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视频素材 优酷:高一语文上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0:38

本学期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狠抓教学常规,突破课堂教学,做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工作。
一、立足学情,分析教材,狠抓常规,突破课堂,寻求教学的高效
1.学生分析:(1)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尚模糊,兴趣不够浓。大多数同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2)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课堂听讲及做笔记、课后练习及知识拓展都存在不少问题。
2.教材教学:高一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初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由原来的注重课本基本知识,变为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写作上着重培养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和初步的文学创作能力,要求学生学习写作的发展等级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口语方面,培养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劝说、讨论、辩论和演讲。
据此,落实了以下工作:
1.紧抓常规:
(1)学生方面: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堂笔记、作业完成、课外积累以及课外练笔等一系列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要求及落实措施;
(2)自身方面:预习的设计、教案设计、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以及听课学习等方面,都按教导处及教研组要求认真落实。
此外,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让集体备课落得更实。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整合了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
2.突破课堂:
(1)精心设计、科学实施高一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提高语文能力,强化语文素养。
(2)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探求学校提出的“先学后教,超前善后”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夯实基础,重视阅读,勤勉写作,延伸拓展,探索素养的提升
1.夯实基础,强化古诗文和文言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具有进一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高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具体工作的落实
1.统一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2.形成备课组教学自控机制。
(1)每周二定时参加业研活动,交流备课设想。
(2)经常听课、评课,做到目标明确,研讨有效。
(3)按时间检查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积极参加语文学科活动:
(1)利用学科自习时间进行知识充电。
(2)配合课文的学习活动或结合传统节日,收集古代描写或反映这个节日情景的诗文等开展语文活动。如中秋节的诗文诵、国庆节的讲古代爱国故事、诵古代爱国格言等。
3.作业批改坚持创新,练习设计重科学。大作文8篇(双周),详批详改,要求有尾批或两处以上的眉批。小作文以作业练笔的形式出现,每周至少一次,查阅,分组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创作和课外积累。
4.做好优秀生的辅导,抓好成绩差的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使课堂稳定。
5.认真做好月考、期中考的制卷、阅卷、讲评工作。
6.每单元教学之后,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文体特征,做小专题复习,为高二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进度适当加快,为补学初中遗漏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四、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从而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上新的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积极参加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并实施传帮带的青蓝工程,有效的提高年轻教师的进步速度。特别是在听课和评课这些环节上,给予了有效的引导和帮带。
2.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1.学生:进一步设计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好教材;重点抓好作文的提高;练习的量适当加大,恰当的时候开展一项语文活动。
2.自我:教材的处理力求精当,适当作有效延伸;备课组的研讨力求有效;常规既要扎实,又要力求有创意;重点做好作文指导;组内听课适当加多;恰当时机组织好一项语文活动。
1.完成区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力求获最高奖。
2.开展一项周期为半年的校本课题研究,力求有实效性,出成果。

二、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诣、王一凡、王洁成、王通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郭奕江、申梦雪的、董阳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 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

三、
本人本期担任高二(五)班、(六)班语文教学工作已结束,回顾走过这一期的路程,收益良多。本期以来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开发智力,培养想象和创造力,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为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语文教学正朝着改革的方向迅猛前进。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人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学习了别的教研工作者的新设想,训练发展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备课,坚持提前备课,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注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课前预习、听课学习、训练拓展、反馈迁移各学习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学习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做到听、说、读、写协调发展。   在写作教学方面,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学生的写作水平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做好语文背诵。一般来说,学生善于背诵和记忆,我利用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加强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关心爱护和转变差生。总的说两个班的语文基础较一般,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就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高二语文教学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获得较大提高,但在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我们年轻的语文教师在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较大不足,需要向优秀的老教师借鉴学习和改善提高,对语文理念的深度把握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四、
一般介绍: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自己对贯穿于新的“教学大纲”中的语文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坚定了语文学科是一个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的认识,对第一次使用的新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
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在写作教学方面,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学生的写作水平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二、在处理新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充分认识到了本册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请了山东师大中文系的教授吕家乡先生和宋遂良先生前来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两次文学活动。一次是诗歌朗诵会,一次是诗歌背诵比赛。两次活动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诗歌朗诵会上,学生踊跃上台,深情朗诵自己精选的诗歌作品,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诗歌的迷人境界中。在诗歌背诵比赛中,学生们将“课下十年功”展示于“课上的一分钟”中,让诗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以后,又外现为一种气质。
四、按照“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较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不足的几点:
一、在学生习作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己有了“老朽”的感觉,常想得过且过,对新事物(如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新教材中的诗歌背诵、新概念作文等)有些不以为意了。
就总结到这里吧,工作和生活都还是要向前的。

个学期我担任高二(5)、(10)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作总结如下:
一、        工作回顾
根据《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回顾过去一学期的语文课教学,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学,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性、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
二、        工作成绩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期统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革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
三、不足之处
(一)、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要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还存在不足;
(三)、我对教学教学经验尚浅,还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
三、        今后努力方向
(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会考、高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让学生尽早接触会考、高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高三的上学期就开始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三)、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总之,我在本学期中尽心尽力,班上同学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地提高,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
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力,实践水平的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         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蹦蹦跳跳,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 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

本学期继续担任高二年级的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的教学任务是必修5和论语选修的两个模块的内容。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的能力。
高二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教学常规,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1、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坚持这个教学常规,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2、对于落实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每堂课都采用打分制。
4、认真抓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严格考试制度的规定,在各备课组内更加强调了考试的纪律,按照学校要求,指定专人负责,考后有质量分析及学生的成绩的跟踪,使考试成为检查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尺度。。
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
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
四、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宝玉挨打》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播放了电影《红楼梦》“宝玉挨打”的片段,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六、抓学生的阅读量,写随笔,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 课外,还建立了随笔本,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开展语文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组织成立了中学部文学社,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高二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128/13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海霞,胡凯丽,宋永超等同学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宋小翠,吴玉彬,欧阳宇健,陈玉辉,郭慧娟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 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3、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6、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师教学比武活动获特等奖。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5)班语文教学。虽说是老教师了,但面对新教材,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仁们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很一般。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为丰富同学们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课前还安排了学生活动环节,效果很好。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的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1、结合学校“阅读学分”的管理,利用早晚读课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以提高他们的语感。
必修5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语文课本中背诵的内容比较多,通过朗读,一能解决背诵的任务,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经过这学期的训练,学生们虽然还不是很好,但也了明显的成效。
2、选择美文,让学生感悟理解。
必修5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美文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四、参与教研、取长补短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学期,按照教研组的安排,听了本校同事的公开课,并通过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 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一、  对试卷的基本评价
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我市考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思维,展示能力。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其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遵循两纲,保持稳健   本次语文试卷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高考《考试大纲》的要点,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全卷满分150分,共七大板块,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全卷七道大题23个小题中没有出现一道偏题、怪题,没有“超纲题”,保证了试题的总体稳健。
表一:试题结构与赋分
题号
题型
赋分

语文基础知识
15分

科技文阅读
9分

文言文阅读
12分

文言翻译、诗歌鉴赏、
默写
24分

文学作品阅读
21分

语言表达与运用
9分

作文
60分
(二)稳中求新,积极导向   依照“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命题思路,本套试题特色鲜明,导向积极: 1、抓纲务本,回归教材。近两年高考卷加大了对两本(教材、读本)内容的考查力度;被中学语文界认为是“正本清源,极具胆识的有力举措”。本套试题积极呼应,处处可见教材的影子,这也是一个正确的导向。如:①第1~2题中所涉字音、字形的实例,大多出自教材;②第15题,名句和文学常识均出自高二语文教材;③第20题,用简洁而精警的语言概括或评价课文的主旨和内容,所选的课文也出自本年级的教材。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试卷第15题不单单考查名篇名句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句让学生产生联想,然后写下相应的句子,这样,更多地关注了考生文化视野的开阔和文化素养的积淀。                      3、精选素材,突出新颖别致。本套试题,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如21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新,时代气息浓,地域特色鲜明。文言文阅读,选的是叙事散文,命题具有一定导向性,在往年高考中文言文阅读一块,多考史传文学,这几年又考文言散文,但以写景抒情的为多,而这次的文言叙事散文就足见其新意。
(三)贴近现实,凸显人文关怀。本套试题呈多元化,且大多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颇具人性化。语言运用题从来都是命题者精心打造的“亮点工程”。本套试题语言运用题的设置可圈可点。命题者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本着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原则,尽可能提供真实新颖的测试情景。如21题,要求学生写编后语,题目内容贴近生活,颇具现实意义,很能调动学生的兴味和参与激情。
二、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分析在市直属中学的赣一中、赣三中,赣四中和师院附中里头随机抽取了6个考场共24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经过统计,学生答卷情况的定量分析如下:
表二:考生总体得分情况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不及格率
得分率
116
66
93.71
0
67.92%
32.08%
62.47%
表三:各分数段人数情况
范围
0-89
90-105
106-120
121-135
136-150
人数
77
140
23
0
0
占百分比
32.08%
58.33%
9.58%
0.00%
0.00%
表四:各小题得分情况
小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小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1
3
2.08
0.69
2
3
1.33
0.44
3
3
1.20
0.40
4
3
2.25
0.75
5
3
1.51
0.50
6
3
2.74
0.91
7
3
1.51
0.50
8
3
2.08
0.69
9
3
2.78
0.93
10
3
1.37
0.46
11
3
1.10
0.37
12
3
2.10
0.70
13
10
5.18
0.52
14
6
4.04
0.67
15
8
4.72
0.59
16
4
1.60
0.40
17
6
2.12
0.35
18
5
2.24
0.45
19
6
3.07
0.51
20
4
1.96
0.49
21
5
3.63
0.73
22
60
43.12
0.72
表五:各大题得分情况
分数比率             题次
项目
一二三




满分值
36
24
21
9
60
平均分
22.03
13.94
9.03
5.59
43.12
优秀率
3.33
1.25
0
2.92
0
及格率
84.17
80
18.75
80.83
97.92
不及格率
15.83
20
81.25
19.17
2.08
难度值
0.61
0.58
0.43
0.62
0.72
通过以上的数据及卷面分析,学生答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积累与运用方面
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但字形题、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则不尽如人意。2、默写题完成较好,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第1小题对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否属于悲剧,有争议,有参考书把它归作正剧;另不少学生认为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的应该是汤显祖。对这两个答案学生颇有看法。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如20题,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不够,不会使用对偶句,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较弱;21题满分为5分,考生能切合材料作出基本评论,针对材料中父与子的错误,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评价。观点较鲜明,条理也比较清楚,因而多数得分为4分。存在的问题是,选用的词语有时太绝对,未能准确地表述出自己的观点。还有极少数的同学把题目看错,做成了压缩句子,或者是导语。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
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较多生僻字,句式较复杂,省略、倒装的句式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但选择题比较简单,学生对题目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较到位,对文意把握较好。2、文言翻译题,满分为10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对典型句式如判断句翻译较好,倒装句翻译欠佳。对关键字的词性和词义理解不到位。学生对重点词语意思不能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掌握好,没有很好的语感,比较机械、死板,不能把全文意思融会贯通起来,第①小题均分为1.8分,关键字“材”作动词“取材”义很少学生注意到,“寿”字多数学生结为“粗大”,应为“寿延,长寿”。第②小题均分为1分,总体前半句翻译较难,大部分同学翻译不准确,主要是对“恶”字的理解错误,甚至少部分同学不知“女”为“汝”的通假字,以致连带后半句文意偏差较远。第③小题前半部分都能较准确的的翻译,但后一句“材之患”大部分同学翻译为“树木的祸患,隐患,或灾祸”或者是“有用的树木的祸患”。平均得分2.5分,极个别同学没做。可见今后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仍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诗歌鉴赏题满分为6分,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答案也就不够规范。如第一小题没有直接问出“艺术手法”,所以大多学生虽对“胡马”这一意象理解到了,却没有答出运用这一意象的“白描”手法;且多数学生漏答了“反复”的艺术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方面
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但第7小题失分的不少,可见筛选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短篇小说阅读出现的问题有:16题答案由三个要点组成,许多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大多数学生只能回答出前两个要点。17题主要考察文章结构与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能指出葛多的今昔对比,但许多同学答非所问,抓不住要点;大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指出明线与暗线,只是简单地提两条线索。18题中对第1问很少有同学能明白“葛多”与“我”是同一个人,以至回答不完整;第2问的得分则较理想,大多数同学能抓住“不断追求,保持激情,奋斗不息”的主旨,只有较少同学分析成“爱情生活”去了,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学生对“爱” 这种题材把握不准。19题旨在考察学生想象拓展能力,含逻辑分析能力,大多数同学能从小说的结构上分析,但忽略题中要求仅从内容上去分析,由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生活将充满激情”认识不清,因而对“我”与“葛多”本为一体,“葛多真的回来了”, “年青热血的葛多”在经历生活的磨合后能否重拾雄心的涵义不理解,答题不能分点,不够规范。
(四)作文
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足之处是:A不写标题,偏题离题,有的有套作现象;B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变成了材料的罗列,堆彻,有的选材太繁琐,且重复现象严重,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地震”“奥运”,了无新意,普遍缺乏“自身体验”;C文体感不强,体裁不明,缺乏文体意识;D语言比较乏味,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记叙文缺少文采,议论文不够深刻,表现手法单一,缺少警句、佳句,整体单调空洞;E审题不够清楚,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在抽样的240篇作文中,没有1篇得分在50分以上。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
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要扩大范围,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其实,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一、考试性质和指导思想
高二年级联考的性质是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常模性水平测试。其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遵循《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精神:“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要“坚持水平考试的性质,依照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或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
正确对待考试结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考试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要通过对每一位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和说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不允许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
二、总体情况分析
据此次我高二联考各校报送的成绩统计,全市有数据统计的学生8113人,平均63.2分,最高平均分为70.01分,最低平均分为53.06分。难度系数大约为0.63,难度相当理想。今年,我市有名气的学校语文成绩同往年相比均分较高,这是近年来值得注意的新现象,它说明我市有名气的学校本届学生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三、试题分析
数据统计方法:第Ⅰ卷的数据来源于几所学校的数据统计(大部分是全员性的计算机统计数据),第Ⅱ卷的分析主要来源于各校报表和质量分析材料。
下面根据数据统计,逐题进行分析。
(一)第Ⅰ卷分析
第一大题(即第Ⅰ卷)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分值为26分,平均得分为14.75分,得分率为55.86%。难度系数约为0.56,难度比较理想。
表1      第Ⅰ卷考生各题答卷情况详细统计表
第1题考查学生正确认读汉字的能力,答案是A。该题得分率约为35%,说明大部分考生对于常见字的的正确读音掌握得非常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训练。试题难度系数为0.35,是此次试题中较难的一道题,学生选择B项的超过50%,认为 “蓦然”的“蓦”读音读音为“mù”,原因可能是受了字形的干扰。
第2题考查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该题正确选项是B,错选择D项的考生所占比例超过50%,说明相当多的考生对“枉费心机”的“费”不能正确书写,同时也说明一半以上的考生不了解成语“枉费心机”的意思。考生得分率为16.3%,而去年同类试题的得分率为22.3%,这说明教学中正确规范使用常见汉字的教学环节抓得还需要大力加强。试题的难度系数约0.16,是今年难度最大的一道题。
第3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能力。正确选项应是C,该题主要是辨析近义词。考生得分率为40.7%,说明学生对常见近义词的区别和掌握得还不好。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0.41,难度较大。约有38%的考生认为B项正确,这是因为他们对“稀稀落落”和“疏疏落落”在具体语境中的细微区别感觉不敏锐, “外资银行抢滩大陆,金融界人士明显地感受到了两种经营理念的具大     ”一句的空缺处用 “冲击”还是“冲撞”?显然,“金融界人士”并未受到国内经验理念的“冲击”,此处应是“国内”和“外资”的“两种经营理念”的冲撞。本题有两处错误,而考生认为该项正确的竟超过38%,说明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缺乏感悟。
第4题是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其中C项是答案。该题得分率为28%,难度系数为0.28,难度大。有约23%的考生选择了A项,这是因为他们对“深入浅出”的词义理解不准确,不知道这个词有不能用来形容“构思”。约有40%的考生选择了B项,说明他们对“排山倒海”这样常见的成语在何种语境中运用,尚不明晰。本题得分率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别开生面”这个成语感到陌生。
有老师认为,该题的C项也是错误的,在别开生面“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所”中,“别开生面”不能用来修饰“场所”。该题选自8年级课文《云南的歌会》(沈从文),只是原句的“生面别开”,试题改为更常见的“别开生面”;原句的“对调子”,试题改为更通俗的说法“对歌”。
第5题考查学生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答案是D项。该题得分率为45.5%,难度系数为0.45,难度略大。C项的错误有二:一是因果关系不成立, “颂赞秋”的文字多,不能证明中国的文人学者和诗人有“浓厚的颓废色彩” ;二是这一复句“以偏概全”,“中国的文人学者和诗人都带有浓厚的颓废色彩”以偏概全,太绝对化。约有35%的考生认为C项正确,说明他们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前后不一致和表达中以偏概全这样的常见错误缺乏辨析能力。
第6题考查对课内重要语句的理解,答案是D项。该题得分率为55.6%,难度系数为0.57,难易适中。B项的错误很明显,这是一个反问句而非设问句,约有30%的考生认为该项正确,说明他们对常见修辞方法缺乏辨析能力。
第7~9题考查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能力。该题分值为6分,平均分为4.25分,得分率为70.9%,,难度系数为0.71,难度中等偏易。
第7题得分率为92.3%,难度系数约为0.92,是容易题。第8题考查对段落的归纳概括能力。该题得分率为95.1%,难度系数约为0.95,是容易题。由于以上两道题的题干清楚,干扰项弱,学生得分率很高。
第9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和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案是A项,因为这项中“即使他有‘一技之长’,不合乎‘用’的标准,我们也不应轻易否定”不是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有关信息,如“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教师等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人’”,这里强调了“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 ,但并没有否认“一技之长”和“合乎‘用’的标准。该题得分率25.3%,难度系数约为0.25,难度大。有约34.4%的考生选择了B项,这是因为他们对“深入浅出”的词义理解不准确,不知道这个词有不能用来形容“构思”。约有33.40%的考生选择了D项,这两项是符合作者观点的,B项从第2自然段、D项从第4自然段的信息可以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第10~13题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该题分值为8分,平均6.27分,得分率为78.4%,难度系数为78.4,难度为中等偏宜。
第10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实词的理解,答案是A。该题得分率为91.3%,难度系数约为0.91,为容易题;第11题考查词类活用,该题得分率为43.8%,难度系数约为0.44,难度中等略难;第12题考查古今异义,该题得分率为82.2%,难度系数约为0.82,为容易题。第13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修辞方法、论证方法和文章的繁简等知识的运用,该题得分率为96.1%,难度系数约为0.99,为极易题。
其中第11题答案是C项,题干的示例“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和C项的“赵王子孙侯者”中的“侯”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中误选A项的为30.1%,该项“一夫夜呼”的“夜”是名词用作状语;误选B项的超出15%,而该项“智勇多困于所溺”中的“智勇”是形容词用活用作名词。
(二)第Ⅱ卷分析
第Ⅱ卷(含第四、五、六大题),共74分,学生平均分为48.4分,得分率为65.4%,难度系数约为0.66,难度符合预期值。
1、积累和运用
第四大题共16分,根据几所学校报来的数字,该题均分为7.7分,得分率为48.2%;难度系数约为0.48,试题难度中等略难。
第14题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该题分值3分,均分为1.39分,得分率为46.3%,难度系数约为0.46,难度中等偏难。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比较好,基本能借注注释理解读本的选段。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学生翻译时不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使动用法和宾语前置句。
第15题是古诗文默写,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该题分值为4分,均分为3.3分,得分率为81.6%;难度系数约为0.82,难度小。该题默写的整体情况良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去年一样,有记忆不准确的现象或错别字,如 “摧”写成“催”,“事”写成“侍”。这些错误主要原因恐怕是对诗句理解不准确,而不仅仅是个记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放弃第4小题,看来对文言文散文的背诵是个缺陷。
第16题考查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试题分值为7分,平均为2.17分,得分率约为31%;难度系数约为0.31,难度较大。学生失分主要是找不到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老师认为,所选的陆游这首词标点有误:“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中的冒号应为逗号,“有谁知?”后的问号也应为逗号。笔者认为试题所选的陆游这首词标点也是可以的,用冒号的根据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宋词选》(胡云翼)、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宋词鉴赏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诗歌选》(季镇淮等编写)等;用问号的根据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
第17题考查根据句意选句并排序,涉及语法和连贯。该题分值为2分,考生均分为0.88分,得分率为44%,难度略大。临一中的老师认为,该题内容深,选项的区分度小,所以学生得分少;巴中的老师认为,学生对该题往往凭第一感觉来填,缺乏对语句内在内容的理解。该题从语法角度分析,①的“人的生命的最深的层次——‘心灵’和‘心性’的根本问题” 排序之所以不能是第三,是因为“揭示”一般不和“问题”搭配,它通常和本质性的或实质性的内容搭配,在这里“触及”和“问题”搭配显然要比“揭示”和“问题”的搭配更佳
2、现代散文的阅读和鉴赏
第五大题(第18~21题)考查现代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该题分值为18分,均分10.5分,得分率为58.3%;难度系数约为0.58,难度适中。
第18题考查学生对段落的概括能力,该题分值为4分,考生均分为3.59分,得分率为90%,难度系数为0.90,难度小。该题因有第4段的概括示范,所以学生得分高。
第19题考查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该题分值为6分,学生均分为3.25分,得分率为54.2%,难度系数约为0.54。该题有较大的自主性,学生答案只要符合内容即可,但得分不是很高,学生很难根据文章的内容提炼出要点,而且句子的整合能力有缺陷。
第20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本题分值4分,均分为1.69分,得分率为42.3%,难度系数约为0.42,难度略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从“生命的礼赞”角度答题。
第21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本题分值为4分,均分为3.36分,得分率为84%,难度系数约为0.84,难度小。该题有错误的是C、F两项,错误比较明显。
3、作文
第四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该题分值为40分,平均约27.5分,得分率约为68.5%,难度系数约为0.69,难易适中。
汇总各校报送的质量分析,大家认为本次作文命题比较新颖,时代特色比较明显,比较符合当今注重自我、个性张扬的中学生的心理,所提供的材料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学生基本能扣住所给材料,立意尚可,行文思路比较清晰。一些学生的开头、结尾比较精彩。
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是:
1、大部分学生能抓住“守住”“精神”这两个词,但忽略了“花园”;有的作文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是非观念模糊等倾向。
2、文章比较空泛且肤浅,不能从内心世界落笔。
3、学生作文或缺乏真情实感,或缺少素材;或空洞说理,套话大话多,缺乏具体的人、事、物的例子;或不会处理素材,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故事讲了很多,但和观点不着边;或拼凑材料,材料不典型。
4、基本功差,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都不过关,语句不顺和错别字很多,卷面不整洁。
四、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总体比较规范。课内外结合紧密,以课内为主,体现了常模性水平考试的性质。试题难易比例适宜,比高考容易,比会考难,适宜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布局基本符合标准化考试的要求。覆盖面广,涵盖了本册书的大部分内容。现代文阅读选文典范,贴近社会生活,时代感强。
各校提出的问题有:
临河一中的老师认为,“精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高二的学生来说,这一命题比较高深,许多学生无从下手;磴口一中认为,此次的作文题比较难把握。
也有的学校提出,今后加大对课本内容的考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真正把课文作为例子,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意见非常好,对改进今后的联考命题是有所裨益的。
有几所学校建议分值变为120分,这里面有一个学科平衡的问题,需要研究请示。
一些学校似乎有一种倾向,即命题无论是内容,还是题型,都要唯高考马首是瞻。这是我们不敢苟同的。因为这只是高中第三册的常模性水平考试,其性质与高考的选拔性考试完全不同。再说这种考试面对的学生是全市范围的所有高中生,不只是面对重点校的尖子生,更不只是面对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所以突出基础性,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至于区分度,在高考中,凡试题难度在0.50~0.55的试题,区分度一般都是好的。而学期未的水平考试,区分度并不重要,只要难度控制在0.60~0.65之间,就相当理想了。
五、各校质量分析简评
高二语文统计数据翔实、信度可靠的有巴市中学、奋斗中学、临河一中、临河三中、五原一中。
有些学校有数据统计和文字引用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有些学校文字分析敷衍塞责,三言五语,笼而统之,没有多少参考价值。还有的对教育统计学的一些概念缺少最起码的了解,只是凭着感觉走,不能用数据作依据。
有几所学校没有交来质量分析,使这次质量分析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全市高二语文教学情况,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可弥补的缺憾。

一、试卷评价
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贴近高考 整体平稳
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全卷满分150分,共七大板块,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全卷七道大题23个小题中很少出现偏题、怪题,没有超级难题!
试题结构及赋分:
题号
题型
赋分

语文基础知识
12分

科技说明文
9分

文言文阅读
9分

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默写
23分

文学作品阅读
22分

语言表达题
15分

作文
60分
(二)   稳中有变 导向明晰
1、            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名句默写等,都来自课本,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
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3、精选素材,突出新颖别致。本套试题,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
第21题 既让学生学习了对联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如21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新,时代气息浓。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分析主要抽取高二三班,上中下层次10名学生进行分析考生总体得分情况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不及格率
125
65
95.3
50%
80%
20%
三、通过以上的数据及卷面分析,学生答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积累与运用方面
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但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及排序题目则不尽如人意。
例如:第2题词语选用中:“至”和“致”的区分。“装扮”和“妆扮”的区别
第4题排序题中:敢作敢为  和一无顾忌的前后排列
2、默写题完成较好,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例如:学生把“和”作“合”写,把“衡”写作“横”
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例如:第22题:题干要求:“任选两个”学生做题的时候,没有注意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
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来自课本。学生整体情况不错,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没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2、文言翻译题,满分为10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
3、诗歌鉴赏题满分为8分,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答案也就不够规范。如第一小题没有直问出“艺术手法”,所以大多学生虽对“心情”这一问题;解答的不够理想
(三)现代文阅读方面
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但第7小题失分的不少,
(四)作文
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足之处是:A不写标题,偏题离题,有的有套作现象;B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变成了材料的罗列,堆彻,有的选材太繁琐,且重复现象严重,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奋斗”“努力”,了无新意,普遍缺乏“自身体验”;C文体感不强,体裁不明,缺乏文体意识;D语言比较乏味,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记叙文缺少文采,议论文不够深刻,表现手法单一,缺少警句、佳句,整体单调空洞;E审题不够清楚,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在全年级作文中,没有1篇得分在50分以上。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
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要扩大范围,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其实,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月考1







总分
一班
2.87
7.69
13.76
12.29
8.42
10.24
13.33
68.47
57.4%
64.%
59.8%
76.8%
93.5%
60.2%
74.1%
二班
3.42
8.19
15.19
13.02
8.17
12.28
13.40
73.74
68.4%
68.25%
82.6%
81.4%
90.7%
72.2%
74.4%
三班
3.21
8.23
13.04
11.54
6.73
9.77
12.62
65.1
64.2%
68.6%
56.7%
72.1%
74.78%
57.47%
70.11%
四班
3.75
7.57
13.73
11.51
6.33
10.67
13.33
66.69
75%
63.08%
58.39%
71.94%
70.33%
62.76%
74.06%
一、基础知识填空。
课文注释不认真阅读,课上不做笔记,课后不总结,一班情况比较明显。
二、《荷塘月色》语音、词语、修辞、相关内容的理解选择题
课内基础题发现学生回家没有出声朗读习惯;认读理解比较差,这和初中上来的底子有密切关系,高中需要补课;课内讲过的反映比较好,没有讲的,判断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比较多。
三、《荷塘月色》经典选段的阅读理解,考察词义在语境中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语段内容概括,叠词选填以及对其中一段语言特色的鉴赏分析
差距拉大在这里,还是反映出班与班的学风态度、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差距上;
四、课外选文阅读理解,围绕词义语境含义的认读理解、结合文本的概括分析和对选文的分析鉴赏
在概括语义上,能抓住答题范围,但语言提炼不够精练。二班更加领先一点。
五、选文比较简单,为大家所熟悉的闻一多先生写的期盼澳门回归的一首短诗。考察新诗的意象特征、抒情表达效果、诗句的含义和情感的表达。
概括理解基本到位,少数同学表述不看题干要求,造成失分。文科班与理科班在这道题上差距较大。可能批阅中有松紧尺寸差别。
六、七是课内文言题。涉及默写,字词解释和用法、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数据反映了两个班的文言功底有一定差距。同样在注音、解词题上的问题反映出学生课外不朗读的问题。背默理解基础的题目还是有态度上的差距。
总体情况,二班好于一班,一班学生不是很扎实,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存在许多散漫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平日作业拖欠严重的几个学生。三班与四班差距不大,但同一班级里学生之间差距太多,标差很大。
解决策略:催作业效果费时费力,要解决还是在评价上形成一个共识,学习应该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不能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培养了没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学生。应该形成一种对学生有效评价机制。有些学生的作业要做分层处理,甚至让有些学生可以免交作业,但不扣分。
在抓好认读理解、综合分析的能力训练外,鉴赏分析能力的提升要落实在课堂内外的训练。

高二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此次半期考高二文科与考人数2510人,平均分88.97分,及格率54.86%,最高分128分;理科与考人数4480人,平均分87.5分,及格率52.41%,最高分127分。 语基部分 在这一部分,字形、字义、成语三道题的得分比较理想,而字音题的得分却很低,成了语基部分得分最低的一道题。古诗词文体辨识与文化常识二道题的得分也较低。从字形、字义、成语题的较高得分情况来看,考生备考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反映了平时较为注重这方面的积累。然而,从字音低得分情况看,明显反映了考生对读音的不重视。今后,语文教学将继续夯实学生的语基,注重朗读和朗诵的训练,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对古诗词文体与文化常识的介绍和强调,并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适当做些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辨识和鉴赏能力。尽管近年高考语基部分已不考了,但不等于语基就可以不要了,考试说明只是考试的依据,不是课程标准。所以考试说明有它的灵活性。说不定哪年又得考语基也未定。只不过考的形式不大可能是老式的。古诗文部分 1.文言文阅读本次半期考文言文阅读文段选自课内篇目。应该说,这反映了出卷者出于两点考虑:一是重基础;二是重教材。然而,考生答题情况却很不理想。达标学校四道题得分基本都在50%上下。而,非达标校的得分更低。很明显,出卷者设计试题的初衷是正确的,导向也是合理的,愿望更是美好的。但,答题的情况却是令人伤心的。暴露了考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两个弊端:文言基础不扎实和对教材不重视的。其实,基础不扎实不要紧。只要认真读书(只要求教材里的篇目),勤奋积累就行。但是,从一开始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浮出“水面”:学生根本不爱读课文,也不愿意在语文上花时间!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文言基础不扎实是因为对教材的不重视,对教材的不重视导致了文言基础不扎实。因此,语文教师今后的策略应该是一方面追求课堂教学最优化,一方面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哪怕给学生一些压力,开辟出一些特定的时间(比如早读课,自习课等)规定语文的学习时间。 2.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的语段选自课外,但也与课内相关。应该说,苏轼是一个很重要的古代作家,选他的作品出题很合理,而且语段也不算难。从答题的情况来看,文言基础扎实的考生翻译较为理想,所以,达标校的考生得分明显比非达标校考生得分高。根据高考文言翻译试题特点和评卷要求看,文言翻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注重整体理解,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或者说,要看懂文段的“主题”;二、注意文言常用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倒装句)尽管文言句式不考,但翻译时难免遇上这类句式,不懂得的这些句式自然就无从翻译了;三、注意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四、注意重要的文言实词(120个)和虚词(18个)的翻译。此外,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在不损害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的基础上可结合意译。使译文在“信”的基础上“达”、“雅”。 3.词鉴赏 本次半期考词的鉴赏选材浅易,所选词在内容上,在诗人以及写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表达上较少运用典故,文字浅显,所表达的主旨,抒发的情感,容易理解。考查紧扣教材知识,文学鉴赏试题的考查角度,主要针对全诗思想内容进行理解。古诗鉴赏是高考测试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是对一个考生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特别在古诗词方面)的大检阅。显然,本次考试与高考比,难度偏低,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试题综合性更强,甚至对思辩能力要求加大,当然,试题的答案也渐趋开放。今后,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整理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材料的主要特点、试题的类型、作家风格、表现技巧等,同时辅以适当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4.名句默写 这是一道容易题,默写的名句均出自半学期来教读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名句,而且有大的分值。出题的意图不排除给考生送分的好意,然而,学生并不领情。从答题情况来看,失分情况令人心痛。应该准确说令老师心痛,学生似乎并不心痛。好一点的学校得分也只能在六七分,失分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错别字,还有一部分学生(绝对数不少)根本就没背。我们知道,名句名篇不仅有记忆的因素,还包含有深刻文化内涵,掌握一定量的名句对学生阅读与写作也很有帮助,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一点要想办法让学生重视名句背诵,抓紧名句背诵,在高考总复习前打好语文背诵基础,争取在高考中拿下这道“送分题” 现代文阅读部分 1.社科类阅读 本次半期考社科类阅读延续了高考社科类阅读的基本模式,材料平易,试题清晰。再加上内容与半学期来学习的古诗歌单元有关,所以学生在做题时,大多比较轻松,得分也是比较高的。试题考查的重点围绕对文意的准确理解、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推断。事实上,高考的这类短文阅读还会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为实现高考目标,今后做客观题阅读应同时训练解题思维,要了解客观阅读题常见的错项设置方法,继续通过适量的训练,培养我们良好的做题习惯及严密的思维品质。在这一道题上拿可能高的分数,应该是我市所有师生的目标。 2.现代散文阅读 与社科类文不同的是现代散文阅读选择的是文艺性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第一题考的是知识的联想和迁移。答题情况不大理想,反映了学生平时背诵过程中的一个弊病,那就是死记硬背。我们知道,对知识的掌握如果缺乏理解就很难进行联想或迁移了。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学生的一个大不足。第二题考的是文章的重要词语,这些词语对文章的主旨或情绪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题意明了,问题范围小,考生答题比较理想。第三题考作者的创作构思并体现对主题的挖掘。这道题有明显的区分度,得分情况不一。第四题考查对文章的重要词语理解。因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理解,所以,考生答题不理想,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中还存在答题不规范现象。规范的答题格式应是:因为人是憔悴的,而弦声正是人的内心的一种倾诉,所以弦声是憔悴的。很多考生做这类答题:因为弦声表达出哀音和凉意,所以是憔悴的。第五题既考查学生对文章意旨的理解,也考查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是从文学鉴赏角度设题。要做好这道题,一要联系文章的意旨,二要适当引申,细细品味。 从近年高考的现代散文阅读来看,导向更明显,试题更成熟,鉴赏更开放。因此,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回到文本本身,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明确答题方向,理清答题思路。树立“答案在文中”的观点,养成到文章中去找寻答案的习惯,哪怕文中的内容与题目不是很搭界,我们也要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语言应用部分 考了两道语用题,一题是高考传统题型——改错题;一题是较为创新的题型—-一句话书评。改错题的得分较理想,但也存在会找错不会改的问题。一句话书评得分不高,有较好的区分度,每一句话2分,得0.5分的有,1分的有,1.5分的有,2分的也有。反映的问题是,在一句话里,缺乏独特的眼光或视角,人云亦云;缺乏新鲜的词汇,词汇量匮乏;存在错别字或语病。而这三点正是评分的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考试改革也将加大步伐,而在语文试卷中最能提现课改新思维新理念的地方就是语用题了。所以,今后高考无疑将继续加强对语言运用的考查。并且将越来越注重对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因此试题材料的选择必然突出时代感,贴近中学生实际。并努力渗透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这些试题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写作部分在此次半期考中,学生的作文存在如下问题:一、违背了命题的要求,自拟题目。二、违背了文体要求,自选文体;三、议论文的材料老旧,缺乏时代感;四、以论据代论证,造成叙述与议论喧宾夺主现象;五、滥用排比句,造成无结构或结构混乱的“泛散文化”现象。 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命题形式是话题作文,且对文体不加限制,这确实有利于更好地使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比较理想的作文。但,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更何况话题作文的出现时日已久,已经越来越暴露了它自身的弊端和不足。至少,研究了八年高考话题作文的广大师生已经有了若干应付话题作文的模式了。其结果,赢了分数,输了真实;赢了赞美,输了个性;赢了高考,输了人生。所以,对话题作文的反思和放弃将是趋势,近年各省市自行命题高考,就出现了不少的非话题作文。有的回归命题,有的回归文体写作,有的回归材料作文……此次半期考作文就是一次“回归”。而在此次作文中暴露的这些问题就很能说明习惯了话题作文的学子思维僵化到何种地步了。更何况,在中学语文学习阶段,议论文的文体又显得多么重要!所以强化作文的文体训练应是高中语文教师扎扎实实要做的工作 。

高二语文教研组期中考试
语文教学总结及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结束了。试卷出得如何呢?学生考得怎样呢?通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抽样分析,结果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的,又似乎是意料之外的。但这次考试的整体结果,却多少是让人有些吃惊的。
从试卷涉及到的材料来看,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紧紧围绕新的高考说明来命题。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方面,注意到了各个知识点的涉及:语音、病句、以及文言知识的应用,都符合新的高考大纲的说明。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程度,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注意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二是试题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实际性。这份试卷主要从可操作的实际上做文章。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注重课本的教学反馈,两篇课内阅读取材《逍遥游》和《项脊轩志》,考查点侧重文中有思想内涵和有语言表现力的字词句的理解。
2、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我们曾经选用的试题,但结合了课内文言知识的考查,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3、现代文阅读仍然是突出能力考察,重视文章内在情感的体会和把握,重视语感的考察,重视文章的整体理解。
4、写作能力的考查,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是“牵挂”,注重细节描写,学生的情感体验,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言文重记忆不重思考。默写中主要问题是背诵不足,以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得分不高,反映了许多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偏于记忆、重复、巩固,而如何联系语言环境分析进行思考,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等方面相对薄弱。
2、基础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积累和语言表述上。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词语全是常用词语,可错误率高。阅读题的文字表达,作文的语言表达,都有较多学生错字多、病句多、词汇贫乏,标点混乱,反映了语文基本功的不扎实。
3、作文不够具体,没有写出自己真切独特的感受。“牵挂”是一个有话可说的题目,完全可以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遗憾的是许多学生不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堆砌辞藻,搬弄陈词,甚至套搬作文。
三、反思和计划
根据这次考试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现状,拟订了以下几点教
学计划: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学
生在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方面的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加强语文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的基础在于有厚实的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生活和思想的积累等等。作为教师不能因为不考课内的文章而放弃对课本的学习,更应重视对教材的学习,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文章结构、思想观点等,该记忆的要记忆,该借鉴的要借鉴。
3、夯实基础。在生字词的积累,课文的朗读,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以及书写等方面加强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要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下工夫。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语文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在各科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去学习和训练。
5、文言文教学上,古诗文名句的积累,除了督促学生熟读记诵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外的短小精悍的好文章。在课内外的联系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相信坚持下去,定有成效。
6、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一篇文章,相关的知识背景越丰富,文章越容易理解。因此要努力引导学生广闻博览,多读多吸收一点。利用语文拓展课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随时指点阅读方法,以收更好的效果。并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以收一举多得之功效。
7、加强作文训练。还应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一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经常进行个别指导。

(本表在期中、期末考试后上交,并上传校园网)
科目:语文年级:高二                                                                              填表时间:2009年11月   日
班级
应考人

实考人

总  分
最高分
平均分
分数段
优秀率
合格率
任课教师
150
/
140
139
/
130
129
/
120
119
/
110
109
/
100
99
/
90
89
/
80
79
/
70
69
/
60
60分以下
1
66
65
97
78.1
7
18
33
6
1
1.4%
65%
侯忠杰
2
66
65
97
77.7
5
21
30
8
1
1.4%
73%
侯忠杰
3
66
66
100
77.4
1
5
21
27
11
1.4%
75%
蒋央庆
4
56
54
94
69.1
769.09
2
8
29
15
9
42%
蒋央庆功会庆功会
5
53
53
93
72.6
72.60377
72.60377
3
7
24
17
3
58%
陈春美国
6
54
54
93
72.5
72.51852
1
10
27
13
2
57%
陈春美
7
57
50
88
72.1
0
10
21
16
3
50%
毛旭霞
8
58
41
88
72.2
0
7
19
14
2
41%
毛旭霞
合计
平均
平均
平均
试题质量分析
(命题意图、试卷组成和结构、考试范围、试卷特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命题主要考查高二学生在必修五学习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试卷主要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基本扶技能掌
知识面知识掌握
答题情况分析
(各题平均得分率、错例以及错因分析)
课外阅读题《寒冷也是一种温暖》,主要考查概括能力;文章的鉴赏、阅读能力;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提高,语焉不详或者是长篇大论,抓好不住房文章的主要观点;
存在问题及原因
(学生答卷中存在的总体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分析概括能力不强;平时学习缺乏积累;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语文写作方面尤其是语言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训练。
改进措施
(在今后教学或者复习中应对的措施)
根据学生情形进行分项训练,并在教学中分类解决此种问题。
分析人:陈春美
10.本题属语言表达运用题。从试题结构而言,本来放在最后,现在提前到第一部分基础题,适应现在的高考题型设计。本题考察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理解,二是表达得体,有文才。不少考生失分,主要也是在这两个方面。在内容理解方面,点到三点,分别是改良,不扎人,又美丽。学生基本能点到改良,却忽略改良的目的。在语言表达上,学生往往用直白的语言表达,没有意识到文才。 (一)本文节选自课文,而且是经典课文。没有节选得很偏。设计的三个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筛选概括分析能力。第11题,让学生找比喻义,其实就是让学生找本体。不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但结果答不到点上。关键学生没有意识到,本题命题的意图是考察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可从原文中直接找出来。第12题,不少学生意识到每一个词语代表一个方面的信息,但失分却没有突出“竟”字的妙用。应点出出人意料的意思。对三股力量的情感就会更强烈。第13题,学生往往合在一起笼统说,其实本题可从两方面分别来说,这样做既深入又可避免答不全的困境。 课外阅读题《寒冷也是一种温暖》,主要考查概括能力;文章的鉴赏、阅读能力;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第14题用什么手法写出北方新年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能分辨出拟人的很少,多是比喻,而北方新年的特点,学生多是讲到了其寒冷,忽略了其热闹的特点;第15题分条概括故乡感受到的情景,学生的概括能力不强,或语焉不详,或者长篇大论,缺乏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同时缺乏明确的分条,给人以思维混乱的感觉;而17题叙写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学生不能概括其要点,而在分析描写香港气候的特点时,学生很难分清是对比还是映衬(衬托),对衬托的作用也不甚清楚,不能很好说明其作用。
而最后一题对主旨的理解,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学生视作题要求而不见,是自由联想了“寒冷也是一种温暖”;二是学生往往只能概括出两个要点,而不能概括出三个要点,缺乏根据分数决定要点的敏感,同时也缺乏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能力。
(二)课外阅读题《寒冷也是一种温暖》,主要考查概括能力;文章的鉴赏、阅读能力;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提高,语焉不详或18题,大多数学生只能答对其中的两点,得2分的很少。答“残”字的也挺多的,好多学生没有考虑到这一“残”字是总写,而后面三点是具体写,都是只要写满三点就行,没有再进一步考虑过。 19题,做好的更少。好多学生都是想当然地就说这后两句关乎作者的思乡之情,实在未完全读懂诗句。 文言文: 选择和25题:虽说得分率不算太高,但相较其它几题,还算可以了。 26题:翻译题中几个关键词都没有踩到,造成失分。尤其是第二句,“同”、“轻”、“爽然”都没有把握好。还有的因此造成整句的翻译出错。 作文:生命点支点
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点:1.立意。找准生命的支点。如吴三桂找错生命的支点。生命的支点往往在困难目前出现。要把立意理解深入,可抓住生命的支点不可能唯一,可从变化的角度构思。2.论据。太陈旧,缺乏时代性。3.文体单调。

高二年期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试卷是按照高考题型和比例出的,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分为两部分,一是短篇现代文阅读(6分),二是文言文阅读(9分)。第Ⅱ卷分为《论语》翻译和评点(10分)、诗歌鉴赏(12分)、背诵默写(6分)、名著(10分)、现代文短篇小说阅读理解(17分)、对联(3分)、改写(3分)、猜成语(4分)、以及作文(70分),总分150分。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本次结合近年来高考题型,在重视基础的层面上,侧重学生运用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创新的发散思维。应该说难度比较大,里面的很多题型学生比较陌生,做起来比较难把握,难度系数大约为0.6。
二、成绩统计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该质量分析例举文科班试卷进行分析。
1:成绩分析:

级 人
数 总
分 平均分 及格人数 优秀人数 100-110分人数 90-100分人数 80-90分人数 70-80分人数 60-70分人数 60分以下
二3 56 4343 77.554 10 0 1 9 12 18 9 7
表格1
2:学生答题分析:
选择题
3分 6分 9分 12分 15分
13个 23个 15个 6个 0
表格2
从表格可以看出,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尚不成熟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还不熟练,古文这一块还是软勒,需要在平时上文言文课的时候加深理解。学生平时也要多做练习。
<论语>要求
9分以上 7-8分 5-6分 1-4分 0分
12个 13个 8个 17个 6个
表格3
这一题做的比较好,要求翻译的基本上都能得满分,失分主要是大部分学生没看清楚题目的要求而草率的做题。
诗歌鉴赏
9分以上 6-8分 3-5分 1-2分 0分
5个 11个 21个 14个 5个
表格4
这一题做的并不理想,因为现在刚好在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也刚好讲完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这一题按理说是送分题,但从学生的答题上可以看出学生还无法正确的融合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同时学生没有看清楚题目也是造成这次失分的主要原因。
背诵默写
6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0分
0个 5个 4个 5个 13个 15个 14个
表格5
从表格可以看出,得2分或1分的学生很多,也就是说6个背诵默写学生只能正确地写出2个或是1个句子。其他更大原因是因为书写错误,这无疑给学生和老师发出严重的警告信号,平时从嘴巴里面说出来的,如果缺少实践,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以后会注意背诵书写,力求将分内能得到的分数全部拿到。
名著
5分以上 2-4分 0分
29个 23个 4个
表格6
名著这一题,总体上讲还不错,现在需要的是学生抓紧时间多看这些作品。
现代文阅读
12分以上 8-11分 6-7分 4-5分 1-3分 0分
8个 17个 10个 11个 8个 2个
表格7
这次现代文阅读以短篇小说取代了以往的散文阅读,这是学生在高中考试中首次接触短篇小说,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甚至无从下手,而他们对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也不到位,以及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掌握不深,使得很多学生在这一题失去很多分数,而这也影响到他们的及格。
对联
3分 1分 0分
14个 4个 38个
表格8
改写句子
3分 1分 0分
10个 4个 41个
表格9
猜成语
4分 2分 1分 0分
6个 16 8个 26个
表格10
表格8-10,三个表格所展示出了学生的弊病,近年来一直在高考中出现的题目在这次考试中将学生的基础水平的薄弱环节突显地非常明显,这也很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也告诉我们师生这几个知识系统需要加强和改进。
三、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1)学生错别字较多,应该重视生字词的教学。句子积累,应该让孩子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孩子记忆得深刻。另外提醒学生充分审题,理解题意也相当重要。
(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文本和学生的实际能掌握的水平。
四、其它意见与建议
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审题要清楚,立意明确,在学生能充分理解题目后能在头脑里面进行构思,并组织好语言,正确使用语言,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是语言形象、优美、生动。
同时要求字迹清楚,工整漂亮,阅卷老师才赏心悦目,才不会扣太多分数。字迹潦草的学生,会影响到文章的分数。

一、试卷概况
本次期末考试是全市第一次统一检测,各校步调一致,都使用了提供的试卷。考卷命题思路基本按照08年高考语文试卷和《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沿袭近几年比较稳定的考卷模式,共计七大板块。整张试卷难度控制适宜,中档题较多。只是名著名篇阅读等属于文科加试的内容没有涉及,分值仅有160分。
二、分析、建议
1.各题抽样得分率
题  号
1 (3分)
2(3分)
3(3分)
4(5分)
5(4分)
得分率
91%
30%
46%
75%
78%
题  号
6(3分)
7(3分)
8(3分)
9(9分)
得分率
76%
89%
39%
39%
题  号
10(8分)
11(8分)
得分率
40.1%
75.7%
题  号
12(4分)
13(6分)
14(4分)
15(6分)
得分率
83.7%
41%
35.5%
25.5%
题  号
16(3分)
17(3分)
18(6分)
19(6分)
得分率
41.7%
71%
67.7%
63.1%
题  号
20(70分)
得分率
74.2%
得分率较低(40%左右)的有:第2题、第8题、第9题、10题、13题、14题、15题、16题。
难度控制得比较好。得分率在70%以上的题目有9道;得分率在40%—60%左右的有3道;作文命题作文,审题基本没有难度,阅卷时大家按照大市审卷统一商定的基本分53分,抽样均分为51.97分。
0901金坛高二期末考试语文段分、均分统计
学校
实考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最高
最低
160—
144
143—
128
127—
112
111—
96
95—80
79—64
64以下
华中
499
110.65
0.60%
98.00%
130
89
0
3
227
259
10
0
0
实高
321
104.46
0.93%
85.05%
130
80
0
3
60
210
48
0
0
一中
773
105.70
0.26%
89.39%
130
48
0
2
206
483
75
6
1
四中
892
101.90
0.00%
78.48%
127
31
0
0
109
591
182
8
2
直高
481
96.88
0.00%
57.80%
118
65
0
0
15
263
191
12
0
金沙
789
100.59
0.00%
73.00%
125
50
0
0
90
486
201
11
1
借读
85
96.89
0.00%
61.18%
115
69
0
0
4
48
26
7
0
全市
3840
103.01
0.21%
79.66%
130
31
0
8
711
2340
733
44
4
层次分明:省华中,实高、一中,四中、金沙,直溪,四个层次依然清晰;优分率很低,及格率尚可,四校为79.66%,尽管事先控制了卷子的难度,但还是有点出乎意外。
2.失分诊断及建议
(1)缺乏必要的积累,基本功较差。从2—3道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第9道文言文的翻译、第10道的古诗鉴赏等题目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言文翻译一直是老问题,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加强文言基础训练,字字落实,力主直译,学会利用句子所在的上下文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古诗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无论是哪一个学段的学生、每一次的大小检测,即使是比较开放的只要能自圆其说的题目。学生缺乏必要的积累和文学鉴赏知识,学法的习得好像永远不能内化为能力,必须结合教材的教学适当夯实学生的古诗文功底。
(2)解读陌生文本的能力亟待培养。本次的文学类文本选文的主旨较为深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选文较为浅易。从8道题目的得分情况来看不甚理想,不会联系全文认真审题,然后靠船下篙提取相关信息;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材料在题目的编制过程中有意降低了难度,编从解读这种文学样式的普遍规律入手:文章的整体思路、关键段落、观点性的关键句、主旨段或句等几个方面命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意,学会阅读、分析和鉴赏、评判,培养阅读能力, 20分人均得分仅有8.76分,略高与期中检测的小说阅读。如何结合文章的阅读,传授给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文段的常规方法和应变能力,这是现阶段所有高中语文老师的重任,尽管按理说应该是教学的常规。所有的语文老师应该尽早为我们的学生搭建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方法框架,面对现今的语文高考,必要的语文知识、常识的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的老师要随文或者是结合课内文章的阅读进行强化。
(3)适当渗透高考常规题型的训练,平时结合阶段性检测,而且要以一当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加大作文的审题力度。尽管没有难度,但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时对“跨越”“障碍”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上,顾此失彼,导致审题偏颇,着重点应该是怎么跨越、如何跨越有形或者是无形的障碍。其二,文体意识的薄弱仍是本届高二学生的通病:议论文没有分论点,结构简单,论证不严密;记叙文缺少精彩细致的描写,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读来让人生厌。看来只有加强审题训练,而且还要化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每一次的习作都必须规定学生用一种文体认真学写,鼓励“一题多作,一作多改”,及时灌输高考作文阅卷的要求,70分的作文不能掉以轻心。
(5)备课组要发挥集体合力,对手头的选修教材要大胆整合。要为我们的学生配齐配足必备的选修教材。对照08届的经验和常州市的教学建议,对手头的选修教材进行整合,考虑学生的特殊性,因班而异。史记选读、唐宋词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短篇小说等等的教学形式如何与必修教材区别开来?值得全体同仁研究,完全可以抛开各种教辅,和学生一起享受阅读的困惑,在《考纲》和学生之间搭建桥梁。
从高三期末检测的情况来看,文科的40分教学要及早落实到平时的选修教学中,帮助或者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常识,加强名著的阅读与检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字音、字形部分记忆不牢,分辨不清,两题的正确率仅为40%。
2、成语题望文生义,判断不够准确。
3、病句题判断不够准确,对语病的寻找缺少经验,方法不够准确。
4、社科类阅读得分较低,仅为56.2%,表现为对原文阅读不透彻,对问题和选择项分析不够细心。
(二)古诗文阅读
1、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分析不当,辨析不清。
2、文言翻译对关键词把握不准,翻译不确切,总分8分平均3-4分。
3、诗歌鉴赏分析不当,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对问题理解不当。
(三)现代文阅读
1、归纳概括不准确。
2、语言组织欠佳。
3、对原文阅读粗浅,内容把握不够准确。
(四)作文
1、中心不够集中。
2、选择材料缺乏典型性。
3、叙述太多、议论、分析少,且不够深刻。
4、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缺乏文采。
二:应采取的措施
1、加大诗歌的背诵力度,强化书写规范。
2、多注意搜集、整理材料。
3、加强文言文阅读练习,逐字逐句翻译,抓住关键词。
4、现代文阅读要强化概况能力。
5、注意加强语言积累。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是由本人命制,考虑大到学生现在不太重视课本,命题时加大了对课本知识的检测,除了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和写作,其它题目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者取材于课本内容。从判卷和学生得分情况来看,试题的区分度较好,能基本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大致情况。本人所带的两个班平均及格率超出了年级平均及格率。
二.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1、阅读:
问题:阅读理解主要包括两块,一是古代诗文阅读,一是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中,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情况,反映出一些同学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古代诗歌鉴赏答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文言句子的翻译存在着重点字、词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在解词和翻译上还较多存在“臆想”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差,另一方面也说明文言文阅读积累得不够。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暴露了部分学生审题不严,主观题在回答时句意表达残缺的情况比较突出,暴露出学生整合信息能力的不足。
反思:这次所选的材料,学生普遍反映在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上不存在障碍,在对细节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感觉。问题主要在于回答时不能很好地对信息予以整合,以至表达残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只能在文章中找到部分现成的答案,而另一部分答案要靠整合归纳才能得到。有的学生往往不情愿花时间自己组织语言,浅尝辄止,过度依赖文章提供现成答案。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需要一定程度的提高。
2、写作:
本次作文要求以“酷”为话题,这是学生口头上十分流行的一个词语,由于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避免了写作时无话可说的情形。另外,作文材料不仅降低了立意的难度,而且为学生的构思提供了一些帮助。因此,总体上本次作文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作文得分一般集中在40-50分。
3、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出现了较多的失分现象来看,暴露了一些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要求。
三.后一阶段的思考及对策
1、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仍有待改善,这是学习的前提,必须紧抓不放。
2、要花时间和精力,付诸耐心和恒心,努力培养不爱学习语文的同学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语文积累仍是一个需长抓不懈的重点
4、自己仍要不断学习、开拓,不断提升语文的修养和境界。

一、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第三册教材第一、二、三、五单元。
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等基本取自教材;病句辨析、语句衔接、古今异议、实词、虚词、名句默写等全部取自教材。
语言运用考查点:将打乱顺序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一句话概括、公益广告
阅读:文言文、社科文、散文、诗歌阅读取自课外,文言文翻译全部取自教材。
作文为话题作文:“读诗词名句随想”。
平均分:5班92.2(10个普班排名第5),6班91.1(第8)。
有效人数:前200名5班7人(第10)),6班11人(第6);前400名5班25人(第7),6班25人(第8)。
二、具体情况
问题较多之处:
1.基础知识
字音题正答率为57.8%,字形题正答率为59.4%,成语题正答率为19.9%,病句辨析正答率为65.2%,文言虚词正答率为55.1%。这些题,需要长期关注,并予以足够练习。
语言运用中句子衔接、概括文段。
名句名篇默写体现为不会背、会背不会写。
2.阅读
社科文:概括文意正答率为66.7%,推断正答率为52%。
文言文:解释实词正答率为68.7%,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正答率为47.3%。
诗歌:不能正确理解表达技巧,较为准确理解诗意。
散文:对文中信息筛选、概括文意、理解重点语句含义均有不足。
3.作文
审题、书写。审题上体现为不能正确理解“诗词名句”的内涵,而把其理解为“名句”“诗词”,将话题范围扩大;文章结构不是将“诗词名句”作为随想的出发点,呈现出放射状,而将其作为终结点,呈现出无序状;文章内容散乱,没有中心者居多,围绕某一名句展开随想者居少。书写的问题主要是标点不规范、卷面不整、字体潦草。
4.语文为弱科的同学
5班:总名在200名以内,但语文在200名以外的同学有:李雪(217)、张璐(431)、王川(324)、张海鹏(324)、吴涛(217)、滕海花(259)、韩重阳(217)、张晶晶(259);总名在400名以内,但语文在400名以外的同学有:滕振川(561) 、李晓娜(490)、殷东(672)、刘霜(407)、韩磊(449)、李婷婷(449)、李壮(471)。
6班:总名在200名以内,但语文在200名以外的同学有:王丽娜(449)、张春生(383)、李涛(259)、马海坤(259);总名在400名以内,但语文在400名以外的同学有:谷金彪(490)、韦颖(490)、赵蕊(515)、陈玉峰(592)、郭芳(471)、孟凡宇(651)、姬金亮(471)、李丹(515)、薛志新(547)。
三、解决办法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变常规的教读课、阅读课、练习课为诵读课、教读课、练习课、阅读课,诵读课侧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教读课侧重探讨文章思想内容、写法特点、重点句子,练习课作为学生的自我检测,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紧密配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时文佳作和写作素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练习的力度,强化课下预习和老师检查。
作文课继续按照议论文的训练计划进行,讲评课侧重学生的自我评改和自我升格。
2.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考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训练,比如概括能力;二是通过练习解决,除了练习课之外,平时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让学生抄录并完成在错题本上。
3.文言文翻译重在落实,强调学生翻译,让学生动笔、动嘴翻译;强调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4.对于语文学弱学生,老师一要注意平时和他们多沟通,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二是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

回顾上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让人再一次有了寝食难安的强烈的危机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痛定思痛,深入反思、检讨,寻找失败的根源,及时改进,努力亡羊补牢。
这次期末考试我们9班的成绩是有史以来最差的的一次,倒数第二,也出乎我意料的。1卷选择题超过平均分,在平行班中排第3;2卷文字题比校平均整整低了2分。其中语用题、诗歌鉴赏、句子翻译和实用类阅读比平均分低,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与平行班比也没有多少优势。从所有题目的小分比较来看,反映出以下诸多问题:
一、课堂效率低
上一学期主要学习必修五和文言文,从句子翻译和默写来看,明显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课堂效率很低。句子翻译有三题两题是课内的,但得分比课外的都低;默写在考前的前一天和考前早读辅导特别强调的句子还是有近一半的学生没能默写出来。反思课堂,存在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1)两极分化严重。课上总是只有部分学生盯着你看,两眼放光,提问能及时作出反应。部分学生默不吭声,个别目光呆滞。(2)缺乏学习兴趣和激情。有些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语文完全采取敷衍或放弃的态度,上课再简单的问题都拒绝回答,再有趣的故事都不能激发他的热情。(3)注意力不集中。个别学生上课手脚总是不停的动,眼睛不停地看东看西,只要外面有一点响动,整个人都恨不得马上出去。(4)做表面文章。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挺认真,但一到训练的时候就拿纸笔装模作样或胡乱写写。
二、学习内容没能及时消化巩固
从选择题和语用题等部分考题来看,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一定是能力,而是训练的机会,巩固和消化的时间。如语病题,其中第一第二句就是09年全国高考题中的句子,考前课堂也做过一遍,但得分仍然只有1.91。部分同学课后复习的,考试时拿到题目一看马上就知道做过,其他选项不用看就能马上选出答案,既保证了准确率,又不浪费时间。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在课后配有相应的题目加以巩固,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问题主要有:(1)课后复习时间短。(2)有限的时间不能充分利用。(3)学习习惯差,遇到稍有难度的就讨论或抄袭。
三、学习僵化,不注重方法技巧
整张试卷最容易得分的就是课内默写和句子翻译。默写重在记忆,但学生往往只知道死记硬背,句子是默写出来了,但到处都是错别字。翻译除基本的实词虚词积累外,更加讲究方法技巧,但翻译出来的句子不是缺这少那,就是病句连篇,让人啼笑皆非。
四、期末复习没有全面铺开
这次考试从所有题目来看,失分最严重的就是阅读理解。其中现代文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加起来就有35分的文字题,23分的现代文平均分只有5.17,13分的实用类文本平均分只有3.54,1/4的分数都没有那到。主要是因为在平时训练机会少,期末复习时也没有时间强化训练。所以学生在做题时表现出: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的掌握文章;有的审题不清,题目无从下手;有的答题不规范,甚至答题完全脱离文本,乱答。
五、期末复习动力不够,各科不能兼顾
一月份的月考结束后,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出现了松懈现象,部分学生只满足于现状,主要表现在平时作业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课上做其他作业。另外,期末增加了小高考科目让他们更加无法合理的安排课后复习时间,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哪个老师看班就做哪门。特别是临近考试的几天,晚自习没有笔头作业就等于没有作业,安排的复习内容就不能完成,复习时间自动变成了其他科目的时间。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的考试让我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以上问题实施相应的措施:
1、加强课堂管理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狠抓早晚读和晚自习作业时间,与晚自习值班老师通力合作,加强课代表监管力度,利用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学习质量。
3、进一步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人人参与课堂,正视语文在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4、认真研习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考试动向。分析题型,累积经验,总结方法,落实课堂,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我坚信,在这一学期里,通过我们全班同学努力的改变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在下次的考试中有所进步,我们9班也一定会找回我们原来的位置。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是区里统一命题,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的知识、能力内化的命题思路,有立足点,立足课内已有的知识,比如第2题考的是与课文《琵琶行》相关的古典文学知识;有拓展面,拓展类似文体的比较阅读,比如课文中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说词,现代文阅读第二篇就使用了南茜?黛在奥柏林大学2003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 现代文阅读方面:
1. 第一大题得分多在3-5分左右,尤其是第10题丢分情况较为严重,在做这道仿写题时,学生由于积累的古诗词有限,虽然知道题目中提示过要切合语境,无奈大多数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第12题第(1)小题第一个空在回答时句意表达残缺的情况比较突出,暴露出学生整合信息能力的不足。这个毛病一直存在,而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
2. 现代文阅读第二大题得分多在9分以上,虽在考前一再强调注意审题,遗憾的是仍有部分学生将选择"不符合"误看成选择"符合"文意,暴露出部分学生还是不够重视。以后我们将对这部分学生专门指导。
(二) 文言文阅读方面:
1. 第一大题得分多在5-7分左右,典型错误是在填写课文《琵琶行》空缺的诗句时存在较多的错字、漏字现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狠抓背诵和默写,力求人人合格。
2. 文言文阅读第二大题得分多在8-10分左右,典型错误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在重点字句上跳过漏过。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加强文言文阅读指导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文言文知识积累得还不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三) 写作方面:作文得分集中在30分附近,学生的典型错误主要是由于被所给材料的表象所迷惑,误把手机作为话题,不敢脱离手机说开去,没有触摸到材料的核心,甚至出现了大谈手机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文章。另外,错别字连篇的现象十分普遍,暴露出学生基础和行为习惯方面还有不少的问题。
三、教学思考:
本试卷涉及的基础尤其是识记,更多落实了课内的内容。而且凡是涉及到的课内内容,都是平时要求掌握的,部分认真准备了的学生得分较好。由于我在管理上还不成熟,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够,没有自始至终严格要求学生,布置的个别任务没有很好完成。以至部分学生的形而上学,背诵默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文言文阅读是平时练习的重点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还要作长期的积累,暴露在解词和翻译上还较多存在"臆想"的现象,解答不落实,不到位。而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是第二篇文章得分情况较第一篇为好。其中,选择题得分率相当高。这次的所选文章,学生普遍反映在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上不存在障碍,在对细节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感觉。问题主要在于回答时不能很好地对信息予以整合,以至表达残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只能在文章中找到部分现成的答案,而另一部分答案要靠整合归纳才能得到。而学生往往不情愿花时间自己组织语言,浅尝辄止,过度依赖文章提供现成答案。写作方面总体情况较好,跑题的学生比较突出,但数量不多。
所教两个班这次与1、4班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考前的准备工作没有按照要求很好地去完成。所教两个班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3班各方面情况好于2班。以前我在语文方面花在两个班上的时间精力大致相等,但由于担任3班副班主任的关系,平时进3班的时间多一些,在上课方面3班配合得较好。相比之下,2班少部分学生的表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这两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跟着我的思路,积极配合学习,但这其中有学生不会灵活学习,以至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怕苦怕累,学习自觉性差,又受部分媒体误导,总以为学习是可以走捷径的。还有极个别学生是混日子,消极对待学习。两个班级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还有的同学顾此失彼,抓了这科丢那科,一些平时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过于自信,在考前没有花时间多在语文上下工夫,导致成绩不甚理想。
四、后阶段措施:
"活"的能力一定要借助于"死"的积累和积淀,这个必要的过程省不掉。针对目前学生的情况,后阶段将加大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作业量和检查力度,力求人人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对个别不过关的学生另花时间予以特殊指导。另外,针对个别学生硬拿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来作为愿意学习的交换条件,同我讨价还价的行为,我将坚决斗争到底。并且还要同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予以改正。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文本,而是需要拓展、整合相应知识、文本,作"知识包"系统或系列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化。我下一步将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综合,适当加大难度,使学生真正做到能灵活运用。虽然平时训练的时候就注重了对材料的分析,但看来以后还要强化这方面的指导,同时避免在学生中出现只重话题作文而轻视材料作文的倾向。
另外,我还需要加强同语文组内各教师的交流合作,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法的研讨,取长补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目标设想:
1.让班级形成并保持良好的学风。
2.两个班一同进步,争取一个班的平均分或及格率达到1、4班的水平。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