中,月亮圆而明,真阳盛极。“晦”为月末,阳光消退,见阴而不显阳。“玄”即“弦”之通借字,表示初七八与二十二三日的上弦、下弦月,此时月亮阴阳各半,表示阴阳得其中和。“屯蒙”为《易》之初两卦,表示真阳之气的酝酿萌生过程。“既未”为《易》之终两卦,即“既济”、“未济”二卦,表示阳气一个周期运化的完成并不意味胜利结束,而是为下一个周期运化的开端打下基础。只有如此反复循环,不断提炼升华,才能炼就大丹。“鸡兔”借指日月。古代神话中,天上有十个太阳,皆为金乌,此以鸡代乌喻日;嫦娥奔月怀抱玉兔,故以玉兔喻月。日月又代指阴阳二气。“龙虎”指神、气,指性、情,同样代指阴阳。“鸡兔跃”、“虎龙争”都喻指阴阳交媾的生动性。
  “地天收在玄关内,运转河车霹雳声。”
  内丹修炼以玄关一窍立基,无此基础则无从谈修丹。玄关一窍也称玄牝之门,指得入此门才有化生的肇始。然而,无论说玄关一窍,或是说玄牝之门,它只是可供练功者自己感受的一种境界,是没有任何有形凭据可依的。《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是指将神处于一种不动但灵明的静态,就进入玄牝之门。《金丹四百字·序》:“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结胎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在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此说虽言在身内而求,而身内凡有名相处皆不可求。三丰祖师在《道要秘诀歌》中曰:“看玄关,无它诀,先从窍内调真息。气静神怡合自然,无极自然生太极。一息去,一息来,心息相依更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气冲和八脉开。照此行持得窍妙,玄关何必费疑猜?”在《大道歌》中指出:“黄庭便是真玄关。”在《道言浅近说》中指出:“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但有些丹派将玄关指为身中某一关窍,大概也是出于从有形至无形的导引过渡作用。如三丰祖师言“先从窍内调真息”,也可视为从丹田凝神调息渐入玄关。总之,若明说,玄关即是神气相合静至极、动之初的那一个临界点,它以胎息为呈现契机。所谓“地天收在玄关内”,“地天”指阴阳,指神气,二者相合即有玄关显现。玄关现象,真阳始生,而后方有河车运转之功。但伴随着玄关现象,真阳始生,常会发生内呼吸的吸提回逆,即一度呼吸中断,而后呼吸又从混沌中回复,由鼻孔发出沉闷的响声。炼家比喻为“夜半惊雷”,又曰:“忽如夜半春雷动,千门万户次第开。”故此而言“运转河车霹雳声。”
  [九]
  身中水火即阴阳,二气相孚化紫光。
  日日醍醐延命酒,时时吞咽返魂浆。
  玄机不许庸人识,大药须令志士尝。
  九转功完还太始,坤柔炼尽变乾刚。
  [注解]
  本首诗重在讲悟性与树立大志。
  “身中水火即阴阳,二气相孚化紫光。”
  此二句与前多有重复,强调阴阳相交妙用。
  “日日醍醐延命酒,时时吞咽返魂浆。”
  此二句与第七首五六句同义,复加了个坚持不懈之义。
  “玄机不许庸人识,大药须令志士尝。”
  此二句,前句讲悟性,后句讲树立大志。“玄机”为何“不许庸人识”?这在于庸俗之人不能动脑筋去认识玄理,也不用心体察玄机所在,或不得其门,或玄机临前当面错过。故修道既不是懒人的事,也不是愚人的事。虽前人有言,大道至易至简,“山野愚夫,得之立登仙位”,此无非言道不远人。但庸愚之人,纵使将理说得万分明白,他总是个糊涂,有何救哉?修道一事,虽非负重压肩,顶风冒雪,但也是要甘愿淡泊,耐得寂寞,守得清静,坐得长久,而后方有成功之日。若不能树立大志,私欲难除,声色难避,清静难持,坐难长久,莫说尝不到大药味,纵小药之果也难以摘取。
  “九转功完还太始,坤柔炼尽变乾刚。”
  此二句言其既有悟性,又具大志,必能以后天返归先天。“九转”者,“九”即最大阳数,“转”者,去而复还,指真阳失而复还。“太始”,即先天本源。“坤柔”,一指身内浊阴之气,一指“渣滓”肉身。“乾刚”,即纯阳,指先天真气、阳神、法身。
  [十]
  火性炎炎水性流,河车搬运自然周。
  昆仑片玉原无价,沧海明珠竟暗投。
  三昧初从离下发,一符始从坎中浮。
  自家消息谁能会,莫向人前插话头。
  [注解]
  本首诗主要讲玄机不可随意泄露。
  “火性炎炎水性流,河车搬运自然周。”
  “火”即神,代表信息与能量,因其“炎炎”特性容易成为识神的私心杂念从人身中挥发掉。“水”即精,代表精华物质,因其被支使的易“流”特性,容易因性欲引发从人身中流失。要想使“水火”即精神不挥发流失掉,而用于养生,就必须采用丹道的河车运转,使二者在身内进行交合循环。“自然周”,即精神自然周全,没有耗失之患。
  “昆仑片玉原无价,沧海明珠竟暗投。”
  “昆仑”本是最高山脉,喻脑中泥丸上丹田。“片玉”喻泥丸所藏之元神,又喻心之灵液。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皆赖此元神造就超万物智慧;人所以生命尚存,亦赖此元神保固一点元气,故喻为珍贵之玉,无价之宝。“沧海”喻下丹田藏精之所。“明珠”喻精中所生真阳之气。真阳之气通过河车运转升上泥丸与元神交合,二者皆无形无象,却有作有为,故称“竟暗投”。
  “三昧初从离下发,一符始自坎中浮。”
  “三昧”即三昧真火,分上中下:上昧君火,生于心,心外阳内阴,象征离卦;中昧臣火,生于肾;下昧民火,生于膀胱。此三昧火首从君火而发,要以心神凝聚丹田,故称“三昧初从离下发”。“一符”即精中始生先天一阳之气,因其生是应时而生,乃真消息,故名为“符”。“坎”喻肾精水象,精水经神火烧炼而生热,真阳之气自精中沉而浮起,隐而为显,失而复得,故称“始自坎中浮”。
  “自家消息谁能会,莫向人前插话头。”
  此二句是本首诗的主题所在。丹道修炼不比做其他事,做了人能看见,它是功夫做在身心之内,一切征验也在身心之内,别人是看不见的。就说性功是修在身外,但其要求行阴功积阴德,既要为人做好事也要让人不易觉察,自以为自然而平常。当然,丹道的效益,养生是其重要方面,但这个效益往往是漫长的。例如,你原有病,但病轻,通过修炼短期被治愈。但对常人来说,这不足以证明就是修炼之大妙。因为常人有轻病甚至不医治也自愈了的。若你有疑难之症,即使修炼也不可能短期治愈,自然你也没有理由轻易炫耀。若说修有返老还童之效,那你必须活到老年,与同龄人相比,生理还童现象明显,或者到年纪大于常人中寿星的年纪,才具有资格说话。除此,至于你在练功中身中有任何千变万化的奇异征验,这都是摸不着看不见、摆不到人面前的事。故你说给不练功的常人,通常是不能引起别人的相信。因为社会上历来有旁门歪道利用各种方术、骗术来骗人,鱼目混珠,不易让人识别的丹道征验,若轻易述说于人,还容易遭人诽谤嘲叽。再说,修炼是个人的事,除非有三五知音道友,在修炼实践中可以交流心得体会,有益于纠正错误,促进修炼。除此,向别人轻易述说则无任何益处,反而遭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再说,凡爱在人前显露卖弄者,也表明其炼己不纯。此心若不纠正,入道难矣。
  [十一]
  修仙须要修天仙,金液神丹仔细看。
  添在离宫抽在坎,寄于兑位种于乾。
  死生了当非神气,性命功夫在汞铅。
  世上纷纷谈道者,几人于此达真诠。
  [注解]
  本首诗主要示人当知死生了当大要,以追求修炼的最高“天仙”境界。
  “修仙须要修天仙,金液神丹仔细看。”
  此二句言修炼要追求最高目标,不要满足于获得小果。丹道的上上乘境界为天仙,即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其次则为地仙,即《钟吕传道集·论真仙》所谓“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有死于人间者也。”其次,则为人仙,即《钟吕传道集·论真仙》所谓“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而天仙功夫就在于先天一气的“金液神丹”。所以说,判断修道的层次与境界,就在于以先天一气来划分。“仔细看”即表示判断。不但判断别人,主要用以判断自己。
  “添在离宫抽在坎,寄于兑位种于乾。”
  此二句仍讲周天火候,与前各首诗中周天火候意思重复,此不赘述。
  “死生了当非神气,性命功夫在汞铅。”
  此二句是本首诗的重笔,修大道功夫若不知此,终是盲修瞎炼。
  “死生了当”即不贪于生,不惧于死,置生死于度外。此又称打破生死关。因为生死之念是常人最大关口,累于生,惧于死,最终却加速了生命的终结。《通关文》卷上曰:“世之糊涂学人,妄想成道者,皆由怕死也。怕死,即有求生之心,既有求生之心,或怕饿死,或怕冻死,或怕天病而死,或怕夭折而死,或登大山怕有虎狼来伤,或入茂林怕有蟒蚺采咬,或宿古坛怕有鬼魅来侵。贪生怕死之心,存于密宥之中,惊悸不安。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已败,死气之根已栽。固执不化,柴草堆胸,机谋乱出,神头鬼面,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真者俱失,假者皆发,日损夜伤,不死岂能之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生死关口打通,将生死二字置于度外。”然而,打破生死关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破看透一切,对生与死抱无所谓的态度。而是心灵的彻悟和肉体的彻通,有其可验证的身心特异变化反应。
  “生死关”在内炼中又称“生门死户”,可以通过修炼从客观根源上去感知,去超越。洞阳子《救苦妙经注解》:“生门死户乃玄门牝户之别号,或曰天门地户,或曰乾坤门户。凡言门户者,必有物从兹出入也。”“人欲长生久视,与天地齐其年,当于生门死户之中,穷通塞之端,究造化之妙,使通天地阴阳二气往来升降之不穷,谓之出日入月,亦曰出清入玄也。”
  可见,“生死了当”当于“生死关”、“生门死户”处下手修炼。此亦即“玄关”功夫。三丰祖师的名言“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奥妙也就在“玄关”功夫。而欲得玄关,必先穷理而尽性,后入于大定,静极而动,阴极生阳,无极而生太极。得此动静、阴阳的临界点而维持,即得玄关,即可了当死生。这是修炼关键之关键,奥妙之奥妙。古人对此从不轻示于人。然则此窍纵是明言,若非大志者、大慧者、大修者,万难易知易得。然纵大志、大慧、大修者,也必得渐修渐悟而达顿通。
  在玄关一窍中,阴阳是不可分的。因为它是先天的混一整体。而凡有阴阳相待,皆属后天。修炼中神为阳,精气为阴,神气相合也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为的是不分阴阳,返归先天的混一整体,所以说“死生了当非神气”。
  “性命功夫在汞铅”,性即神,神即汞;命即铅,铅即气,性命功夫在神气相合,铅汞相投。“死生了当”是目的,“铅汞相投”即手段。
  “世人纷纷谈道者,几人于此达真诠。”
  此言大道修炼以天仙为最高境界,以金液大丹为用,以了当死生下手,以玄关一窍立基。而这一真理,这一大法,却是历来很少有人懂得的。世上人们纷纷谈道,非偏执一端,即落入末相,甚而隔靴搔痒,得真谛者少之又少。
  [十二]
  炼己寻真固不难,先擒兔髓配乌肝。
  牵龙就虎归根窍,制汞投铅复命关。
  金气往来通夹脊,河车搬运上泥丸。
  夫妻共入黄婆舍,火候调停自结丹。
  [注解]
  本首诗主讲周天功夫的次第火候。
  “炼己寻真固不难,先擒兔髓配乌肝。”
  下手修炼先有炼己之功在前,性真性纯可入静境。真性可感真命,故一入静,神气即可相合,此可谓“寻真不难”。接下来是炼采肾精中所藏先天真阳之气,以滋补心性中所藏的先天真灵元神,使真阴真阳相交。真阳元气是神火烹炼肾精而得,好比月亮受太阳照射而显的光华,故喻为兔髓(按: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玉兔。此以兔喻月之阴中之阳),表示阴中之阳。而元神则是神中之神,如火中之水,阳中之阴,太阳之心肝,故喻为乌肝(按:古神话传说,太上有十个太阳,乃十只金乌。此以乌喻神)。
  “牵龙就虎归根窍,制汞投铅复命关。”
  丹道修炼中,其性命、神气的交合过程,无论从理法到实际现象都是互依互根。例如阴阳,只能相对的认识把握,而不能绝对的分开对待和运用。例如“兔髓”乃阴中所产真阳,其产生条件乃是神火烹炼肾水所致,即阳与阴的交合所致。这个前提条件可称为“牵龙就虎”,以性合情,首先返回归于性命不分的“根窍”,即祖窍、玄关,由“根窍”发挥生命再生功能。“牵龙就虎”换成外丹烧炼的比喻,即称“制汞投铅”。外丹“制汞投铅”可使鼎中产生黄芽新药苗;而在内丹术,它就是真阳之气的始生,生命发生了再生的新契机,即“复命关”。“命关”已复,“兔髓”满旺,才可去“配乌肝”。以上这种情况要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金气往来通夹脊,河车搬运上泥丸。”
  前言“复命关”是丹田生出先天真阳之气,由精水而生,乃“水”中精华,喻为水中之金,故称金气。金气萌生后,由微而壮要经过一个蓄养过程,先于丹田蓄养,后经会阴逆升,过尾闾,住命门,再经蓄养,此为“金气往来”。当“金气”蓄养到足以通关的能力时,方可进入并通过夹脊,升上泥丸。此为后升之火候。
  “夫妻共入黄婆舍,火候调停自结丹。”
  此二句为前降火候。“夫妻”即神气,在泥丸经温养后由任脉下中丹田,以真意为黄婆放入此田再行交媾温养,而后落下丹田。故中丹田称“黄婆舍”,又称“洞房”,乃结丹之处。中丹田虽在身内,但功态下它却是与太虚之“中”相融通,故言既在身中,又不在身中,为内外融通之“中”。《金丹四百字》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此窍以其重要且玄妙,历代丹家喻名甚多。如:祖气穴、规中、黄庭、玄牝、中宫、玄关、空中、正位、真土、黄中、中黄、净土、丹扃、性海、心源、灵台、赤水、丹台、真一窍、戊己门、法王城、守一坛、虚空藏、众妙门、希夷府等。
  在周天循环过程中,其火候把握具体而细微,然总的原则是效法自然,顺其自然,方为“火候调停”,自然能够结丹。
  [十三]
  阖辟乾坤橐龠形,屯蒙呼吸坎离精。
  鼎和四象真铅降,炉备三才妙汞生。
  一有两无同变化,两无一有共相成。
  时人要识玄中妙,配合青娥仔细论。
  [注解]
  本首诗讲有无相生之妙。
  “阖辟乾坤橐龠形,屯蒙呼吸坎离精。”
  “阖辟”者,即开与合也。“乾坤”者,即天地宇宙也。“橐龠”形者,宇宙自然的真呼吸、真息,比之人即胞胎中之呼吸,即胎息也。丹道入室下手,先破生死关,而入玄牝之门,然这关键之关键就是返归胎息。人之初生,呼吸受之父母,处于胞胎之时的呼吸,名为胎息。人从母胎落地,一根脐带剪断,不复连接母体呼吸,故“哇”地一声,口鼻窍开,自此命根便连接天地之呼吸。婴幼儿用口鼻呼吸是已落后天,但此时呼吸尚能与命根相接,呼吸绵细匀和,多呈先天之象。但成人神动、体劳、精耗、气损,入不敷出,后天呼吸便加强。后天呼吸愈是强化,背离先天真息则愈远,生命结束就愈快。故修炼欲追回先天,务先追回先天真息。此法说难并不难,但观胎儿在母体中之情形,其法尽知。无非一无思虑,二无动劳,三保持身体最佳存在形式,全不自主,一切听其自然主宰而已。胎儿在胞胎,自然就是母体。丹家再造胞胎,自然就是无穷大的宇宙。以宇宙自然之息为息,便是真息,便是再造的胎息。它开随它开,它合随它合,这即是“阖辟乾坤橐龠形。”
  功态所要达到的真息,虽也比喻为胎息,但它与母胎之息仍是不同的,母胎之息虽不由自己作主,但主体是母亲。母亲的呼吸来之口鼻,故这种胎息仍是随母亲口鼻呼吸而呼吸,有明显的鼓荡频率。而功态达到的胎息,主体是自家命根与宇宙自然的连接,故主体是宇宙自然。功态下的胎息有渐进的过渡,即初步阶段也有鼓荡频率,然达到纯以主体用事时,就没有鼓荡频率了,乃是一种非动非静,即动即静的太极之息。从人体外表特征看,口鼻呼吸完全停止,六脉俱停。从练功者自我感受看,体内体外融为一个圆融空明整体,呼吸无任何障碍,呼即吸,吸即呼,二者无所分别。这种呼吸也就是“屯蒙呼吸”,就像炭火埋在灰里。在“屯蒙呼吸”状态下,人体后天阴阳水火都会萌发出先天精华,识神生元神,凡精生元精,在后天,识神为“离”,凡精属“坎”,故称“坎离精”。实际上二者也都为一气,即元气。因人生之后,元气之一端化为神,造就了自我的心神意念,故此异化了的元气称为“己”;另一端化为精,造就了生命的物质根源,故称为“戊”。以后天而论,此二者又称为“离”与“坎”。
  “鼎和四象真铅降,炉备三才妙汞生。”
  内丹修炼以肉体比喻为炉鼎,能得真息之时方称“鼎和”、“炉备”。所谓“和”,即后天金木水火土攒簇一团。诗言“和四象”而不言“和五行”,原因乃金木水火和,土已在其中。此种状态下,以精而论,元精从此生。后天凡精有形,好比未炼之铅矿;先天元精无形,好比铅矿烧炼而得白银,故名真铅。所谓“备”,即天地人融为一体,得阴阳、刚柔、仁义之本。《黄帝阴符经》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注:盗,即暗取。《孟子万章·下》曰:“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指天地人融通,互取为用,不分彼此。在此状态下,神生元神。后天识神有作有为,可以辨识,因主人行为,视为生命之尊,比之外丹药物,就像名贵的朱砂;先天元神无作无为,不可辨识,纯洁无瑕,比之外丹药物,就像从朱砂里提炼出来的水银,故名“妙汞”。
  “一有两无同变化,两无一有共相成。”
  此二句乃本首诗点睛之笔。“有无”之说出自《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修炼中可视为有为与无为、后天与先天的相互辩证关系。此二句主指先天与后天。这里所指的“有”与“无”,乃是妙有、妙无。“一”即真阳元气,指先天;“两”即精与神,阴与阳,指后天。为什么称此二者为妙有、妙无?盖在后天,精与神有形有象,可名为“有”,而先天元气无形无象,可名为“无”。然而以后天返先天的“无为而无不为”来说,前者的“有”与“无”就完全被颠倒过来,“有”成了“无”,“无”成了“有”。黄元吉先生在《道德经注解》里,对此有明确解释。言“太上特示下手之工,为大众告曰:凡人打坐之始,务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胸中,惟是垂帘塞光,观照虚无丹田,凝起神又要调息,调起息仍要凝神。如此之久,神气并成一团,顷刻间自入于杳冥之地,此为无也。”这里可以看出,后天神气的两有变成了“两无”。又言:“乃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为有焉。”由此又可看出,先天元气原未生时或称未感人时,为一无,而“一觉而动”成了可体觉的客观实存,“一无”就变成了“一有”。以有而入无,从无而得有,有以不有为无,无以实存为有。所以“有”与“无”是“同变化”、“共相成”。对此二者不能偏执,一偏执便落入两个极端,不入顽空,便居有形,而不能得入玄关。
  “时人要识玄中妙,配合青娥仔细论。”
  何谓“玄中妙”?即玄关开,真息现,一有两无同变化,共相成。而这种变化、相成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个身外之身,即阳神。以最高境界的天仙大成而言,也就是造就了一个形神俱妙的道体,即“青娥”。所以,在造就“青娥”的过程中,才可以真正认识玄中之妙。
  [十四]
  中宫戊己自知音,二物媒来共一心。
  姹女用吹无孔笛,金公为抱没弦琴。
  深深密密谁能测,杳杳冥冥孰解寻?
  指日还丹成就后,总教大地皆黄金。
  [注解]
  本首诗主讲戊己“彼我”大用。
  “中宫戊己自知音,二物媒来共一心。”
  “中宫”即五行之土位。五行之设,是古代圣哲对现象世界构成与演化,其基本元素类别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即一个循环圈态中各个环扣的特性与作用)所下的抽象分类定义名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土在五行中居于不偏不倚、利生四行、团结四行的中位。这个“中”是个抽象的“中”,即没有确切的定位,表示不内不外、无偏极、相对静止、具有理的特征。如言心性,儒家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此。“戊己”即指真意。然这个真意,丹家分作内外彼我两家,并认为它在先天原是一家,因有自然与人这种分别,故一家分作两家而言。以性言,“己”为人心所存之天性,“戊”为自然所存之天性;以神言,“己”为人身中所藏先天元神,“戊”为自然中所藏先天元神;以意识言,“己”为人之真意,“戊”为自然之灵觉;以气言,“己”为人身先天真阴静柔之气,“戊”为自然先天真阳动刚之气。以阴阳论,“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因此二者原为先天一物,无分阴阳,皆因人之为人,以别自然先天,故有阴阳之分。人若打破“我”相,与道合一,此二者自然相合。此也异性相吸之故。故言“中宫戊己自知音”,“二物媒来共一心”。然此“媒”不是另有媒者,乃是“己”之真意本身。“己”如妙女,具真爱心,必感得“戊”之才郎来配。真心必感真心,真情必感真情,此定理也。
  “姹女用吹无孔笛,金公为抱没弦琴。”
  真意“戊己”的外沿是性情。性如扬花,情似流水,此二者易失不易保。性如扬花,一怀风流,故名“姹女”;情似流水,一腔激情,故名“金公”。以脏器归属,性根于肝,而出于心;情根于肺,而动于肾。故人性欲生时,上动于心,下激于肾。丹家以物状象,将此二者又称为“汞”、“铅”、“青龙”、“白虎”,导致了理论表述的错杂混乱。这也是内丹理论今后将应作全面整理,使之科学规范而面临的课题。“无孔笛”指胎息。后天呼吸借助鼻孔,好似笛之有孔发音,先天呼吸已无须借助鼻孔,全由丹田运荡,故名“无孔笛”。真性既安既静,是造成胎息的重要保证,故称“姹女用吹无孔笛”。“没弦琴”指中和之气。人后天口鼻呼吸,一阴一阳,一出一入,一呼一吸,如同木匠拉锯,各趋偏极;闻之有声,好似有弦之琴。而在胎息状态下,气无阴阳偏极之象,一派中和圆融之态,得妙不可言之乐,故称“没弦琴”。气的中和之态又是真情安伏不动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故称“金公为抱没弦琴”。
  联系前二句,还可以认为,“戊己”居于中宫土位,同时起到黄婆媒妁之用,将“姹女”“金公”配为夫妻,以结圣胎。
  “深深密密谁能测,杳杳冥冥孰解寻。”
  此二句意思是,前面所列种种名象,不过是借以导引人入于混沌的胎息而已。既然入于胎息,一切已无分别,种种名象也就失去了作用。胎息状态下,我无分别,种种名象也就失去了作用。胎息状态下,我无其我,心无其心,人与宇宙自然融为浑沌一体,完全受自于自然的主宰运化,那种“深深密密”、“杳杳冥冥”的境界“谁能测”、“孰解寻也”?盖因不可测、不可寻也。如可测可寻,“无孔笛”也不可吹,“没弦琴”也不可弹。
  “指日还丹成就后,总教大地皆黄金。”
  大定大静才能进入胎息,操持胎息。惟胎息下的先天一元之气的运化,才使还丹成为指日可待的必然现实。当“丹熟果圆”时,人身肉体这片“大地”,那就不是以前的渣滓之质,而全是一团纯阳之气,故称“大地皆黄金”。
  [十五]
  温温铅鼎透帘帏,认定人身活子时。
  虎啸一声忙采取,龙吟初敕急施为。
  守城野战天翻地,入室防危坎复离。
  夺得团团龟凤髓,请君服食入瑶池。
   [注解]
  本首诗有两个重点提示,一是当认清活子时采药,二是要懂得文武火的把握运用。
  “温温铅鼎透帘帏,认定人身活子时。”
  此二句即言活子时出现的征象。“铅鼎” 即下丹田。当神气交合入于大定混沌之态,先天真阳由“屯蒙”而显象,丹田先有温热之感,好似新酒发酵,由内及外蔓延;又好似冬室之火炉,先有一点火星燃发,渐至满炉炭燃。此中玄妙之象也千千万万,不可尽言。先丹田,后扩及周身,遍体骨稣肉麻,美快无比。丹田似盛火之鼎,肌肤体表似掩鼎之帘帏,鼎中火发,耀而生光, 透帘帏而现,此正是阳生活子时。故认活子时,也必在“温温铅鼎透帘帏”之时。但此“帘帏”乃就广义的体表而言,其中包括着许多局部生理反应,如眉内火灼闪闪,会阴穴麻胀跳动,生殖器勃举,局部皮肉犹如电火花闪击等等。这些反应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前后相继出现的,有时又是同时的连锁反应。但它们有别于臆想幻造,有别于通常的生理变化,是从不知不觉的静定中油然而发,异常的舒愉美快。有类似现象,才可判定为真正的活子时。
  “虎啸一声忙采取,龙吟初敕急施为。”
  “龙虎”二物在丹功中喻义颇多。如真性真情喻为龙虎,灵知灵觉喻为龙虎,元神元气喻为龙虎。但这些比喻其中又存在相互关联。如元神为龙,元神又表现为真性、灵知,在生理反应上还表现为心中灵液,如气行周天时,由泥丸向中丹田下降,随着心神的深度澄净,口中会由上腭涌生出甘美津液,此即为“龙吟”之象。有此现象,当轻轻默默地分口咽下,随气下降而汩汩落入丹田。在下降过程中,稍用意加以关照,此即为“龙吟初敕急施为”。不过此在“虎啸”之后。
  如元精为虎,而元精又表现为真情、灵觉、元气。如丹田真阳萌发,在生理反应上就是上述活子时的种种征象。故活子时真阳萌发,由“屯蒙”发展到如上弦月相时,就是“虎啸”正旺之时。真阳未生如矿之未化,此时当炼。真阳既生如矿之已化,此时当采。炼 与采皆分武火文火。不过,炼侧重武火,采侧重文火。炼者使无中生有,采者即保存此一有。
  “守城野战天翻地,入室防危坎复离。”
  《悟真篇》曰:“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什么是“守城野战”?清刘一明注曰:“守城者,文烹也。野战者,武炼也。当文而文,当武而武,为吉。当文而武,当武而文,为凶。文火者,回光返照,黜聪毁智,专心而养正气,如守城也。武火者,惩忿窒欲,去妄存诚,猛力以除客气,如野战也。”“守城野战”之目的在于炼采先天真阳之气。其修炼程序是,先以在上的神火下照在下的丹田,等丹田产出真阳之气,再搬运到居上的泥丸去滋补神。如此反复循环往来,故称“天翻地”,实际也就是天地阴阳交合。
  “入室防危坎复离”一句,与前句同义。“守城野战”即“防危”趋吉,“坎复离”即“天翻地”,“入室”即正式练功。古代丹家修炼要选择特殊构造的丹室以利修炼,故“入室”在古代修炼家那里,也专指特殊修炼环境。这里可视为泛指。
  [十六]
  入室虚心炼大丹,神功妙用不为难。
  能窥天巧参元气,解饮刀圭夺紫丸。
  朔望符来三姓合,晦玄火退五行攒。
  羿妃纵会奔蟾窟,争似青娥驾彩鸾。
  [注解]
  本首诗主讲体悟自然,效法自然,便是修炼真谛。
  “入室虚心炼大丹,神功妙用不为难。能窥天巧参元气,解饮刀圭夺紫丸。”
  此四句讲,仙家的大丹修炼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奥秘,无非就是效法天道自然造化,借用天道自然造化而已。能观察、研究、领会出天道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功,那也就得到了全部的理法。宇宙自然是由无而生出有的。这个生化过程以“极”而论,就是由无极生太极,太极生有极。以数而论,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阴阳五行气化论,就是由先天一气而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分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各分阴阳,错综交合演化而生成万物。若再以时空而论,即由先天生中天,由中天生后天,即由无极时空生转极时空,由转极时空派生有极时空。而这一些解释,都可以用气化现象来说明,只要了解了气化现象原理,以后天返归到先天,重新接受天道自然的再造化,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此即“能窥天巧参元气”之义。“天巧”,即天道的巧妙作用。“解饮刀圭”者,“解”即理解,“饮”即应用,“刀圭”即戊己真意。“夺紫丸”,“夺”即通过修炼而获得,“紫丸”即紫金丹。
  “朔望符来三姓合,晦玄火退五行攒。”
  此二句意思与第二首、第八首重复,此不赘述。
  “羿妃纵会奔蟾窟,争似青娥驾彩鸾。”
   此二句言修炼内丹比烧炼外丹服食更为高妙。前句引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喻指外丹。传说嫦娥为羿之妻。羿为谪降人间之天神,因不得归天,遂向西王母求仙丹,藏于室,被其妻偷食之,而升月宫为月精,不得他往,寂寞孤苦。其从西王母所求者即外丹。后句引用蚕神的故事夸赞内丹。蚕神又称青衣神,《三教搜神大全》卷七载,蚕神当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常穿青衣巡行民间,教百姓养蚕。百姓感其德,到处设庙祭祀他,凡有祈求,无不灵验。这个故事的背后,影射着青衣神修炼奥秘。即他修炼是以春蚕为法。蚕经七次休眠由虫而变蛾,爬行之物变成飞行之物,他以此七返而得九还成为神仙,故成仙之后,以蚕事点化百姓。“青娥”即青衣蚕神。比喻内丹修炼是以人之无为合于“天巧”,可成天元大丹。服食天元大丹可成形神俱妙,周流六合,获得无限之自由。此比服食外丹为最上一乘。“驾彩鸾”喻天仙能御六气而行。
   [十七]
  木中砂汞水中金,漫向离宫坎位寻。
  只就乾坤分主客,还依龙虎定浮沉。
  故能金木成三姓,遂使夫妻共一心。
  庭院归来相聚会,黄婆媒妁是知音。
  [注解]
  本首诗与前各首均有重复之义,可于第三第四句重点领会“主客”与“浮沉”。
  “木中砂汞水中金,漫向离宫坎位寻。”
  “木中砂汞”即真阴灵知之神,“水中金”即真阳灵觉之气。“离”为火,藏之于心,外阳而内阴,此阴即真阴,即“木中砂汞”,由真性而生之灵液;“坎”为水,藏之于肾,外阴而内阳,此阳即真阳,即“水中金”,由真精而生之灵气。内丹即以此二物为真药物。
  “只就乾坤分主客,还依龙虎定浮沉。”
  “乾”者,纯阳也。“坤”者,纯阴也。阳者,刚也,动也;阴者,柔也,静也。阴阳二者,阴为体,阳为用;阴为形而下者器,阳为形而上者道。故以用论,乾为主,坤为客,阳为主,阴为客。比如“坎离”二卦,在后天,识神为离,为阳;浊精为坎,为阴。故识神为主,浊精为客。客受主使。此为顺用。在先天,元神为离中真阴,元气为坎中真阳,故元气为主,元神为客。此为逆用。不明此主客关系,下手则不知体用之法,陷入迷茫。“浮沉”,指成功与失败。“还依龙虎定浮沉”,就是指要知上述“主客”体用之法,先以龙嫁虎,后以虎就龙,得龙虎交媾而结丹。明说即先以神投气,后以气合神。如错用此“主客”关系,修炼就难得成功。
  “故能金木成三姓,遂使夫妻共一心。”
  此二句意思参见第八首、第十二首、第十四首诗句,此不赘述。
  “庭院归来相聚会,黄婆媒妁是知音。”
  “庭院”即中宫、黄庭,是有形与无形相合的中丹田。“归来相聚会”者,即性情意,精气神,为三姓,也为三宝。真意即是使三者相聚的“黄婆”、“知音”。
  [十八]
  真炉真鼎发真机,采药须凭亥尽时。
  铅母氤氲光欲动,金胎跳跃火临期。
  休忘气候调真息,但守虚无运坎离。
  临阵莫教轻纵敌,兢兢业业更防危。
   [注解]
  本首诗提示在周天搬运中勿忘调息的配合,不可顾此失彼。
  “真炉真鼎发真机,采药须凭亥尽时。”
  “真炉真鼎”主指上下丹田所产真铅真汞之药。若要药真,炉鼎必真。“发真机”者,即真神现,真气产。也谓真药出。“发真机”与“亥尽时”同义,都指阳生活子时。自然界阳阴气运的周期可以十二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称十二时。此十二时,一年有之,一月有之,一日有之,一时有之,即使一分一秒中也有之。循环周流,自子而始,至亥而终,亥尽子来。自然界的气运规律是较为固定的,例如一年的春夏秋冬,一月的朔望晦弦,一日的早中晚,白天与黑夜,其规律不会错乱。人在后天生存中,其生理上的阴阳气运是与自然界同步的,受自然制约的。譬如女性之月经期,即明显受日月阴阳气运的制约。又如人的脏腑之气,也受四季变化之影响,春属木,其气在肝;夏属火,其气在心;秋属金,其气在肺;冬属水,其气在肾;土王四季,其气在脾。其脏器不和,发病必显于相应之季节。而修道之人,却能在功态下开创新的气运规律。这种新的气运规律是与道的本体连接而开创的一种崭新气运纪元,不必受外部自然固有气运规律的制约。故由这种人为开创的体内一 元复始现象,就称之为“活子时”。它的“活”表现为随机性,什么时候进入合规范的功态,“子时”就会在这功态中发生,故称人身活子时现,可夺天地一日一月一年之造化。
  “铅母氤氲光欲动,金胎跳跃火临期。”
  此二句是活子时到,真阳之气萌生与发展的阶段景象。可参见第十五首的句解。“铅母”即元精,“金胎”即精化之气。
  “休忘气候调真息,但守虚无运坎离。”
  此言活子时到,真机勃发而行采药时,不可忘记配合胎息的自然呼吸。这个配合,即采与运时,侧重守在息的吸上,降时侧重守在 息的呼上,温养沐浴时则呼与吸共守。但这个“守”其实是顺,不加人为之力,完全顺乎真息的自然运动。但不加人为之力,又不能脱离它,忘却它,火候为“勿忘勿助,不即不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守,守的仍是虚无的自然。“取坎填离”的周天过程就是在这种“调”与“守”的火候中完成的。
  “临阵莫教轻纵敌,兢兢业业更防危。”
  此二句与第十五首“守城野战”、“入室防危”重复,不作另解。
  [十九]
  十月功完造化坚,若加火候必伤丹。
  仙房气血浑忘却,宝鼎金炉不用看。
  面壁九年形脱壳,身超三界体生翰。
  祗缘黍米吞归腹,行满功成跨凤鸾。
  [注解]
  本首诗讲大周天火候,是听任自然造化。
  “十月功完造化坚,若加火候必伤丹。”
  “十月功完”即“十月怀胎”的功夫完成。常人由娘胎而生,“十月怀胎”的阴阳气数圆满是由母体完成的。丹家修炼是从自身再造“胞胎”,故而此“十月怀胎”是由自己效法自然所采取的火候调节来实现的。故称它一半取之天然一半施之人为。然而这一半的人为,其目的却在于合于天然。当人为之功完全合于天然时,造化之功就全部交给了永恒的天道自然。此称为“造化坚”。人为之功这时就完成了使命而不必存在了。若继续施用人为,那就是刻意于人为,落在有形之后天,非但不能合于先天,反而对先天是一种损伤,使先天始终不能达到圆满,故称“必伤丹”。
  “火候”使用的作用,在于使不中和达于中和,使不合规律达于合规律,使丝毫的后天表现一概消除而合于先天,故而有文武刚柔之分,有炼采运养之分。而当这种“火候”的使用,使神与气达到了最高度的凝合,神即气,气即神,身心融通,气的升降已被圆融替代,不中和已完全中和,不合规律已完全合规律,后天全部归于先天时,“火候” 的使命也就完成。以后的火候就纯粹是自然造化的火候,小周天告以完成。
  “仙房气血浑忘却,宝鼎金炉不用看。”
  小周天的完成,即大周天呈现,人与自然完全处于融通境界,人为的火候功夫自然消除,修炼处于大定大静之中,一任天地自然造化主宰。在这时,身外之身的阳神即“婴儿”已经形成,如果要显其阳神的神妙功能,接下来可做“三年哺乳”的功夫。若要直达形神俱妙的最上乘天仙境界,可直接进入“九年面壁”的阶段。本诗所言即为直入上乘境界。这个阶段即是死心入定,由阳神之真火继续烹炼肉体,使之肉体蜕去最后的浊质。所以说这时的修炼是“仙房气血浑忘却”,身心的“宝鼎金炉”也“不用看”了。
  “面壁九年形脱壳,身超三界体生翰。祗缘黍米吞归腹,行满功成跨凤鸾。”
  此言道成之象。“九年面壁”之说,大约同“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一样,只是个形容,并不肯定只用九年即可成功。观古人的说法,须视修道者的综合条件而论,有些人需要数十年,上百年,还有的要经过几百年才能成功。“形脱壳”,即仙体蝉脱于肉体,肉体仅成为一个羽翼般的轻薄外壳。“身超三界”,以现代科学语言即超越了三维时空,而进入了自由时空,无限时空。“体生翰”,“翰”即鸟羽,此谓人成仙体,可以飞翔。此句也可理解为仙体生奇异之香。古时名贵之墨配料有麝香等珍贵药材,闻之异香扑鼻,称翰墨。
  后二句讲,道成的原因在于得到了金丹,故而最后能成超原质生命,纵横自由。
   [二十]
  上吞下咽两弦弦,逐节提防入玉田。
  往往来来宾返主,夫夫妇妇倒和颠。
  结丹已喜婴儿兆,出壳皆凭圣母全。
  远近遨游看四正,东西南北任周旋。
   [注解]
  本首诗是全面概括讲述大道修炼功夫。
  “上吞下咽两弦弦,逐节提防入玉田。”
  此二句言筑基。可从性命两步功夫兼修去理解。以性功炼己言,“上吞”者,修性于外,保神于心;“下咽”者,伏情于外,保精于肾。以命功炼气言,“上吞”者,还精补脑;“下咽”者,以神入气。“两弦弦”者,以上弦下弦之月相比喻阴阳得其中和。“逐节提防” 者,以性功言,时时事事养其性,谨防心动意妄伤其性;以命功言,时时处处保我气之中和,勿使阴阳偏激。“入玉田”即神气得其中和,收入丹田保精裕气。
  “往往来来宾返主,夫夫妇妇倒和颠。”
  此二句言怀胎。“往往来来”者,气化神也,神炼气也,上升下降,循环不断。“宾返主”者,气未得时,神为主,气为宾,以主之诚迎宾,宾即至也。气即入身,以气为主,以神为宾,以主之功而养宾。此即宾主移位之法。“夫妇”者,阴阳也。“倒和颠”,阴阳交媾,阴阳换象也。心神为离,属火属阳,为“夫”;肾精为坎,属水属阴,为“妇”。这是后天“夫妇”。后天夫妇交,肾精产出先天一点真阳元气,此称水中金,金公男儿;心神产出先天一点真阴元神,此称火中水,木母姹女。男儿姹女交配于黄庭中宫,这是先天夫妇。总之,阳与阴交,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在后天是夫,在先天即为妇;在后天是妇,在先天即为夫。上移下,夫变妇,下升上,妇变夫。以至夫即妇,妇即夫,混合一团,方为结胎。
  “结丹已喜婴儿兆,出壳皆凭圣母全。”
  此二句言哺乳。筑基功成即结丹,丹本即是胎基。故结丹之时便是“婴儿”兆象之时。“十月怀胎”圆满,即有调训阳神出壳之功,但这由始至终的功夫阶段,无一不由真意坐镇,故真意即为“圣母”。如果在功夫阶段中,有丝毫的误差未经真意关照周全,丹便不得结,胎便不得圆,阳神便不得调。故真意在修炼中功用至大至尊也。
  “远近遨游看四正,东西南北任周旋。”
  此二句言调神出壳之法也。希夷老祖“调阳神出入天机口诀”云:“阳神不可轻出轻放,应速去速回。又恐见自己色身形壳如一堆粪土相似,而阳神不肯复入。必须从旧路出入,不可回视,恐阳神见而生惧。俗曰:回头不认尸。总要演习纯熟,初则一步即速收回本宫。九九数足,再学二步收回本宫,以至九九数。向后皆同此意也。调至三年,先去西方,次出东方、南方、北方。”此东西南北四方分方位次序而调,即为“远近遨游看四正”。“四正”还包括调阳神出壳时对节令、气象上的时间选择,避凶就吉。阳神调训熟练,就可以出入随便,纵横自由。古人认为,达此阶段,“性体老练,以太虚为宅舍,天地山河,皆是我之床枕。举步千里,遍游万国,出有入无,通天达地,入金石无碍,分形散影,百千万亿化身,遍满三千恒河沙界。故谓“东西南北任周旋”。
  二十一
  韬光晦迹隐红尘,有作谁知妙更真。
  伏虎降龙须混俗,超凡入圣乃惊人。
  深深秘秘修丹道,白白明明显至神。
  药境玄机俱泄尽,古今由此达天津。
  [注解]
  本首诗是对学者关键提示开导。
  “韬光晦迹隐红尘,有作谁知妙更真。伏虎降龙须混俗,超凡入圣乃惊人。”
  此四句讲,一个学道者,当他明白了修炼的全部内涵与奥秘,他必须认真扎实地从最基础的炼已功夫做起。炼已功夫不是在深山密林中静修可以得到,而是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现实中修心炼性。古人称此为“大修在闹市”。“韬光晦迹隐红尘”,即将自己修道的大心大志不要对外人显露出来,让别人觉得不特殊,不奇怪,这可使修炼不受到影响与干扰。这种起法是主动有的作为,但它对于以后修炼所要获得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玄妙功用,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潜在的过渡关系的玄妙性,是常人所无法领会的,只有修道人自己心里明白。“隐红尘”即为“混俗”,这正如莲藕植于污泥之中,其目的与效应决不是混同于污泥,而是要从红尘的“污泥”中提炼出性命的精华,即纯清的精与神、性与情。使心不动,性得安;情不纵,精得固。这就是“伏虎降龙”。只要炼性的彻底而纯熟,在以后的修炼中,才会取得惊人的成就。这就是“超凡入圣乃惊人”之义。
  “深深秘秘修丹道,白白明明显至神。”
  此二句言炼已后,功夫即可步入规范的深层次,不生良心,不陷入迷茫。
  “药境玄机俱泄尽,古今由此达天津。”
  此二句言,以上所说的,在崔希范的《入药镜》里,早将这些天道修炼的奥秘全部讲出来了,没有丝毫保密。古今的仙家们都是通过这一修炼的途径而得成功的。所谓“达天津”,即是通往天堂的道路。这里的“药境”好指《入药镜》。
  二十二
  金碧参同与指玄,翠虚性命与忠仙。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贯五千。
  入药境中推橐龠,悟真篇内究蹿茬。
  金丹切近叮咛语,总论前弦与后弦。
  [注解]
  本首诗主要向学道者介绍丹家正脉经典著作。
  “金碧参同与指玄。”
  此句指《金碧五相类参同契》与《杂著指玄篇》二书。前书原题为汉人阴长生所注,共三卷,假借《参同契》所述外丹烧炼原理,以言内丹修炼之道。后书共收录两宋内丹派著作十二种,作者石泰、白玉蟾、陈楠、薛道光等。
  “翠虚性命与忠仙”。
  此句指《翠虚篇》与放旌阳一派丹法。翠虚即宋代道士陈楠之号,《翠虚篇》为他所撰,汇辑作者多篇内丹诗文,其对古丹经繁杂的名词隐语给予简明解释,对后世影响颇大。“忠仙”一词,以注者理解,乃指晋许旌阳所创的仙丹明派。此派承垄继儒家性命之理,倡导“忠孝”为先,以主丹基,其理论为张三丰赞赏并借用。
  “阴符宝字逾三百”。
  此三句“三百”,《三丰全集》为“三日”,经注者考证,应为前人抄刻致误。因“阴符”所指为《阴符经》,相传为黄帝所著,故又称《黄帝阴符》,全篇检有三百余字,故“三日”应为“三百”为准。此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之理论,为丹家备极推崇。
  “道德灵文贯五千”。
   此句指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五千言,其从宏观详论之道,被历代仙家及道教尊为至上经典。
  “入药境中推橐龠”。
  此句指唐宋五代道士崔希范所著的《入药镜》,又称《崔公入药境》,其中对内丹家所器重。后世丹家有将《入药镜》写为《入药境》。
  “悟真篇内究蹿茬”。
  此句指北宋道士张伯端所著《悟真篇》,此书分述性命之功,以命功在先,性功在后,为后代世丹家针对自身情况进行情况进行辩证修功开辟了可供操作的新途径,新视野,形成的影响巨大。故后世丹家皆推崇此书为内丹经典著作。本文“究蹄荃”句,喻张伯端为开路之先锋,他所踏过的修炼足迹步步生香。
  “金丹切近叮咛语,总论前弦与后弦。”
  此句概括以上之经典,认为这些前辈们所言金丹大道,字字真切,句句衷恳,是对后学发出的肺腑之语。
  “总论前弦与后弦”。
  此句言,前辈们的修炼真理,归根到底,都体现在阴阳得其中和上,除此别无他妙。
  二十三
  火侯功夫本自然,能通此妙即神仙。
  五行攒簇盗天地,八卦循环作圣贤。
  造化炉中烹日月,乾坤鼎内产金莲。
  有人识得玄微理,随我飞升朝帝前。
  [注解]
  本首诗概括论术修炼要领的核心无非是效法自然。
  “火侯功夫本自然,能通此妙即神仙。”
  此二句言修炼中火候功夫的全部内容,无非都是遵循自然而已。这个自然,也即元气自身的生化运行规律。它当静时随它静,它当动时随它动,它当升时随之功,它当降时随它降,它当隐时隐它稳,它当显时随它显,丝毫也不自作主张。只要能把握这个奥妙,也就把修仙的方法全部获得了。
  “五行攒簇盗天地,八卦循环作圣贤”。
  此二句是举例说明火侯把握与效法自然的对应关系。比如说,自然界要造就出一个新物种,它总是会把构成这个新事物所需的“五行”元素群类搭配聚合起来,使它们发生化合作用而产生出新物种。那么,人生命欲再生,也必须将已经松散了的“五行”元素类再搭配聚合起来,使它们重新发化合作用,重构出新生命。“五行”元素群类的搭配聚合,化合出的是生命的全息基因,即先天元气。而先天气一经发生,它就不会再保持恒定的静止态,而要作符合规律的生化循环。在可见的自然界的周期规律性的事物演化过程中,古人以八卦爻象的阴阳消长隐显来作象征比喻。如先天八卦表明,任何事物的发生,首先根植于全阴状态的砷卦,继而由震卦、离卦、兑卦,到达全阳的乾坤。此表明事物发展已达极盛,不能再冲破这个界限。故而接下来,阳就慢慢消退,而阴暗暗滋长,由巽卦、坎卦、艮卦,再回到全阴的坤卦。只要遵循了这一先天自然规律,事物的生化状态就完美,否则就会因阴阳发生紊乱而造成该事物的夭折。所谓“盗天地”之“盗”乃得暗中相取,取其元气,取其规律。古代圣贤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圣贤,便是善于“观天之道,执天而行。”
  “有人识得玄微理,随我飞升朝帝前”。
  三丰祖师在此明明讲出他是得完大道后才发此慈航之语,后学者能领悟他在这金丹诗中所阐述的理法、潜心修炼,必能跟他一样获得修炼的成功。
  二十四
  虔诚稽首拜星君,顶礼星辰护本身。
  二十八宿齐朗曜,三百六度尽分陈。
  上圣能攒年月日,中宫保合气精神。
  照临应许增年寿,掩映还同二曜新。
  [注解]
  本首诗作为结尾,重在说明天道自然的伟大,修炼者须诚敬地崇拜天道自然,依遵它的主宰,修炼方有所成。
  “虔诚稽首拜星君,顶礼星辰护本身。二十八宿齐朗曜,三百六度尽分陈。”
  此前二句披露了古代的修道者在每次练功前要祭拜四方星君。这种外表看起来颇具浓厚宗教色彩的仪式,其实质反映的是对天道自然的崇拜。修道者坚信,崇拜“星君”,顺从“星君”,自然会受到“星君”的护佑。这种信仰在道家来说,本是一种哲学信仰,但古代道家传道环境常与道教环境相融,一些道教徒又常是从事内丹修炼者,故这种哲学信仰常以宗教仪式来表现,使其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悟性不敏的学道者,甚至全部用宗教表象化的“神”信仰来理解内丹修炼的玄妙性,并用这样的诠解来教育弟子。这是仙学在历史上的一种步入岔道误区的现象,也是仙学未得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后二句言天道自然所能给予人的影响是非常有序化的。比如,东西南北有四方星座,二十八星宿,它们构成了一个谐和运化的三百六十度周天。这种现象不仅给练功者以启示,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人。顺应它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周天运化佳效。
  “上圣能攒年月日,中宫保合气精神。”
  此二句言,智慧高超的修炼家们,他们总是在年月日时中,时时把天道自然的运化集中反映在功夫修炼之中,把精气神汇聚在身心制造出的虚空中和的状态之中。
  “照临应许增年寿,掩映还同二曜新”。
  “照临”者,依效义。第一仿效天道自然,第二仿效前代贤彻悟苦练。“应许增年寿”,“应许”即“必然可以”。既然能仿效天道自然,仿效圣贤,那么就必然可以获得延年益寿的效应。“掩映”者,即阴阳交替循环往来。“还同二曜新”,“二曜”者,即太阳和月亮。结合前句,义为所得的延年益寿并非一般意义,而是身心中阴阳交替,不断的更新,永恒的循环往来,性命会像日月那样永久的相互依存,生命之光也会永远闪亮而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