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刚出三重门又陷瓷器门 监守自损的故宫如何补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2:39
刚出三重门又陷瓷器门 监守自损的故宫如何补漏 
发表于 2011-8-1 10:55
        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26天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失误所致。(7月31日央视新闻频道)
  关于青釉葵瓣口盘受损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故宫博物院所称,是科研人员失误所致,二是爆料人称,在出库过程中,器物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将瓷器摔碎。显然,瓷器破损是不争事实。而且,不管何种原因,瓷器被毁都暴露出了故宫管理不善。
  据报道,瓷器破损发生在出库送到科研处测试之际。对文物的保管、清点、编目、整理、维护以及调拨等,我国相关法规已设置了明确而规范的管理规定,对这样价值连城的瓷器,工作人员须谨慎又谨慎,保护文物者为何成了破坏文物者?
  其实,从“失窃门”、“错字门”到“会所门”,再到如今的“瓷器门”,故宫境况一地鸡毛,问题不断。如今,连工作人员都能“失误”打坏名贵瓷器,内部管理何止混乱?
  同样,如果不是网友爆料,公众难以知情瓷器被毁;如果不是媒体介入,故宫也许依然在捂盖子、封口子。瓷器被毁,绝不是故宫的家务事。根据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故宫及时报告了吗?
  三重门之后,故宫为何又入“瓷器门”?其实这源于三重门之后,故宫并未真正反思。试问,无数价值连城的国宝交给这样的管理者,公众能放心吗?监管部门放心吗?现在,公众亟须探寻瓷器破损的真相。 (王石川)
  摔了国宝的故宫 何以很淡定?
  有网友称故宫器物部工作人员在将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摔碎,大量网友对故宫管理提出质疑和不满。网友称不知故宫是否向文化部汇报,但故宫不应向社会隐瞒。故宫称已经介入调查,并会尽快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一级品一共才1106件,听到这个消息令人心碎!网友质疑故宫不该向社会隐瞒,这个问题问得好!秦始皇焚书坑儒,究竟焚了多少书,坑了多少儒,当时没有公布;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底烧了多少文物,哪些文物,当时没有公布;日本鬼子掳走了多少中国的宝贝,当时没有公布;文化大浩劫,破四旧究竟破了哪些好东西,当时也没有公布。如今故宫摔国宝不公布不行,因为法治时代,民本时代,信息大曝光时代,不公布能永远尘封起来,让子孙们作为历史悬案去研究吗?
  笔者突发奇想,如果故宫效仿阿凡提故事里见钱眼开的巴依老爷,摇晃一下金币袋子,就要向听到声音的顾客收银子那样,也将摔瓷器的场景通过摄像头恢复成一段视频,谁要看谁就得买票。虽然这对广大公众是一大悲剧,可它却是非常有看点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就是悲剧。摔瓷器的悲剧可是一场令多少国人心疼的“绝唱”啊!然而,对不惜辟出专门地方来建私人会所的故宫来说,就是财源广进的喜剧!虽然这是笔者的调侃,但因逐利屡遭诟病的故宫,在民众心目中越来越失去国宝管家的应有公信。
  故宫失窃案曾引发民众极大的关注,随即曝出建福宫建成“全球顶级富豪独享私人会所”的消息,故宫方面也未能最终撇清干系。大凡公益性文化事业逐利心重,对文化的敬畏、文物的保护就要跌价了。人们不能不问,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到底要做什么?
  故宫面对公众质疑却一直都很“淡定”,对公众的关注与焦虑可以不屑一顾,使一些疑团变得越发如故宫红墙般“厚重”,也折射出故宫以强势自居的脸皮如红墙般厚实。对摔瓷器一说,故宫方面依然显得信心十足,一句“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查明,会尽快向社会公布”就打发过去了。“有关部门”是哪个部门?若是故宫自查自究,会有什么结果?故宫缺乏公开透明的诚意与习惯,不懂得尊重作为产权人的全体国民,委实令人失望,将国宝托付在这样的败家子手中,谁能放心?!(梁江涛)
 
故宫证实宋代瓷器被员工损坏 否认瞒报26天  昨天上午,沉默26天的故宫博物院终于证实,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损坏,初步判定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故宫称,针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已经形成,目前尚未正式上报国家相关部门。
  焦点1 国宝如何损坏?
  ■故宫回应称是操作失误挤坏的
  ■网友爆料说是出库时摔碎的
  国宝如何损坏?
  “故宫又出大事了!”7月30日晚,网友“龙灿”发布微博,称故宫器物部手续不全,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一级品才1106件。微博很快被转发过万,不少网友表示惋惜,“极其珍稀的宋代哥窑再减一员,默哀”。有网友对故宫的文物保护措施提出质疑,并指出故宫未及时通报事件,有瞒报嫌疑。
  “龙灿”表示,消息来源于他的老师、一位业内专家。据称,当时故宫器物部将这件哥窑瓷器出库,打算送到科研处,利用新引进的设备进行成分分析,以便研究。但器物部一名工作人员在出库过程中将瓷器摔碎。“龙灿”表示不了解现实中故宫管理细节,但摔碎价值连城的哥窑瓷器已说明出库程序存在严重问题。至于微博中提到的“封口”一说,他表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故宫器物部和科研部工作人员都应该知情,但“向社会隐瞒是不对的”。当晚,记者向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求证此事,得到的答复是“已经看到这条微博,是否属实正在抓紧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查明会尽快向社会公布”。
  直到昨天上午,故宫博物院才证实了文物损坏一事。据介绍,7月4日,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时,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文物发生挤压损坏。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称,检测仪器中有一个很大的样品台,把器物放在样品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样品抬升到一定高度进行调焦。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
  焦点2 当事人是谁?
  ■一名理工科毕业的女硕士
  苗建民称,事故当事人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由于这个实验室2005年才组建,她是第一批来实验室工作的,算是资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检测她也参与了,没有出现过情况。此外进行这种一级文物检测的设备是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我国至少有七八家机构都选购、采用了这台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普遍。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操作失误?苗建民说:“有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仪器上也还有可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改进的地方。例如,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就像手机要删除一条信息,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但这台仪器没有这个功能。但我们还是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当事人很痛心,这不只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件文物是故宫收藏的一件珍贵瓷器,由于我们的失误造成永远的损失,这恐怕是无法弥补的,大家非常痛心。不光是当事人,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也非常自责。”
  焦点3国宝能修复吗?
  ■故宫称修复不成问题
  ■马未都说不可能恢复原貌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称:按照国家规定,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一级文物是其中最珍贵的。故宫博物院又把一级文物具体分为一级甲、一级乙。只要是够一级,就是非常珍贵的。我们院共有63件哥窑文物,其中57件是一级品(国宝级),包括一级甲和一级乙。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国内对陶瓷修复有很丰富的经验,不只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有很成熟的修复经验。
  然而,针对故宫文物受损事件,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表示“价值无法估计。”马未都称,损坏的文物即使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大打折扣。很多网友对于这件文物的损坏非常惋惜。称全世界只有三件,并且对它的估价称达到几个亿。马未都对此称:存世稀少是事实,据了解全世界几百件还是有的。当然,故宫的东西肯定要更珍贵。不能以价格为绝对标准。
  焦点4 如何处理?
  ■律师称个人难担责
  昨天,北京周温兵律师称,鉴定责任的关键要看是故意行为还是意外事件。如果是故意行为,该员工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文物价值较高,即使判定需要赔偿,员工可能也无力承担。因此,此事故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醒故宫,今后要在管理工作中加倍小心。故宫馆藏文物属于国家财产,发生损坏后,作为实际管理者,故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不当。具体的处理和赔偿事宜,可能会通过行政部门进行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馆藏文物损毁未报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文物收藏单位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开除公职或者吊销其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焦点5 为何没上报?
  ■2小时内就应上报
  根据2007年7月30日实施的《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应当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另一方面,“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但截至昨日上午,北京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仍未接到报告。对此,故宫方面表示,是要彻底调查清楚,形成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后上报。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称这次事故的发生,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涉及到机器的使用。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复杂性就在对机器的测试过程上。如果可以简单断定为操作人员的失误,这会造成一定的后续问题。当事人当时的直觉是,输入的数值没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检测,对她输入的数据反复进行模拟……每做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并请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进行相关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我是调查组长,院里要求我一个月内一定要把事实调查清楚,这期间,我很着急。但过程是复杂的。
  陈丽华称,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这次事故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但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
  焦点6 为何测试?
  ■破解学术难点问题
  千年珍藏一朝损毁,网友纷纷对故宫博物院的“无损分析测试”提出质疑。情况说明对此亦做出回应,称鉴于宋代五大名窑的学术研究中长期存在诸多的难点问题,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将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逐步开展检测、研究,以期推动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从去年开始,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故宫博物院利用这台无损检测仪器顺利完成了对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测试工作。
  为啥是无价之宝?
  此次遭损的青釉葵瓣口盘是宋代哥窑所制。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称,哥窑的鉴赏价值突出表现在“化残缺为神奇”。哥窑是碎片的,这本来是一个烧瓷的缺陷,结果经过文人的归纳,认识到这是一种美。所以哥窑是典型的缺陷美。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属于美的另外一个范畴和境界。
  故宫能管理好故宫吗?

  有了蟊贼、“撼”字锦旗和扑朔迷离的建福宫富豪会所,故宫再做出什么事都惊不着大家。

  昨天,一条在微博上已经流传了数天的消息终于被故宫亲口给证实了,因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挤坏了。据故宫自己介绍,这事经过了26天的调查认证。

  我们已经习惯了“倒时差”。中海油漏油的事,不也是差不多一个月后才知道的。多想一句,如果不是有人在微博上把这事捅了出来,故宫会跟公众交代吗?我想,一贯神秘,神秘惯了的故宫可能就混过去了。盘子究竟损坏到什么程度,连个照片也没有,可见有多么不把公众的知情权当回事。

  国宝破相了,既蛋疼,也很悲催,上千年的战火都没把它们怎么样,到末了,在故宫阴沟翻船了。故宫是什么地方?不是饭馆,也不是古玩店,就是看护国宝的地方,不然要你们干嘛?装了成百上千个摄像头,防不住蟊贼的黑手,也防不住自己的白手套。尽管有人会说当年“台北故宫”不也因为漏水而将《四库全书荟要》这一珍贵古籍给泡了,凭啥就要求故宫十全十美,吹毛求疵。话虽不假,但那会儿“台北故宫”的文物连个稳定的家都没有,哪像故宫现在这般安居,啥条件都具备呢?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大大咧咧的心,哪有大大咧咧的手呢?央视名嘴都说了,技术手段再好,不过好比是有一颗强劲的心脏,但如果是个弱智,还是没辙。想想也是,头脑出了问题,纵是拥有博尔顿的心肝脾胃肾,跑起来恐怕也是脱轨。管理必须跟上时代,不能说列车员打扮得跟空姐似的,心思还停留在绿皮车上卖东西。

  对于故宫的管理,我们只能是凭感官经验,凭一些熟悉故宫的人的只言片语,觉得不够精细。至于理性质疑,没有条件,一分一毫,故宫怎么花的钱,怎么保护国宝文物,基本上属于不足与外人道的秘密。故宫不是透明的,是“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一点上,故宫和红十字会没什么差别。

  国宝破相了,才恍然想起,故宫是个博物院,不是一个游览园。现在,掏出60元人民币,前三殿和后三宫您可以随便看,可是想要见上一面国宝就不容易了。记得前些年李敖来了,故宫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西瓜皮,也有西瓜瓤,就带着李敖看了所藏的珍贵文物,李敖为此还改了口。可惜李敖只有一个,更多的老百姓,看红墙黄瓦的紫禁城可以,看青花看伯远帖看清明上河图,就一声叹息了。要不是故宫自己失手砸了盘子,这件国宝上镜的机会恐怕很小吧。

  公开资料显示,故宫博物院现有造册文物逾150万件,而每天能与南来北往的游客见面的展品,仅仅占全部馆藏的不到2%。其余98%的文物都藏在一个地下库房里。有些不太明白,故宫的珍贵文物亮相了大英博物馆,闪耀了卢浮宫,甚至和“台北故宫”也联袂“大观”过,可就是在自家门口动静不大。故宫国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脉的载体,老不给看,算怎么回事呢?

  但即使如此,故宫毕竟没说,是临时工操作失误所致,也不是遭雷击所致,更没有信口雌黄地指鹿为马,因此对故宫的感觉,还蛮好。

  故宫管理存在巨大漏洞 无勇气接受公众监督

  屋漏偏逢连夜雨。两个多月前,故宫掀开的“失窃门”、“错字门”、“富豪会所门”还没有完全合上,现在又出“大事”了。7月31日,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关于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一事,消息最初来源是网友微博爆料。7月30日下午,网友“龙灿”在微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短短三个小时之内,转载次数已过万。7月31日,故宫博物院才姗姗来迟“证实”了这一事件。

  一起7月4日发生的文物损坏事故,故宫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证实,而且还发生在网友爆料之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果没有网友爆料,这一起文物损坏事故是不是会被故宫瞒天过海?这次事故中损坏的哥窑代表作品是故宫藏品中1106件一级品之一,异常珍贵,发生损坏后,故宫是不是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国家文物虽然存放于故宫,但并不是故宫所有,文物的“命运”走向,故宫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及时公开。这起事故发生后之所以没有主动向社会公布,故宫方面的解释是,经过了“长达26天的调查认证”。有些“巧合”的是,这和网友爆料的时间相当“吻合”。如果网友爆料不是在7月30日,那么故宫对该起事故的调查认证是不是需要更长时间呢?不过多少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临时工”终于没有成为事故的主角。

  事实上,故宫“失窃门”之所以能被媒体曝光也缘于网友爆料。从两个多月前的“失窃门”到今天的“文物损坏门”,被动证实基本都是故宫在面对丑闻时所采取的姿态。如果没有网友爆料,秘而不宣很可能成为故宫面对文物事故时的习惯性动作。从“失窃门”到“文物损坏门”,除了能证实故宫在相关管理中存在巨大漏洞之外,它对公众和社会的傲慢姿态也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从四年前的“星巴克门”,到今年的“失窃门”“错字门”“富豪会所门”“哥窑文物损坏门”,被掀开的一扇又一扇“门”留给故宫管理部门的,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遗憾的是,故宫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实努力。比如,“失窃门”之后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没有对责任人严厉的问责处理,怎么能指望相关管理制度能有所完善改进呢?故宫虽然被掀开了一扇又一扇丑闻的门,但真正应该向公众打开的那扇公开监督的“门”还在紧紧关闭。

  想逃离你布下的丑闻,不想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你没有接受监督的勇气,但事实上也没有逃脱的幸运。套用王菲《棋子》的歌词,或许更能形容故宫当下的心境。(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