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7548:政治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24:39
八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课:走近父母
关爱与回报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猜猜这些图片是什么
选择几张父母照顾孩子的图片,遮盖其大部分,露出一小部分,让学生猜猜这些图片的内容。
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主题。
我身边的父母
让学生展示几张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重新回味长大的历程,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引出自己的成长与父母的关系。
从自己的成长导入与父母的关系。
小组活动:说说我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辛苦:回味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来自父母的帮助。
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里程,感受父母抚养的辛苦。
说说我所知道的父母
不同年龄阶段,父母爱护的内容不同,从生活小事到精神安慰等,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学生查找有关父母的故事,如英雄的父母、小说中的父母、自己的父母等,体会父母在儿女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痛苦,从而体会世界上只有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是不求回报的。
父母的爱护是我们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假如没有父母的关爱
教师举反例 :对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与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的对比调查发现,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其智商、情商均低于有父母关爱的正常孩子。
体会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讨论:如何报恩、何时报恩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查找和交流古代孝子的故事,了解他们是如何孝敬父母的,体会他们为何如此孝顺父母。从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等我长大了再孝敬父母”说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要从现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拓展:父母的艰辛
找一件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印象最深、感到最难的事情,写下来,拿到班里交流。
小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孝敬父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爱的回报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沟通与交流 —— 做知心朋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关注矛盾
小品导入: 一个电话引起的风波
故事梗概:最近,总有电话找小雨,每当有人打电话找小雨,妈妈都想知道打电话的是谁、说了什么。而小雨不愿意让妈妈了解自己的隐私,由此产生的“神秘”,引发了母女之间的争吵。(学生可以发挥)
承认现实中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着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环节:分析矛盾
学生小组讨论:我的感受和看法
联系身边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矛盾的存在对他及家庭的负面影响。
从学生身边的矛盾说起,使讨论的话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材料展示:父母的心声
选一些父母对这种矛盾的看法,让学生听听家长的心声。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总结。以下几个方面供教师参考。(提醒要从双方身上找原因)(1)学生处于青春期,独立性增强;(2)父母不舍得放手,处处关注;(3)年龄和阅历差异,造成双方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差异;(4)对同辈群体的依赖,加剧了与父母的疏远。
平静、理智而客观地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也是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
第三环节:解决矛盾
针对上述案例,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教师归纳,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态度,寻找几种方法”。
一个态度:主动、愉快地与父母沟通。几个办法:(1)通过聊天、写信等方式,打开心扉,主动与父母沟通;(2)换个角度看问题,用放大镜看父母的优点,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关爱;(3)产生矛盾后,抑制急躁情绪,妥善处理;(4)经常反思、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讨论中产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利于他们接受。
拓展:朋友般的世界
爸爸妈妈写给我的信:选择几个与父母存在比较尖锐矛盾的学生,请他们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反省自己的过失。
在感动中学会沟通与理解。
总结
由于学生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父母仍然是他们解决难题的主要支持力量,只有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从父母的双翼下走出来,还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与父母的相处中,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第二课:理解老师
走近心灵,做知心朋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教师楷模的故事
播放一段劳模教师的动人故事。
了解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认可。
大家谈:说说我的老师
学生说说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说说“我”与老师交往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通过讨论,学生回味成长过程中与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从而体会老师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体会老师伴随“我”成长的过程,不仅是以知识培育我们,更是在做人上给“我”以帮助和指导,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与伟大。
教师总结
结论: 教师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教师是家长之外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的人”。
老师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老师
呈现心理学家的调查:近100%的老师都认为自己爱学生,而感受到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只有70%左右。教材中的调查结果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不好相处”。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认识到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和谐的音符,从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不易,也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想法。“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
认识师生关系的状况,感受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认识上存在的差异。
老师想说的话
选择几篇教师写给学生的学期评语,在全班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
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拓展活动:老师,我想对您说
学生分小组,写出平时没有机会对老师说的肯定和感激的话,也可以写对老师的意见或建议,帮助老师认识和改正自己。
营造师生平等沟通的机会和环境。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是终生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保证。维护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主动营造和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迈入社会所必需的历练。
教师的总结对学生正确看待师生关系中“我”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导向作用。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了解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等;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
教学难点:“我爱我师”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访谈老师
访谈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他怎样看待学生;
(2)他对本班级的评价和期望;
(3)他怎样看待所教的学科;
(4)他的兴趣爱好有哪些;
(5)他最爱读的书;
(6)近期他遇到的烦恼;
(7)近期他遇到的最高兴的事;
(8)他每天在学校里需要处理的工作;
(9)他每天的工作时间;
(10)他设计一节课所需要的时间;
(11)他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12)他对自己的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访谈,整理访谈结果并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达到理解教师、了解教师的目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教师职业的新感受。
最后教师总结: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不仅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二、我与老师的故事
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与老师之间的、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1) 你的老师对你有哪些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2) 你能否原谅老师的过失?如果不能原谅,那么怎样尽量降低老师对你的消极影响;
(3) 比较师爱与父母之爱的区别,体会教师的爱神圣高尚在哪里?
(4) 自己有没有最爱的老师,为什么最喜欢他(她)?
三、给最爱的老师画个像
学生介绍自己最爱的老师,可以采用画像、语言、诗歌、动作、口头禅等方式介绍。
小结: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教师职业的特点,更加理解和尊敬老师了。
良师与益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难忘的老师
学生朗读配乐散文《难忘的肖老师》(见“多媒体资源”),认真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
教师提问:(1)作者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感?(2)作者和肖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3)问题是怎样得到解决的?(4)你如何看待他们这种师生关系?
以一位即将离校学生对往昔师生相处时光的回顾,引出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为本课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情感铺垫。
活动:“良好师生关系”调查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回味中学师生关系时的情感,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对理想师生关系的看法。
学生宣读“教师心目中良好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课前开展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
可能出现的结果:学生经过比较后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期盼。
小结: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互助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广大同学的期望,也是教师的期望,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师生共同畅谈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探索进一步努力的目标。把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景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愿望,为接下来的沟通和理解奠定基础。
体验:换位思考
学生思考并交流:散文中主人公和肖老师平时关系那么好,为什么也会发生矛盾;假如你是这位肖老师,你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
课堂交流可能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肖老师要管理课堂、要组织教学等,所以会当众批评学生。这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友情和学生之间或同伴之间的朋友关系不同,这种不同来源于彼此的角色及责任,良师益友是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前提的。这就使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冲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些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小结:同学们刚刚体会了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所面临的顾虑或难处,更进一步地理解了老师的责任。相信这些一定会对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体会散文中的肖老师当众批评自己最疼爱的学生时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学会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师生间的冲突,明确相互理解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一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活动:师生关系调查
呈现学生课前进行的关于本校初一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的结果。
运用全班交流和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就调查的结果,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讨论:为什么目前师生关系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进一步运用换位思考,对现实的师生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为接下来针对本班情况的讨论奠定基础。
链接与拓展
学生调查生活中易使教师产生烦恼的事件,交流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请参与采访的同学谈谈采访体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活动:寻找破坏师生关系的因素
根据前面的讨论,基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师生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师生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筑师生间的情感桥梁。
引导学生分析,本班是否存在容易破坏师生关系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
可能的情况:一旦谈到本班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对号入座的现象,弄不好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接下来的讨论。教师要注意,不要过多地纠缠具体的事件或表现,对事件要概括为一般现象,以积极的引导为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就足够了。
学会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探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通过前面的讨论,同学们为我们班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方法付诸实践,今天将成为我们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
友谊,心灵的需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交友的情况,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能力目标:
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友谊是心灵的需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探究名人的友情,搜集关于友谊的资料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小姑娘的友谊
幻灯片展示故事《小姑娘的友谊》,故事如下: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回家晚了。做好晚餐久等孩子不归的妈妈不免生气,责问女儿究竟去了哪里。小姑娘回答说,她在等小雨,小雨在骑车回家的路上跌倒,自行车摔坏了。
“可是你又不会修车啊。”母亲说。
“那没关系,”小姑娘说,“我停下来,陪着她一起就是了。”
教师提问:(1)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你怎样理解小姑娘的友谊?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友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东西。没有友谊,生活就像一片寂寞的沙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友谊”这个话题。
用故事切入主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 朋友画像
教师:朋友和友谊是人生的永恒话题,我们渴望友情,寻找朋友。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理想的朋友。现在请同学给自己理想中的朋友画个像。
学生自由创作。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大家对理想朋友的期望是基本一致的。那些乐于助人、理解支持别人、尊重别人的朋友是我们共同期望的。要建立真挚的友谊,不仅需要别人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通过学生对理想中的朋友的描绘,让学生概括所喜欢的朋友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受人喜欢的朋友。
拓展与链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分别具有如下的品质。
受欢迎的品质:真诚、理解、值得信赖、理智、有思想、体贴、热情、友好、不自私、幽默、负责任、开朗、信任别人……
不受欢迎的品质:尖刻、多嘴多舌、自私、目光短浅、粗鲁、自高自大、贪婪、不真诚、恶毒、不老实、冷酷、邪恶、说谎……
教师: 希望同学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受欢迎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
引导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活动二:友谊·朋友
教师呈现下面的诗歌,请学生朗读。
友谊是友好的象征,是亲密的体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友谊是你孤寂时,搭在你肩上的一双温暖的手;
友谊是你忘情欢呼时,背后一双关切的眼睛;
友谊是你垂泪时,借你依靠的坚实肩膀;
友谊是你成功时,默默为你祝福的心灵;
友谊是你失败时,鼓励你的只言片语;
友谊是你需要时,及时赶到的关怀、批评、鼓励;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理解,续写诗文,可分小组合作完成。写完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课后将写得好的句子整理成册,或者挂到教室里进行展览。
通过续写诗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重要性,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活动三:有了烦恼跟谁说
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烦恼和忧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倾诉对象。
请同学们认真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情
倾诉对象
幼儿园时
小学
初一
现在
教师总结:看来,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寻找支持和帮助的对象不同。现在的我们更喜欢同伴朋友来分担烦恼,说明我们更需要友谊。
引导学生懂得友谊的重要性,理解友谊是每个人心灵的需要。
拓展链接
教师: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需要。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马斯洛,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 5 个层次。(见附录二)
呈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模型,学生小组讨论从中的发现。
教师:友谊是人的心理需要。人有爱和归属的需要,所以人需要有接纳自己的群体,需要朋友;人有尊重的需要,所以人需要有赞赏、看重自己的朋友。
作业
搜集赞美友谊、珍惜朋友的名言警句、诗歌美文和优秀歌曲。
本课小结
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友谊;我们珍视朋友,珍爱友情。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我们心灵的需要。
友谊 ,与成长同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了解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恰当地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事例分析,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教学重点:
如何交朋友。
教学难点:
如何交朋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案例和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音乐导入
教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朋友可以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先让我们聆听一首歌曲《朋友》,在歌声中仔细体会友谊。
学生活动:聆听并感受音乐表达出的朋友之情。
教师总结: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运用音乐歌曲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朋友之情。
活动一:我有好朋友
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表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以是令人难过的一件事,最快乐的一件事,最糗的事等。
对表演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奖励。
激发学生兴趣,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活动二:我的人际圈
请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描绘出自己的交往状况。从整体上由外向内分为一般交往的朋友、较好的朋友、密友等几个层次。
教师引导学生在绘圆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
(1)有多少人进入了自己的人际圈,自己进入了哪些同学的人际圈,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2)对自己的人际状况是否满意。
(3)如何让自己的朋友多一些。
学生活动后,请最受欢迎的同学说说自己如何做到受欢迎的。
学生从自己的交往圈反思交友原因,学生分组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理解友谊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明白封闭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
活动三:帮帮方平
学生阅读教材中方平的故事并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
(2)假如你是方平,你会怎么做?
总结:封闭自己,会使我们陷入孤立;保持开放的心态,会被更多的人接纳。
帮助学生认识到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是获得友谊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开放自我,结识更多的朋友。
活动四:
续编故事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请学生续编方平的故事:方平有朋友了吗?有朋友后方平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分组设计、表演。
教师小结: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本课小结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本着对人尊重理解的原则,热情主动、坦诚相待、宽容大度地去面对不如意,就可以成为更多人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第四课:交友的智慧
交友要讲原则(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教学重点:
交友要讲原则。
教学难点:
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古往今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也有各种各样的友谊。友情也要经过一番选择,不同的朋友对自己会有不同的影响。有人因友得福,有人因友惹祸。
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承上启下。
活动一:小明的故事
教师:美好的生活需要友情,大家都想获得更多的友情。小明就有这种想法,于是他开始寻找友情。
学生表演小品《小明的故事》。故事情节如下: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放学后,小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一个男青年帮小明解了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小明经常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欺负,都让男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男青年偷了一些照相机,让小明帮他藏起来,小明帮他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从小品中总结交友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创设情境,引出交友原则。
教师小结
交朋友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认真的思考。交朋友时,要交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朋友。所谓“有益”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学习方面或技能方面,总之,是能使自己上进。我们把这种能够帮助人上进的朋友称为益友。
活动二:你谈我谈大家谈
学生交流自己对“益友”的看法: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在你心目中,益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益友的分类。
教师提问:古人总结的这个标准发展到现代,有没有变化呢?
变化是有的,正像同学讲到的,但其中的实质没有改变。那就是:“能帮助自己上进”的人就是益友。
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朋友是益友。
活动三:我有益友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在我的朋友中,益友有哪些?
(2)我把他们当成益友的原因是什么?
(3)举出一些名人交益友的事例。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
我们提出善交益友,同时应该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从品德、学识、技能等各方面提高,才能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益友。
活动四:
乐交诤友
教师:在交往过程中,有些朋友喜欢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错误。你是否喜欢这种朋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这种朋友,我们称为诤友。诤友能坦率地指出朋友的问题,批评朋友的错误,这是非常难得的。陈毅元帅曾说过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我们在交往中,应当乐于和这种朋友交往。这种坦诚的批评可以使你拥有更清醒的头脑,可以让你进步更快。 朋友之间不能都是“老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不真实、不真诚、缺少内心交流的友情,自然就不会牢固。
引导学生懂得诤友的可贵。
活动五:
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
案例分析: 中学生郑某放学途中由于车速过快,刹车不灵,与外校一名同学刘某相撞。虽然双方的车和人均无损伤,但因撞车责任产生纠纷,结果,他俩各自找了自己的 “朋友 ”大打出手,酿成了2死8伤的恶性事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思考:他们的“朋友”是益友吗?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朋友,懂得交友的原则。
教师小结
善交益友也要求分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结交朋友的两条原则,以及交友中应注意的事项。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交友原则,希望大家在交往中好好注意。结合自己的交往情况,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这些原则,不符合的要做调整。
交友要讲原则(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的同学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困惑,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教学重点:
不交损友。
教学难点:
交友的艺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讲到,益友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交上不好的朋友则会使我们误入歧途或者受到伤害。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故事。
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承上启下。
活动一:
有了这样的朋友
学生表演小品。故事情节如下:
刘榴同学比较胖,为此她有些自卑。通过努力她与小红成为朋友。刘榴将小红看成天使,对她的要求百依百顺。尽管如此,她们的交往却并不是很顺利。小红长得很标致,学习也好,许多同学都羡慕她。在日常生活中,小红经常以此在刘榴面前炫耀。她经常说:“猪啊你!怎么没吃饭?”这让刘榴很难过。在一次语文课上,因刘榴和小红的意见不同,小红特别气愤,骂道;“你傻呀!变态!”刘榴很伤心,慢慢地,刘榴很怕和小红接触,后来更是形同陌路。
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刘榴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2)有了这样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懂得交友要讲究原则。
小结
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 “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的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教育家孔子曾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呈现孔子的话)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教师小结:我们与人交朋友,要慎交朋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活动二:真正的朋友
分析下面的情境,并思考假如是你,你该怎么办。
1.无情的班长朋友
班长是你的好朋友。有一天,因为路上塞车,你上学迟到了。面对你满怀期望的目光,班长还是在迟到记录本上记下了你的名字。你会怎么想?
2.我的野蛮朋友
如果你的好朋友是一个急性子,他(她)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你大发脾气。今天你的心情本来就不好,他(她)又向你发了一通脾气。你会怎么想?
3.朋友是用来背叛的吗
几天前,你告诉好朋友一个小秘密,并嘱咐他(她)一定要替你保守这个秘密。第二天你一进教室,就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你的秘密。你会怎样想?
4.只要你考得比我好
一次期末考试,你的好朋友考了全班第一名,并被评为区里的“三好学生”,而你的成绩却相当差。当老师和同学都在赞扬你的朋友时,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学生分成 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讨论。
学生思考:
(1)列举每个案例中“我”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
(2)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做才对?
通过设置一些两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矛盾冲突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相关链接
马克思的格言: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
活动三:交友的艺术
教师:人生需要朋友,需要友谊。但是,友谊的获得和发展需要我们掌握方法,运用艺术,付出努力。
阅读教材中的小凡和专家的对话,归纳一些交友的艺术和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接受对方。
2.赞美对方。
3.重视对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交友的艺术和方法。
活动四:帮帮大康
幻灯片展示大康的故事。
大康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可他的朋友却很少。平时,同学们有问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不愿意帮助别人,常说:“你自己想去!”有时还骗同学说:“我也不会。”他经常叫同学的外号,对同学之间发生的小问题也总是大吵大闹、斤斤计较。为此,同学门都不喜欢和他交往。大康感到很孤单,却找不出原因。
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分析大康不能获得友谊的原因。
(2)教大康几招,他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
作业
评比班级“最佳人气奖”。采取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名,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获奖同学,讨论他们获奖的原因。
本课小结
正如马克思所说:“友情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本着对人尊重理解、坦诚相待、宽容大度的原则,我们就可以成为更多人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
男孩!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男生与女生在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知道男女两性有各自的优势;了解异性交往的作用。
能力目标:
能够辩证地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并能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异性喜欢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珍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教学重点
男生、女生的差异,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教学难点
男生和女生如何正常交往。
课前准备
诗歌、图片。
板书设计
男孩!女孩!
1. 男生、女生的差异
2. 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3. 来自异性世界的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诗歌导入
幻灯片呈现下面的诗歌,学生配乐朗诵。
童年生活的温馨
还留在记忆的长河
五色缤纷的玩具
是我童年的最爱
我有神态各异、美丽大方的布娃娃
他有制作逼真的各种赛车
我有漂亮的衣裙
他有利索的短衣短裤
父母不让我在黑暗处自己玩
却鼓励他要勇敢
长大了
我明白了,我是一个女孩
而他是一个男孩
创设情境,烘托感情。
教师小结
性别是自然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特别礼物。每个人在出生后就有了性别。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别,并努力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塑造自己,成为社会所期望的性别角色,展示自己的性别魅力。
活动一:认识男生和女生
1.认识男生和女生。
将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所有学生用 2分钟思考异性组同学具有的优点。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异性同学的优点,努力找出实际例证进一步证明,看哪个组列举的优点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将学生提出的优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2.寻找各领域的男女成功者。
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男女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同等重要的贡献,男女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体育领域:女排队员夺世界冠军、李宁获得 6块奥运奖牌
科技领域:水稻之父袁隆平、微生物学家郑守仪
文学领域:著名作家老舍、著名作家杨沫
通过彼此找优点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异性的优势,同时可以检验彼此对异性的了解和接纳程度,为进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
小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男生女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又各有自己的优势。男生的阳刚美与女性的阴柔美成为人生美丽的风景线。社会发展正是男女共同创造的结果,离开任何一方,社会都不能正常向前发展。
活动二:你的选择
教师提问:如果你现在面临择校,有 3 种学校任你选择,即女子学校、男子学校、男女生混合学校,你会选择哪种学校呢?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异性同学交往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学习社会生活经验的途径。异性交往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完善自我。
学生交流对异性交往的好处和功能的认识。
异性交往有 5 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1)锻炼异性交往能力;(2)愉悦身心,使少男少女始终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情,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3)完成必须要完成的社会化,为以后双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做好远期的准备;(4)为双方提供了互相倾诉的对象,有助于解除中学生在青春成长期的烦恼;(5)促进学习。
通过活动,让学生讨论女子学校、男子学校以及男女生混合学校的优劣,从中体会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活动三: 来自异性世界的看法
学生学习如下资料,并就资料中的一些内容发表看法,进行交流。
男孩最欣赏的女孩
(1)脸上经常有微笑,温柔大方;(2)活泼而不放肆,稳重而不呆板;(3)清纯秀丽,笑起来甜甜的;(4)心直口快,朴素善良,随和;(5)聪颖,善解人意;(6)纯真不做作;(7)既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又有主见;(8)坦然,充满信心和朝气;(9)不和男生打架。
男孩最讨厌的女孩
(1)扮老成,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2)长舌头,对小道消息津津乐道;(3)自以为是,骄傲自大;(4) 啰啰 嗦嗦;(5)小心眼,爱大惊小怪;(6)疯疯癫癫,不懂自重自爱;(7)总喜欢和男孩吵架;(8)容易悲观,动不动就流眼泪;(9)过分打扮,搬弄是非。
女孩最欣赏的男孩
(1)勇敢;(2)幽默、诙谐;(3)思维敏捷,善于变通;(4)好学;(5)团结同学,重友情;(6)集体荣誉感强;(7)有主见;(8)热心助人;(9)有强烈的上进心;(10)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
女孩最讨厌的男孩
(1)满口粗话;(2)吹牛皮;(3)小气,心胸狭窄;(4)粗心大意;(5)过于贪玩,乱花钱;(6)有小小成功便沾沾自喜;(7)过于随便,得过且过;(8)遇突发事件易鲁莽冲动;(9)瞧不起女孩子。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方,并为异性之间的交往做铺垫。
活动四:自我反思
教师:作为男生或女生,你觉得自己的言行举止哪些是妥当的、哪些是不妥当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要求。
引导学生做一个受异性欢迎的人。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讨论,我们一起分析了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差异,也进一步体会了在日常生活中男生与女生合作的必要性。我们应该重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并在交往中努力做一个异性喜欢的人。
青春的心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了解异性交往应把握的分寸;女生学会在异性交往中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
教学难点
男生和女生如何正常交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与异性交往是最为快乐、最为轻松的交往。但是丁丁却遇到了麻烦。
切入本课话题。
活动一:
丁丁的苦恼
呈现故事: 丁丁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学生。最近她发现同学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她与某一男生联系起来。对此丁丁非常苦恼。
学生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同学们为什么会误解丁丁?
(2)丁丁的什么行为让同学们产生了误解?
(3)通过分析丁丁的故事,归纳建立和保持正常的男女生交往关系的方法。
教师总结:坦然面对,不用烦恼,也不必过多地去想;交友尽量广泛;试着和每个人融洽地相处;交往要适度(如玩笑和一些行为要考虑性别差异)。
注意:此话题比较敏感,一定注意积极引导。可以进一步分析传播流言的学生的心理。
同学之间传播流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此作为案例更有利于进入讨论话题。通过对流言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引导他们掌握正常的异性交往方法。
小结
我们发现,正常的异性交往是有学问的,要既融洽又有分寸,要彼此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交往的方式、场合与时间等都是异性交往要考虑的因素。要彼此尊重,又要自爱。交往的方式、场合与时间等都是异性交往要考虑的因素。
活动二:异性交往的原则
学生观看几幅图片(见备课系统中的多媒体资源《他们做得好不好》),分析图画中的男女生交往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则:
(1)与异性同学交往要自然大方。在交往过程中,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要诚恳自然、落落大方,既不冲动,也不羞怯忸怩、神神秘秘。
(2)与异性同学交往要尊重对方。男同学要尊重女同学,要举止文明、热情大方、言语得体,不使女同学难堪。女同学也要尊重男同学,不要有娇气或傲气。
(3)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范围应广泛,不宜只和某一位异性同学交往,而应该和更多的异性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
引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
拓展与链接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异性交往应把握的 4个分寸”,学生结合日常交往谈自己的体会。
一是距离分寸:课堂之外,男女之间的正常距离应保持在 44厘米以上。
二是语言分寸:说话不要太随意,让人误以为太轻浮。
三是目光分寸:不要太长时间注视对方。
四是服饰分寸:不要穿暴露的服装或奇装异服。
活动三:露露的烦恼
呈现案例: 一天,露露同学收到一位男生的信,信里表达了对她的好感。露露非常感动,渐渐地,露露发现这个男生有许多优点,她也喜欢上了他。
学生讨论分析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
(2)你认为露露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
注意:教师要积极引导,客观地分析利弊,不能简单地说教或武断地评判是非。
教师小结: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每个人在把握自己的情感的时候,都要考虑承担责任。
针对同学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做决定时要考虑清楚,要负责任。
活动四:小调查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下面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同学对“早恋”的看法。
你认为下列行为哪些是早恋的表现?
(1)男女同学一起复习功课。
(2)男女同学互相到家里玩。
(3)男女同学互赠生日卡、贺年卡。
(4)班上同学议论 “他俩是一对儿” 。
(5)学生经常谈论或在日记中描述一位异性伙伴的特点。
(6)集体活动中两个男女同学总爱凑在一起。
(7)在异性同学面前总爱动手动脚。
(8)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
(9)异性同学之间写表达感情的信、频繁递纸条、赠小礼物等。
(10)频繁约会。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表现,分清好感与爱慕的情感差异。
总结
我们该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我们的情感?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长大成人。
欣赏诗歌《早开花的苹果树》(见附录)。
活动五:女生如何在异性交往中保护自己
教师提出问题:在异性交往中,女生该如何保护自己?
学生自由发言并将讨论结果记下来。
教师从如下几个方面总结:
(1)古人说:谦谦君子 ,大家闺秀。在异性交往中女生要保持庄重,要自尊自爱。
(2)尽量避免一个人在夜间行走。
(3)不要单独和男生待在隐秘的地方。
(4)面对异性的单独邀请,要保持警惕。
(5)受到性侵害时,要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要果敢地说“不”。
引导学生关注异性交往中女生自我保护问题,帮助女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附录:早开花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正在冬天里做梦,一阵冷风把梦儿吹醒。它误以为春天已经来临,急匆匆把枝头点红。是你根部积蓄过多的养分,还是失去理智过于冲动。也许是你太羡慕美好,竟忘记应遵循的时令。冻僵的花儿伴着残梦,瑟缩地在寒风中飘零。多么得不偿失啊!减了春的光彩,也毁了秋的收成!
第六课:从众与自我
剖析从众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呈现一组有关围观的漫画:一群人聚在一起围观,每一个围观的人都在问别人发生了什么事。尽管没有人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但是围观的人却越来越多……
教师提问:如果在街上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
直观认识从众现象。
活动一:游戏:比线条
模仿心理学家阿希关于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具体实验操作过程见活动设计“‘比线条’游戏”。
实验后,向学生公开结果,让被试谈谈自己做选择时的心理过程,并分析自己从众的原因。
体验从众现象的存在、发生过程及原因。
活动二:观察生活中的从众现象
放音像资料:从众现象(见本备课系统的“多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资源“从众”)。
讨论:通过刚才的资料,你会发现,人们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从众行为?
教师总结:从讨论中我们发现,从众现象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认识从众现象的存在。
活动三:什么是从众
学生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举生活中的从众现象,并理解从众的概念。
学生讨论,教师记录重要的观点。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法。在讨论中,所有的主意都将记录下来,等到讨论结束以后才对每个主意或方案予以评价。 这种讨论方式,能真正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而且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
例如:
别人怎么说,我自己就怎么说,这就是从众。
和大家保持一致就是从众。
和社会要求保持一致才是从众。
教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下面我们看看心理学给出的定义(参见教科书第53 页)。
从现象揭示产生从众的原因。
活动四:翻叶子游戏
3~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站在1平方米左右的一块布(或者一块垫子)上。这三四个同学要互相配合(比如要相互扶着,这样才能都抬起一只脚来),只能用脚,不能用手,把这块布翻过来。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学生的脚都不能踩到地面。(也可以两个同学配合,这样降低游戏的难度,更容易成功。)
游戏后,请成功的小组谈谈体会,从而感受从众现象的积极意义。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深入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从众现象是有利的?(例如:对公共道德的遵守,“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掀起的航天热,等等)
体验从众的积极意义。
活动五:面对压力
生活中除了积极的从众外,还有另外一种从众,让我们看小品表演。
表演内容见教学活动设计二“面对压力”。
讨论:你怎样看待小明的行为?
了解消极的从众现象。
课堂小结
从众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条件下,从众有利于保证团队意识,提高团队的活动效率,但是盲目从众是消极和有害的。
走向自主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以故事导入主题。故事如下:
1976 年出生的郝丁是独生子女。 上初中时,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郝丁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因此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初中毕业后,他只考上了一所中专,这引起了父亲的思考。 1996 年,在郝丁中专毕业前一个月,身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的郝爸爸决定与儿子郝丁签订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这个协议规定:父亲不用管儿子,儿子也不用养老子。“协议”中郝丁承担的责任包括:自己承担高等教育的经费;自己谋业、自己创业;自己结婚成家;自己培育子女。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是:自己储蓄养老费和医疗费;日常生活自我料理;自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用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从众的危害和自主选择、勇于负责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
活动一:喜欢儿子还是不喜欢儿子
学生就下列问题发表看法:郝教授为什么要与儿子签订这样的协议?他不喜欢自己的独生子吗?设想协议签订后郝丁会有哪些变化和经历。
学生可以自由设想,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适时发表评论,对于好的发言给予肯定,对于特别不合理的想法予以反驳。
学生讨论后,教师呈现郝丁的实际情况。
郝丁的实际情况是:尽管他为“自立协议”一事半年不和爸爸说话,但终因契约的压力而不再依赖父母。面对生活的压力,郝丁不可能处处随大溜,而必须自主选择生活的道路,为自己负责。他靠自己的本事找到了工作,并经多次跳槽后成为一大型媒体广告企业的骨干。其间他向父母借了 2 万元用于攻读大专,现已还清。最重要的是,郝丁成为了一个不再依赖父母、不再盲从群体的生活方式、有自己主见的人。
让学生思考缺乏独立性的孩子突然没有了依靠时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主选择的意义。
活动二:你说,我说,大家说
讨论:从郝丁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教师:同学们都认识到了盲目从众和过分依赖的危害,了解了自主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但是,有时我们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可是又觉得很为难。我们来看一些资料,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1)小真的同学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会打电子游戏,但是同学们天天都在讨论有关游戏的事,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打电子游戏。后来,小真一发不可收,沉迷其中,他虽然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但是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
(2)尤红想利用下课时间复习,准备考试,她的好朋友小齐希望她陪自己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尤红感到很为难……
(3)年级要外出春游,同学们都很高兴。有一个同学提议,大家都在校服里面穿上自己的漂亮衣服,到了公园后就把校服脱掉。这个提议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响应。小明 还说:“大家都要一致行动啊,穿就是叛徒。”小明的好朋友沈艺感到很为难,因为他就想穿校服春游。
(4)晓平和同学一道回家。过路口时遇到红灯,同学们看到没有车都闯了过去,晓平犹豫了……
讨论: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出正确自主的选择?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该如何做出自主的选择。
活动三:小测试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都认识到了自主的重要性。那么,大家的独立性如何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自测。
了解自己的独立性。
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做独立性测验。测验内容见本备课系统“教学活动设计”。
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从众现象,只有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才能让自己摆脱盲目从众。因此,走向自主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第七课:偶像与自我
透视追星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呈现有关追星的照片或音像资料,请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引出追星话题。
活动一:寻找理想中的“星”
教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青少年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追星”。
学生讨论:你理想中值得追的“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
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重的明星的特点、表现分类记下。可以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特征,并加以分析。 外在的条件(表层性欣赏)、内在的条件(实质性欣赏)
教师: 出现追星现象,是因为我们在明星的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梦。你所欣赏的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东西都是你理想中的自我。
每人用几个词概括自己心中的“星”,以及自己喜欢他(她)的原因。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有争论。讨论之后要让学生重新谈感受。
帮助学生了解“追星”不仅要追外在条件,更要注重内在品质。
活动二:心中的“星”大家谈
用自测问卷了解学生对偶像的看法以及“追星”的情况。
具体的问卷见教学参考资料 《中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
调查后,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帮助分析结果。
给学生提供深入了解“明星”的机会,引导他们澄清“追星” 观念。
活动三:偶像问题调查
教师: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追星”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家长对此持什么态度呢?下面的文章反映了家长们的普遍看法。
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同学对“追星”的看法。
活动四:
家长的心声
2005年夏,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超级女声”了,从邻家女孩变成超级明星,这是每个“超级女声”参赛者梦寐以求的事。家长说:孩子都中“超女”毒了。在某机关任职的何先生愤怒地说:“都成什么样了!暑假里,我女儿哪儿都不去,像中毒似的迷上了‘超级女声',连暑假作文也是满篇的‘超级女声'!现在开学了她也没有心思学习。什么《终极PK》的歌碟,她居然一口气买了5张,一点儿都不心疼钱!”与何先生感受相同的还有陈女士。她告诉记者,年仅10岁的女儿已经立志参加明年的“超女”比赛。家长们纷纷感叹,不知道孩子们追“超女”要追到什么时候。
学生分析:为什么家长对于“追星”如此反感呢?
让学生了解家长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看“追星”。
课堂总结
青少年有偶像、追星,这是可无厚非的,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度”。如果我们追的仅仅是“星”的外表并对明星或偶像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超越崇拜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人是借助模仿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小的时候,我们可能模仿父母,上学后,我们可能模仿过老师,现在,我们也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模仿过什么人?
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偶像两面看
教师: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偶像也不例外。你关注的偶像有不足吗?
将前面选出的 10 位明星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的所闻,寻找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课堂上,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将“优点”和“不足”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优点      不足
参加公益活动   偷税漏税
……       ……
教师:人无完人,明星也像常人一样,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因为我们喜欢明星,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缺点,而只看到优点,甚至把缺点也看成是优点加以模仿。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事先查找明星或偶像成功的故事,课堂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偶像。
活动二:分享一刻
具体活动方法见本备课系统中的活动设计“分享一刻”。
教师总结: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失败和打击。今天你有崇拜的偶像,有心中的明星。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自己是否也会成为一颗明日之星。
了解偶像成功路程上的艰辛。
活动三:确立自我,成就自我
教师: 要想成为明日之星,就要对自己有所了解,看看自己有哪些优势,可能成为什么样的“星”;而且自己还要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规划我们的明星之路,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自我,即指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目标、动机、计划、希望、要求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人际关系、交往水平等多方面的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从自己的知识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等方面较全面地剖析自己。
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我的明星梦”自我设计活动,让学生设计自己未来的形象,说说自己是否会成为未来中学生心目中的“星”,希望他们崇拜自己哪些方面。
认识自我,懂得追星的目的应是超越明星。
课堂小结
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学习明星的优秀品质。超越崇拜,走自己的路,在未来的星空中,也会有一方属于我们的位置。
第八课:一念之差
危险的诱惑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用“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导入主题。
教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
(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
提出下列问题:如果是你捡到了这个盒子,你会打开吗,后面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发言后教师继续讲故事。
(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不久就恢复了勇气,并产生了好奇: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没能经受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的灾难。原来这是 “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讲完故事后请学生自由谈体会。
总结: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有精神的、物质的,有积极的、消极的。如果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带来难以挽回的恶果。
了解诱惑的存在及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 “潘多拉”魔盒。
活动一:身边的诱惑
教师:诱惑是神秘的,它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引诱人、俘虏人。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种用神秘来引诱我们的诱惑呢?
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尽量多地“搜捕”出身边的诱惑,将它们“一网打尽”。
学生讨论: 游戏的诱惑、电视的诱惑、玩的诱惑。
教师呈现“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结果,引发讨论。
发现身边的诱惑,提高抵御诱惑的能力。
活动二:“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结果

小组讨论:该怎样看待这些诱惑?在什么情境下它们对同学们有促进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又对同学们不利?
教师:其实,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诱惑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问题在于我们对待这些诱惑的态度以及我们的行动。在这些诱惑面前,如果我们能独立、自主、自律、自控,不被诱惑所左右,能够有节制地利用它们、享受它们,而不沉迷于其中,它们就不能伤害我们。相反,如果我们不能恰当地处理,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造成危害。
了解情况以和自己对比。
活动三:危险的诱惑
教师: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这样的诱惑,我们一旦入圈套,就会陷入深渊。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女妖塞壬,她有极其动人的歌声,凡是听了她的歌声的水手都会失去理智而走向深渊,失去生命。尽管水手们都知道这样的事实,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去听塞壬的歌,于是一个又一个水手失去了生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诱惑可能让我们失去的不只是时间、精力,更可能是生命。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
学生自由交流。最好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搜集危险的诱惑给人带来痛苦、灾难的案例,使学生交流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说服力。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的或可感知的。
在学生展示资料、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资料,如故事、新闻报道等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总结:诱惑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也可以让我们失去生活的方向。如果很清楚自己陷入了不良诱惑中,就是我们应该努力抵制的时候了。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良的诱惑,而要克服诱惑,最主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意志力或自制力。
教师:你的自制力强吗?让我们来测试一下自己的自制力 。
让学生认识到危险、甚至是邪恶诱惑的存在,增强抵御危险诱惑的意识。
活动四:自制力测验
测测自己的自制力。
测验见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测测你的自制力”。
了解自己的意志力。
课堂小结
不良诱惑往往都是以美丽开始,以危险结尾,如果我们被这样的美丽俘虏,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坚决地抵御不良诱惑才是我们的选择。
拒绝不良诱惑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师讲寓言故事: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每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 30 内天它就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这时,人们还有几天时间来挽救池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寓意并且引申: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这个谜语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反作用。人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毕竟是在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问题并且设法挽救。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这朵美丽的百合花就像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一样,如果我们对不良诱惑不加抵制,就会深陷其中。因此,我们要学会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上节我们分析了身边的诱惑,今天我们讨论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呈现下列一组案例,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寻找抵制诱惑的办法。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看学生认为哪些诱惑是自己很难抵御的,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活动会更有实效性。
讨论一:一个同学特别崇拜篮球明星,每次路过报刊亭时总是忍不住要买一本篮球杂志,而上课的时候更是忍不住要看。虽然老师不断地提醒他,甚至几次没收了他的杂志,但是这个同学始终无法抵御篮球杂志的诱惑。
讨论二:有的同学在家里学习时总是坐不住,电视对他有诱惑,零食对他也有诱惑。如何抵制这些诱惑呢?
讨论三: 现在,手机拥有群体呈低龄化趋势,通过手机传播的黄色短信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重庆有一个 16岁的少年受了黄色短信的毒害,因强奸未遂而被学校开除。如何拒绝手机中黄色信息的诱惑呢?
讨论四:有一名同学看到别的同学都有电子词典类的东西,便向父母索要,听同学在聊什么牌子的鞋如何如何时髦,也向父母索要,由此而引发家庭矛盾。如何拒绝“好”东西的诱惑呢?
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任选一两个问题,讨论后,以表演的方式将抵御诱惑的方法表现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一些操作性强的方法。 只要学生认为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
可以归纳出的方法:
(1)设想后果抵制诱惑法。
(2)主动请人帮助法。
(3)避开诱因法。
(4)婉言谢绝法。
(5)加强自制力。
学习相关法律,做到知法懂法。
活动二:学法懂法
教师:不良诱惑会引发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而不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成为违法犯罪。所以了解不良行为的类型,对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积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类型有如下界定: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盗窃、故意他人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课堂小结
如果这些不良行为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主动地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用高尚的情趣引导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人生,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学生看动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见本备课系统中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谈感想。
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活动是:拍案惊奇。
给学生感性认识。
活动一: 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徐某是某中学的学生,平时争强好胜,喜欢玩电子游戏,并且喜欢恶作剧。曾经因为旷课去游戏厅而受到校纪处分。有一天,徐某发现商店有一种假蛇很逼真,于是买来放到了同宿舍张某的床上(张某在上铺)。当晚张某因受到惊吓而从床上摔下,腿骨骨折。
徐某与同学沈某关系一向较好,只因学期末徐某考试成绩不佳,老师让沈某替代徐某担任学习委员,徐某便产生了报复的念头。 1997年3月的一天,沈某与徐某开了一个玩笑,徐某便恼羞成怒,对沈某大打出手,被在场的同学拉开。后来,徐某觉得仍不解恨,便抄起椅子向沈某砸去,导致沈某肩胛骨严重骨折。徐某被当地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
活动:分析徐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
二刻拍案惊奇
年仅 20岁的南京某高校学生费某,两年来疯狂盗窃同学财物价值近2万元。
2002年10月的一天,费某在上课期间溜回宿舍,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偷走,以1万元的价格转手卖掉。尝到甜头的费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他多次在自习室、图书馆、宿舍偷窃同学的财物。2004年2月的一天,他到隔壁宿舍借晾衣架时,发现某同学抽屉大开,费在其中发现两张银行卡和一张写着数字的纸条,他估计这些数字是银行卡的密码。于是他偷走了银行卡,并当即从自动取款机中分两次取出2000元,随后又迅速返回宿舍,将银行卡和密码字条放回原处。费某本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被取款机录像泄露行踪,被派出所抓获。
中学生的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更有说服力。
即使是一名大学生,如果在利益的诱惑面前缺乏自制力,也会犯罪。
活动二:区分违法与犯罪
讨论费某的犯罪给你的警示。
学习教科书中有关违法和犯罪的知识后,分析下列违法行为的性质。
案例一:一天晚上,某镇农民林某从县城驾驶摩托车回家,行至半道,车后座的一只装有 1万4千元现金的皮包因绑绳松脱掉落而遗失。经当地派出所查实,钱被学生马某、钱某、白某3人共同拾获,并由马某之父、钱某之兄主持瓜分。其中马某父子、钱某兄弟分得6640元,白某分得7200元。经派出所调解,钱某兄弟返还失主700元,但仍有13300元未返还失主。于是,林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二:李某和女朋友在电影院发生了争吵,心情非常不愉快,于是将手中的报纸点燃扔进了电影院门口的垃圾桶里。
案例三:丁某系某部队新入伍的战士。某天晚上,丁某在本连举办的露天舞会上见到隔壁连队的女青年徐某。舞会散场后,丁某来到徐回宿舍的必经路口。当徐行至路口时,丁某窜出来堵住徐的去路,并抓住徐的胳膊往路旁拉。徐不从,紧紧抓住路旁的电线杆呼救。丁某掐住徐的脖子并威胁说:“你再叫,就掐死你!”此时因有人路过,丁某松手并逃离现场。徐随即报案。
(案例1、2是违法行为,分别违反了《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案例3是犯罪行为)
小知识:
1.我国的刑罚体系主刑:
(1)管制:3个月~2年
(2)拘役:1~6个月
(3)有期徒刑:6个月~15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
2.我国刑罚体系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课堂小结
具体解释:
(1)主刑只能单独适用,而且只能用一种。
(2)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3)政治权利的含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③被选入国家机关任职的权利;④担任国有企业、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4)剥夺政治权利从主刑执行开始之日起执行,效力适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5)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应当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死刑缓期执行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改为剥夺政治权利3~10年;其他的为1~5年。
(6)因为管制不收押,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和管制期限相同,同时执行。
(7)附加刑可以同时用两个,但罚金和没收财产在一起运用无法执行。
(8)对于外国人在我国犯罪,依据我国刑法判决执行,然后驱逐出境。
(9)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要受到法律严厉的惩罚。
第九课:一步之遥
防微杜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分析小磊的遭遇
少年小磊,两岁时父母离异,小磊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再婚,对小磊不管不问。小磊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 10 名。就在上五年级时爷爷重病无钱医治,小磊也无钱上学了。为了交学费,小磊第一次偷盗,从亲戚家偷了现金 1.1 万元交给了奶奶,因心里害怕,与同学一起外逃,事后被亲属抓回,遭父亲打骂。小磊从此流入社会,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曾因抢劫罪被当地法院判刑1年6个月。他愿意悔改,更想上学念书。去年从少管所出来,小磊抱着重新做人的想法回到了家中。但爷爷去世了,奶奶投奔了亲戚,小磊又一次被父亲打出家门,流落街头。但他还想上学,为了攒学费他到饭店做小工,一个月只挣几十元,于是车站候车室、居民楼道就成了他的家。小磊急于攒钱上学,先是找过去的同学借,以后则发展到对同学威胁、抢夺,抢劫 19 次,最终沦为一名少年犯。
学生讨论:你对小磊的遭遇有什么看法吗?
小磊的犯罪有家庭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总结
小磊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也是非常可惜的。他走上犯罪道路有家庭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他不能把握住自己,不懂法律,不懂得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走向犯罪。
活动二:分析优秀学生犯罪的原因
小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一天,他玩纸飞机的时候把教室的灯打碎了,按照校规要赔偿 50 元钱。从哪里弄这 50 元钱呢?小江犯难了,几个同学给他出主意:同学都有钱,不如劫一点钱吧。于是他们开始合伙劫同学的钱,最后他们的团伙发展到了 12 人。最终,小江因为抢劫罪被判 8 年有期徒刑,其他人也分别被判刑。
学生讨论:小江为什么会从一名优秀生变成罪犯?
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小恶”会变成“大恶”。要从克服“小恶”开始防微杜渐,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小恶”
讨论:古人讲“不以恶小而为之”。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生活中的“小恶”?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讨论的可能结果:
(1)公然违反校规,对自己不约束,自私;
(2)随意破坏纪律;
(3)考试作弊;
(4)向同学借钱并拖欠不还;
(5)威胁同学;
(6)不想学习,只想着轻松享乐;
(7)和外校不好的学生来往;
(8)打架,逞强好胜;
(9)爱占小便宜;
(10)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
(11)不遵守交通规则。
找出生活中的“小恶”,从克服“小恶”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过则勿惮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小杨是一名 14 岁的中学生,他很羡慕别的同学家里的手提电脑。一天,一位同学无意中说起,在自己家附近有一间工具屋,好像有一个小偷偷了一台手提电脑放在里面,还没有拿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放学后,小杨从那里把电脑拿了回来,准备自己使用。
学生讨论:你如何评价小杨的行为?(小杨的行为是一种偷窃行为,是违法的。)
后来,小杨的偷窃行为被发现了,在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帮助下,小杨认识到了错误,主动将电脑交给了相关部门并报案。
但是,当小杨回到学校上课时,发现以前的好朋友对他都敬而远之了,同学们看他走进教室都低下头不说话了。
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一:出谋划策
给小杨出出主意,他该怎样做才能重新回到同学们中间。
小杨想到了找老师帮助,于是他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我由于一时冲动而犯法。这件事发生后,我悔恨不已,决心痛改前非。可是因为此事,我给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为此我感到自卑。我曾经劝说自己别太压抑,应该抬头做人,可这样一来就有人认为我还没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又批评我。我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半点鼓励,有个别同学还当众羞辱我。我不敢反抗,怕老师批评我,更怕影响我毕业。可越这样同学就越瞧不起我。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我真想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得轻松些。我该怎么办?
讨论:看了小杨这封信,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该怎样对待小杨?
让学生了解,有时得到他人的谅解并不容易,所以,改正错误也需要决心,要有耐心。
活动二:他山之石
呈现勇于改正错误的例子,引发学生的讨论。
著名的西班牙医学家拉桑雅哥,小时候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想学习,在中学时门门功课不及格。曾因为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盗而到处游荡。等他回到家中,父亲已被活活气死了,左右邻里都指责他,再后来,甚至没有一个人愿意理他。家庭的冷遇、人们的歧视,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然而,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幡然悔悟。从此,他刻苦学习,高中毕业时成绩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是发愤努力,直至成为母校的首席医药教授。拉桑雅哥因创立神经细胞学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
学习借鉴。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知错能改的故事?
人的一生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人正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因此,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今天,希望我们能够将这样的一个题目印在脑中:过则勿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