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物资学校何其华:走出中山装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3:39
news.163.com

大约是1970年代末期的一期TIME杂志,其封面文章为《蚂蚁之国》,讲的是改革开放前夜的中国故事。封面上密密麻麻排满了穿中山装和军装的中国人,看不出男女,色彩极为单调。这是西方人当时对中国的印象——这是一个着装朴素、毫无个性的地方。
从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中,所有中国人只有4种颜色的衣服:灰、黑、蓝和军绿,看上去极为邋遢,因为裤管宽松、没有腰线,无式样之分。如同群居的“蚂蚁”一般,人与人之间毫无区别,每个人都灰头土脸,营营碌碌,为生计奔波。
这种情况在1979年后的三十年被迅速改变。巴黎昨天举行了一场服装秀,今天这些衣服就可以在银川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服饰让中国人变得与众不同。每个人都企图让自己的身上的衣服成为独一无二的一款。如今的中国人,在服饰层面早已脱离了蚁民的状态。个性化、多元化的服饰,成为人性解放的重要一环。
干部服一统天下
1950年7月,上海召开第一次文代会,与会者都是男着中山装,女着列宁服,独坐于后排的张爱玲,穿着一件深灰色旗袍,罩了一件白色的网眼绒线衫,在一片黑灰色中显得格格不入。那大概是旧中国的最后一袭旗袍。张爱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她面前,是一个灰色的世界。
1950年代的人们,虽然天天身上穿着中山装,但这套服装的意义却被人们淡忘了,甚至成为禁忌话题。比如三民主义、五权分立、国之四维。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设计出来的“人民装”,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由于中山装和列宁装几乎是干部的招牌服饰,所以人民装也被叫做“干部服”。家里要是有一两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普通的工人家庭都有劳动工装。
当时人们把中山装、青年装及军便装成为老三套,是服装的主流,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至今还有老干部坚持穿中山装。从颜色上看,主要是蓝、灰、黑三种。这种极为肃穆的颜色,似乎在告诫着人们,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每个人都天然地被放到一个位置,人们穿同样的衣服,说同样的话,在房间挂同样的画像。

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女装。  
毛泽东穿中山装入选世界十大名人套装。
穿旗袍的张爱玲。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三年困难时期,棉花欠收,纺织品供不应求。衣服就要坚实、耐穿、耐洗,所以布料更结实,颜色仍然不变。如果大家有空翻翻最近几年出版的老照片系列,就会发现在照片里想找出一个人太难了,因为连照相的表情都一样。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列宁装就退出了舞台。 1949年之后这十多年里,破四旧、反右等等,连衣裙、高跟鞋、旗袍甚至夹克衫,都被当作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而严格废止。
随后的文革,就像吹绿江南岸的阴风,全国青年都穿上了军装。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不复存在,因为彼此都差不多。典型的红卫兵装扮是这样的: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即此也。当然,搞到一套完整的红卫兵装也不简单,有的青年红卫兵,就把中山装染成绿色的穿出来。

上世纪70年代穿着军装的空姐。  
穿军装的红小兵。
穿军装的女红卫兵。
伟大的喇叭裤
老三套遭遇到真正的挑战是喇叭裤。在1970年代末期的中国,穿这种裤子的人,不是男流氓就是女流氓。艾敬在她的《艳粉街》唱道: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
变革的时代已经开始,喇叭裤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来的整齐划一。这种上细下宽的裤子,拉链一律开在前方,打破了女装裤“右侧开口”的金律。虽然有热心的街坊大妈在胡同口等着铰年轻人的喇叭裤,但这无疑更激发了他们叛逆的心理。许多不敢穿喇叭裤的女孩子在理发店门口排队,要求烫一个“鸡窝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此大感兴趣,做了专题报道。
1978年,范思哲进入中国,许多人惊呼,原来衣服也可以这样!次年,皮尔卡丹带着12个法国姑娘在民族文化宫做了时装表演,令人瞠目结舌。

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第一次访华时在北京街头的留影。  
1979年3月19日,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
穿喇叭裤的青年男女。
此处有西服出租
英国《卫报》1980年4月14日报道,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有一块牌子:“这里出租西服”。在这个春天,人们已经不认为西服是资产阶级的特征之一。橱窗里还展示了有白色婚纱的照片,旁边却有一条标语:“为了革命,只生一个孩子!”上海橱窗中的西装当时并不普及。人们在正式场合看到的多数还是中山装。第一个穿上西装的中共总书记是胡耀邦。自此之后,中共最高领导人在正式外交场合穿西装便成定例。中共领导人,试图用焕然一新的面貌,向外界表达开放的决心。
电视剧《血疑》播出后,满大街都是“幸子衫”、“光夫衫”,人们虽然无法完全接受这种衣服,但显然已厌倦了黑、灰、蓝的老三套。女人们都在做健美操,不论少妇少女,都穿着那种脚下带勾的尼龙健美裤。
1984年4月30日的TIME杂志,封面是一个中国小伙,他穿着绿色的军大衣,但手上却端着一瓶可口可乐。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隐喻。军大衣在此后被逐渐摒弃,老干部们都开始穿压烫的呢子大衣了。1986年,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举行,第一次出现了比基尼女孩。许多老干部愤而投书报社或者党委,要求坚决制止这种不良风气。

80年代健美裤流行時,几乎波及所有年龄层的女孩。  
1988年,合肥市体育馆里第一次出现身着比基尼参赛的女子健美运动员。
80年代的大学生时装秀
薄云衣,细柳腰
1992年,国际顶级的时尚品牌开始进入中国。LV在华的第一家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随后,ARMANI、GUCCI等品牌也进驻中国。中国人的视野被一下子打开了,知道了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等这样一流的服装设计师。
女孩们开始仿照《美少女战士》,穿松糕鞋和有短流苏的裙子,烫发、穿耳孔,每个女孩子都试图展现自己的身体之美。男孩子则是牛仔裤,运动装,皮夹克,他们把父母老掉牙的中山装扔在了一边。许多男生还借来白色风衣去谈恋爱,却经常被夹在自行车轮子里。 从此,人们的服饰行为开始向着开放化、自由化、随意化的方向发展。奇装异服不再是一个可耻的状态,而是开放与自由的象征。
2000年以后,许多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服饰中去汲取灵感,以2001年APEC会议及电影《花样年华》为分水岭,唐装与旗袍风靡世界,这被认为是非常中国化的服饰——因为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的服饰一直是以巴黎和罗马为风向标。

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穿唐装在上海科技馆迎接布什。  
旗袍产生了许多变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热辣的街头时尚女孩。
西汉初年的《韩诗外传》中说,“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强调的是服装的审美功能。这六十年来,服装的审美功能在前三十年被完全取消,审美功能被政治功能所以取代。什么样的职业就穿什么样的衣服,无非工农兵学商,什么身份一望而知,决错不了。整个社会按照划定的单一轨道前行,在中下层群众之间,彼此毫无差别,日子就与服装一样单调。
如今,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开始注重个人的外在美感。那种邋遢的老式套装,在大街上早已销声匿迹。服装已经超越其原始年代的蔽体功能、特殊年代的政治功能,完全回归到2200年前祖先所说的“悦目”功能。六十年来的服饰流变,见证了身体的逐步解放,而身体的解放,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