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主要饮食:磨刀人,那渐行渐远的身影……………南充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1:08:34
磨刀人,那渐行渐远的身影……

本报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陈宇
“磨剪子嘞戗菜刀……”悠长、亲切的吆喝,孩提时便已熟悉。那时候,每当磨刀师傅挑着担子从长长的青石巷走过,大人们就会将需要磨的刀剪送去。儿时记忆里,磨刀师傅那花白的头发、黑黑的脸膛、满是茧子的双手……很久很久都清晰依旧。
时光流逝,都市里如今已很少能听见这样的吆喝了,磨刀师傅也越来越少。接连寻访了4天,在顺庆区文华巷做了20多年裁缝的张师傅和在鱼米巷开杂货店的蒲师傅都说,偶尔会看到磨刀人,但这些人大多都是挑着担子四处走,真要找起来,却也不易。后来,终于打听到有个磨刀人在市第二人民市场定点摆摊,我立即赶了过去。
磨刀在于眼手心合一
有20多年磨刀经验的磨刀人傅贾良今年69岁。他在市场门口摆个小摊,一根小条凳上绑了个竹筒,里面装着磨刀要用的水,3块磨刀石,一个工具箱,里面有凿子、铁砧、起子等。在他脚下,堆了10来把待磨的菜刀。他说这些大多是餐馆送来的菜刀。贾师傅先把这些刀在砂石上打磨。贾师傅说,这道工序非常讲究,如果磨得太平则后两道工序不仅耗时长,而且会影响刀的使用寿命。第二道工序是在油石上打磨,使刀刃初步成型,这道工序对力度的掌握和角度的捏拿要求更高。角度太大,磨直了,刃口便磨掉;角度太平,则磨不出刀刃。第三道工序是用采自深山的高硬度青山石打磨,对刀刃进行最后定型,角度稍大、力度稍重,刀刃就不锋利。
“三道工序必须手、眼、心合一。”在贾师傅看来,一个有经验的磨刀人,只要刀剪一到手,眼一看,手一摸便知道是什么材质打造的,再一看刀口的磨损程度,这把刀要磨的力度、角度和时长便心里有数。老练的磨刀人每每使一下力都会先成竹于胸,绝不会多费一丝不必要的力气,多花一刻不必要的时间。贾师傅称,磨好的刀用大拇指试试刀刃便可感觉其锋利程度,锋利的刀三层报纸轻轻一过便能划开。见我将信将疑,贾师傅挑出一把磨好的菜刀,并将手中报纸叠成三层,用刀轻轻一划,报纸果然应声而开。
这等好功夫收费却很便宜。据贾师傅介绍,收费一般根据刀的质量来定,越好的刀,收费越高,但最好的刀磨一次也不超过3元钱,普通的则收一两元。
渐行渐远的吆喝
在第二人民市场附近磨刀近10年,贾师傅的客户基本上都是老主顾。现在,他明显感到需要磨刀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的刀都是手工打造的,用钝了都要磨。”贾师傅说,那时候需要磨刀的大多是普通住家户,店铺反而是小头。但是现在,住家户大多买的是大厂家生产的不锈钢刀,这种刀硬度大,耐磨,但锋利程度远不及手工刀。
随着生活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菜刀剪刀的锋利,市民的要求已越来越低。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磨刀工艺陷入困境。贾师傅的顾客现在大多限制在需要大量高频率使用菜刀的餐馆和肉铺。冶炼锻造技术的进步也使得通过标准化工序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刀具越来越耐用,磨刀人的职业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愿意学磨刀手艺的人也几乎没有了。“磨刀手艺要失传了。”贾师傅对此很无奈。
都市里,尽管偶尔会有磨刀人挑着担子,在街巷里吆喝一声:“磨剪子嘞,戗菜刀……”遗憾的是,这样的吆喝已越来越少,就像磨刀人渐行渐远的背影,正在慢慢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