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ge:乡(镇)中心学校如何提高工作效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7:04:44
乡(镇)中心学校如何提高工作效能 作者:秦秉文 文章来源:西峡网 更新时间:2006-11-11 12:22:37 进入论坛     西峡网讯 在义务教育体制框架中,乡(镇)中心学校作为中小学业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它的主要职责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教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心学校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教育工作可持续协调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现从服务范畴、理念、方式、方法四个方面,就中心学校如何提高工作效能谈些看法,供同仁借鉴。
    服务范畴上,由“全能型”向“业务型”转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的通知》中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确定一至二名助理或干事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事务,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这是对乡(镇)中心学校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的权威界定。反思我们的工作,确实包揽了许多不该管,管也管不好的事,该管的因精力分散反而没有管好,“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出力不讨好。让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做最该做的,最擅长做的,才是最有效率的。否则是社会分工不细致,专业化程度不高的表现。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心学校必须及时转变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是为了有大作为。一方面,我们要宣传好新《义务教育法》,并适时适地建言、建议,争取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把该政府办的事还给政府,强化政府行为,协助政府抓好中小学校舍维修、扩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控制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等工作,还可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社会力量监督政府办学行为,形成一种机制;与此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把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务,把自己该办的事办实办好。
    当前,基础教育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第八次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课改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一场严格的考练,对学校的办学方式也是一次大检阅,我们以推广洋思经验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任务非常繁重,也非常艰巨,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必须打破僵化思维定势,由“小学校”办“大社会”的全能型,转化为办好区域教育教学的业务型机构,精心选择带有综合性、全面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开展重要课题的重点攻坚。区域教育的根基是基础教育,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要狠抓质量管理,要下狠劲,出实招,下硬功夫,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同时,抓住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放松,构建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业务工作的突破口,以学习推广洋思经验、改革课堂教学为载体,着力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实行中心学校领导包中小学校,业务组人员包学科,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强化中心学校人员一年三分之二时间深入学校的“一线工作法”,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西坪镇涌现了全国语文优质课教师李清锋,省级优质课教师赵惠、刘金永,市级优质课教师乔红丽、王惠等教苑新秀,一批教学拔尖人才在西坪镇脱颖而出,被市教研室确定为市级教学教研实验基地;学前教育突飞猛进,西坪镇中心幼儿园进入县一级园行列;成人教育工作全面开展,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为提高农民素质做出了重大贡献。
    服务理念上,由“领导型”向“指导型”转变
    乡镇中心学校在基层教育中处于特殊地位,多年的文化积淀,集聚了教学精英和业务骨干,享有一定的人才和管理优势,客观上赋予了浓厚的领导色彩,但如果处处以领导者和管理者自居,动辄发号施令,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第一,信息多元化的到来,打破了人们对领导的盲目崇拜,在经济科技水平不高时,信息垄断成了支撑领导者的一种资源,使人们对领导充满了神秘感、敬畏感,现在,过去只有某一个级别领导才能看到的报纸、资料,人民群众也能通过许多渠道得到, 所谓的“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已不再使群众对领导盲目崇拜,更多的使领导者感到了一种鞭策和压力;第二,理论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印证,通过实践证明的真理,群众才会心悦诚服;三是任何创新和改革都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深入其中,才能体味其甘苦,了解一线教师所需所求,近而搞好针对性服务,高高在上,很难达到心领神会。因此,中心学校必须尽快实现角色定位的转变,蹲下身子与教师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更好地发挥优势资源的优势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变领导为指导,主要突出三点:一是成立了各科中心教研组,由中心校领导牵头,吸收各科骨干教师代表参加,集思广议,共同提高;二是成立中心通讯组,创办了《西坪镇教育教学》、《洋思快报》和《教学简报》,定期刊发教改信息和教改案例,及时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用信息;三是注重教改实践。在新课改风云际会之时,我们没有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是潜下身来与教师们一道参加教改。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多、差”的教学现状,我们没有强迫命令,而是从典型示范入手,共同探究思路和方法。2005年春,我们由中心校业务校长牵头,吸收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率先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进行“诵读五步法”教改实验,及时总结得失,归纳整理经验,申报成为市级教研课题。积累成熟经验后,在全镇初中和小学高年级段语文学科中推广,全镇语文学科成绩一举甩掉落后位次,进入县表彰行列,得到了县教体局领导充分肯定,县《教育工作信息》刊发交流;在学习推广洋思模式中,针对学生自学方法少、自学习惯差、自学效果不佳的难题,我们嫁接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经验,在西坪一中进行“四加一”教改创新,将上午和下午的每节课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节省的时间变为自学指导课,指导教师进行自学专题辅导,解决课改中的“肠梗阻”和“脑梗塞”,有效地提高了课改质量,使西坪一中一举进入全县A类初中前六名,进步幅度达12个位次,成为洋思经验的又一成果,西坪中心校和一中双双获得县局表彰奖励。
    服务方式上,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在社会资源透明化和多元化的崭新形势下,教学主体多样化,社会问题尖锐化,中心学校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教、依规则治教的观念,将教育行为置于法制、规则的约束和控制之下,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首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齐开全课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格公民;其次要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尊重教工权益,依法维护学校和教师正当利益,做事不出格,不触犯法律;再次,要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五十条》和《中小学管理规范》等管理工作细则,从严治校,保障教育质量。在办学指导上,我们坚持把依法治教作为工作要求,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春,西坪镇西关幼儿园无序招生,社会反响强烈。在部门利益和大众利益的两难选择中,我们没有头脑发热,简单从事,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实地考察后,帮助西关幼儿园进行整改,申报获准了办学许可证,举一反三,严格全镇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幼教秩序。这样,既解决了公办学校规模过大问题,又规范了民办教育办学行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中,我们都能理性对待,依法办事,保障了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着力构建以全面目标系统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全员考评为保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一是我们把管理的切入点放在办学目标的设计上,有学校中长期办学目标和近期现实目标,强化中小学校由规模发展——规范发展——特色发展的“三步走”阶段性发展目标的策划设计。二是我们坚持全程、全员参与的原则,突出常规教学周签月检和每月教导主任例会过程管理,确保目标运行不走调,无空白。三是在学校和教师考核上,我们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为每个学校和教师建立过程档案,定期通报情况,把学校和教师的过程管理情况与教学业绩联系起来,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在制度重建中,我们坚持人本理念,以激励激活为主,摒弃以控制为核心的刚性管理,实行以尊重人、信任人、成全人的弹性管理,从制度层面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如在常规教学制度中,我们坚持备、讲的实效性,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从繁琐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实行了学科组长首责制和帮带责任制,以学科组为单位,鼓励教师打破门户之见,集体研讨,学校间中心小学与村小捆绑,着力构建全镇一盘棋的大教育观;同时,坚持每年评选“教师十佳”制度,以教学业绩为主,由全体教师投票产生,保证了评选的民主和公正,树立了令人信服的典型。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创设与运行,把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注意力由人为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向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服务方法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随着通讯联络的便捷和社会交往的加剧,生活的空间已不再是人际交流的障碍,出现了所谓的“地球村”和“注意力经济”。在世界大一统的趋势下,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要打破“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落后观念,增强开放意识,使教育管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敢于拜能者为师,借鉴他人之长,用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老沉湎于自己昨日的辉煌,用发展的眼睛看待新生事物,善于发现沙中之金,璞中之玉,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奋进的财富;二是强化校务公开,要还广大教师知情权,唤起教工的主人翁意识;还学生和家长知情权,使大家在收费和“两免一补”等政策性热点问题上不糊涂,不犯混;三是要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拓宽教育环境。在办学行为规范化方面,我们还强化了社会监督,把“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称为“流动的公开栏”,定期组织“三老”汇报会,向他们通报工作,通过他们向社会公示,提高了可信度。在“两免一补”工作中,由于“三老”的参与,社会透明度高,出现了热点不“热”,难点不“难”,2005年度获市“两免一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总之,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是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实践。我们认为,由全能型向业务型转变是基础,由领导型向指导型转变是保障,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是重点,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是关键。乡镇中心学校随着义务教育体制的调整而诞生,也将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教育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伴之而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乡镇中心学校要谋势而动,顺势而行,乘势而上,为中小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高效服务,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提高自身含金量的同时提高区域教育质量,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