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秒杀集锦: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9:43
发布时间:2010-11-10 访问次数:
前   言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既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适应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以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这个重点,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为深化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我系于2003年12月20日至2004年3月10日组织部分教师对省内外模具行业二十余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企业,以及本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走访和调研。调研的目的是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从业情况,了解企业及毕业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模具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此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依据。
一、模具工业与模具技术的发展宏观态势
1、模具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装备的基础工业
采用模具成形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约原材料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显然,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而模具工业则是为工业生产提供模具这一重要装备的基础工业。现代工业产品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产品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1997年以来,国家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设备列入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技术和技术目录》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并对优秀模具企业实行增值税返还的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技术跨上了新台阶。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现有模具制造企业约20000家,并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模具生产年产值已达500亿元。
2、模具具有广阔应用领域
① 汽车、摩托车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我国汽车的基本车型己经达到170余种,另有更新改造车型430种。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其次,为适应市场需求,汽车换型时间不断缩短,轿车一般为3-4年,轻型车一般为4-5年,而汽车换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一个型号的摩托车共需模具近千副,价值千万元。
② 模具在电子通讯产品中的应用。电子产品中,音像产品是模具的主要市场,一个型号的彩电约有150个零件需用模具生产,模具价值约700万元;一个型号的微机约需模具30多副,价值400万元。此外,打印机、VAC、DVD、通讯器材所需模具约占全部模具的20%。
③ 模具在家用电器行业的应用。一个型号的冰箱需用模具约350副,价值400万元,单台洗衣机所需模具约3000万元。
④ 模具在其它方面的应用。随着我国塑料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对模具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玩具行业约有100多亿元的年产值,塑料模具需求量不小。随着建材需求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相关模具必将有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塑料门窗普及率将达到30%以上,塑料管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以上,塑料型材与铝合金型材模具需求量呈日益增大趋势。
3、我省模具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省模具工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模具分厂、工具厂或模具车间,这些厂家有:长沙汽车电器公司、长沙电机厂、株洲南方动力公司等都有较强的模具设计与开发能力。此外,近几年来,在长沙、株洲等地兴办了一大批民营专业模具公司,如湖南大学海捷模具公司、长沙浩润模具公司、长沙宝峰模具公司、长沙利达公司等,模具工业产值近两亿元。
尽管我省模具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珠三角、长三角模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规模偏小、技术偏低、涉及领域狭窄等不足,与我省工业发展规模及趋势不相适应,也严重影响和制约本地区工业产品品种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随着中部崛起及湖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模具工业必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模具技术的发展动态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工业产品品种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模具工业的市场特征可归纳为四个字:“快”,就是市场对产品更新周期要求越来越快,相应地要求制模周期短。“精”,对模具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产品精度达0.005㎜精密结构件。“多”,模具生产通常为单件生产,品种、规格多,重量小到几克,大到几十吨。“高”,要求生产的效率高,以求降低生产成本。
用户对模具工业要求交货期限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这就给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提出了发展方向:① CAD/CAM/CAE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AutoCAD Cimatrom、UG、Pro/E  Solidworks  Mastercam软件应用广、升级更新快。以色列Cimatron公司推出的Quick系列产品,能在统一的系列环境下,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完成产品设计,生产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动分类,生成凸凹模并完成模具的完整结构设计,能方便地对凸凹模进行自动NC加工。② 模具制造中大量采用先进高效加工方法,加工中心与数控铣床、尤其是高速铣削(HSM)、多轴联动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得到日益普及;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LS WEDM)因能进行精密模具加工,将成为今后市场的热点;电火花加工机床(EDM)在模具加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快速原型制造和快速制模技术(RPM/RMT)日益成熟。③ 制造业中三坐标测量扫描仪、激光跟踪仪等显示出“现代测量技术”融入产品设计(逆向工程)、制造、质量控制和检验的全过程,向高速度、高精度、高适应性、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要不断增加,模具的精度、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所需品种越来越细化。随着产品个性化,传统的制造设备、手段更多地被各类数字控制设备所取代,模具CAD/CAM/CAE/PDM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5.模具工业仍然有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模具是重要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讯、汽车、摩托车、电机、电器、家电、建材等产品中,70-90%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目前全世界的模具年产值约600亿美元。我国目前的模具开发制造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至少落后10年,每年仍需进口近10亿美元的模具,而在进口的模具中,精密、大型、复杂、高寿命的模具仍占多数,这些产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速模具工业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模具工业发展急需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
在调查的走访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模具企业的厂长、人事主管、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模具技术发展迅速,模具企业要满足工业生产发展对模具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优势,引进和培养掌握模具高新技术的模具技术人才是关键。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模具技术是多门类、复合化的高新技术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属于高科技产品,是“一切制造之母”。随着模具工业与模具技术的发展,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手段与方法,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远的变化,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模具企业的传统设计与生产技术是必然的趋势。CAD/CAE/CAM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快速原型制造和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的加快发展,高速铣削和超精加工及复杂加工的进一步采用和发展,热流道技术的推广应用,模具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优质模具材料的开发和采用,先进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的采用等,都将是模具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模具设计为例,它包括:数字化制图,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产品成形过程模拟,定制适合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等。由此可见,传统的手工设计与手工加工已经成为历史,模具设计与制造越来越依赖于CAD/CAM/CAE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模具技术人才是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CAD/CAM/CAE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多门类技术,技术含量甚高的复合型人才。
2、模具技术型人才是模具工业发展的瓶颈
模具技术发展的特征,决定了模具人才需求由技能型向技术型转化,这必然要求培养一大批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高素质的模具技术人才。数据表明,仅广东省6000多家模具企业,以平均每家需要100名技术工人计算,需要60多万从业人员,然而全省模具企业从业人员仅20多万,存在超过40万的人员缺口。其中,模具设计师缺口4万,模具制造师24万。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业的高级技工仅占技术工人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的比例相去甚远。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级技工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高级蓝领”出现断层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大学毕业生曾经是许多企业寻求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师的主要对象,他们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广的知识面,但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许多大学生都向往层次较高的白领职业。此外,目前技师队伍的老龄化,也导致模具人才总量日趋减少。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倒挂,是导致从事模具技术高级蓝领奇缺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促进模具产业的规模发展与技术水平提高,虽有不少“瓶颈”要突破,但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高级技工、技师的紧缺。据劳动部门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开发人员、模具维修人员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3、高职院校要担负起模具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
模具技术需要各种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协同努力,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尽快地缩小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模具工业的发展不仅要靠高学历人才的研究与开发,更需要培养一大批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正是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面广、技术进步快、技术水平高,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模具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协调好传统设计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矛盾、“宽口径”与“专门化”的矛盾,既兼顾培养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保证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又强化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技能,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专门化”的模具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改革传统模具专业教学体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主要从事:① 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设计,CAD绘图;② 模具制造:CNC编程,模具加工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数控机床操作,线切割机床操作;③ 模具钳工:模具及冲压与成型设备装配、调试、维修等。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着眼于面向模具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钳工)工作;面向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设备与模具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模具、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引进开发、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其它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
2、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需求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向,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模具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应包括:
公共基础模块:是指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前瞻性知识,如人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模块的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
机械工程基础模块: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所必须掌握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知识。
模具制造模块: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模具制造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模具CAD/CAM等。
模具设计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冲压、塑压、压铸产品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
模具CAD/CAM技术:掌握当前模具行业设计与制造中广泛运用的典型软件,如:AutoCAD 、Pro/Engineer、 UG MasterCAM等。
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拓展模块:指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了新知识、新技术课程,以及加强人文管理知识的传授。
以上各个模块相互衔接,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
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构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使得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融合与转化,有效地更新知识,为专业增添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达到传统知识与高新知识最佳过渡,同时还要注重打通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毕业生的能力结构需求
从调查分析结果得知,模具企业、毕业生普遍要求加强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加工制作全过程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掌握先进的设计与制造软件(如Pro–E、UG等)的使用方法。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数控加工(含数控切削加工与数控电火化加工)在模具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重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次,需要重视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等模具工艺过程实施能力;冲塑设备工艺准备、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模具企业以及毕业生对模具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如下图所示。

4、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议
模具行业现已成为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随着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水平的发展,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将当今科技发展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重点加以考虑。调查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急需增强的能力如下图所示。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中,毕业生认为应加强机械加工实习、钳工实习、数控加工技术实习、模具拆装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不少毕业生认为应取得某一工种或多个工种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以此形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色和优势。

综合上述能力分析,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定位于专业所覆盖职业岗位群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为方便学生从事技术性操作岗位,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定教学方案时可采用“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对专业现状的分析及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过深入企业的调研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理论的研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高职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不是中职教育的简单“上移”;在教学模式上,不是普通专科的“翻板”;在教学内容上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意拼合。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任务,它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围绕培养目标,在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时首先必须确定专业的职业指向,其次是认真分析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由此做到要什么教什么、用什么学什么。从而体现职业性,实现教学设计与企业需要的“零距离”,满足模具企业的需要。
1.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必须摆脱学科型教学体系,吸收传统教学方案的亮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这个核心。
① 从原专业教学计划看,课程相互独立,课程门数较多,理论体系过于庞大,理论演绎过于繁琐,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融合在一起。
② 从知识方面看,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在专业教育阶段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课程知识面太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片面讲求“体系”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无法实现的,学生难以具备形成职业能力的知识基础。
③ 从能力方面看,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还是沿袭过去的模拟训练方式,实训课题、方法、要求等与生产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离要求有较大差距。
④ 在教学计划中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不足,难以形成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⑤ 不注重满足学生个性、专业兴趣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能力的时候,不注重关键能力的强化。
如上所述,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以改革,以适应当代科技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2. 模具企业科技进步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当代科技普遍存在着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要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注入新的内容,以保证毕业生从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科技进步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提出了如下新要求:
① 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模具设计与模具加工之中(CAD/CAM/CAE技术),学生必须具备应用先进CAD/CAM/CAE软件的初步能力。
② 模具制造过程中,大量采用了NC和CNC机床,革命性地提高了加工质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毕业生应能适应传统加工向数控加工方向转变的新要求。
③ 模具朝着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方向发展,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必须加以更新,以适应这一新趋势的发展。模具材料不断革新,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更加先进,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④ 现代模具企业(尤其是三资企业和个体企业)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设计、制造、维护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职业选择的灵活性,增强发展的后劲。
⑤ 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行业分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因而要求专业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将专业知识分模块加以组合,形成各专门化方向,并加以强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⑥ 学校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必然要求不仅是教学内容,而且是实训的环境、课题、方法与企业一致,从而保证就业上岗的“零距离”。
3、教改的基本思路
① 要按照“宽口径、专门化”的原则构建教学整体方案,按照“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初步技能;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专门化方向的能力强化”的脉络递进式编排教学进程,既兼顾培养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保证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又强化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技能,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
② 要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企业调研与专家咨询为指导,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制订考核标准,要强化课程(含实训课)的质量管理。
③ 要形成“以模具设计为龙头,以CAD/CAM技术为主线,以模具制造为依托,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的鲜明特色;走产学结合的路子,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用人才。
五、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构想
1、专业教学方案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面广、技术进步快、技术水平高,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模具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协调好传统设计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矛盾、“宽口径”与“专门化”的矛盾,既兼顾培养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保证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又强化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技能,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专门化”的模具技术人才。
在前段采用“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文化基础课在考虑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课通过综合化和优化组合,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通过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工程实践关键能力。这样,学生不会因选择某一个专门化方向而缺少对其他专门化方向的了解,使学生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
在后段则要针对就业岗位群体,将专业分解为3个专门化方向,供学生毕业前根据就业市场和个人意愿,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培养。专业的整体教学安排使得学生有较广的择业范围和较强的发展后劲。
在教学计划制订中,要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衔接,强调知识向能力转化。在教学实施中,要加强课程与课程的衔接、课程讲授与技能训练的衔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调查走访中,学生普遍反映乐意接受“讲练式”、“现场讨论式”、“启发式”、“项目引导式”、“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建议加强专业各课程相应实训场所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均应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现有“填鸭式”教学方法应进行改革,广泛采用“讲练式”、“现场讨论式”、“启发式”等主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的建设,制作各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教片,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3、考核方法
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围绕着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努力改变仅靠理论笔试和以分数为考核标准的评价方法,坚持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实行静态考核和动态考评相结合,结论考核与过程考评相结合,加强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建立新的学习成绩评估体系。如对学生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操作规范程度进行考评,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考评。
随着国家“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逐步推行,为适应市场对人才资源的新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应与地方和行业的就业准入制度接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多证书”:如,组织学生参加pro/E、UG、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师等相应模块的社会认证考核;对已实行职业准入资格的岗位工种,以取得社会职业就业准入资格证书为目的,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把相关的职业准入资格考证,作为学生成绩的考核标准,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考试方法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应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书面考试与答辩考试相结合、结业考试与阶段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技能考核应注重对学生最终制作品的考核。
4、其它方面
通过调研,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启发。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走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研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将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安排赴企业生产实习,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业、模具企业、冲压与塑压生产企业的总体认识。
在教学改革方案制定中,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教材建设,尤其是校本教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