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范冰冰 剧情:中考写作立意小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42:27
编前言:立意是指写文章时确立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一般情况下,一篇考场作文分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立意如何。如果一篇文章没有鲜明的主题,即使材料再典型,语言再生动,也不是一篇出色的文章。为了使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立意在作文中的作用及要求,我们特地刊登下面一段谈话录,希望对大家的作文备考有所帮助。

  张明:您好,周老师。前几天,刚刚进行月考,我的作文因为不合题意亮了“红灯”,都是立意惹的祸。关于考场作文立意,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
  周老师:好的。很高兴你能明白立意的重要性!立意是写好作文最关键的一环,有人把它喻为确定正确的航向。而准确立意,离不开对题目内涵和要求的准确审定。
  张明:周老师,审题该从何入手呢?
  周老师:不管哪类作文题,一般包含材料导语、具体要求和作文题目三个部分,对于这三个部分,审题时,都需要逐字阅读,用心揣摩。
  仔细审读材料导语,一看是否暗示选材范围。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甚至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为话题“怦然心动的感觉”指明了选材范围。二看“导语”是否点示立意角度。如“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导语实则点明了“精彩”的内涵——美丽、奋发、阳光等,指明立意的方向。
  张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周老师,对具体要求应如何对待呢?
  周老师:具体要求一般分条列出。一是字数要求,中考作文一般不少于600字。二是文体要求,近几年,有些地区对文体提出明确要求,让考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还有些题,明确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作文。对于这些具体要求,一定要像军人一样——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张明:周老师,最重要的肯定还是对作文题目的审定。怎样审题?请给我们一些金点子。
  周老师:你真聪明。是的,对作文题目的审定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步。审好题目的前提是分清类别,科学审题。
  题目是词。如“寻”“梦”“脚步”“回家”等,内容宽泛,选材面广。立意时就要“化大为小”“化宽为窄”“化虚为实”,以具体人和事为载体,缩小选材范围。如“寻”,可演化为“寻找丢失的亲情”“寻找童真的世界”;“脚步”,既可写实在的“脚步”,也可虚化为“青春的脚步”“自信的脚步”等,如此就好下笔了。
  题目是短语。要弄清短语中词语间的关系。如“偶然的发现”“一道风景线”“我眼中的色彩”是偏正短语,“仰望蓝天”是动宾短语。“偶然”“一道”这些性质、数量限制性词语要格外留意,稍一疏忽极易导致立意偏颇。对于“好书与我的成长”等并列关系题目,两者关系不可偏废,只写一面或厚此薄彼都是失误。
  题目是句子。如“又见枝头吐新绿”“门其实开着”,审题时,不仅要留心关键词语——“新绿”“门”;对表修饰或限定的词,如“又”“其实”等副词也不能轻视。你看,“又”暗示“再一次”,需要写出曲折的过程;“其实”要写出顿悟或长期观察之后的新发现。
  张明:原来审题有这么多要注意的啊!周老师,考场上常见的立意失误又有哪些呢?
  周老师:第一,随波逐流无主旨。有些作文主旨让人雾里看花,赞美什么,鞭笞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态度暧昧,不知所云。第二,人云亦云显陈旧。人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过去这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很多观点似曾相识,毫无新意。第三,浅尝辄止显肤浅。如提建议只叙述“严重的现象”,不分析造成现象的原因;看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由表及里、由果推因地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看到事情的真相;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一类的问题,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等较深入的问题。第四,剑走偏锋显消极。不遵从社会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社会公德,只想标新立异,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第五,贪多求全显盲目。内容多而散乱,不能集中在一个主题上,或中途转向另一主题,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平常作文是否有这样的立意失误,在对比中提升自己的立意能力。
  张明:周老师,“千古文章意为先”,独到深刻的立意往往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何让自己的文章立意独到深刻呢?
  周老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要勤于思考,善于感悟,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面对同一文题,发散思维,比较、分析、鉴别,就能找出深刻独到的立意。比如同是反映环境问题,有人提出绿色旅游“景区建筑要与绿色协调”“展示民风民俗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谨防现代意识过多地渗透”,见解深刻独到。
  这一招可概括为:提炼生活,以独到见长。
  第二招,化大为小,以小巧显佳。写文章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通过小事情、小场景,来揭示深刻重大的社会主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把小事件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让文章跃动着时代气息,传递时代精神。
  不妨欣赏《我眼中的新农村》片段:
  一到村口,便可看到村道绿树成荫,百花竞放,婀娜多姿。春有百花竞秀,生机勃勃;夏有万木争荣,郁郁葱葱;秋有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冬有白雪披裹,万里无垠。随处可见一排排房屋掩映在绿树之中,百树护房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令人流连忘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颖的话题,这个片段大胆想象,用一幅图景,以小见大,把理想的农村生活画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第三招:纵向挖掘,以深刻取胜。办法有二:其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结果追溯原因。如写人,应找出决定人物言行的精神动力;写事,应找出事件最具现实价值的思想意义。其二,把材料放在大背景下思考,挖掘出社会意义,提炼出深刻的主题。如以“痛苦”为题,纵向挖掘,提出中学生要珍惜“痛苦”、珍惜“磨难”,才能适应今后复杂残酷的社会竞争。
  第四招:反弹琵琶,以独到启思。反弹琵琶方法有:针对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另一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运用逆向思维,以新眼光、新理念分析事物,评价事物;聚焦时代,关注热点,从人们常常避而不谈的方面切入,提出有建设性的见解或看法。如一般人都认为,要取得成功,就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放弃。反弹琵琶,就可提出: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放弃;还可从另一角度开掘:追求成功,就要善于放弃。当努力追求的目标不能实现时,就要慎思追求的目标是否与能力相差甚远,在审视目标和能力的情况下,重新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一招:聚焦时代,以辩思警人。辩证思维,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做到既全面又周密,既深刻又辩证,避免出现观点偏激、片面的情况。如对于救助弱势群体,鲜明地提出治弱先治脑,治贫先治愚,扶弱先扶志;如对于帮助农民工讨债的看法,主张先要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政府各个部门也要“以人为本”,把农民工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