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钟氨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56:04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它利用心理学相对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完善了心理学的功能和使命。它提倡积极人性论,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观点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解读,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它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主张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如何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次上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二是个人层次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幸福、希望、信心、快乐、满意等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已经涉及到好奇、乐观、宽容、爱、毅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等范畴。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的再认,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当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的探讨和影响青少年发展、体现和发挥其天赋的环境因素的分析。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生儿”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客观上拓展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其影响已经在社会各领域中日益凸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弱点和不足——灌输式地说教、高压式地管教、活动形式化、教育理想化、实效性不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努力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强调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在促进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必要的灌输与渗透,更离不开“自我”的调节与控制,大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是主导因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政治功能,忽视了健康人格的塑造,实行自上而下的“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主体间性没有充分体现,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说教方式使大学生有一种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学生缺乏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造成了“知、情、意、行”的割裂,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强调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作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主体,相信他们,依靠他们,使他们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活动,它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达到思想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在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同时还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倡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满足他们的需要。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勤、补、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为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二、着力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积极原本就是人类固有的本性,在个体内心深处包含着对于尊严、品德、人生目的和生活意义的追寻。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以“80后”为主体的广大高校学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能自觉学习,提高能力,注重修养,塑造品格。我们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以自我设计为前提,以自我奋斗为途径,以自我控制为条件,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着力于挖掘和培植大学生固有的积极品质——仁爱、责任和诚信。

仁爱是一种心理自觉,是一种基于“性相近”的自然本能引申出的天然关怀,也是现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仁爱尤为重要,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奠基者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应该“设身处地在别人的情境中看待我们的所作所为”,“爱人如爱己的教导是最伟大的道德律”。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大学生并不缺少仁爱的良知,也不乏仁爱的能力,问题是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仁爱,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了自己的仁爱。更广泛更深刻的仁爱精神的培育仍然是时代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古老的伦理道德格言依然需要现代意义上的弘扬。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部分大学生过多的关注自我,责任意识流逝是不争的事实: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移给他人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重要表现;用生命做赌注以逃避责任,则是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极端表现。然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某些维度上又是如此地张扬,以徐本禹、洪战辉、李春华等为代表的大学生事迹足以感动中国!在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中,我们要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完成责任从他律性到自律性的飞跃,使他们自觉地服从责任;从承担起最低限度的责任做起,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负责任地承担责任;逐渐的向更高境界的享受责任发展,体验履行责任的快乐、愉悦与满足。

诚信缺失几乎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最严重的道德问题——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拖欠贷款、寝室内盗、简历注水等等,林林种种,不一而足,大学校园正在遭遇一场诚信文明危机。诚信的确立,需要自身内在修养不断加强和积累,但有时也需要制度来强制和约束。因此,要建立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唤醒机制和保证机制。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引导;从早抓起,从新生入学开始,常抓不懈,制定分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并加以实施,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开展诸如主题班会、征文演讲、辩论、诚信名人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其与评优评先、推荐就业、申请入党、干部晋升等挂钩;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站,揭露与处理非诚信言行......

 

三、全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系统考察。社会关系、文化规范与家庭背景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品质有促进作用,必须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㈠不断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赖以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构筑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推进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构筑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校园文化景观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这些蕴涵“精、气、神”的物质依托,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受学生欢迎的校园网站,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新阵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政治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加强校园综合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平安、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院内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校内出版物的审查和管理,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各类学科技能大赛活动,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弘扬主旋律。

㈡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束语

 

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以提高人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德,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视角,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质,应该走一条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形成立体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从积极层面去帮助大学生挖掘潜力,激发青春活力,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当代心理学理论与重要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2]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23(3):6-10.

[3]周嵌,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

[4]黄希庭,郑涌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

[5]戴国立.加强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3):84-86

[6]马振远.把握"和谐"理念,改进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68,69.

[7]曾秀兰.大学生积极心态状况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3):102-104.

[8]贺希荣等.道德的选择:来自大学生心灵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2009年5月发表于《教育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