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flashy游戏存档:小儿哮喘病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42:17
小儿哮喘病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哮喘病临床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小儿哮喘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给予25%硫酸镁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为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常见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进而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等症状[1]。临床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盐酸氨溴索、抗胆碱药、抗生素等为主,疗效各异[2]。本研究选取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卫生院2005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采取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儿,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2.3岁;本组60例患儿均无心、肝、肾及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治疗前3 d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考吴梓梁主编的《实用临床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略有改动[3]。即:采用计分法评价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3次,3分;肺部出现喘鸣音,2分;喘息症状突然发作史,1分;有其他特应性病史,1分;一、二级亲属中哮喘患病史,1分。评分总分≥5分者诊断为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只2次或总分≤4分,诊断为可疑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有喘鸣音者需做相应试验确诊。3岁以上儿童根据喘息呈反复发作,发作时肺闻及喘鸣音,平喘药有显著疗效者可诊断为小儿哮喘。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茶碱治疗,氨茶碱2~4 mg/(kg·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参考戴晓莉的方法进行,略有改动[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0.1~0.2 ml/(kg·次),静脉滴注。两组治疗时间均不超过7 d。1.4疗效标准:参考郭桂梅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5]。用药1个疗程哮喘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喘憋、发绀、鼻扇、三凹征等症状、体征消失,仅有轻微气喘及肺部喘鸣音,实验室检查好转50%以上为好转;上述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实验室检查未见好转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好转。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小儿哮喘为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支气管喘鸣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据李文怡报道,其常见的诱发因素有[6]:①先天性过敏体质及遗传因素;②感染因素,主要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③气候因素,气温突降及气压降低刺激气道诱发哮喘;④激发哮喘的因素,如吸入灰尘、油烟、煤烟等;⑤饮食、药物因素;⑥神经、精神因素;⑦运动因素;⑧治疗因素等。这些因素引起气道炎性病变,进而产生气道黏膜高反应性,最终导致哮喘。本组60例患儿中,患儿均有哮喘诱发因素,选用治疗药物时应能有效控制急性发作期症状,尽可能维持肺功能在正常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硫酸镁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①增加细胞外镁离子的浓度的同时,促进冠状动脉扩张,改善心肌血供,纠正缺氧,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解痉,缓解喘憋;②竞争性阻断钙离子内流,影响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扩张支气管;③舒张缺氧的毛细血管及痉挛的小动脉,改善肺循环,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间接改善呼吸功能和缺氧状态;④调节多种酶活性,激活腺苷活化酶,促进三磷酸腺苷转化成环磷酸腺苷,激活低下的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支气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状况。氨茶碱主用通过一直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破坏,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及水肿状态。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治疗,与氨茶碱治疗组相比,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

[2]孙伟红,麦恒凤.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12):27.

[3]吴梓梁.实用临床儿科学[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950.

[4]戴晓莉.硫酸镁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413.

[5]郭桂梅.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4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27):112.

[6]李文怡.小儿哮喘的发病及诱发因素与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0,22(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