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鑫磊石材:意大利天堂小镇的古怪房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22:37
摘要:阿尔贝罗贝洛被称之为“天堂小镇”。在这里保存着1000多座石顶屋,是世界上真正的“石顶屋之家”,它因造型奇特的建筑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备受世人瞩目。这些圆顶上有的画着奇怪的符号,至今无人知晓它的含义。

  意大利的国土形状俨然像是一只高跟长靴,普利亚大区(Puglia)正是“高跟儿”的部分。整个大区广植橄榄树,在地中海强烈的阳光下,大片橄榄树林随着普里亚起伏的丘陵地形高低延展,莽莽苍苍的绿色融进了东边的亚得里亚海,融进了南边的地中海……在这样一幅写意画的背景上,点缀着一些白色圆锥顶的房子,那就是石顶屋(Trulli)。


  阿尔贝罗贝洛地区,原是自然条件最差的不毛之地,最早的石屋可追溯至12世纪,何时开始有人居住已无从可考。16世纪开始,越来越多逃避天灾人祸的难民逃到这里,就地取材用石灰岩建屋。1797年难民向塔兰托当地的旁波国王请愿合法定居,难民人多势众,国王勉为其难,允许容易拆除的这一类型圆顶石屋合法存在,形成了阿尔贝罗贝洛地区独特的陶尔利村落。

  意大利语“Trulli”是“单个、圆顶房子”的意思,整个普利亚地区总计有10000多座石顶屋,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普蒂尼亚诺(Putignano)和马丁纳弗兰卡(Martina Franca)。这种用石灰石板层层铺就的圆锥顶房子是普利亚地区独有的风貌。 


  阿尔贝罗贝洛位于布林迪西西北72公里,巴里东南60公里,塔兰托以北45公里处,这里被称为“天堂小镇”。1996年,阿尔贝罗贝洛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这里保存着1000多座石顶屋,是真正的“石顶屋之家”。


  阿尔贝罗贝洛的意思是美丽的橡树,此地15世纪已有人居住,直到1635年才开始发展,目前小镇有人口19000人,属于塔兰托省。阿尔贝罗贝洛被称为“天堂”确实名副其实,地中海的气候似乎总是使天非常地蓝,而石顶屋又特别地白,在单纯的蓝白之下,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往往会产生一种“非真实”的感觉,很像是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满眼所见就是灰白色石顶屋。整个镇子分新旧两部分,旧镇主要密集了1000多座石顶屋,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处旅游胜地,起伏的街道徜徉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许多石顶屋做了旅游商品店,有的卖明信片,有的卖书,还有卖食品、小工艺品、艺术品的,种类齐全,都跟石顶屋沾边。


  走进一间石顶屋改装的小店,里面大概也就十几平米,顶部可以见到一块块的石板垒上去,样子古朴,免费拍照是不可以的。我碰到的这位店主兰蒂诺先生说,他每天都会穿得衣冠楚楚地站在小巧的柜台后,恭敬地等待游客的光临,天天都忙碌不堪。他的石顶屋内部四周粉刷雪白的石灰石墙壁上,挂满了描绘这个天堂小镇的水彩画明信片。每天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光顾小店,他不会讲英语,当有人用英语和他交谈时,他苍老但洁净的面庞总是堆出一丝愧疚的微笑。


  简单的工作使他无须讲英语,他只是在自家石顶屋改装的小店里卖有关石顶屋的明信片,他不接受讨价还价,因为阿尔贝罗贝洛的地位独特,兰蒂诺的石顶屋水彩画明信片是不愁卖的。我通过翻译了解到,童年时代的兰蒂诺从来没有想过日子可以这样舒服地度过——只需待在祖上留给他的这么一个简单狭小的石头房子里,接受世界各地人们朝拜式的访问。


  几百年前,兰蒂诺的先祖来到阿尔贝罗贝洛,只是为了获得当地一个地主施舍的一小片土地的“耕种权”,有了“耕种权”,老兰蒂诺才可以获得“公民”的身份。在普利亚这片干旱炎热的旷野,红土地上只有零星的橄榄树可以庇荫。老兰蒂诺不得不像其他可怜的农民一样用随处可以找到的石灰石建造石顶屋,在墙壁上开一个窗户。现在不同了,阿尔贝罗贝洛名列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石顶屋也都成无价之宝,有人曾出高价要买兰蒂诺的石顶屋,他当然不会卖了。

 


  漫步在阿尔贝罗贝洛,随处可见有几百年历史的石顶屋,里面依然有人居住。一般越古老,顶部的石板码放得越不规整。建造石顶屋的石材都有清晰的普利亚地区气候的烙印——由于常年受偶然一见的雨水冲击,这里的石灰石分层明显,层次分明的石灰岩即成为石顶屋的方便建材。进入19世纪,尽管有的石顶屋也采用了类似水泥的黏合剂,但总的风貌和建筑手法没变。所有石顶屋的顶部周边都做了一个流水槽,地面上也设有“导渠”,稀少的雨水由流水槽收集,落入“导渠”,“导渠”的末端是自家挖好的井,这个井专门用来储存雨水。


  每天,阿尔贝罗贝洛小镇的停车场总会有各种旅游车来,尽管在阿尔贝罗贝洛东南方也有一处聚集了400多座石顶屋的小镇里奥内·艾·皮卡奥拉(Rione Aia Piccola),但阿尔贝罗贝洛人并不担心,因为他们的名气太大了。

  许多涂画在石屋上的古老怪异图案,至今仍无人知晓其内容含义。

  一家陶尔利石屋改装的餐馆老板问顾客是否要“怕死它”(Pasta意大利面),答:“西”(Si是的),顾客点的是“死怕给剃”(Spaghetti条状面),这些英语的词汇,源自意大利语。但即使仅是英语金钱的数目,通晓其他语言的居民不多,沟通常需用到肢体和图画语言。

  走在山坡的石板道上,两旁房舍的圆锥形尖顶的高度,远远超过白色的石墙。头大身小和雪白石墙的视觉效果,令人觉得像是进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国度。远方教堂的尖顶也是这种童话式的陶尔利风格,童话景观最得日本少女游客的欢心,只有河床峥嵘顽强古树的枝桠,才揭示此地过去的非比寻常。

  在阿尔贝罗贝洛,我静静地观看石屋尖顶后天际的三个日出日落,那是人生旅程难忘的一幕。人类智慧是奇妙的,可以把仅余立锥之地的贫穷,跃变成吸引万千人的奇观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就像灰姑娘一夜变公主,童话故事都是这样述说的。

  村落中古老的河流干涸后,变身为现代的柏油马路。

  上午刚离开繁华盛世、处处高雅精致的意大利维尼托地区,乘坐时速高达300公里的欧洲之星列车南下。威尼斯、维琴察、费拉拉,这些富庶的意大利北方的海洋风格,与眼前意大利南方乡间纯朴的田园色彩,在视觉和感受上的落差,竟是如此天渊之别。

  穷乡僻壤的阿尔贝罗贝洛石屋居民,和相距20公里的马泰拉的原始洞穴居民,因为贫穷,都是美国早期意大利移民的主要来源。电影《耶稣受难记》的导演,为拍摄2000年前的耶路撒冷,看上马泰拉的洞穴石屋氛围。阿尔贝罗贝洛这片原是贫民石屋区,因为其人类原始的陶尔利建筑风格,及人口聚居成片而蔚为奇观,两地都同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的美名使居民受惠,本来是乡村农户织妇的村民,现都变成纪念品店、小旅店、织品店、餐馆、画廊和陶瓷工作室的东主。只是还保有粗壮的身躯,黝黑的皮肤,和朴实酣厚的笑容,与北部威尼斯商人的优雅狡黠大不相同。

  典型的陶尔利风格建筑,是居民利用方形石灰岩块,围成无柱无梁的圆形房舍,建至适当高度,再用片状岩片向上堆砌,每片逐步收窄封顶,成圆锥形尖顶,这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建屋方法。石灰岩块的房舍,坚固、干燥、冬暖夏凉。有人说陶尔利源自大海彼岸的希腊,也有人认为源自中东的叙利亚,但希腊和中东的石屋仅是某些特点相似,阿尔贝罗贝洛的陶尔利石屋,全球独此一家。

  发展至今,一些豪华的陶尔利石屋已成楼房,楼下是客厅、卧室、厨房、工具室,楼上阁楼是粮仓、织布间。屋顶有心形、鸟形、日月形等装饰,有的高大屋顶,也画着传统但却是无人看得懂的怪异图案。高墙挂有稻草人驱赶雀鸟,高高的石烟囱饰以公鸡风向标,正是夕阳西下的晚餐时间,飘来久已不闻的炊烟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