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五金标志:从0开始,怎样做教辅? - 量子发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3:20

从0开始,怎样做教辅?

教辅直销 2010-01-20 16:25:41 阅读39 评论0   字号: 订阅

      我国的出版社,如果抽去教辅这一内容,恐怕比改制的效果要快很多,立即死掉一大批。呵呵~,这也难怪,作为考试大国,我国的学生长期需要这个,否则怎么提分?怎么笑傲考场?对面临升学的考生而言,教辅用书简直就是刚性需求,所以大量的人扎堆教辅,驱之不散。不过,若把教辅想象的过于简单,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真正的教辅书运作高手,往往是某项教学的研究专家,如去课堂授课,恐与优秀的教师不相上下;而且,他们更懂商品的概念,知道如何做市场。因此决不可小觑,所以,如想从0开始做教辅:

(一)研究它,成为某学科(领域)的专家。

提到专家的字眼,恐怕有人会感到头疼,觉得遥不可及。其实,就专家的概念而言,不过是在一个较为狭窄的领域,拥有较为精深的规律性认知罢了。这种专家是本质的,不是官方封的,也不是自己封的,研究的久了,久而久之,你就知道: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规律认识超过了一般民众,好,你就是专家式的人物了。

教辅涵盖的学习极为广泛,从语文到数学,再到化学、英语,以及学科下的细化领域:如英语的作文、完型填空、口语、听力等,只要在一个领域找到突破口,达到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就算是专家了。我们知道俞敏洪是英语专家,可是他并不是上述各个领域的专家,印象中是单词专家吧?

(二)综合参考市面资料,类比推理,寻找不足,加以超越。

我们常说:同类比较才有意义和价值,教辅的研究也是如此。应该综合参考市场上的流行产品,紧扣读者的需求,查找不足之处,通过弥补这一不足实现超越。这既是做教辅的方法,也是一般意义上的策划方法,毫无新奇之处,但,这就是规律,一旦形成了习惯,你就会从中尝到甜头了。

(三)方法决定成败。

虽然说,现在的学生一般不大爱研究具体的学习方法,也懒得形成长久的科学学习习惯,但,如果教辅书没有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哪怕是陪衬性的,也恐难长久生存了。因为,随着读者消费的意识逐渐变得理性,对一般性的、习题的荟萃之类,会渐渐失掉兴趣。尤其是毫无学习方法的资料汇编,其命运会变的很可怜。如果再加上印制的粗糙,恐怕滞销就是命了。

(四)强化商品意识,加固各项商品要素。

书是商品。这是已经常识了多年的基本定理,可是还有不少的教辅用书停留在极低的档次上,如果说仍有市场,恐怕就是渠道的作用了。不过,从根本上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充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没有灌输商品意识的教辅书,恐怕难以长久的生存,更遑论长远的发展了。因此,建议教辅从业者要在商品的属性下功夫,即,常识着进行一番精心的策划、包装,充分考虑消费者购买时的心态。

(五)有创意才有价值。

这已经是一个创意的时代,没有创意还不如去死。有创意才有价值,才有市场,才有消费者的信赖,才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啊~不过,还有不少的教辅书,因为其它要素的存在,比如渠道、保守等因素,导致不敢创新。于是大家都在常规的做法下看着别人,等着别人去创新,然后剽窃他人的思路,自己企图旱涝保收。其实,创新未必就是绝对创新,更不是发明,而是迁移式创新、创造性模仿,只要掌握了读者的心理规律,适度创新是最佳的操作模式。

(六)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

应该说,任何书都该如此,无论是实际问题(如怎样做菜、怎样装修等),还是精神需要(如各类小说、文学艺术书等)。教辅书尤其如此,因为它是学生学习、参考的资料汇总,是方法的指引,如果在解决问题方面乏力,岂能长久?因此,在做教辅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这套(本)书能带给读者什么?能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路出发,才能扎到这类书的根本上。

(七)群体效应和单品冲击。

一般来说,较为规模的教辅公司,会采用群体效应的方法,结合市场周期(一般寒暑假是学生购书高峰)对市场做有力的冲击。这一点不错,是有实力的公司采取的明智选择,阵容也十分强大、震撼!不过,也有单品冲击成功的例子,这种书往往较为个性化,或者是常备的工具书,受实效性影响不大。做教辅,应该兼顾这两点,找到市场的空当,迅速发力。

(八)教辅空间极大,远未饱和。

我们常听到教辅竞争惨烈的话题,深感教辅用书不好做,空间已经饱和之类的话,其实,教辅空间远未饱和!但从品类上说,确实已经无孔不入,似乎难以扎进去。但,仔细瞧瞧,不仅令人发笑,同质化太严重了!——这就意味着谁找到一点差异化,谁就可以赢得市场。

如想从0开始做教辅,其实并不难,由于从业的关系,只要把这些内容写的比较抽象一点了,不举例、也不能太具体,其实说白了,有心人会通过自己的办法,扎到市场的规律中去,从而做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