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平装修:周口市教育局新课改专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12:30

“拧干水分·瞄准问题”的有效课堂

“懂而又会·会而又熟”的有效境界

 

商水县邓城一中


 ——商水县邓城一中构建“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汇报材料

 


 商水县邓城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在校生1600余人。近几年,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实现了从规范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成功转型,成为我县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07年,胡启光同志调入邓城一中任校长,适时而又果断提出把重心转移到“聚集课堂”的工作新思路,力争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树立品牌,实现学校管理的个性化、特色化。

 


问诊课堂与理性思索

 


  我们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解剖,是从三次调研开始的。

  调研一:测测课堂的含水量。

  我们曾对300学生作了比较性研究:把学生按学业水平均分成两组,学习人教版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甲组采用教师“满堂灌”的形式给学生作填鸭式的讲解,乙组学生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课后学习水平评估表明:甲组优秀率48%,乙组优秀率46%,学习效果并无明显区别。

  “传授效果≈自学效果”现象的理性思考。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如下认知:1、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讲解反而会耽误学生时间。平时需要老师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2、我们的课堂存在大量水分。也就是说有的课堂教学多数时间里教师讲解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与自学时间。用“自学”代替教师的80%以上的讲解。我们应拧去教师无效讲解的水分,把挤出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

 “传授效果≈自学效果”现象的实践应对。我们邓城一中课题组经过认真筛选与讨论、提出了“三个代替”的应对策略。

  1、用学生的自学最大限度代替教师的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拧出水分,把拧出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2、用学生的最直接最原生态的自学体验代替教师传授的间接体验,把学生的原始体验看作课堂生成的最科学的起点。

  调研二:追问课堂的真效果

  07年,我们曾做过“邓城一中课时课堂效果”的专项问卷调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研:1、这节课你认为听懂了吗?并复述你的新知。2、围绕该课时教学目标进行闭卷水平测试。调研结果如下:1、95%的学生反应在课堂上都能顺利的听懂课,并无明显的吃力感。2、60%的学生在水平测试中却不能达到优秀等级。这就暴露出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仅停留在“听懂”的低级层面。离教学的核心目标“会做”“熟练”尚有距离。听懂≠会做,会做≠熟练。

  “懂而不会”现象的理性思考。“懂而不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课上能听懂,课下不会做”,在理科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我们认为“听懂”与“会做”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为了实现人人“听懂”(意义建构)到“会做”(能力生成)境界的跨越,需要经过“获得--纠正--熟练--保持--迁移”等5个具体阶段。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缺失什么呢?第一、仅仅注重获得(正确)而缺乏对生成错误的自我体验。课堂上沉浸“正确”的虚假中,缺乏对“错误的阵痛”的感受。第二、课堂的有效训练远远不够,教师的照本宣科式的讲解用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学生缺乏对“熟悉”“保持”“迁移”等环节的自我经历。

  “懂而不会”现象的实践应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学校课题组经过认真筛选,提出了“三个有效”的应对策略:

  1、有效地体验错误。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中把错误尽可能全面的暴露出来,让学生感受“错误”带给自己的“困惑”。“学生今天不在课堂上呈现失误,明天就会在考试中暴露问题”“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试卷上最低限度的减少失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错误体验中寻找进步的起点。

  2、有效的障碍突破。让“围绕学生的真问题进行教学”成为教师备课的一种意识、能力、习惯。针对学生自学中生成的错误,教师进行梳理、加工,成为一节课应该完成而且必顺完成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围绕这些错误而产生的“教学目标”,设计“目标指向性强”的练习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自己的真问题进行训练,一堂课成了围绕真问题、突破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歼灭战。

  3、有效的巩固训练。每堂课必顺提供有充分的巩固训练的时间,教师围绕重点、难点、考点,精心编排习题,让学生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在有效重复、有效突破中达到熟练境界。

  调研三:量量课堂的真温度

  2007年我们做了“学生课堂幸福指数”的专项问卷调查。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带着期待、兴趣进入每堂课的吗?请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你上课的真实感受。2、描述一下你所期待的课堂教学的方式。调研结果让我们心寒:1、多数学生对上课的感受是麻木,迫于压力不得不上,无兴趣可言;2、希望有一个不太压抑的有表演空间的课堂。我们把这称为课堂教学的“低温现象”。

  “低温课堂”现象的理性思索。当“麻木”“无快感”成为学生课堂的主流感受,一定是我们的教学观出了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成了教材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容器,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我们必须重新给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教师是组织者,筹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

  “低温课堂”现象的实践应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课题组经过认真筛选,提出了“师徒结对,和谐互助”应对策略:

  1、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把学生粗线条的分成4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和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优秀往与一般生、良好生与较差生安排在同一组。成绩好学生当“学优生”,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潜能生”的学习,帮助“潜能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课堂上采用“师徒互助”的形式共同学习,相互讲解,营造“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氛围。

 


模式构建与模式解读

 


  2007年10月,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过去的课堂改革不过是穷则思变逼出来的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要想根本解决邓城一中多年积重难返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大“破”才能大“立”,大“立”必须大“破”,要来一次彻底的“颠覆”和“重建”,新课堂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1、让学生自学最大限度代替教师说教,拧干课堂的水分。2、让学生训练最大限度代替教师讲解,解决懂而不会的问题。3、让课堂最大限度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舞台,提高课堂的幸福指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构建出了“一点三练、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一、“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板块一:自学检测练

  [目的]最大限度的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操作方法]

  1、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

  2、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预习要求包括学生对知识、技能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还包括对完成任务所用时间的要求。

  3、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

  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方向盘”。预习提纲的编写,学生独立预习,完成预习题。我们一般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把学生在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去获得所知。

  4、学习小组独立完成预习题,小组内就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提问,交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教师巡视参与小组的交流。了解各个了解小组自学的情况。

  5、让小组内的“潜能生”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

  [意义]

  1、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2、若“潜能生”做对了,说明全班都学会了,就不要老师教了;若“潜能生”做错了,则引导“学优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潜能生有帮助,而且使学优生理解更深刻了。

  [注意点]

  1、要解放思想,真正让“潜能生”演示操作,千万不要搞形式,叫“学优生”演练,表面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暴露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题等。

  3、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是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里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错误用投影打出,供评讲时用。

  板块二:补救强化练 

  [目的]最大限度地突破补救自学中存在的学习障碍,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补救性训练题。训练题包括两块:⑴预习中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⑵把预习中的倾向中的倾向性问题回归到知识点、能力点上;教师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力点设计的补救性训练题。

  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给学习小组内的“学优生”有效的辅导。

  3、小组内交流做题方法:总结做题规律和易错点,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予以表扬、鼓励。

  4、教师让几个学习小组展示做题情况。引导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应用。

  5、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意义]这一环节即是补差,又是培优,既帮助潜能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的操作方法。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讲解,找错误,分析错因,通过评价讨论,寻求正确答案。

  [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正,寻求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训练。

  [注意点]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解决“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相互提问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小组和谐互助”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驾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板块三:迁移应用练

  [操作]1、布置课堂作业;2、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3、学生的当堂训练完成后,小组内或自批或换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学优生”根据“潜能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1、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2、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和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点]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3、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要有思考题。

  4、尤其是潜能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二、模式解读

  1、关于“自学”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

  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学,和教游泳一样,必须让学游泳的人自己游才能学会,站在岸上听教学是学不会游泳的。

  ⑵让学生自学、学生必然集中注意力,必然全身心投入。在老师讲得多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听课效率低而且不动脑筋。

  ⑶现今的课堂教学,在很多时候,在学生完全可以自学的情况下,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浪费。

  ⑷学生自学就能真学,教师就知道真学情。

2、关于“自练”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

⑴课堂上有教师在场当堂训练和课后学生练习,情况是大不一样的。首先,课堂上教师在场,学生必十分认真,不仅认真完成当堂作业,而且会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其次课堂上做作业趁热打铁,学生头脑处于兴奋状态,作业效果最好。第三,课堂上做作业,有存在问题可以及时暴露,教师及时指点后,学生可很快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因此,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黄金时间。

⑵学生掌握知识,分为懂不懂、会不会、熟不熟三个阶段,学生会不会做和做得熟练不熟练,主要靠练习。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会和熟,而且只有经过练的过程,才能达到真正懂、全面懂和深刻懂。

⑶从习题的要素来看,例如数学题目,每个题目包括知识、方法、技能三个要素,其中知识和方法属于通过理解来获得的,技能是通过练习来获得的,而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也常常要通过练习来获得,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加深理解。离开了练习,知识和方法不易进入更高的层次,因此,练习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要突出练习。

⑷从哲学的角度看,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另一方面,只有感觉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学生是以做习题的形式来掌握它的,习题做得多了,习题做得熟了,习题做得深了,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以数学为例,许多知识点,理解起来容易,关键是只有做习题,才能有感觉,才能加深理解。另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总是从量变到质变,而从量变到质变,常常依赖于多做题目。

3、关于“和谐互助”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

⑴在“和谐互助”的教学过程中,“潜能生”会的先让“潜能生”讲,“潜能生”不会的“学优生”给“潜能生”讲,“潜能生”会了再讲给“学优生”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该“学优生”向其他“学优生”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潜能生”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点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就特别关注了“潜能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⑵在“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中,“师”“徒”之间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关系。为了让自己的“潜能生”变得优秀,“学优生”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研究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而“潜能生”也因“学优生”的指导和帮助,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⑶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⑷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非常自信。

 


模式实施与策略方法

 


近两年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突破性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优生”和“潜能生”教学相长,学生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教学的副产品,中考升学率更加喜人。2008年中招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第六的好成绩。

  回首过往,“让落实、再落实成为工作的常态”“让完善、再完善成为工作的主线”“让沟通、再沟通成为工作的习惯”三句话,曾经并正在一路指导着我们的改革实践。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能逐渐找到一路而来的深深浅浅的脚印。

  一、让“落实、再落实”成为工作的常态

  1、上好示范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以榜样引领,以示范课带路,就成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开端之举。

  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上好示范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理念新、影响大,他们的示范,在教师中可以起到“不令而行”的作用。从学校校长到其他学校领导,全部走上课堂,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老师们从这样的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学习到了开放的教学方法。一些骨干教师跃跃欲试,产生了尝试课改的兴趣,拥有了获取新的成功的期待。

  其次,便是各科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引导更多的教师走向课改之路。这些教师的新课,在全校教师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看到自己同事的大胆尝试以及获得的成功,老师们也有一试为快的积极愿望。

  2、上好过关课

  有了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示范,老师们已经学有榜样,教有所依。这时候要求所有教师都上改革课,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校长胡启光仍然将全体教师上改革课称之为“过关”,之所以如此,一是说明这一关并不好过,从而引起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二是此关必过,不过则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绝大多数教师经过努力,有了“过关斩将”的成功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3、上好跟踪课

  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水平不一,个体素质也有差异,所以,仍有个别教师被阻隔在“关”外。于是,由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对这些教师跟踪听课,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直到他们真正过关为止。因为在胡启光校长看来,改革必须是群体的行动,只有全校教师全部走向改革之路,邓城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持续快速提升。

  4、上好应用课

  坚持运用是衡量教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成立巡课组,对过关的教师的常规授课情况进行巡视。把“人人过关”“人人要用”作为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让“完善、再完善”成为工作的主线

  1、让教学反思有个抓手

  近年来,“反思”二字频繁地出现在于各种教育文献中,人们对其重要性作了充分的价值判断,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反思是什么,反思为何重要”的层面,没有回答一个实践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促进教师有效反思。

  我们邓城一中结合“一点三练·和互助”的课型特点,着力于创建教师教学反思的支架,建立了《邓城一中教师每课10问工作常规》,让教师在有抓手的状态下进行反思。

  ①多数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要求?如果是,请写出他们的表现。

  ②如果部分没有达到学习要求,请写出他们的表现。

  ③“和谐互助”的形式实效性如何?请写出你的描述。

  ④“一点三练”习题设计科学吗?请写出你的描述。

  ⑤我是否抓住了学生的真问题进行教学?请写出你的描述。

  ⑥学生的学习障碍是否得到了有效突破?请写出你的描述。

  ⑦学生是否达到了“懂而又会,会而又熟”的学习效果?请写出你的描述。

  ⑧请写出本节课最成功的一点并说明原因。

  ⑨请写出本节课最失败的一点并说明原因。

  ⑩如果有机会,这节课你会怎样改进?

  我们要求教师每天从上面10个角度进行反思,选择若干方面写成“每日反思”稿。教学反思支架的创建,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反思工具,为不断完善课型,为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为教师进行深层次反思提供了可能。

2、让集体备课形式不断完善

第一阶段:为了推动“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我们适时制定了《邓城一中应用“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要求同一备课组教师在“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框架下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案上课,统一作业练习,严禁教师把没有经过集体备课的教案进入课堂。从最初的个人备课,单兵作战计划到后来的集体备课,统一共享。这一新的备课制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减少了低效重复劳动,而且有效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形成了教师的工作合力。

实施这一阶段之后,我们发现这种做法滋生了一些教师的惰性--他们等待学科带头人或中心发言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更不潜心分析学情,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出现了少数人备,多数人用的现象。发现问题之后我们随即深入备课组调研,重新修订制度,要求人人轮流主备,个人修订上课。从必须统一教案到鼓励教师创新个性教案,从重视教学方法到重视学情分析,从最初注重教师间的智慧共享到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从激励教师分享到克服教师惰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反馈矫正的创新过程中,我校的备课制度逐渐完善并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让“沟通、再沟通”成为工作的习惯

为了强力有效地推行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致力于建设两种工作作风:1、硬作风。面对推行的教学改革,学校要有一个“困难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和创新勇气,把定了的事坚决干好。2、软作风。我们又适时地提出了“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的理念,并推行“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模式,主动沟通,全面服务,少“管”多“理”,理清、理顺、理活。尝试了如下做法:

1、开通电子信箱。倾听老师的意见和心声,真诚解答老师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2、每周领导走动课。教学管理人员,每人每周深入教师办公室一次,了解老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新要求、新建议,形成材料,为教学决策提供服务。

3、每月教师代表会。每月召开一次教师代表座谈会,围绕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结合学校的一些新做法,与老师们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共识、形成合力。

4、用好“真诚·沟通”专栏。每周把收集的问题建议真诚与老师沟通,拉近距离,凝聚智慧。

我们会牢固树立服务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意识,不断探究和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把学校建设成创新浓郁、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乐园。让我们期待着“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这颗幼苗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