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灰指甲:《肩周炎神方》及其原理 痰湿之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0:11:48
痰湿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聚成痰,由于水湿痰饮均为津液在体内停滞而成,有不能截然分开。故常统称为水湿、痰湿等。体态肥胖臃肿的中医辨之为痰湿蕴结,这是因为中医认为一身的水气由脾运化输布,脾虚则运化不利,运化不利则水湿痰浊蓄积停滞,表现在形体上就是肥胖。另一原因则是饮食不节制、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损伤了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津液所致。水液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积而成水,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痰湿蕴结的关键。此外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亦可湿聚成痰。        痰湿型常见的症状:①形体肥胖;②头闷重,像被厚布重重包裹的感觉,四肢发重,屈伸不灵利;③胸闷咳嗽;④腹部胀闷,食欲不振,口腻或口中发甘;⑤腹胀大便烂,小便少;⑥月经推后,甚至闭经;⑦带下量较多,色白质粘如涕,无臭;⑧心慌心跳        读各家医案,治疗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论治,效果极为缓慢。我也曾试过多种方法,皆不尽人意。偶翻《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于是,重新翻开《方剂学》,找到茯苓丸一节,才恍然大悟。“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玄滑”乃是“痰停中脘证”。        于是,拿来试用。为加强疗效,本人加用理中汤以温化痰湿,加姜黄引诸药达肩部,效如桴鼓。共治疗五例,皆不过五剂。        例:徐莫,女,70,左肩周炎。肩部明显萎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浊,脉滑。病程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五剂。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出现过腹泻)。        我的病例暂时很少,发表在此,希望各位朋友和前辈,共同探讨和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经典的方剂有许多神奇之处,初学的朋友不要总想着淘一个秘方,其实许多秘方就是最原始的经典方剂。看看《串雅》就会明白。        《指迷》茯苓丸歌诀:        一:指迷茯苓丸最精,风化芒硝枳半并,臂痛难移脾气阻,停痰伏饮有嘉名。        二:指迷茯苓丸半夏,枳壳风硝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茯苓丸治上臂抬举无力验案分享!!        2007年10月期间在广州大学城给本科同学上课,课间休息,一女同学上台求医:主诉:右手阵发性麻痹无力,不能抬过肩膀,腰背肌肉酸痛,其余无特殊不适,舌淡红稍胖,苔白润,脉弦。自诉每有中医老师上课,即上台求医,服药甚多,症不见减!!余寻思良久,本病似无症可辨,但怪病多痰,女同学舌淡胖、苔白润为中焦脾虚痰湿内蕴之象。痰浊留滞经络,故致肌肉、肢体酸痛麻痹无力。于是处方指迷茯苓丸加减如下:  枳壳15、芒硝5冲、茯苓15、生姜15、半夏20、羌活10、苏叶10、炒白术30、甘草6、桔梗10、丹参10,嘱服3剂。服药后汇报反应如何。        结果:春节后接女同学短信告知: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3剂后诸症悉除。至今数月余未见复发。        附:指迷茯苓丸        处方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茯苓丸。        药物组成:枳壳、芒硝、茯苓、生姜、半夏        指迷茯苓丸的功能主治: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用于痰饮留伏,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指迷茯苓丸:茯苓(五钱)、风化硝(三钱)、半夏(三钱)、枳壳(一钱)        比较差异之处:处方1: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处方2:枳壳15、芒硝5、茯苓15、生姜15、半夏20、羌活10、苏叶10、白术30、甘草6、桔梗10、丹参10        茯苓丸:两臂痠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        脾胃主四肢,脾胃不和,则痰饮内生,流入四肢,则肩背痠痛难举。        茯 苓 丸        〖方源〗《医门法律》:本治臂痛。其《指迷方》中云:有人臂痛不能举,手足或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        〖组成〗半夏二两[9g] 茯苓一两[6g] 枳壳 麸炒去瓤, 半两 [3g] 风化朴硝一分[3g]        〖用法〗上为末,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生姜汤下。        〖方歌〗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主治〗痰停中脘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等。        〖功用〗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证属〗痰停中脘。        君:半夏:燥湿除痰        臣:茯苓:渗湿化痰;枳壳:行气,宽肠中之气,水饮上泛溢于手臂,故以此下行肺气        佐:朴硝:软坚润燥,使结滞之伏痰消解而下泄        姜汁糊丸,姜汤送下,取其开胃化痰,亦制半夏之毒        1.本方主治属湿痰为病。以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为证治要点。        2.用于臂痛或肢节肿痛,可加通络活血之品,如桑枝、地龙等。用治咳嗽痰稠时,可酌加海蛤、瓜蒌等。        3.慢性支气管炎、上肢血管性水肿等属湿痰者,可加减用之。        “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此种臂痛,切不可以风湿论治,老误用风药,则贻误病机,徒伤正气,唯以祛痰为要。        《成方便读》:“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四肢者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枳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硝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        治肩周炎的经验方        首先说一下此方来源于河南洛阳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老师的方,本人曾跟随过郭老现我把他治肩周炎的方献出:        蒸首乌30克 枸杞20克 当归20克 党参20克 柏子仁15克 枣仁15克 茯苓10克 桑枝30克 鸡血藤20克 路路通30克 白蒺黎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每天一剂。        本方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或跌打损伤或每遇天气变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均可用本方。        本人在治疗上述症状引起的肩周痛,具不完全统计56例,其中女性40例,年龄在40-60岁之间,其中获显效者45例,有效者11例。曾在开此处方给一肩周疼痛患者服3剂效佳,该患者便珍藏此方每遇此类病人便给予此方,治好了好几个病人。        方解:肩周炎常见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内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方中蒸首乌、当归、枸杞,养血以柔肝,党参、柏子仁、枣仁、茯苓,益气安神,桑枝、鸡血藤、路路通、白蒺黎,活络以除风,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2、顽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组成:白芍250克、大条蜈蚣10条、全虫20克、姜黄15克、黄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温服,二付药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        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有专家研制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3.补心通络法治疗肩周炎:肩周炎为中老年多发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用补心通络法治疗,效果很好,同行可仿用。方药组成:炙黄芪25克,酒当归15克,炒白芍18克,桑寄生15克,海风藤10克,海桐皮10克,生晒参10克,桂枝10克,酸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熟地黄15克。随证加减。水煎服。十天为一疗程。一至两周,一般服药三至五天可取效。        4.肩周炎名方-----吴薏盐散        方药: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各30克。        制作及用法:先将30克食盐放在铁锅里炒黄,再加入上药拌炒,将药炒至微变色为度,然后倒在一块布上,包缠好后热熨患肩。一边熨,一边作肩关节上举、后伸、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直至熨药温度降低为止。3小时复炒以上药物,再熨烫1次,每天3次,同法连续治疗两天,第3天将以上药物水煎熏洗患肩2次。        功效:散寒祛湿,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属风寒湿、淤滞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沉重感,或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淤斑。        4.推荐肩周炎秘方        组成:冬桑枝、海桐皮、芍药、炒米仁、潞党参各15克,地鳖虫、姜黄、当归、羌活各10克,桂枝5克,细辛3克,生甘草6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淹没药物3厘米许浸泡15分钟,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取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若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连服一个月。        功效:通络除痹祛风化湿。        5.药酒治疗肩周炎有妙方        看到许多人患了肩周炎很痛苦,我贴个治疗此病的好方子,请各位同仁试用以下,请不要擅自更改本方的分量,也不要加减,以前我用过加减方,反而药效更差,药方如下:        川乌10 草乌10 乌梅10 木瓜10 红花10 紫草10 六味药加酒二斤,浸泡一周后服用,每日两次,分别是早晨空心服下,晚临睡觉服下,每次最多三盅,如果头晕可以少饮。        我每年用此方治愈不少患者,希望能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7、肩周炎泡酒方:  乌梅20克 天麻20克 牛夕20克 桂枝20克 甘草20克 上药为一剂方,泡酒2斤。夏15天,冬20天后可饮用。视病情轻重,每次20—50ml,每日3次。        此方是本人十几年自创经验方,效果相当好用,大家不防试一试。可以不辨证治疗。        8.姜葱泥治疗肩周炎:  用老生姜,葱头各250--400克,捣烂如泥,用文火炒热后加高度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热(以能忍受为度)敷在疼痛处,再用毛巾或布条包紧。第二天早上取下,到晚上再炒热继续敷。一剂药可用3--4个晚上。1--2个疗程即可见效。        注意:在外用此方的同时,应积极配合肩部的功能锻炼,适当加强肩部的按摩和活动。这样结合治疗,能加强温阳散寒。疏通经络,分解粘连。活血止痛的功效,最终达到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治愈肩周炎的目的。        9、治肩周炎的妙方: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羌活12克 姜黄10克 洛石藤25克 丝瓜络25克 鹿衔草25克 甘草6克 桑枝30克 三剂见效 十剂根除        10、<<指迷>>茯苓丸:  肩周炎之神方!读各家医案,治疗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论治,效果极为缓慢。        我也曾试过多种方法,皆不尽人意.偶翻<<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于是,重新翻开<<方剂学>>,找到茯苓丸一节.才恍然大悟,"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玄滑."乃是"痰停中脘证"。        于是,拿来试用,为加强疗效,本人加用理中汤以温化痰湿,加姜黄引诸药达肩部.效如桴鼓.共治疗五例,皆不过五剂。        例:徐莫,女,70,左肩周炎,肩部明显萎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浊,脉滑,病程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茯苓12克 炒枳壳10克 姜半夏9克 芒硝3克 党参15克 白术25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6克 姜黄10克 五剂 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出现过腹泻)。        11、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痛、跟骨骨刺等慢性劳损性疼痛,属于寒症瘀证者。        外用:当归12 川芎15 赤芍12 桃仁12 红花12 土鳖12 莪术15 三菱15 乳香10 没药10 桂枝30 独活15 羌活15 生川乌30 生草乌30 大黄15 五加皮15 白芷15 细辛12 郁金12 延胡15 生半夏15 樟脑12,共研粗粉,每包120克,加面粉30克(做黏合剂,以免药粉松散),装入10*16cm的布袋缝好,60度高粱酒浸透,再套入塑料袋中,微波1~1.5分钟,取出乘热先拍打患处,待热度能耐受时敷于患处40分钟。每日一次。每包可用7天。30 生草乌30 大黄15 五加皮15 白芷15 细辛12 郁金12 延胡15 生半夏15 樟脑12 共研粗粉,每包120克,加面粉30克(做黏合剂,以免药粉松散),装入10*16cm的布袋缝好,60度高粱酒浸透,再套入塑料袋中,微波1~1.5分钟,取出乘热先拍打患处,待热度能耐受时敷于患处40分钟。每日一次。每包可用7天。热先拍打患处,待热度能耐受时敷于患处40分钟。每日一次。每包可用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