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gx690:名人与高考——庄子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2:50
   

庄子其人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庄子是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代言人。庄子的"出世",实际上是最大的"入世"!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思想的精髓,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解读庄子

   “出世”思想------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养生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这两段话概括起来,就是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评论:庄子在这个"殊死者相枕也,精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的残酷社会中,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他拒绝和好战的政权合作,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庄子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他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

    一个解牛的厨师,用一把刃薄如纸的厨刀,解了数千头牛而不伤其刃。《庄子.庖丁解牛》

    评论: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了解牛的骨髓结构而游刃其间。一个人如何在充满危险和灾难的乱世中保身全生,不受伤害?关键在见识!在智慧!要使宝贵的生命远离威胁免除伤害,就要认清形势,看透社会本质?运用智慧,千方百计,使生命周旋于这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得以保全。

    庄子说:"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人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勿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楚王派人带着厚礼,请庄子出任楚国宰相,说是想把楚国的事儿麻烦他,他推掉了。虽然庄子抱才德而无为,但庄子的达官贵人朋友还是防范他,生怕他一出现,国王看上了,挤掉了自己的位置。一次庄子去梁国拜访老朋友惠施,惠施急了,害怕自己的宰相位置不稳,先下手为强,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庄周。庄子后来嘲弄惠施说:老鹰抓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喜得不得了,看见凤凰飞过,赶紧捂起来。难道凤凰也稀罕这臭老鼠吗!

"不被统治者所利用,终身不做官!" 这是庄子特立独行的高洁志向。

    精神价值取向

    最能表现庄子精神价值取向的,是《逍遥游》。庄子理想中的最高精神境界是无待而游于无穷,最后归结于至人元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元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庄子·人世间》

    评论:不凭借任何外力,顺着天地万物的本性,适应阴阳四季的变化,邀游在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之中。这当然是庄子幻想出来的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它表现了庄子对超越现实的人生自由的追求。庄子为什么要幻想出这样一种超越现实、超越自然的虚幻的人生自由?因为这是庄子一生孜孜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形态!既然现实社会是充满罪恶、人欲横流的污浊之地,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通过对某种生活目标的追求实现,那就只能置身尘世之外,在与天地、自然的"齐一"中,寻找一种乌托邦式的绝对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来平复、慰藉自己对生命理想、人生幸福的诉求。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但又绝不甘心的选择。

    自然一体之胸怀

    世间万事万物,尤其于人事,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你不存在,我也就失去赖依生存发展的条件(《齐物论》)。

    评论: 人是人的世界。拔去一根头发,不会成为秃头,但每一根都拔去,必定成为秃头;失去一个敌人是好事,失去一个朋友也不算大损失,但每一个人都离自己而去那么整个天人关系、物我关系、人的世界就要发生灾难性变故一一生命必定失去世界。个人如此,社会集团如此,民族国家同样如此。

    所以,作为一种生存与发展的胸怀,人生在世,激进斗争、强硬占有,本身并不是唯一的行为方式与目的。自然一体,宇宙统一,这种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常常规定人们温和的期待、宽容的体谅,这种无为更是明智的有为。因为保护了他人,造就了环境,自己也获得了生存发展的舞台。

    名家点评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庄子”在高考中的“百变”运用
    话题1: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夏日黄昏》节选)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话题3:人格魅力

    材料加工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话题4: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

    话题5:买镜

    材料加工(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二)心有明镜,活得超然。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话题6: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加工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苹。(2004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

    话题7: 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

    材料加工
  情感需要理性的约束和管理。庄子在妻子死后从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经典范例。通过理性的力量化解感情的芥蒂,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人都是有感情的,但只有不为感情所扰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不为感情所扰,并不是说没有感情,相反,真正的圣人对世界怀着强烈的感情,洞察了事物的本性,才不会冲动。只有大慈大悲之后,才可能有大解脱,如同庄子悟到死亡是自然的规律之后才不复悲痛一样。只有超越悲痛,超越感情本身,才能不为世界上的各种变化所左右,才能内心强韧,才能享受到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庄子终身不仕,无可争辩地成为坚定者中的坚定者。庄子不仕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面对诱惑不以为意地坦然放弃。这是一种笃信和坚持,是大气魄和大觉悟。当楚王请他出任楚国宰相之时,他一句“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就轻易地将不少自命风流的人物抛置身后而自恣逍遥了。
    这不仅是一种伟大的理性,更是一种毅然决然的践行。在庄子那里,我们看不到困扰千古文人的出世入世的矛盾挣扎,看不到弯腰低头的不得已而为之。庄子只有一派自然,一味率真和一身潇洒。
    话题8:富贵与贫贱

    材料加工富贵与贫贱,你选择哪一种?庄子一生,仅官至漆园小吏,因为贫穷而向监河侯借粮度日。监河侯知道这位庄先生借得起还不起,巧妙地拒绝了他。后来庄子只好以打草鞋为生。庄子的一位同乡曹商,从秦王那里得到一百辆车的赏赐,高?飞扬地回乡向庄子炫耀。此时的庄子虽穷得“槁项黄馘”——脖子干枯而面色饥黄,但他的智慧与幽默却依旧锐利无比。他含蓄而尖刻地讥刺曹商之富不过是舔了秦王的痔疮。“吮痈舐痔”后来成了中国民间讥嘲拍马者的成语。
    其实,“富”,未必“贵”;“贫”,未必“贱”。庄子在艰难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一份高贵的精神。他不“富”,但是“贵”;他很“贫”,但不“贱”。而世上许多所谓富贵之徒,赢得了物质上的富贵却自甘于精神上的卑贱,有的贫穷得只剩下金钱,有的“贵”得只剩下官位。这不也是很可悲的吗?  

    话题9:真正的价值  

    材料加工功名利禄,真的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的价值吗?人生的真正价值,难道就是为了名利而奔走于尘世吗?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帝王说话而对我们这些平常人说话的人。当别人都在对着诸侯不甚耐烦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说着如何如何“治人”“治世”的时候,庄子转过身来,恳切地告诉我们,如何在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无疑,他是较为亲切的。很多我们执著不放孜孜以求的所谓价值,其实对我们?心灵没有什么好处。
    话题10:对手
    材料加工人生没有对手是可怕的。没有对手的人生是孤独的。庄子一生中,唯一的朋友是惠施,这两人中间有不少争论。惠施讽刺庄子的言论大而无当,所以为人所弃;庄子则反唇相讥说惠子不知天外有天,固执无知。两人生前互有猜疑,惠子疑心庄子要抢他相位,庄子则说惠子是视腐鼠为美餐的鹞鹰。但惠子死后,庄子却十分悲伤,在惠子墓前欷歔不已,以“郢人失质”为喻,痛吊这位老对手。没有对手,庄子感到了寂寞。
    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镜子,自己的参照物。你在超越对手的时候,实际上也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话题11:永恒的乡愁

    材料加工乡愁是永恒的。因为人类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不断地寻找家园。庄子留恋的已经失去,他所向往的又迟迟不能到来。德国作家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从庄子那里,我们知道了这种致命的乡愁与致命的寻找,他的哲学就是对失去的家园的怀念。而他自己,也在时时眺望着故,计算着回归的日子。人间的世界不过是逆旅,而这世界又是多么的贫乏混乱,无诗意无色彩啊!所以,当他的老妻去世后,他击盆而歌,送她回到“故乡”。现在,寄寓土屋的旅人只他一个了,他可能更加自由,但也更加无聊与落拓了。
    庄子疲倦了,他已经不胜乡愁了。对着永恒消失的故乡,他只能对着落日唱着永恒的恋歌,不再希冀安居;对着被眼泪和血充满的历史之河,他长歌当哭,这是怎样的忧伤绝伦的调子啊。他唱着,掉头不顾了。他一生都浪迹在帝王们找不到他的江湖上,在流浪结束的时候,他走向了永恒,走进了我们代代血脉相传的记忆。
    话题12:人的异化和精神自由
   
材料加工在商品社会,物对于人的统治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终日为功名利禄所困扰而不得解脱。人创造了金钱,本该是要金钱为人服务,现在,人却要为金钱而奔忙。金钱与人的关系被颠倒了。人好像成为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只是身不由己地、无休止地、没有思想地做着机械运动。金钱,不仅成为统治人的东西,并且人本身也成了物件,成了机器和碎片。庄子高举逍遥游的旗帜,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对抗物对于人的统治。所以庄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正是人的最高境界。这种人?境界的到达,标志着人格真正意义上的圆满与完善?
    话题13:淡泊宁静
    
材料加工淡泊宁静的心态,在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是很难保持的。急功近利,高调炒作,狂热跟风,不是很常见的现象吗?庄子说,“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保持心的虚静空灵,才能接应容纳外物。我们凡夫俗子,自当保持个体精神的自由、自在与心性的宁静淡泊;就算是诸葛亮那样的政治家,不也宣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吗?
    话题14: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材料加工正直的人生,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精神。
    面对社会现实和人的异化,庄子希冀谋求个人的幸福,但又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渴望获得精神的自由,但又难与社会道德均衡协调。因此,尽管楚王以重金来聘,庄子却拒不出仕。他宁愿归于隐士,也不愿坠入名枷利锁。为了在权力的笼罩下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保持无欲则刚的心灵纯洁和头脑清醒,庄子努力寻求精神的完满自足,万物齐一。
    庄子人格的独立,保证了精神的自由。他精神的自由,反过来又促成了人格的独立。不为权势收买,不向世俗妥协,这是多么崇高的人生境界! 

    话题15: 守望精神家园

    材料加工精神家园并不在草长莺飞、杨花柳絮的水软?温之中,也不在平野远树的荒寒枯寂之内。在庄子心中,精神家园意味着化解生命的障碍,使之空灵通脱。
    自由是精神的故土,灵魂的家园。因此,《庄子》开篇就是悠闲自在的逍遥游,以心灵的远游体验“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精神愉快,追求“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自由境界,去掉心理的压抑和欲念,化蝶以适志,箕踞鼓盆而歌,从日常人生的浮泛与虚假中超脱出来,沉醉于生命的彻悟之中,无拘无束,自在逍遥。
    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永远只能彷徨和流浪。而彷徨和流浪,永远不能自在逍遥。
    作文运用示例

    放弃了繁华,你拥有了宁静。面对生命的困境淡然直视,然后在思辨的机智中超然解脱,让自己在一场关于人生观的精彩的心灵对话中,感受到庄子那一颗难能可贵的平常心。从此你不必在繁华中追逐名利,你可以在宁静中反思,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在宁静中品味人生。

    放弃了富贵,你拥有了清贫。清贫陶冶了你的情操,你可以像庄子一样“曳尾于涂中”做那只自由自在的鱼;你可以一天到晚做着“化蝶”的那一个梦;你可以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以像李白一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此你不必为名声地位而煞费心机。《放弃之美》

    你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你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你以睿智的思想让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守卫灵魂的家园》

    心眼极冷,心肠极热的你到底是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于是在那个"殊死者相枕也,精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的残酷社会中,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进中有退的成分,成功中有失败的萌芽,生中有死,兴中有衰”,让后世的人们明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思想上行为上 “兴而防衰,胜而防败,得而防失,把握事变,变被动为主动”。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

    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医学称之为“目的颤抖”。

    太想纫好针的手在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在颤抖。华伦达原本有着一双在钢丝上如履平地的脚,但是,过分求胜之心硬是使他双脚去了平衡——那著名的“华伦达心态”以华伦达的失足而被赋予了一种沉重的内涵。

    人生岂能无目的?然而,目的本是引领着你前行的,如果将目的做成沙袋捆缚在身上,每前进一步,巨大的牵累与莫名的恐惧就赶来羁绊你的手脚,如此,你将如何去约见那个成功的自我?

    “目的颤抖”是因为心在颤抖。心台太低,远处的胜景便不幸为荒草杂树所遮蔽,平庸的眼,注定无福饱览那绝世的秀色。而太在乎了,太看重了,其结果,则恐惧蛀蚀了勇敢,失败吞噬了成功。

   “庄子”主题美文阅读   

    主题先读:庄子,是一个会飞翔的人!他无羁无绊,自由飞翔;庄子,是一位伟大的时代诗人,他的诗作就是整个苍穹;庄子,是一份永恒消失的精神故乡;读庄子,就是在读一个伟大的灵魂!  

                                  读庄子  文/飘渺仙云  

  躺在文字的波上,随着水流,思想脉脉地涌动。那些忧伤的,幸福的,快乐的,失落的情绪,深深地嵌进每一个字符的缝隙,这一刻,身体与灵魂作一次长谈……
  人们总是需要一种力量支撑起自己心灵的旅途。
  不是不够坚强,只是无法停止那如潮水般涌动的思绪。人生的伤痛处,有血,有泪,有沉思,还有感悟和觉醒。面对决堤而来的苦与悲甚至乐与笑,总希望可以平静地化解突如其来后的寂寞。
  于是,就在此时此刻,我和文学相遇了,确切地说,是我和庄子相遇了。
  人与文学相遇的故事,是聆听另外一个灵魂时最亲切的体验,是借由文字思考生活时真诚的心灵和弦。
  庄子,带给我的不只是感官的沉醉,而且是心智的成长、情感的真诚交流与心灵的勇敢碰撞。
  我相信宿命,相信轮回,并把心扉敞开,接受文学、接受庄子所带给我的一切,没有去担心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或者足够“专业”——因为,我面对的根本就是我自己的心。
  读庄子,就是在读一个伟大的灵魂,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屏障,你依旧可以品味到他那浓郁的迷幻气息。
  可以说,庄子站在了他那个时代的极端——在极端的蔑视里有极端细致的体察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极端的失望与无奈。他有着超人的理智与心灵:他的理智时刻像哲人那样清醒,如蛇行草上,不粘不滞,寒气四渗又敏锐无比;他的心灵却无时不像诗人那样沉醉,如鸽立檐间,不怨不怒,怜悯四溢而柔情万种。
  也只有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合了哲人和诗人的灵魂,才可以翱翔在那九万里的高空,苍天在背,人世在俯;
  也只有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合了哲人和诗人的灵魂,才能够从水中孕育出那超尘脱俗的大鸟,横空绝世、惊世骇俗;
  也只有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合了哲人和诗人的灵魂,才会面对永恒消失的精神故乡,在落日下唱着永恒的恋歌,不再希冀安居;
  也只有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合了哲人和诗人的灵魂,才在跋涉过被眼泪和血充满的历史之河时,长歌当哭,吟出那悠扬千年的忧伤调子……
  读庄子,就是在读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透过那喧嚣繁芜的林林总总,你依旧可以体察到那份悸动的情怀。
  从那寂寞濠梁走来,庄周捋着飘逸的胡须,追寻着梦中的蝴蝶,遥望着遨游于九天之上的大鹏,俯瞰着潜迹于北溟之渊的巨鲲;
  他独来独往,不吝去留,就像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魅力与洒脱。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边界、没有极限、没有任何障碍和阻滞,有的只是放飞思维的无垠空间——区区一勺清水,亦可做烟波万顷之想。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幸的,有幸的,荒芜的,华丽的,长久的,瞬间的,坚实的,易碎的,公平的,不平的……但是对于庄子,也许是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他那一篇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逍遥游》。
  哲学就是带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而在这漫长的寻找路程中和诗人相遇,那么诞生的将是瞬间之永恒。就像庄子。
  读庄子,品味这刹那间永恒的芳华。  

                             庄子,会飞翔的人  文/朱以撒  

    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去对庄子行踪作细致地考订。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不消说这是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寓言表现天才,即便在后来,我们又能找出谁来与之相媲美呢。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龙舟划过一道道涟漪,我马上想起了屈原。我同时想起了死亡的类型,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尽管如此,死亡所呈现的内容却是显而易见的相同,对他们两人来说,就是再也不能任意想象,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他们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作梦了,因为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绘的激情。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在重温时,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永远的庄子   文/佚名  

    你幽默,你滑稽,你是个小丑,同时也是个大散文家、大哲学家。在你浪漫的笔下,蝉、麻雀、斑鸠、甲鱼、虾个个都会说话,还个个都是讲故事、辩道理的高手;在你诙谐的笔下,许多哲学的大思想、大观点都轻轻松松的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生动。你是个“真人”,不埋怨、不夸耀、不强求、不因事情顺利就自鸣得意,不为事情有差失而追悔丧气。你内心平静,不以物喜、不以物忧,不求美食,不慕虚荣,精神旷达,自然而然之。还告诉人们,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生命,和生命有任何抵触的东西,都是违背天道的。  

    说你是不能不说说道的,什么是道?道是什么?道是事物的内部规律、道是人们行为的方法,道是与人相交的技巧,道是关于天的、关于地的、关于人的、关于宇宙万事万物的……,道是这些,道远不只这些。道可以说出来,但可说出来的道已经不是道了。因此你说,“说道不明,明道不说”,因此你说,道可以领会、顿悟、感觉,但不可以形容。要得到道,做合乎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在时间中领悟。你告诉人们,道,看起来幽暗模糊,听起来无声无息,但他却能在其中得分晓,知声息。所以得道者,哪怕是深之又深,也能窥起内里,哪怕是神之又神,也能洞察要领,使事物物物各易,各得其所。
    稍微知道点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你生活在战国时代,通俗一点讲就是许多国家互相混战的的时代,那时,周王朝已经衰微,成了摆设,而诸侯并起,纷争连年,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惜使用任何代价,在这时,他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于是,就厚招饱学之士,欲为己用,以达到图强争霸的目的。因此,各种学说纷纷而起,为救世除弊,而穷竭神虑。不过,这些学说大多数都是人与人争斗的产物,是诸侯标榜自己的政治工具。只有你,也只有你,循天命而批人理,远离污浊的乱世,远离纷扰的人群,向这个攻伐杀戮的社会要自由,向这个明争暗斗的社会要清净……,你得到了,因此,你“无用而用”,你得到了,因此,你“安时处顺、哀乐不入”。人,生来就这样,本来也该这样。生身是父母,生死是自身,夭折多血泪,天年平安,何尝不是人生的大价钱呢?这些,从人生的本来意义上讲,回到了贵真全性的品格,让身心劳苦的肉体和灵魂得到了解脱和拨正。
    如此,你就成了后世文人逍遥飘逸的榜样,成了隐者的楷模。山风吹动,一望无崖;林涛摇响,碧空万里。你同于天,看苍穹间的云卷,云翻,涤荡心灵,有仙韵,有诗意,你解脱了,你同于地,任哭、任笑,任啸,与野鹤作伴,鱼虾为舞,有情调,有幽蕴,忘却尘事烦恼……,在这样寂静的夜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下午,落日在你的是身后,似如血之辉,你依然一个人踽踽独行,正穿过薄薄的花香和厚厚的风尘,缝合一颗颗苦悲的心灵。  

 庄子:人在江湖   文/鲍鹏山

  往昔有人,名曰庄周。周之奇不知其所以然也。化而为书,名曰《庄子》,书之妙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书也出于意想之外,而游于溟悻之初。吾乌乎读之?句与为句乎?字与为字乎?庸讵知吾之所谓句即《庄》之所谓句,吾之所谓字即《庄》之所谓字邪?文与为文乎?义与为义乎?庸讵知吾之所谓文即《庄》之所谓文,吾之所谓义即《庄》之所谓义耶?

  以上这段仿庄子的文字,乃是清代学者张潮读庄周时读出的感受。(《读庄子法小引》)我看得出来,张潮先生读庄子是到了这样的境地了:爱不释手却又终难释义,不能释义却又终于不能释怀。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像张潮一样,被庄子弄得进退两难,无所适从。

  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又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样凑巧的、曲达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那(哪)是思想那(哪)是文字了,也许什么也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么?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播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李鼎语)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让我们充斥经验、知识以及无数俗念的心灵惴惴不安,惊诧莫名。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场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二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复述了这个故事,文字略有出入),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庄子就这样带着他特有的神秘莫测的微笑,从俗人的世界中掉转了头。有人说,庄子到自然中去了,到江湖中去了。但若我们再细心一点,我们会发现,庄子的自然是神性的自然,而不是后来山水田园诗人们的人性的自然。他的自然,充满灵性,充满神性,充满诗性,超绝而神秘,清凉而温柔,它离俗人世界那么远,而离世界的核心那么近。用现代哲学的话说,他走进“存在”了。语言是存在的家。这话说得真是太好了。在庄子的语辞密林里,“存在”如同一只小鸟,在里面做巢。在上一篇里,我说庄子是在永恒的乡愁中追寻着“家园”。追寻就是构筑。庄子用他的“无端崖之辞”“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构筑着家园。这是一个被天仙贬嫡到无聊混乱人间后对理念世界模糊记忆的追踪。虽然无奈,但仍执著,在固执的回忆中,他把头脑中模模糊糊影影绰绰的理念世界幻象捕捉到文字中。这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山苍苍,天风荡荡,处子绰约,婴儿无邪。在这里活动的都是一些“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的高人,这是—些身上的尘垢糠粃都能陶铸出尧舜的高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之人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早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逍遥游》)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疲),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刻意》)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可能囚缚得住这些人?儒家的“圣人”是人伦之圣。庄子的“圣人”则是人格之圣。这是冲决—切束缚的人生,这是莫之夭阏的人格。这是一个无情的世界,又是一个大情大义的世界。这些人超凡脱俗,这些人又激情满怀。他们或击缶而歌,或凭几而嘘,或形为槁木,或心如死灰,有时踌躇满志洋洋四顾,有时或歌或哭不任其声,有时南首而卧为高士,有时却又拊脾雀跃做顽童。“不失其性命之情”(《骈拇》),“恢恢乎游刃有余”(《养生主》)。他们“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刻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他们“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逍遥游》)他们如此远离我们,却又如此吸引我们!他们那么无情,却又那么富于激情;他们那么丑陋其形,却又那么美妙其神。他们对人间那么不屑,却又那么富于同情心,对人世间存有那么多的怜悯——一部《庄于》,—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于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