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bsorption:浅谈摩尼教源流考论及传入中国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1:24:48
浅谈摩尼教源流考论及传入中国后发展


(湘南学院中文系孙晓波 湖南郴州 423043)



摘要:加速元朝灭亡及明朝建立的摩尼教(即明教),曾经风靡一时的摩尼教。在隋唐时期便开始传入中国。武则天兴周大设寺院传教,唐代宗李豫广建大云光明寺,唐武宗灭佛时期,摩尼教同时遭到禁断。然而它却并为因之而消亡,相反却开始转入民间,演化为秘密宗教,在历史上继续潜行默运,发挥着影响。




关键词:摩尼教;起源学说;外来宗教;中国宗教事考。






摩尼教即为明教,也叫末尼教、明尊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中国魏晋时期)所创立于古代伊朗。


摩尼于公元216年4月14出生于底格里斯河泮的克泰锡封附近的玛第奴(今伊拉克),由于这里地处波斯帝国的西部,邻近罗马帝国,所以他受希腊和罗马的宗教文化影响比较深。


摩尼的父亲曾是当地诺斯替教派的信徒,其母亲出身于帕提亚王族。据说摩尼在l 2岁时曾得到“推苗神”的启示,到24岁时摩尼再一次受到推茵神的点化,命他在人世间传授一种新宗教,以拯救这个充满罪恶与苦难的世界。从此他以圣灵和一切知识的化身、推茵神派遣到尘世的“光明使者”自命,开始传教活动。他热心传播新的“救世真理”,远走到印度河流域相中亚地区,同时也接受了佛教的某些影响。


摩尼是文学艺术热心的支持者,也是一名极负盛名的画家。他的敌人,即后来的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更清楚地了解他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敌对宗教的创立者。关于记录他的教义的宗教著作,是用叙利亚文字的一种特殊变体写的,简洁清晰,字迹优美。他的著作都用极好的墨汁写在雪白的纸张上,装帧精美,并常常装饰有精美的细密画。这种精美也是区分摩尼教典籍与其他宗教典籍的一个显著标志。
  盛衰与信播摩尼于公元242年返回波斯,他以博学多才、精通教理、既值天文历算、又雄辩能言的才能使新国王沙普尔一世改倍摩尼教。公元243年4 月9日沙普尔一世登基萨珊王朝,授命摩尼对臣民们宣讲教义二宗三际说,至此“摩尼教‘开始定名,并正式向全国布道。


在波斯王国的信奉和支持下,摩尼出入禁宫,参赞军政要事,声名显赫一时,但是好景不长,沙普尔国王一死,新国王瓦赫兰一世继位,便断然改变了对摩尼教的信仰,从而废除摩尼教。摩尼因此被钉死于十字架上,而且尸体残忍的被瓦赫兰一世剥皮充草,悬挂在城门之上(摩尼门),摩尼仙逝后,大批摩尼教教徒遭到瓦赫兰一世的屠杀,由此广大摩尼教信徒纷纷外逃,流落世界各地。这场宗教迫害是相当残酷的,但却产生了摩尼教走向世界的结果。仅在摩尼死后的百年之内,阿塞拜疆、小亚细亚、埃及、北非、乃至中亚细亚,都先后建立起摩尼教团。尔后又逐渐东传到中国与印度、西传到欧洲。在罗马帝国,摩尼教成为基督教的劲敌,就连后来成为基督教神学大师的奥古斯丁,也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信奉过摩尼教。在中世纪基督教内部形成的所谓异端中(如阿尔比派、毕尔多派),均有摩尼教的观念要素。因而便有了摩尼教在世界的传播。


摩尼在世时已对其教徒规定了一系列戒律并建立了宝塔式的教阶制度。戒律中员重要的是“三封”和“十诫”,三封是口封(不吃酒肉、不说谎言)、手封(不在暗中做坏事)、胸封(戒制淫散和贪欲),十诫为不拜偶像、不妄语、不贪欲、不杀生、不好淫、不愉盗、不欺诈或托言魔术、不二心或不疑念、不怠惰、每日进行‘成7次祈祷并行斋戒与仟悔;教会内部组织严密又庞大,共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为十二慕?(承法教道者或称大师),第二级为七十二萨婆塞(侍法者或称拂多诞),第三级为三百六十墨奚悉德(法堂主),第四级为阿罗缓(纯善人,即电那勿),第五级为耨沙?(净信听者)。四五级为教会基层,人数没有限制。


摩尼教经典(即经文典籍)有《彻尽万法根源智经》(《生之福音》或《大福音书》)、《净宗宝藏经》(《生命之宝藏》)、《律藏经》或称《药藏经》(《书信》)、《秘密法藏经》(《秘密书》)、《证明过去经》(《专题论文》)、《大力士经》(即《二宗经》、《撒布拉干》、《巨人书》)、《赞愿经》(《指引与规约》、《诗篇和祈祷书》)、《大二宗图》(《图集》)。(另一说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律藏经》、《秘密法藏经》、《证明过去经》、《大力士经》、《赞愿经》。)据说都是库尼所若,原本为古叙利亚文(一般称为摩尼文)。由于历史变迁原因,如今这些经典已经大部分失传,有的还能找到一些断简残篇。。《大力士经》的残片较多,可以看出与死海古卷中的《以诺书》有渊源关系。此外,在阿拉伯史料中,把摩尼用中古波斯文所写、题献给沙普尔一世的《撒布拉干》也列为经典,它应该就是延载元年(694年)传入中国的《二宗经》,关于世界末日的部分尚保存比较完整。译中文的摩尼教经,晚清与敦煌莫高窟发现有三部:《摩尼教残经一》、《摩尼教佛教法仪略》和《下部赞》。(后世考古还陆续有其他经籍的出现,提供了研究的新资料,暂不议。)


摩尼教教义的核心为二宗三际论。二宗就是光明和黑暗,亦即善和恶;三际是初际、中际和后际,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其教义以明暗代表世界的二个本原,三际则指世界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光明与黑暗是二个相邻的国度,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最高神是明父或称大明尊,光明王国里都是光明、和平、秩序和洁净。



摩尼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开我法性光明眼,无碍得睹四处身;
无碍得睹四处身,遂免四种多辛苦。
开我法性光明耳,无碍得闻妙法音;
无碍得闻妙法音,遂免万般虚妄曲。
开我法性光明口,具叹三常四法身;
具叹三常四法身,遂免浑合迷心赞。
开我法性光明手,遍触如如四寂身;
遍触如如四寂身,遂免沉于四大厄。
解我多年羁绊足,得履三常正法路;
得履三常正法路,速即到于安乐国。


黑暗国占据南方,居住着以黑暗魔王为首的“五类魔”,即浓男、熄火、恶风、毒水和黑暗(暗气)。在还未有天地的最初阶段(初际),光明与黑暗各守其界,相互对峙、彼此无犯。然而当黑暗魔王嗅到“一些快乐”的气味之后诱发出无穷的贪欲,整天沉溺在情欲和争吵之中。由是光明和黑暗数次大战,黑暗魔王使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因为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子孙,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来拯救人类的灵魂。大明尊为应付恶魔力量的侵入,首先召唤出生命之母的尊神??善母,善母又召唤出初人(也称“原人”)。初人再召唤出他的眷属五明子(气、风、明、火、水)。大明尊以诸神或其眷属构成自己的甲胄,与黑暗诸魔决斗。原人初战失利,五明于全部被黑暗魔王吞噬,原人亦倒在战场上。从此,光明与黑暗王国的各种力量或分子便互相混合,如净气为烟火所吞噬,明力为黑暗所吞噬等。善母见此情景,向大明尊呼救。大明尊发出了第二次召唤,并派出三位明使:明友(意为光明之友)、大般(意为大建筑师,负责营造新乐园)和净风(救活之神),净风又召唤他的五子。他们深入黑坑援救初人。经过交战,救出了初人,擒杀了诸恶魔。

  摩尼教认为黑暗力量虽然在中际被打败,但由于五明子曾一度被五类魔所吞噬,致使善恶分子相互纠合在一起,如果不把光明分子从恶赡分子中解脱出来,光明王国不仅会失去这部分力量,而且自身也会因此变得不完善或不纯净。而人类的身体“虽复微小,一一皆放天地界”,是宇亩、光明与黑暗的缩影。因此拯救人类的灵魂成为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摩尼便自称他是受大明尊清净教命,被派到人间的最后一位使者。


上述简单的说到咯额关于摩尼教起源发展和基本了解了摩尼教内涵后,下面粗略来说说摩尼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


摩尼教大约于唐以前便传入了中国,在福建称明教。


唐高宗时期,摩尼教教徒开始在中国公开传教(明。何乔远《闽书》:慕?当高宗朝行教中国。)延载元年(694年)有波斯人密乌斯拂多诞来唐觐见,并随身携带《二宗经》。开元七年(729年)。“吐火罗国支那王帝赊上表献解天文人大慕?。其人智慧幽深,问无不知”。玄宗皇帝接见慕?本人,以便当面询问天文义理和教法,来印证其学识才艺。“望令其供奉,并置一法堂,依本教供养。”(参阅《册府元龟》卷971及《太平寰宇记》)。据唐史记载,贞元十五年(799年),久汗无雨,唐玄宗曾请摩尼教师施发祈雨。(《旧唐书》和《唐会要》两书皆有记载)。说明摩尼教在当时已受到唐代社会及上层建筑的重视和信任了。


但是,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元二十年七月(732年),唐玄宗下赦令,声称:末摩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加禁断。(《旧唐书》)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影响巨大的“安史之乱”,唐王朝由此由盛入衰,因唐军本是借助回纥兵才平息此次叛乱,回纥登里可汗得遇胡人睿恩等几位摩尼师,相见甚欢,视若挚友,与其交谈,因而对摩尼教的博大精深为之叹服,遂一心皈依了摩尼教,在登里可汗的倡导下回纥由萨满教改宗摩尼教,由此摩尼教成为了回纥的国教。(此中历史详见《九姓回纥碑》碑文),此碑立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大历三年(768年)六月 二十九日,唐代宗李豫发布赦令,允许回纥摩尼师在长安设置寺院,并赐额“大云光明”,紧接着大历六年(771年)正月,于荆州、洪州、越州等地方设立“大云光明寺”。从此,长江南北的湖北,江西,江浙地区均建有摩尼寺庙。元和三年(807年)正月,太原府和河南府又设立三座摩尼寺院。到了会昌年间(841-846年),武宗灭佛,祸及摩尼教。虽唐武宗的主要打击对象是佛教,但一切外来宗教皆未能幸免,都受到了牵连打击。由此摩尼教转入民间,演化为秘密宗教。


到了宋代,摩尼教被意译为“明教”。(取光明之“明”或即为日月合并之意)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医卜星士等。教徒白衣乌帽,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状态,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除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还有些地方称揭谛斋等。(关于此中名字由来。因资料有限,暂不妄加解析。)


《闽书?方域志》云:“唐会昌中汰僧,明教在汰教中。有呼禄法师(摩尼教对僧侣称呼)者,来入福唐,授侣三山,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清源山)”。说明唐代泉州有摩尼教的秘密活动。呼禄法师墓早已湮没,但乾隆《泉州府志?山川》留有朱熹《清源山谒呼禄法师墓诗》:“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五代徐铉《稽神录?清源都将》记载,一个叫明教的法师在泉州城内替防遏营副将杨某驱鬼的故事。故事虽荒诞不经,但反映了五代泉州有明教的活动,且逐渐与民间巫术相结合,改变了原来摩尼教的性质。


  北宋,摩尼教经方被官方误认为道教经典,曾两次被选入《道藏》 (天禧三年、政和七年和宣和二年)。南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说,事魔食菜的明教徒愈来愈多,“云自福建流至温州,遂及二浙”。宋代,泉州明教传播温州。温州明教徒在乡间建斋堂,绘画“夷数(耶稣)佛帧”以礼拜。陆游《老学庵笔记》说,“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陆游《应诏条对状》云,闽中“有秀才、吏人、军兵亦想传习”明教,甚至发展到“伪经妖像,至于刻板流布”的程度。陆游提出要官府出告示以严历刑法制裁之。嘉定十四年(1221年),真德秀《再守泉州劝农文》力劝“乡闾后生子弟,各为善人,各修本业,”“莫习魔教,莫信邪师”,所指皆明教,表明泉州、温州的明教徒多为农村乡民。可知南宋把明教视为社会动乱的根源而严加禁止。


  元代,对各门宗教兼收并蓄,明教进行公开活动。


  本世纪40年代,吴文良在泉州涂关门外津头埔村,发现皇庆二年( 1313年)死于泉州的“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高级僧官西里蒙(失里门、西雷蒙)墓碑。碑面右边有两行叙利亚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左边有两行汉字,汉字内容是:


  “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也里可温、马里、失里门、阿必思古八、马里哈昔牙。
   皇庆二年岁在癸丑八月十五日,帖迷答、扫马等泣血谨志。”


  据日本顺天堂大学村山七郎教授认读,墓碑右边两行叙利亚语字母拼写的突厥语的内容,与左边两行汉字的意思基本一致,其译文是“这是僧侣先生教区的教长西里蒙(失里门)先生的坟墓”。失里门,是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徒的名字,非明教徒的名字。这位西雷蒙是由江南诸路明教、秦教(基督教)的寺院共同推举的,并由中央宣政院功德使司批准的僧官。西里蒙(失里门)教长是基督徒,但他是兼管明教的僧官。这方墓碑的发现,是研究泉州明教历史的特殊重要文物。


  元代,仙游、莆田、晋江都有明教活动。莆田涵江区发现元代明教石碑。仙游的明教徒到晋江草庵明教寺舍资建石室。后至元五年(1339年),晋江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无名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这表明宋元时代明教已演变成广大乡村的民间宗教,且与世俗化道教、佛教紧密结合成为明教徒的寄托处。晋江草庵还出土元代“明教会”黑釉瓷碗。(参见《泉州寺庙?草庵》)


  摩尼教《忏悔文》第九条是“十戒”,其首戒是“不拜偶像”。然宋陆游见到的福建摩尼教是“绘画妖像”,温州的教徒是“绘画佛像”。元代晋江草庵是雕刻石像。这表明宋元时代,明教已发展为偶像崇拜的民间宗教了。

摩尼教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和中国本上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对抗朝廷的秘密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所误解,比一般的江湖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第一次是北宋未年,方腊利用摩尼教(时称“吃菜事魔教”,关于此中详情,拙作《名震江湖》中有比较详细的小说叙述。)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
 第二次是南宋以后,明教(因到南宋后民间便没有摩尼教的说法而称其为明教,所以下文便直接称为明教了)和白莲教相联结,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中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

  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当时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只是他,取得大权以后,因为深知秘密教派的厉害,逐渐与两教不大和睦。等到他当上皇帝,便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尊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清末义和团运动将士多为白莲教中人),明教却逐渐衰落了。


明代,朱元璋借明教夺取政权,后明教威胁他的统治,于是“摈其徒,毁其宫”。明教又转入秘密活动。晋江草庵有明正统十年( 1445年)的“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崖刻。《闽书》载,何乔远亲眼见过明末泉州的明教。他说:“今民间习其术者,行符咒名师氏法,不甚显云。”表明其势力明显衰退。晋江草庵所在地罗山乡苏内村纪念摩尼光佛诞辰,是在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今依旧。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二》云,明教“大较流为优婆夷塞矣”。所谓“优婆夷塞”,即在家修行的佛教男女居士。这表明泉州和温州是明教后期的活动中心,也是明教最后的消亡地。


  早在13世纪,摩尼教在中亚、西亚已经绝迹,然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温州仍广为流行,但是已改变了原来摩尼教的面貌。泉州是世界摩尼教最后消亡地之一,在我国和世界摩尼教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金庸的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写到明教,使明教“声震海内外”成为侠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一个典型。由此而为世人所知了。
因为笔者读摩尼教的研究感兴趣是始于《倚天屠龙记》,下面便简要来说说金庸先生笔下的明教了,虽然为小说内容,不必过于引述到学术论文中来的,但笔者我是怀着敬诚之心来简要说下小说中的明教概况:明教先是被人称之为“魔教”,何以被称之为魔教呢?因为他们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不免诡秘,江湖中人对其知之甚少;又因为他们志向是在行善去恶,拯救世人,坚决对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门派梦寐以求的首先是称雄江湖、对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态度不同,他们的志趣、行为自然与一般江湖有异;还因为他们久受压抑,行事不免乖张,气氛不免神秘,与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杀孽、多有得罪;更因为“摩尼教”字中之“摩”(与“魔”字谐音)缘故;再加之朝廷与有些坏人从中挑唆、破坏;以及教内高手如云,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如峨眉灭绝师大便有此嫌疑)等等,由此于是便被贯以了“魔教”之称。当明教遭到了江湖六大“名门正派”: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昆仑、崆峒的围攻。直到这时,明教总坛光明顶高手尽皆遭成昆暗算负伤,无力抵抗,面临毁灭之时,人们才逐渐开始认识到明教的真面目。当明教教众俱自知今日大数己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光明左使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以下,天鹰教自李天垣以下,五行旗阵,直至厨工仗役等,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众每当身死之前所诵的明教经文是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多忧多患,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亢宇宙的情怀了!明教的组织机构,也深受秘密教派的启发。总教中神的象征是一位圣处女(小昭回波斯),中土明教教首为教主(阳顶天),他必须学会独门心法乾坤大挪移,也只有他才可以学这套武功。协助教主的是光明左使杨逍、光明右使范遥(“逍遥二仙”),再往下是四大护教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龙王黛绮丝、白眉鹰王殷天正、金毛狮王谢逊。青翼蝠王韦一笑;再下有周颠、说不得、张中、冷谦以及彭莹玉五散人。总坛的武装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旗使率领的五行旗,各地有分坛(朱元璋便为凤阳分坛坛主)。像这种组织形式,便跟八卦教等武林秘密教派很相似。宋朝以来。秘密教派在中国民间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北方(同属波斯三大教的另两教祆教和景教非本章内容,暂不列述,后篇章有详细叙述)。秘密教派大多树被朝廷列为“邪教”,在老老实实的顺民心中则是神秘的“魔教”;在所谓“名门正派”眼里则是“旁门左道”。因为他们要宣扬在世界的苦难。要拯救众生,不免以武犯禁,不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于是有血火刀光。为了自身的村在,走不尽天涯路,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他们也曾有一番轰烈的抱负,于是“每个人也自称英雄”。苍茫大地,演出着一幕幕惊心动魄而身不由己的江湖曲。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走一步无怨无悔,死死生生,人在江湖,也曾潇洒自如;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凭一种是非黑白,刀光剑影,人在江湖,也曾侠义干云;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说一句问心无愧,沧海桑田,人在江湖,于是永存人间。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


(由于笔者非本专业研究员,只是凭着爱好行事。由此能力所及以及手头资料有限,史料及评述难免不尽详实。但笔者发奋立志从事于中国民间宗教事业考究,以求行文的更加完善和具有现实的从事感,以此补录些许不足。而且本篇论文后段篇章的用小说内容来收尾之事也实不是一篇严谨完整的学术论文的所能宽限的,但笔者情之所限,而且已经尽自己年龄和能力所限来做好了这篇论文的表述,笔者目前还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于此也算作无愧之事,在大方之家面前,希望不要班门弄斧的才是。笔者孙晓波谨诚敬意)


参考资料:



1.周燮藩,牟钟鉴,潘桂明等 中国宗教纵览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2年

2.牟钟鉴,张践著 中国宗教通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杨立志,王光德编著 武当道教史 华文出版社 1993年

4.金庸 倚天屠龙记 小说 花城出版社 2004年

以及古籍《册府元龟》、《太平寰宇记》、《新唐书》、《旧唐书》和《唐会要》残篇中整理而得。此中资料是属记忆或是传抄内容,于是笔者为了自身方便暂不一一列举其出版社及出版年月等,请谅解。

------------------------------
关于摩尼教源流的考证   文 / 孙晓波




  历史上的摩尼教即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

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在光明王国里,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洁净,摩尼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说:
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
光明王国的统治者,波斯称为察宛(意为永恒),东土称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国到处充满烟火、闷气、飓风、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统治,住着五类魔,整天沉溺在情欲和争吵之中。光明和黑暗数次大战,黑暗魔王使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因为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子孙,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来拯救人类的灵魂。

到了宋代,摩尼教被意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教徒白衣乌帽,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状态,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除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又称揭谛斋等。

明教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和中国本上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对抗朝廷的秘密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所误解,比一般的江湖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第一次是北宋未年,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

第二次是南宋以后,明教和白莲教相联结,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中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

后来的明大祖朱元璋,当时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只是他。取得大权以后,因为深知秘密教派的厉害,逐渐与两教不大和睦。等到他当上皇帝,便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尊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明教却逐渐衰落了。

在武侠小说中,由于金庸的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写到明教,使明教蜚声一时,成为侠的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一个典型。

金庸笔下的明教,先是被人称为“魔教”,因为他们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不免诡秘,江湖中人对其知之甚少,故视之为“魔”;因为他们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恶,拯救世人,坚决对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门派梦寐以求的首先是称雄江湖、对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态度不同,他们的志趣、行为自然与一般江湖有异,故被视之为“魔”;又因他们久受压抑,行事不免乖张,气氛不免神秘,与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杀孽、多有得罪,故被视之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坏人从中挑唆、破坏;再加上教内高手如云,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如峨眉灭绝师大使有此嫌疑)等等;他们的名声便完全被江湖中人传坏了。所以,明教随即遭到了江湖六大“名门正派”??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昆仑、崆峒的围攻。直到这时,明教总坛光明顶高手尽皆遭成昆暗算负伤,无力抵抗,面临毁灭之时,人们才逐渐开始认识到明教的真面目。金庸在这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写:

当此之际,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俱知今日大数己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
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以下,天鹰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厨工仗役,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

空智大师合十道:“善哉!善哉!”俞莲舟心道:“这几句经文,想是他魔教教众每当身死之前所诵的了。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多忧多患,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当年创设明教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传到后世,反而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渊蔽。”

这样,金庸笔下的明教,既有明显的魔性,行为、信仰都与中原武林各大门派的华夏中心传统意识大为不同,在各派的围剿中不免出手狠辣,行事乖张诡秘,多造杀孽;同时他们也有明显的合理性,比如对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抗元的坚决性,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权利等。或者说,所谓“魔性”,只是因为个别丧心病狂、处心积虑的人,才引起一场江湖武林中的浩劫。在许多武侠小说里,这种“魔性”在魔教里似乎代代相传,这其实也是片面的看法,张无忌作了明教教主,仍是性情中人;光明左、右使杨逍、范遥,岂不正意味着自由、逍遥?“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含义和倾向,这形成了历史与小说相结合的神秘教派的复杂性。

顺便再说到金庸所写明教的组织机构,也深受秘密教派的启发。总教中神的象征是一位圣处女,中土明教教首为教主,他必须学会独门心法乾坤大挪移,也只有他才可以学这套武功。协助教主的是光明左使杨逍、光明右使范遥,再往下是四大护教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龙王黛绮丝、白眉鹰王殷天正、金毛狮王谢逊。青翼蝠王韦一笑;再下有五散人。总坛的武装为五行旗使率领的五行旗,各地有分坛。像这种组织形式,便跟八卦教等武场秘密教派很相似。

最后,我们说完了秘密教派的风雨历程,无论是文场或武场教门,还是明教一类的形式,宋代以来,秘密教派在中国农民中很有市场,尤其是在北方。固定于一处的,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散布各地的,形成了相互呼应纵横天下的格局。是江湖上的“立强于世”者。

秘密教派大多数被朝廷列为“邪教”;在老老实实的顺民心中,则是极其神秘的“魔教”;在所谓“名门正派”的眼里,他们是“外道”,因为他们要宣扬现在世界的苦难,要拯救众生,不免以武犯禁,不免人在江湖,于是有血火刀光,“走不尽天涯路,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他们也曾有一番轰烈的抱:

负,于是“每个人也自称英雄”。苍茫大地,演出着一幕幕惊心动魄而身不由己的江湖曲。
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走一步无怨无悔,死死生生,人在江湖,也曾潇洒自如。
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凭一种是非黑白,刀光剑影,人在江湖,也曾侠义干云。

魔那?
神那?
人在江湖,又有谁能分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