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永利置业 桓台:权 谋 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25:04
《权 谋 篇》

 权 谋 篇

读《鬼谷子》权篇第九“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一节,很有启发。

 其一,用人当长而避其短。“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也就是说,办事和游说要成功,就必须注意不能用智慧之人的短处和不熟练的方面,而要用愚笨之人的长处和很精巧之处。“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这是连甲虫等禽兽也知道的道理,为什么我们人类往往不能够知道呢?我以为,问题一定出在人有私心。就是因为有了私心,才会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而往往是把别人的短处看作是长处,把长处看作是短处。人是有私利的,当人为私利所左右的时候,你就一定看不到长短。比如,项羽为什么会霸王别姬,就一定是看到的是美丽,而绝对不是其智慧。其实,在中国往往成伟业的绝对是有霸业思想的人,如一个布衣起家的刘邦,能够手提三尺宝剑,斩蛇起义,灭秦挫项,五年一统天下,建立了延续400多年之久的大汉王朝,其历史功勋当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他何以能由弱变强灭群雄而定一尊呢?其中的原因亦值得后人探讨、研究和借鉴的。本人就刘邦的用人之道而言,世界是人类创造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作为人类社会的领导者,是否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则是社会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刘邦在当了皇帝后,于洛阳召开的庆功会上对群臣所说:“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之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项羽本纪》)。这说明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之原因,在于用人。至于用甚么样的人,当然是用能人。如张良、萧何、韩信懂政治、懂军事、懂经济,是汉初三杰,皆能忠心耿耿为刘邦所用。正如《史记·淮阳侯列传》所云,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10万”。刘邦说:“于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这说明刘邦善能用人,能集中能人的聪明才智,为己所用,实在了不起。刘邦用人的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顺应历史潮流,平衡人们心理 2.知人善任,任人唯贤3.以国家为重,纳谏如流 4.大胆使用,用而不疑。由于刘邦用人有方,故四方贤士武将前来投靠,甘愿为刘邦效劳,形成了一个以刘邦为首的中坚集体。故而使刘邦能由小及大,由弱变强,五年一统天下,创建雄汉之伟业。如果论公司的得失,我一定会讲这么一番道理。

  其二,听其言而再观行。“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所谓病言,就是精神气不足的言语;怨言,就是没有主意的言语;忧言,就是不能宣泄的言语;怒言,就是不满的言语;喜言,就是不得要领的言语。这五种言辞,精通后可以使用,有利就可实行。由于我早几天已经发表了关于议论的话题,现在,就不多讲了。有时候,“口可以食。而不可以言”,所谓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难道我们的教训还少吗?察言观色,言为心声,能够如此透彻地分析出言语的,我看当《鬼谷子》了。我们讲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无非是要把深邃的理论能够比较通俗地讲好。今天,您千万不要指望可以登高振臂一呼就可以统领天下了,主义已经不是包打天下的旗帜,问题在于你的言和行的统一。共产主义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事业,为什么今天许多人都很不以为然了,就是因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少数人扭曲了、败坏了。现在有不少的人开始皈依佛门,相信上帝,其实是思想空虚和信仰危机或者滑坡的表现。如今,维持人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我们多么需要研究并搞清楚啊。否则,你怎么和他人交流和沟通?

  其三,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我敢讲这是经典语言了。与智慧的人言谈,要靠渊博,方法要阐明;与笨拙的人言谈,要靠善辩,方法要教导;与善辩的人言谈,要靠提纲挈领,方法要直接;与高贵的人言谈,要靠权势,方法要不卑不亢;与富贵的人言谈,要靠精神的高尚,方法要高度;与贫困的言谈,要靠利益;与低贱的人言谈,要靠谦虚;与勇敢的人言谈,要靠果敢。。。。。我们的古人真正是十分的聪明,他们几乎把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讲到了。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一句话,能够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这样,就必然会成功。其实,往往是好的政策或者点子是容易出的,如今的计划、规划、方案、大纲等等一大篇,可是一到去落实和完成,又往往是黄瓜打锣-差一大截子。这其中,不仅是执行力的问题,方法不正确又常常为重要因素。

  好了,今天就絮絮唠叨这么一些了,愿大家共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