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壮亲父ed2k:雷竹栽培覆盖技术校本教材(三)(奉化市溪口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41:14

雷竹栽培覆盖技术校本教材(三) 

 

〈六〉 笋园的管理

  1、及时补植。 造林当年,对于枯死母竹及时进行补植。

  2、除草松土。 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有利促进竹笋生长。笋园除草松土,每年23次,结合施肥进行,注意近蔸浅、远蔸深。一般第156月,除草深翻25cm,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2910月除草松土15cm深,第3次翌年23月除草浅锄。

  3、科学施肥。根据雷竹周年具有长鞭期、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4个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促进竹笋的生长。笋园施肥一般每年4次,施肥量随立竹量的增多,逐年适当增加。第123月施催笋肥,促竹笋多长、长肥。每公顷施复合化肥150kg,或每丛竹施入粪尿5-10kg,方法是:竹林郁闭前化肥采用穴施。郁闭后,化肥采用沟施,沟间距0.5m,深10cm,施后覆土,人粪尿冲水24倍,浇蔸施肥;26月,施长鞭肥,促母竹多发鞭、发壮芽,每公顷施复合化肥225kg,或每丛竹施人粪尿5-10kg,方法同第1次;第39月,施催芽肥,促竹鞭多发笋芽、发壮芽,施肥量与方法同第2;最后111--12月,施孕笋肥,每公顷施菜枯饼3000kg,或农家肥1500030000kg。  

  4、竹林密度与结构。通过合理调节竹林密度和结构,能保持林内有适当空间,改善竹林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留养竹有旺盛发笋、发竹能力,为竹林丰产提供基础条件。新造笋园,当年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健壮笋培育新竹;24年逐年增加;5年成林后,每公顷留养900012000株健壮的立竹,注意留养竹分布要均匀。留养竹龄比例:笋园3年生应占30%左右,12年生新竹约占60%70%4年生竹一般不留养,5年生以上老竹全砍掉。  

五、雷竹林的抚育技术

  雷竹造林后,通过积极的抚育管理,可以促进新造林地提早成林投产。雷竹林的抚育管理可以分为幼林、成林、老林三个阶段,雷竹新造林—般一年种,二年养,三年有收益,四年成林。因此14年为雷竹的幼林阶段,5年以上为雷竹的成林阶段,20年以上为老林阶段。雷竹的高产高效经营,就是在竹林的各个阶段通过抚育管理,改善竹林生长的环境条件,为竹林生长创造良好的土、肥、水、气、光、热等条件,并通过调整竹林结构,使之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竹林群体的光能利用率,达到竹林生物量积累的最大化。竹林结构分为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两大部分,地上结构主要指:立竹度、年龄组成、叶面积指数、整齐度和均匀度。地下结构主要指:竹鞭的年龄组成、分布、粗度、有效鞭、有效芽等。不同的竹林结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不同,产品的数量、质量也不同,竹林的培育就是采取综合的科学技术措施,改善环境条件,调整竹林结构,使竹林丰产。

〈一〉 雷竹幼林抚育

  雷竹幼林一般指造林后14年阶段。它又可分为幼林成活阶段和郁闭成林阶段。幼林成活阶段,由于母竹刚从原生地移植到新的环境中,其根系受到很大损伤,造成吸收水肥能力较弱,生长缓慢,新鞭发笋的能力和抵抗力也较弱,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恢复,才能使伤口愈合,根系再生,逐步增强水肥的吸收能力,由宿存营养过渡到自根营养。因此,幼林成活阶段的抚育管理措施,重点是如何保持竹株体内的“水分平衡”,使母竹成活,恢复生机。此时如遇天晴无雨,土壤干燥,竹叶失水,应及时浇水。浇水以深透为好,不宜少量多次。浇后可用杂草、稻草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特别是79月份竹鞭生长与笋芽分化期,更需加强水分管理,才能促进竹鞭生长,提早成林投产。除此以外,还必须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抚育管理工作。

  1、除草松土。 一般新造林地每年至少应除草松土2次,第一次可安排在56月,从穴孔向四周深翻,深度宜达3035厘米,将表土翻到底层,底土翻到表层; 第二次可安排在910月,深度15厘米左右。此外,还可在次年2月进行浅削松土。以上深翻松土可结合施肥进行。

2、水肥管理。 对于新造雷竹林,由于竹鞭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抗旱防涝能力弱,如遇久旱不雨,发现竹叶有上卷现象,应在清晨或傍晚在竹株附近浇水,并于浇水后在地面覆盖一层稻草或细土,减少水分蒸发;如遇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应及时开沟排水,特别是出笋期间更应防止积水,以免引起烂鞭和退笋。施肥宜结合深翻松土进行,每年宜安排3次。第一次应安排在56月份,施长鞭肥,以磷肥和钾肥为主,施肥的比例氮:磷:钾为4:4:2;第二次可安排在白露前后,施笋芽分化肥,可施氮::钾为2:1:1的复合肥,或用氮::钾为4:2:1的混合化肥;第三次宜安排在出笋前三、四个月,为催笋肥,一般是在第二年的1月份,可施100%氮肥。施肥量为每穴施化肥50150克,人粪尿510公斤。化肥可选用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控等,前后者用量的比例为1:3。化肥应在松土前均匀撒施,也可冲水浇施,浓度宜淡不宜浓。人粪尿应冲水24倍,进行浇施。白露节气一般有12场中雨,能将撒施的肥料渗透到深翻的土层深处,所以选择此时施肥比较有利。新造林可以使用各种肥料,但应掌握少量多次,浓度宜谈,并注意施肥方法。在竹林生长旺盛季节,宜施速效化肥、人粪尿等。在冬季宜施缓效的有机肥。

  3、合理留养。 在雷竹幼林阶段,留养的新竹离母竹越远越好,可促进地下鞭迅速密布全林地,使新造林快速均匀地郁闭成林。一般春季2月种竹,栽后不久,母竹刚成活,新鞭尚未生长,鞭根不扎实,虽然部分母竹当年就会出笋,但长出的笋为移栽母竹母鞭上的笋芽,所出的笋离母竹都较近,此时留养母竹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而新竹生长需要的营养主要为母竹鞭根贮存带来的营养,留养新竹后,影响了新鞭的生长速度,对整个竹林提早成林反而不利,因此,当年长出的笋以不留或尽量少留为好。梅季种竹,由于发鞭早,第二年在新鞭上能出笋成竹,但无论一株母竹出笋多少,大部分为母鞭长出的笋,离母竹都较近,每株母竹可留养12林健壮的新竹,其他笋应及时疏去,不宜全部留养。因此,从第二年开始就应该积极地采用疏笋的方式挖笋,留远的,挖近的;留强的,挖弱的;留稀的,挖密的;通过疏笋,既可提高母竹留养的质量,又可促进地下鞭生长,还能增加竹笋收入,一举多得。在第三四年,仍应进行疏笋,但留养的新竹数量也应逐年增加。

  4、间作套种。 新造竹林前2年可以套种黄豆、四季豆、西瓜、土豆、地瓜等农作物,以耕代抚,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又对土地起到覆盖作用,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杂草滋生,还可增加竹林的经济收入,以短养长,而且可以促进新竹生长,使新造林地及早投产。竹林间作宜选择生长期短、经济效益高、消耗养分少或能改善土壤肥力的矮秆农作物。同时,竹林间作必须以竹为主,间作物不宜大密,与母竹的距离宜远些,以减少间作农作物与母竹争夺养分、水分,影响竹林生长。在间作抚育管理中应注意保护母竹的鞭芽与鞭根。在收获农作物时,应将秸秆归还竹林,以增加土壤肥力。

  5、竹林保护。 母竹栽后至郁闭成林,都要注意对竹林的保护,特别是新种当年,应禁止牲畜入内,并有专人管护。如遇雨水冲刷,露根露鞭,要及时培土。若母竹被风吹歪斜,要及时扶正或予以固定。留养新竹后,应及时钩梢,砍去1/4的竹梢,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抗旱能力,促进鞭根生长,防止台风危害。雷竹笋味鲜美,一些野生动物和昆虫比较爱吃,常有野兔、老鼠、野猪、麂和白蚁等采食。对于鼠、兔等小型的野生动物,可采用铁夹蹄捕捉器捕捉;对于野猪、麂等大型的野生动物,可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狩猎许可证,请专业狩猎队来狩猎,或采用一些声响装置驱赶。由于野猪对人气极其敏感,在竹林中悬挂一些旧衣服,可有效驱赶野猪。对于白蚁危害,用白蚁防治灵防治效果较好。至于食笋和食叶害虫的防治,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

〈二〉 成林的培育

雷竹的成林阶段是指520年的竹林。成林阶段的竹林培育技术主要如下。

1、留笋养竹,保持适度的立竹量。高产竹林每亩立竹量800-1000株,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留养的新竹要健壮,立竹分布要均匀,砍伐时间可在新竹发枝展叶后的56月份进行。此时若能结合进行松土、除去老竹兜、老竹鞭,将有利于新鞭的生长和孕笋;竹龄结构要合理。一般初期出土的笋应及时挖完,盛期以来的笋分批疏采,选留一定的养竹量后,其余及末期笋应全部挖掉。89月间应砍伐5年以上的老竹,砍伐量与当年留养新竹量大致相等,使竹林的年龄结构为123年生竹各占25%,4年生竹占20%,5年生竹仅占5%。

2、林地松土除草。一般一年松土除草两次。第一次于6月份新竹展叶前进行,应深翻松土,松土深度2025厘米;第二次于9月份进行,宜浅翻或浅铲。疏松土壤,有利于提早出笋。

3、林地施肥。 年年高产竹林一般1年施肥34次,6月施长鞭肥,9月施健芽肥,11月施孕笋肥,23月可施长笋肥。据介绍,每亩产500公斤竹笋需要氮素 15.8公斤,五氧化二磷 7公斤,钾10公斤。不同的立地条件及不同的产量要求其施肥量亦不同,可根据各种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以及500公斤竹笋的氮磷钾需要量配成不同配方。但必须以农家肥为主,化肥配合。笋前、笋后及6月施肥以速效肥为主。人粪要散施,磷肥可相对集中,农家肥要深施,适当增施硅肥。亩产1500公斤竹笋,6月可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9月施人粪1000公斤,11月可施猪栏肥2000公斤,3月施人粪100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每年加一些客土,对于提高竹笋产量、改良土壤有较大益处。

施肥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雷竹生长和竹鞭发笋。要使雷竹多发笋、早出笋,应大力提倡施肥。施肥也可采取如下方法:

  (1)笋后肥——即在行鞭期的56月份,主要施速效性肥料。可每隔710天施稀人粪尿或稀尿素水肥(约1%浓度)。施用时可直接浇在竹兜附近。

2)催芽肥——即在孕笋期的89月份,主要施迟效性有机肥,如厩肥、土杂肥、垃圾塘泥等。

  (3)孕笋肥——11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如鸡、鸭、猪粪等厩肥。

  (4)催笋肥——即12月份,以施速效肥为主,亩施尿素25公斤,磷肥6公斤,钾肥10公斤。

5)护笋肥——4月份,主要施尿药肥,一般用一药瓶盖的甲胺磷拌一桶人粪尿,泼撒于竹兜附近并松土或覆土,这样可提高成竹率,又可防虫治病。

4、竹林护理。

1)开沟排水,浇水抗旱。雷竹要求土壤湿润,又怕积水,平地竹园要开沟排水。笋芽分化期和出笋初期(即910月和翌年23月)最怕干旱,如遇干旱天气,应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竹鞭和竹笋生长。

  (2)新竹截梢。雷竹竹秆壁薄而脆,冬季容易被大雪压断,应适当钩梢,钩梢可在79月进行,留枝1215盘。这样可促进新竹木质化,增强和提高新竹对严冬和冷春的霜冻和雪压的防御能力。另外,钩梢可增加竹林冬季的透光度,提高白天的地表温度,有利于出笋。

3)防止开花。雷竹会零星开花,大都发生在新竹,可达20%。开花由于消耗大量营养,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一旦开花应立即挖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并加强管理,施重肥,尤其是要多施氮肥,改善竹林的营养条件和碳氮比,延缓竹子开花,促进竹子自我复壮。

六、雷竹早出高产覆盖技术

  雷竹是春季最早出笋的优良食用竹笋,壳薄肉厚,味道鲜美,并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通过早出高产栽培,可以使雷竹出笋期提前2个月,人们在春节前,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就能品尝到美味的雷笋,因此人们把早期雷笋赞誉为“冬天里的春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早期雷笋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前些年,江、浙、沪早期雷笋的价格非常高,近年来节日期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市场上每公斤雷笋售价达到30元以上。因而雷竹早出高产培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冬天里的春笋,丰富了市场,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雷竹栽培的经济效益。目前及今后,国内外市场上都需要大量的早期雷笋。因此雷竹早出高产培育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雷竹在6月份新竹成林后开始地下鞭的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911月笋芽膨大生长,冬季雷笋在地下生长极为缓慢,到翌年春季3月,温度上升,雷笋从笋芽分化到出土,在地下度过了半年多时间。冬季低温少雨,是影响雷竹延迟出笋的主要原因。采取早出高产技术,冬季进行保温增温处理,提高土壤温度,满足雷笋生长温度的需要;进行浇水灌溉,满足雷笋生长水分的需要;进行施肥,满足雷笋生长养分的需要,就可以使雷竹提早出笋。因此,温度、水分、养分是雷竹早出高产的三大主要因子。雷竹早出高产主要技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