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级人力资源培训:临沂小板厂闯荡世界大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7:22:58

临沂小板厂闯荡世界大市场

时间:2011-12-20 10:46 来源:未知 点击: 108次

核心提示:工人将成品人造板整理装箱。.JPG在未踏进板材制造行业之前,孙自平一直在老家义堂镇经营着一家化工厂。10年前的他仅凭朋友在酒桌上的一句戏言“入世之后人造板出口大有可为”,便一头扎进了板材这个行当,如今他已经把板材加工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来经营。

工人将成品人造板整理装箱。

  入世后建工厂,和老外做起板材生意

  2001年12月11日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在当时与申奥成功、国足出线一并成为当年中国的三件大事。
  当晚,25岁的孙自平坐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无聊地调换着频道,中国入世的消息一闪而过。在他看来,中国入世显然不如后两件大事更让老百姓感兴趣。那时候的孙自平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入世会给自己的事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孙自平对中国入世这件国家大事有了兴趣并重视起来,是在不久后的一次朋友聚会上。
  板材加工是兰山区义堂镇的传统产业,孙自平的不少朋友都在做板材生意。在这次聚会上孙自平发现,原来习惯在酒桌上胡吹海聊的朋友们个个都眉飞色舞地谈论起了“入世”这个话题,时不时冒出“关税下降”、“扩大出口”之类的字眼,让聚会俨然变成了一次“中国入世”的研讨会。
工人将成品人造板整理装箱。.JPG对于“入世”几乎一无所知的孙自平突然觉得自己成了“局外人”,这时有人趁着酒意怂恿他:“入世之后,板材出口肯定大有市场,你难道没兴趣吗?”
  “为了在酒桌上和伙计们能聊到一块去,我琢磨着自己也要涉足板材生意。”孙自平开始认真地考虑朋友“酒场戏言”的可行性。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孙自平在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用来恶补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以及入世之后所带来的利好政策。
工人将成品人造板整理装箱。.JPG2002年初,孙自平在自家化工厂隔壁的空地上建起了板材加工厂房,购买了机器,开始生产人造板。因为有个亲戚从事出口贸易,孙自平也跃跃欲试地瞄上了国外市场。
工人将成品人造板整理装箱。.JPG当时临沂的出口企业只有几十家,而有资质进行对外贸易的公司更是寥寥无几。多数情况下,临沂的出口企业都是依托周边省市的外贸公司进行出口,孙自平也不例外,第一单生意,他找上了江苏的一家外贸公司。
  工人将成品人造板整理装箱。.JPG这笔生意是和中东地区某家具公司的一批100立方米人造板。洽谈进行得很顺利,样品发过去之后,对方公司很快预付了30%的定金,2002年4月份,孙自平的第一批出口人造板顺利装船发货。
工人将成品人造板整理装箱。.JPG“第一次和外国人做生意心里很担心,怕客户不满意,怕产品被退回,当然也怕被骗。”孙自平说。不过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一个月后,首批货款顺利到账。接下来的生意变得顺风顺水,孙自平第一年的板材出口额就达到了几十万美元。在未踏进板材制造行业之前,孙自平一直在老家义堂镇经营着一家化工厂。10年前的他仅凭朋友在酒桌上的一句戏言“入世之后人造板出口大有可为”,便一头扎进了板材这个行当,如今他已经把板材加工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来经营。
  “入世为我的板材打开了通往世界舞台的大门。”孙自平说。10年过去了,如今在中东、欧盟、以及美国的各大知名建材市场里,都能看到孙自平出口的人造板。

金融风暴呼啸而来,海外客户流失八成以上

  “仿佛在一夜之间,大大小小的板材加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孙自平回忆,2002年至2005年可以说是义堂板材出口的“黄金时期”,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入世”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市场对接的大门。
  用孙自平的话说,随着中国敞开了市场,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成为了国外客商争相抢购的对象。就拿自己的板材厂来说,从2003年开始,来自国外的订单一直排到半年之后。“订单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各个板厂的机器都昼夜轰鸣,只要生产出的产品,无论质量如何都会被国外客户抢购一空。”
  翻开义堂镇板材业发展基本情况的介绍就会发现,从2002年至2005年期间,义堂镇的板材加工与出口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企业从400多家迅速发展到近千家,产品也从旋皮、贴面板发展到原木加工、建筑模板、板材机械制造等多种产品,从原木市场到板材市场,从下角料综合加工到专业运输服务,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板材加工链。
  不过,板材企业的“好日子”只持续了短短3年,从2006年开始,“板材热”开始逐渐降温,随着出口企业的增多,国外市场对于板材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很多质量不达标的小企业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孙自平认为,中国板材“便宜无好货”的帽子就是在这时候扣上的。
  “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当再同外国客户谈生意时,发觉对方的要求苛刻了很多。”孙自平说。之前,发给客户的样品基本都是一次性过关,而2006年之后,几乎所有的样品都逃不过返厂重做的命运。
  2008年对于国内所有的出口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大劫”,呼啸而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众多企业甚至来不及反应,就被海啸带来的滚滚巨浪卷走。
  2008年下半年,孙自平与乌克兰某公司签署了一笔价值几十万美元的订单,但是两个月后当满载货物的商船运抵乌克兰港口时,却突然传来了退货的消息。
  “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乌克兰的货币贬值超过60%,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胶合板市场迅速缩水,所以对方公司宁可舍弃这一船货物来规避更大的损失,甚至连之前30%的定金都不要了。”孙自平一算账,如果将这批货物原路返回,对方公司的定金甚至不够支付昂贵的海运费。一咬牙,孙自平大手一挥:“这船货就当送给对方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短短半年时间里,孙自平的海外客户流失了八成以上,生产出的几千方板材堆满了仓库,板材事业几乎停滞不前。他用“危机四伏”来形容那段时间的板材行业,“XX工厂又倒闭了”、“XX老板又跑路了”的传言四处飘荡,每每回想起都觉得心惊肉跳。
  值得庆幸的是,孙自平的企业依靠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与资本,以及硕果仅存的两三家客户,挺过了金融危机。

拿出过硬的产品,流失的客户又回来了

  如果说2008年之前,孙自平还在为入世给板材出口带来的实惠而“沾沾自喜”,那么经历了2008年的“大劫”之后,他真正意识到,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
  “1921年,我的爷爷建立了菲林格尔工厂,1964年传给我爸爸,并选择了印尼的4家工厂作为原料供应商,到现在我们还在合作。”2010年3月份,有着地板界“奔驰”之称的德国菲林格尔地板集团总裁尤根·菲林格尔,在参观孙自平的企业时说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
  “说实话,2008年之前,我真的没考虑过要为客户负责,因为遍地都是客户,而2008年之后,我意识到一定要抱着长期合作的态度与客户谈生意。”孙自平坦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自己上了重要一课,让他意识到,必须做出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在世界贸易舞台上立足,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如今,孙自平原先购进的5万元一台的砂光机早已被价值近百万的进口砂光机取代,产品也统一贴上了注册商标,从原木进厂到成品出厂,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客户的标准来生产。“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这句话一点不假。”孙自平说。
  从2009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退去,孙自平又开始奔波于各地,与各国知名的板材加工企业进行洽谈,推介自己的产品,他惊喜地发现,当拿出了质量过硬的产品之后,之前流失的客户又逐渐回来了。
  在孙自平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美国地图,从西海岸的俄勒冈到东海岸的纽约州,孙自平的胶合板已经摆在美国各大建材超市的货柜上。从2009年开始,他的板材产品开始进军美国市场,并在佛罗里达州、印第安纳州等地设立了经销点,同时在芝加哥知名建材超市莫纳兹超市出售,辐射周边的13个州。截止到2011年10月份,孙自平的板材出口额已经达到了500多万美元。
  “入世为中国企业打开了世界贸易之门,而要想在这个舞台上大有作为,就必须时刻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向。”孙自平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后,任何一个有长远发展意向的企业都意识到了提高产品质量,追求品牌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这也是入世给中国企业家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



(编辑:秀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