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字母:谈家庭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05:55

南平市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讲座之四

建阳市中等技术学校、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  黄建忠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修改  

    各位青少年朋友、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我叫黄建忠, 是建阳市中等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够与朋友们沟通交流“家庭教育思絮”。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是最早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影响时间最长, 意义之深远, 是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 在孩子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我将以二个话题展开: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人性教育

二、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讲求批评艺术

笫一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人性教育

一、许多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

(1)家庭教育观念淡漠,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 让老师来教育。

其实学校教育重在知识的传导, 技能的培训。

(2)家庭教育概念不清,观念陈旧。

家庭教育重在素质教育, 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勤劳、勇敢、善良、感恩、守信、正直、坚忍、包容、责任、朴实等。

全中国的父母没能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一番共同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这句话是教育荒废旳宣言,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悲哀。最重要的教育目的被忽略了,忽略了人格的培养,今天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培养人、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认识人,是我们每个家庭、教育部门和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林肯曾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二、可时下我们却常常在新闻媒体上,听到或看到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

案例:“我爸是李刚”: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面对突发惨剧,肇事者竟能连车都不停,继续淡定地去宿舍楼送女友,他拥有何等强悍的心理素质?在被拦下之后,他高喊的那句“我爸是李刚”则诠释了他在犯下如此恶行后,还能如此嚣张的缘由。经记者了解,“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在这个肇事者的心目中,显然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我爸”搞不定的。

从这个肇事的“官二代”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正常人,该拥有的起码的人性、看不到一点现代人,该拥有的对法律起码的尊重。在肇事者看来,大概只要“我爸是李刚”,任何游戏规则都可以随便更改。

时隔四天,又出现更让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其恶劣程度骇人听闻,是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难以理解想象的;

案例: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乐学院,大学生药家鑫,驾着私家车与一名骑车的女子相撞,事故发生后药家鑫将伤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而后逃逸途中被附近民众抓获。药家鑫承认撞人后准备逃逸,发现受害人,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拔刀行凶。

爹妈给了他什么教育?

从小父亲管教太过严厉,打他、把把关在地下室,并讽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 。所以上大学后,药家鑫想去整容。他恨死了父母,常常在背后骂父母,可人前却温顺如羊,内在粗野癫狂。性格偏的太厉害,负面情绪没有及时疏导和释放,成了心理伪君子。当父母做生意有钱了,他成了“富二代” 。

太多的父母只知道,怎样在物质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的需求,而对于子女真正需要的东西,对于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什么是起码的做人道德、什么是对法律最起码应有的敬畏,却有太多的缺失。“钢琴十级” 的药家鑫内心深处流淌的,不是艺术之美,而是家庭教育的悲剧。

缺乏最起码的“敬畏生命” 观念,首先应当拷问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人性泯灭,这是教育真正的可怕之处,并非官二代,富二代如此,穷二代用斧头锤子同样泯灭人性,马加爵就是例证。

案例: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宿舍,三天连杀四人引起,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

起因是同学之间打牌,而引起积怨,报复杀人。可真正决定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是,他扭曲的人生观和“自我中心” 的性格缺陷,而不是有些人认为,贫困和受人岐视而杀人。马家爵家虽穷,可从小就得到,父母和两位姐姐的宠爱,受不得一丝委屈,虽然学习成绩出色,可心理素质及为不好。

纵观这类恶性事件,人们就会发现,在这些犯下恶行的年轻人身上,存在着一种共性,那就是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在他们眼里,生命是可以漠视的,生命是可以赎买的,生命甚至是,可以随意剥夺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的提升却远远滞后了。家庭教育没有赋予他们物质之外,生活的足够意义;没有教给他们权钱关系之外,与别人和谐相处的理由和技巧。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缺失。学生时代起就得到灌输,人生的最大意义不过是竞争,惨烈竞争背后,麻木的眼里只有权力与金钱,而非人性善良,友好、尊重、感恩的人性教肓。

故事:《教育圣贤孔子的三七二十四》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市场买了一条7斤重的大鱼,每斤3元,子路给了卖鱼老人21元,可卖鱼老人说少了3元,三乘七应该是24,争吵了好久,卖鱼老人说:“你的老师不是孔子吗?他最有学问,我们一起到他那里评理去,如果是我错了,我就去死” 到了孔子处, 当孔子了解问清此事后,说:“不错,老人是对的,三七就是二十四”。 卖鱼老人走后,子路好生气,说:“老师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可三七就是二十一吗”,孔子听后语重心长地说:“是钱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当面临即将失去一条生命,我们哪管他三七二十四,还是三七二十一,我说你输了,你只是输了三块钱,如果我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没看到那卖鱼老人的认真样子吗?你以为是钱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子路恍然大悟,跪到了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重大道义,而不计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故事告诉我们;圣人孔子在这个是非之争中,装作糊涂,而正是他这种“糊涂”显示了圣人对生命价值的领悟。想想看,孔子在人们心中有这么高的威望,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别人发生影响,如果此时他一定要坚持“真理”,实话实说,那个只记住“三七” 就是“二十四”的没有文化,但又很认真的卖鱼老人,就要履行诺言丢了性命,这就是人性教肓。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儿童”,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命业”。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当父母就是一日为父,终身为父,一日为母,终身为母。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社会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对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状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校,而是孩子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孩子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

三、家庭教育的误区

第一是过度保护, 让孩子无能

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

父母爱孩子,孩子依恋大人,这是一种本能。可是有些家长把本该由孩子自已完成的事,家长一手都包办了,使孩子失去了在生活中必要获得的能力。有的家庭,父母事无巨细地关照、保护孩子,这样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使孩子的独立性缺失和自我生存能力弱化。今后无法承担解决,生活中的日常问题和挫折。

第二是溺爱,让孩子无情

故事:有一个善人很心疼路边的一个乞丐,每天都向乞丐的碗里放一块钱,天天如此。可有一天,乞丐发现此人将一块的硬币换成了一个五角的,乞丐不解为什么。善人摊了摊手:因为我结婚了。乞丐很生气叱问:你怎么可以用我的钱去养你的老婆。

当你总变着法地对一个人很好,日久天长,对方便习惯了你的给予,渐渐把你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一但有一天, 你减轻了给予的份量,你在对方心中的位置立刻就一落千丈,还遭到对方振振有词的谴责。无知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父母的“极度关爱”、“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私,造就了孩子“无情无义”,剥夺了孩子爱护别人、遭受挫折的权利。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娇气十足,缺乏独立性;蛮横自私,随心所欲。

第三是干涉过多,限制孩子成长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极为反感。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教育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对孩子干涉太多,无疑是在制约他的成长。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都有享受“基本人权”、“得到尊重”和“人格自主”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的过多干涉,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可能表现为,他们会有严重的自责心理,做事畏手畏脚,优柔寡断,不敢进取,没有信心,另一部分孩子,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一意孤行,性格古怪,心智成熟滞后,对人、对事常有过敏意念和强迫行为。

第四是破坏性批评

例:有些父母对孩子漫骂“笨蛋、弱智,什么都比不过人家,爸妈的脸都给你丢尽了。供你吃、供你穿,家里连一块碗都不要你洗,只希望你把书读好,现在看来你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了。我要是你,都可以死了” 。

对孩子的错误一味地指责;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 

带来的结果是;

1、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彻底放弃尝试、放弃努力、放弃成长。

2、损伤孩子的自尊。

3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第五是期望过高

案例:《神童覃瑶自杀》

覃瑶,14岁,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人,两岁上学,12岁被保送进重点高中,在当地被誉为“神童” 2008年3月6日在校内池塘自杀。其自杀的原因是,在课堂、上课时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覃瑶在遗书中写着,“爸妈:请原谅我做出这个不孝的决定。我知道你们会很伤心,但是请不要为我而损害你们的健康。否则,我会心疼的。我记得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有一同学跳楼自杀了,你们还问我会不会自杀,我还笑着说不会,但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你们,爸、妈,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 。

从覃瑶的遗书中我们可看出她的乖巧、孝顺,可内心却承受着家庭和学校给她过多的压力。她不喜欢别人叫她“神童” 使她心理负担更加沉重。家长曾问过她会不会自杀,她笑着说不会,其实没遇到困难挫折时,当然不会。可当挫折来临时,当初不适当的心理暗示,就起了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使的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断送在家庭教育上。

 

四、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

孩子可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可能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悔恨。

1、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家庭教育失败,整个国家就陷入衰败。世界各国教育的竞争,与其看作是学校教育的竞争,不如看作是家庭教育的竞争。家庭教育的成败,同样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家长的手中。”  

2、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指出:所有的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家长教育学,否则不发结婚证。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科学,训练的父母,正如一个没有领到,驾驶执照的司机一样,如果匆匆上路,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3、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没到起跑线(还没出生),就意味着已经输掉了。

 

五、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一个人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在学校里学,也可以在走上社会后,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而一个人的品质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年龄越大越难改变。对家庭教育而言,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比学知识考高分更加重要。

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那么不管将来长大干什么,都会终身受益。

平等、关爱、接纳、沟通、期望是家庭教育的做法;

1、             家长首先要认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你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和你平等的人,一个有思想、情感、自尊的独立人。平等是一切家庭教育互动的前提。

2、             关爱孩子,不要把孩子当作你,情感需求的窗口,更不要把孩子当作你,满足自已理想和价值的工具。

3、            要欣赏孩子的优点,还要能容忍孩子的错误,接纳孩子的缺点,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与感受,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讲求批评艺术,使孩子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健全人格。

4、            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学会生活自理能力,角色转换,懂得体谅他人、关爱他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5、            期望孩子有目标,有追求,但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期望,变成孩子们不堪重负的压力。

           

第二部分: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讲求批评艺术

各位青少年朋友,各位家长朋友。上期我们交流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人性教育” 。今天我们将分享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讲求批评艺术”

在生活中,是否我们总全听到这样的抱怨。孩子不爱做作业、上课精力不集中、出现撒谎情况,孩子成绩上不去、早恋、上网成瘾------是自已的问题,还是孩子出了题。人们往往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具体做法上更存在误区。

第一要知道,家长人格决定了孩子的教育结果:

(1)和善、亲切、民主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性格稳定,待人态度好,学习积极进取。

(2)严厉、专制、粗暴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情绪紧张,感情冷淡,行动带动攻击性。

(3)冷漠、放任、自私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行动赖散,言行放任,人际关系冷漠。

好家长热情开朗,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沉着冷静,温和宽厚,心地善良等特征就能与孩子友好相处,就能对孩子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成长予以关心,对孩子心灵深处的喜悦和烦恼、欢乐与忧愁、肯定与疑惑、宽慰与愤怒进行勾通,和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生命因成长而喜悦!

反之,有些家长,抑郁孤僻、粗暴、淡漠、喜怒无常、交往性差等,对孩子的教育环境及为不利,也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家长要常自我反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在家庭中克服不良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第二是家长往往对自身认识不足,在具体做法上更存在着误区。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许多文章提倡对孩子的成长,应采用表扬的方式,拇指教育,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是不变的法则,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绪,决定了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瞒目自信、目空一切要警示,犹豫不决、悲观失望要鼓励,挑战自我、勇于开拓要表扬,明知故犯、推脱责任要惩戒。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既可以是,滋养生长的养料,也可能是,腐蚀灵魂的鸦片,为人父母都应该陪着孩子一起,细细慢慢地品味。

 

第三是成长时期的孩子,判断是非能力有限, 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这时候是需要家长们的提醒和引导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往往教育观念陈旧, 所表现的方式方法出现问题, 从而背离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导致了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多少家长用于教育子女的法宝,对子女的错误, 轻则骂, 重则打。其美名为“棍棒之下出孝子” 更有甚者, 为自己的简单粗暴行为找托词“刀子嘴, 豆腐心”,“打是亲, 骂是爱”,“ 不打不骂没人爱”。从而,走入了教育误区。

 

第四是家和万事兴,家庭教育应是情感教育, 亲子教育, 父母应该先提升自己的情商EQ, 懂的换位思考,  没有家长的成长, 就没有子女的发展。言传不如身教,树人先树己。

事例:闽北某市一女, 15岁, 初中学生, 家庭经济宽裕。在家中因被父亲责骂:“你可以去死了” 。结果该女生用头猛撞墙, 造成昏迷, 送医院救治。

经调查: 该女生性格孤僻, 内向清高, 因学习成绩极速下滑, 又和同学吵架, 老师家访, 父亲听后勃然大怒,对孩子破口大骂,从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过失。

原因分析;

家庭中父母不和, 经常吵架, 其因是父亲有婚外情. 家丑令女孩内心痛苦, 羞愧, 焦虑, 恐慌。情绪低落, 行动缓慢, 目光迟滞。

母亲的吵闹,父亲的背离。无情地打碎了孩子心中的偶像, 家庭失去了温暖, 失去了爱以及女孩的自身性格产生抑郁,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4、批评需要因人因情境而异

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受到批评的反应是不同的。多血质的孩子易于接受批评,但是忘得也快。对这类孩子应该开门见山,但应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胆汁质的孩子容易冲动,会不服气,并且置疑公平,对这类孩子不能采取高压政策,需要等待其平静,态度要温和;粘液质的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批评,一但明白,则不会再犯错误,对待这类孩子需要有耐心,等待其想通;抑郁质的孩子因其有逃避的特点,展示的机会不多,因此受批评的几率比较少,需要鼓励为主。

 

第五是切记;吃饭前不批评孩子,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消化系统,容易得肠胃病。

睡觉前不批评孩子,那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易得神经衰弱,再说,流着眼泪睡觉,对眼睛也不好。

清晨不批评孩子,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容易导致孩子的抑郁或暴力行为。

另、不要当着孩子的同学、朋友、邻居、亲戚的面批评孩子,伤了孩子的面子,摧毁了孩子的自尊,客易导致孩子叛逆。

 

第六是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更大,要特别慎重,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孩子的气质、性格、思想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所犯错误的程度,可以分别釆取不同方式。

我给家长朋友们建议几种批评方式;

1、以表扬的方式批评

表扬——尊重的批评

故事“四块糖”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带着怀疑的眼神接过糖果。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称赞会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愉快的情绪易使人的理智占上风,能够理解和接受正确的道理。

赞美容易满足人皆有之的自尊心,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无异于在苦口的“良药”

之外包上了一层糖衣,从而使孩子容易接受批评。

 

2、以幽默的方式批评

幽默——睿智的批评

    有一次在课堂上评讲试卷,针对有些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僵化、灵活性不够,我就讲了一个幽黙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故事:书生问路;

古时,一书生在郊外行走,遇到一条小水沟无法前行,问正在沟边田地上干活的农夫,如何过去,农夫说跳过去,结果,书生一跳,掉进小水沟中,一身水,满身泥,书生爬起责问农夫:“我俩无仇,你为何害我”。农夫疑惑不解,觉的奇怪,自已平时都是跳来跳去,没问题,怎么这青年书生就跳不过去,农夫只好,走到小水沟边一试又跳过去了,结果书生说:“不对、不对,你那是跃,不是跳,两腿并拢称之为跳,两腿一前一后是跃”。

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表现出诙谐,风趣的特点,含而不露,回味无穷,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并能启发、调动孩子积极思考,书本知识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灵活运用。

3、以鼓励的方式批评

鼓励——关怀的批评

故事“气球是如何上天”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

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然一个黑人小男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怎么黑色气球也能飞上天呀?”

老人听懂了黑人小男孩的问话,慈爱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气球飞上天,跟颜色是红是黑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它肚子里要有一股气啊”

真为那黑人小孩庆幸,他遇上了人生道路上的良师,使他扫除了自卑的心理,以往他总觉得低人一等,是个黑人,可从现在开始,他明白不管出身贫富、贵贱,学问高低,像貌美丑。只要心中藏着一口气,不股不泄的志气,就能飞上天,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梦想。

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尊心强,爱面子,因此可以不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从侧面绕一绕,巧妙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即在批评中予于鼓励和鞭策,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

4、以激励的方式批评

激励——塑造的批评

故事“打好手中的牌”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一天晚饭后,他和往常一样,又一次和家人一起打牌。谁知,这一次,他的运气特别差,每次抓到的都是很差的牌。开始他只是有些抱怨,到后来,他实在也忍不住了,便发起了少爷脾气。

他母亲看不下去,便正色说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须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你的牌是好是坏。好运气是不可能都让你碰上的!”

艾森豪威尔还是不理解,依然感到气愤。这时,他的母亲又说:“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手上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理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做最好的发挥,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

艾森豪威尔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便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番话,用母亲的话激励自己的人生,不再一味地抱怨生活,而是以一种平静加进取的心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善待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就这样,他从一个普通的平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从而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走进了美国的总统府,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第34任总统。

根据孩子好强的心理特征,用“激将法”教育。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不要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

5.以自我反省式批评

反省——坦诚的批评

事例;在一堂课上,有一个学生埋头练字,没认真听课,我走到他座位边看着他笑,只是笑,笑的他和全班学生莫名奇妙,问老师怎么了,我说:“我想起我在学校读书时,也和他一样,上英语课时练字,结果期中英语考试只考了20分,现在想来年青时不懂事,既误了自已又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还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其实练字是好事,只不过要放在课后”。接着我对那学生又说:“课后我们PK下”,说的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批评孩子时, 先从自身谈起, 说说自己年轻时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及造成的后果, 如今都在追悔中。其一、可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和悔恨, 其二、给孩子带来认同感, 缩短心理距离, 营造坦诚相见的氛围, 让孩子轻松接受批评。

6.以建议方式的批评

建议——诚恳的批评

事例:有一次,见女儿看书离眼睛很近,我怕女儿得了近视,会影响她未来的一些工作和生活,其实,我不喜欢女孩戴眼镜,就问她,“如何解释暗送秋波” ?女儿说:“就是放电” ,听的我都笑了,我又问:“戴上眼镜能放电吗”! 女儿一愣,也会心地笑了,她理解我的批评。

面对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强,性格倔犟又易激动的孩子,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训斥和指责,因为这是他们最反感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引导,适时地并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言语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藏期望,表情要充满关心,心平气和地商讨不良行为的后果以及纠正的办法,使他感到家长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另∶孩子有些“错误”有时是成年人的成见,其实说不定这些错误中蕴含着创新思维,是一种智慧的火花,不经意被家长一通训斥, 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可能造成祖国未来一颗耀眼的星星被埋葬。

事例: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在校喜欢“捣鼓” 一些科学小把戏,又常常奇思异想地问老师一些问题,被校长误以为贪玩,脑子有问题而开除出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倍受打击。然而,他的母亲最了解儿子真正的需要,从此,爱迪生在母亲的教育陪伴下,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共有一千多种发明。

7.以沉默方式的批评

沉默——无声的批评

记的小时候我有一次因贪玩,逃课,被母亲知道了。当我一走进家门就发现气氛不对,弟弟、妹妹表情严肃地看着我,我问小妹:“怎么了” ,小妹悄悄说:“妈妈知道你下午没去上课,生气了” 。我低着头,走进母亲房间,见母亲盖着被子躺在床上,一改往日的打骂方式,冷漠失望的表情看着我,以自已不吃饭、不说话的方式对我的错误进行了沉默的批评,吓的我以后再也不敢逃课了。

无声的批评在沉默中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让孩子由家长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表情要严肃,态度要冷漠,让孩子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父母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此时无声胜有声”。 但要认真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冷处理并不代表不处理。

8.以写书信方式批评

书信——温馨的批评

书信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在这个家长与孩子沟通越来越少的年代。
      当孩子厌烦了父母苦口婆心的唠叨,当孩子对父母的言传身教不以为然,那么用书信传达真爱,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不善言词或害怕面对家长的孩子。书信方式的批评有着良好的心理效应, 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在书信中与孩子交流, 探讨人生价值, 生活意义, 道德准则, 艺术修养等等, 成为了孩子的良师益友。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就是一部教子的优秀作品。

总之,家庭教育家长要存对心,说对话,做对事。

1、家长要存对心——爱心、细心、耐心、用心、恒心

2、家长要说对话——孩子喜欢听的话,孩子需要的话。

3、家长要做对事——要言传更要身教,做事让孩子感动。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性、个体总是在不断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调整、改变着自已的内部结构(物质的、精神的),个体对外部世界的这种适应性就是人的发展、变化的根源,对不同的人的教育、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僵化了的教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唯一的标准。

只有将有知的爱和实践相结合,家庭教育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