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 go 精灵4:有效教学讲座七之十九(利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08:37

有效教学讲座七之十九(利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思考

原作者: 北京市第31中 刘翠梅

2006年10月17日听了原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林福智校长的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学的讲座,使我从另一个角度对教学原则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听完以后,使我引发了以下的思考:

1.1、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要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三个层次的要求,要追求达到教学效率高、效果好、效益大。

1.2、要追求高效率的教学,就要求我们关注时间和效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征求获得最大的效益;按照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每个老师息息相关;要关注教和学的全过程:备课、上课、留作业、批改作业、反馈、辅导等各个环节。其中课堂是高效教学的主战场,我们要结合教师自身特点,课堂上不说一句废话,清除语言垃圾。

1.3、需要和利益是驱动人的行为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我们的教学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和升学需求。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需要通过学习中获得的满足感来激发和维持的,我们要在信任、理解、沟通、的基础上,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满足其认知的需求,在期待中给予他们鼓励,激发他渴望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需求,但是是不是老师们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呢?

1.4、一切的思维都从问题开始,没有思维就没有认知,新的认知结构是在不断产生、解决问题中构成的,有效教学是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

1。5、我们是否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提倡替学生节约时间呢?应该说这是教师责任感和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体现,目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课堂密度小、不得要领、填鸭式、照本宣科、废话多、垃圾语言、刻下抢时间的问题。自己不大量做练习,而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结果学生没那么多的精力,不认真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要尊重认知科学,一个单词让谁写100遍,谁都得烦,应该是“宁可让自己多做千道题,也不让学生做一道没用的题”。同时我们留的那么多的作业,不能全批,不能认真批改,师生浮躁,不塌实,必将影响教学效果。

2、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中学历史教学

原作者:求索翁    2007-12-21

为改变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效益不高的现状,实施有效教学是一种最佳策略。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以为:一是把握有效教学理念的特征,二是抓住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三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2.1、把握有效教学理念的特征。

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它既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一套用以评价教与学效果的标准。无论是作为策略还是作为标准,有效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因此,我们应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先学后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把握这一理念的以下基本特征:

⑴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中学历史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的标准来判断,新课程规定的“三维目标”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是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将历史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⑵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中学历史教学的“效”则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在这里判断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要求历史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要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要有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体现教为学服务,力求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⑶关注教学的效益性。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有效教学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因此,历史教师要有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历史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益。

 ⑷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评,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评价教与学效果。

⑸关注教师教学的反思性。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历史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历史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历史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多元的、多维的,不是单一的授受关系,复杂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的反思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实践行为的合理性,从而真正实现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6)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性。历史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2.2、抓住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⑴落实有效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21世纪人才培养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智能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会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训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发展智力;塑造和谐人格,尤其重视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培养。

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历史教师根据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注重选择最佳教学手段、方法和方式,改进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具体操作上努力做到:一是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发展的空间。包报独立人格的空间、独立思维的空间和独立活动的空间;二是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包括认知过程中的选择、参与过程中的选择和发展的选择;三是给学生一个主动展现的机会。包括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和展现成果。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健环节,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以学生的的活动为主线。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结构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从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己有所提高,但尚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条明线。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定向、指导、演示、点拨、释疑、组织、调控、检查、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行为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开展阅读、讨论、练习、表演等系列学习行为的变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展现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熏陶人格的学习过程。

 ②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保证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各环节的安排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学习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检测形式来了解反馈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③突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一般学习能力,更要强化历史学科的计算、阅读理解与表达、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历史想象、知识迁移、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和评价等七种能力的训练。

 ④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目前大班额授课形式下,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教师的内在施教潜力,来发展完善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内在学习潜力的发挥。

⑤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智力训练固然重要,但对学生历史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必须重视。从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善学善问善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意识、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因素比学习历史知识更为重要。

⑷施行有效教学评价。在评价理念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论教”,坚持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在评价内容(标准)上:把学生课堂上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行为表现作为判断学生学习状态的要素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学习资料、时间、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的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评价方法上:采用课堂观察、调查与访谈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评价手段上:考试仍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

2.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这就必然要求历史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⑴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异是“穿新鞋走老路”。

 ⑵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丰富的文化修养。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历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丰富学科知识。历史教师的博学和多才多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科学的殿堂。因此,实施有效的历史新课程教学,教师在鼓励、促进、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更应该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⑶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精神。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师,应敢于拓展课程资源,敢于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课堂环境,敢于鼓励学生以适于自己发展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敢于肯定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主动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⑷以健全人格为标志的心理素质。新课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历史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个体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师者首先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会体验工作中的乐趣,学会与同事、家长等合作,学会较好调节自己的情绪,将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一种重要素质。

 ⑸高尚的人格魅力。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些老师能让学生记住许多年,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

总之,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我们要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和总结,把有效教学理念更好的运用在教学上,提升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发展,切实提高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3、以“有效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一次尝试

原作者:北蔡中学  马淑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成了大家共同注目的焦点,我也始终关注着这场讨论。“有效教学”的概念不一,有学者对它们进行综合后表述为“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的教学活动”(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为参加07年下半年举行的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我重点学习了与此有关的理论,并在评优课《新航路开辟》教学中付诸实施。

3.1、 用理论指导教学。

⑴制定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教学主张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使教学目标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

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一节内容并不十分陌生,都听说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名字,但不知其详。因此“1492年葡萄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等基础知识目标仍然是必需的;同时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认识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作用和影响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价值观:新航路开辟既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促进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过渡,但又是区域文明大碰撞、大冲突的开始,血腥的殖民掠夺从此开始,给东方和落后地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②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上的三维目标制定是正确的,因为它们符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

③无论何时分数的高低都不是教学有效与否的衡量标准,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⑵教学方式结构:和谐平衡。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式结构应该表现为各种方式的和谐平衡的配合运用。

①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把接受性学习、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动态、开放、平衡的结构,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优质。

②我在《新航路开辟》教学中非常注意各种教学方式的协调运用:既有通过教师讲述传授主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基础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又有让学生查找教材、新航路地图等,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寻找证据,解答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还有分组讨论、表演小品等几种教学方式。我感觉这节课中这几种方式的使用是合理的、有效的。

③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优质的教,也有赖于学生优质的学,而教和学都需要通过某种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任何单一的教学方式都不可能全面承担起有效教学的重任,唯有和谐平衡的方式结构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⑶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统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教学过程应该是良好预设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

①我以为,在备课中必须细心计划、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准备;生成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动态提供教学资源,采取相应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②在备课阶段,我对《新航路开辟》两大目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导入、怎样落实基础知识、提供哪些资源、提出什么问题、组织讨论的形式、希望达到的探究目标┅┅作了充分的预设,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③在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作评价时,我希望能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但我也估计到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做肯定性评价时,学生可能难于全面理解,所以我准备了三段有针对性的文字材料。果然,学生对教材上“西欧各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为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等语难以理解,表现为茫然,不知道“为什么?”我用投影展示了准备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顺利地化解了这个生成问题,学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④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抛弃课前预设,教师在课堂里随心所欲地教,学生兴之所至地学,那么三维目标的达成将渺无希望,生成也将是无效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只有预设没有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失去了灵动和变化,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⑷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组织,即立足教材,高于教材,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以促进他们的主动探究。

①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思维能力的提高发展和情感的体验。那种就事论事、琐碎而直接、高密度低质量的设问,只会破坏历史教学的时序和故事的完整,毫无启发思维的作用,是应该被坚决摒弃的。

②我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设置了如下三个探究环节:1、西欧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新航路的开辟需要哪些条件?当时具备了吗?2、如何正确认识哥伦布?3、如何辩证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这几个问题基本包括了整节教材的目标要求。为了与问题化相匹配,我大力拓展教学资源,围绕着问题提供了许多文字或图片材料,或创设问题情景,或成为思维素材。

③课后反思我发现,通过问题化组织教学材料,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扩大了、对史观的理解深刻了、情感体验更真切,效果要优于以往。“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的至真之理。教学内容一旦得到正确合理的“问题化”,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保证。

3.2、不足与遗憾。

⑴有效教学理论使我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方向和可靠的依据,但由于领悟不深,体会不切,加之原有的一些不良教学习惯残余的影响,这节课还是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环节花时多收效小,“性价比”差。

⑵出于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目的,我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收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有关材料,在第一目教学中就让学生介绍哥伦布远航经过。但学生收集的材料较多,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占用了部分时间,介绍的效果平平,还不如自己讲述的好。在第二目教学中,我让两位学生表演小品“麦哲伦远航”,殊不知效果更糟。事后我认识到,暂且不论学生的表演水平如何,像“麦哲伦远航”场面如此宏大,且历时三年的历史事件是不可能在一个几分钟的小品中得到完整体现的。

⑶有限的教学时间必须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学方式和方法、手段运用、媒体技术等应该尽可能直接、经济,才能“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4、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大赛——“教师教学大奖赛”赛后感

4.1、千锤百炼始成金,青春无悔尽凌云。(上海市北蔡中学  彭晖)

     2007年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已落下帷幕,作为参加本次比赛的一名选手,我回顾征程,感慨万千。

     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 ,第一次参加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是在十年前,那次的比赛是先在学区选拔,我很清晰地记得我上的那节 “复数的概念”课,居然很幸运地通过初赛,在准备随后的复赛过程中正值我校迎接市教研室督导,市、区教研员经常来我校指导,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到外校、外区去听课学习,但毕竟太年轻、缺乏经验,最终的决赛我获得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 三等奖。虽然对稚嫩的我来说,能获得该奖项已很不容易,但我仍觉得有些遗憾,当时我对我的校长说,下次比赛肯定会更好些。但随后的几年,参赛的念头渐渐地淡了,更多的比赛是每年的“新苗杯” 教学评比,因此身为数学教研组长的我努力推出我校更年轻的“新苗”教师参加比赛,把自己退居二线了。

⑵本届比赛,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要求我校符合年龄的教师都要参加,我恰好被圈在其内。当时的我也有些想法,一是现在自己正在教高三,工作很忙,任务很重,每天的备课、上课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好象无暇兼顾;二来年龄也偏大,我估计我可能是参赛中年龄较大者之一,加上这几年也小有成就,获得较多荣誉称号,如连续两届获得“浦东新区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是“ 浦东新区中心组成员”等,前两年被聘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感觉自己也有些满足感,产生了惰性,不太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只想安于现状。但在学校这规定下,最初的我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报了名。

⑶在区里的统一安排下,我按时参加了初赛,这和以往不同的是,在我走进考场,拿到试卷,我才知道初赛的选拔和“高评”的考试模式差不多:做几道题,考解题能力;分析一道题目,考教学能力;撰写一篇教案,考教师素养,这确实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基本功检阅。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功底,特别是近些年来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不管是解题能力,还是教育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在三小时的笔试中我很认真地进行了答题,感觉一路考得很顺利。

⑷差不多一星期后, 我接到了复赛的通知,当时我有些兴奋,因为我并没怎么把这次比赛太放在心上,轻轻松松的笔试居然顺顺利利地就通过了;但也有些预料之中,想想看教书都教了十几年了,不通过也不太应该了。等到教研员恽老师来我校听复赛课时,我才知道,这次阅卷非常严格,为避免不公正因素,采取封卷装订,解题和教材分析两部分分专人阅卷,两者分数之和为总成绩进行排序,笔试成绩就淘汰了近三分之二,此时的我觉得还是非常幸运。

⑸复赛课我上了一节高三复习课“函数的奇偶性”的第一节课,这节课设计和安排基本上就象是我的家常课,从学生的现状出发组织教学,没有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去理解概念、探究方法。当上课中学生反映并不是特别理想,气氛有些沉闷时,我适时发挥自己较强的调控能力,让紧张的气氛很快缓解,因而整节课我觉得上得还是比较顺利。

(6)就这样在比较平和的心态中我完成了比赛项目,整个过程中我也没有很刻意地去准备。当我得知这次“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我获得了一等奖,我真的很开心,我圆了十年前未圆的梦,在我即将退出“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之时,我能给它画上一个句号,我觉得真是太幸福了。当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成绩的背后,承载着很多同仁们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没有这次校领导的强制报名,我可能就错过了这次机会;如果没有这么多年来教研员和培训老师的指导,我也不可能积淀这么多这么深的数学底蕴;如果没有同事们的帮助,我很难听到如此真挚的批评和建议,让我在教学中逐渐成长起来,我从心底里真心地感激他们。

⑺回顾自己走过的足迹,我感悟出“千锤百炼始成金,青春无悔尽凌云”的真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这次能顺利通过初赛,让我感受到了努力会有成果、付出会有回报。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从不放过各种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类培训、观课评课,曾赴福州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说课大赛”观摩活动等,各类学习让我积累了经验,更新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同时我从这次比赛中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也给我敲了警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有丝毫的惰性,要不断地学,持之以恒地学,才能走在前列。

⑻要有不断地挑战自己的吃苦精神。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一定能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曾经的我为挑战自己,主动申报了一节有生以来第一次区公开课,然而为这一节区公开课,我紧张得茶不思饭不香寝不安,为写出一篇规范的公开课教案而一筹莫展,如今的我已开了多次区公开课,多次指导我校教师撰写教案;为挑战自己,在我校的同龄人中,我是最早申报中学高级教师,如今的我是我校最年轻的“高级教师”和“区骨干教师”。一次次地迎接挑战,一次次地战胜挑战,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让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

⑼衷心地感谢浦东新区教研室、浦东新区教育学会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使我们能够进行教学的交流,共求进步,感悟人生。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一次次活动的锤炼,我们终会有所成就,成为教育界一颗颗闪光的金子!

4.2、且行且珍惜。(上海市北蔡中学  陈思源)

踏上语文教育之路,转眼四年有余。仍觉得自己是一颗橄榄,还未彻底褪去几分青涩之气。但黛玉不是说过吗,橄榄也可以有千斤重的滋味,于是也就坦然。一路走来,且行且珍惜,珍惜每一次学习、磨砺的机会,珍惜每一点收获的欣喜。

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和同事们一起去参加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初赛,心里很是惴惴不安。且不说其他学校卧虎藏龙,只看身边就是平时常帮助我、指点我的老师,心中没有底气。今天是笔试,拿到试题,文本是《我的老师》。刚读下去,原本不安的心竟然沉静了下来。很有深味的一篇文章,读时常常会心一笑,读完掩卷而思,觉得自己也颇受教育,仿佛贾平凹也给我上了人生的一课。于是提笔写下《〈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一气呵成,竟然少有停笔。

⑵初赛面试,更为紧张。仿佛是上天有意在考验我的意志,让我荣幸地第一个站在了专家评委的面前。就像小学生见到自己敬重的老师,我竟有了几分好奇与激动。手中的那首诗是大学时所喜爱的,曾和同室的姐妹们在校园的绿地上促膝而坐,齐声吟诵。现在,当我再一次用声音去诠释它时,竟又有了几分不同的感动;当我再一次用语言去解读它时,更有了一些深层的体悟。

⑶也许应该感谢贾平凹和席慕蓉,是他们带我走进了复赛。复赛课题的确定颇费了些思量。想上一堂作文指导课,但又不愿落人窠臼,于是想到了“作文模块”。“作文模块训练”是去年任教高三时,齐浦扬老师给我们提出的有效建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阶段,这种短小、灵活、针对性强的作文训练方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那一届高三学生受益匪浅。其实“作文模块训练”同样适用于高一学生。它的短小使学生减少了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它可分可组、针对性强,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观点、素材和语句,为篇章写作作准备,是篇章写作有益的补充。又曾读到过毕淑敏的一篇美文《提醒幸福》,颇多感慨,课题由此定下:“作文模块训练之感悟幸福”。

⑷接下来,备课、磨课的那段时间我至今难忘。校长、书记的关心和期许,让我将压力化为动力、将重任视为责任。组内老师热心地给我建议,真诚的鼓励我,让原本不自信的我信心倍增。我感觉我已不是一个人在参赛,而是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源源不断地把智慧、信心与温暖输送到我的身体。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此刻的我深刻感悟到了。永远记得:比赛的那一天,我正要踏进教室,教研组长文老师喊住我,他竖起拇指,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加油!我们支持你!”那一刻,我知道我不是孤军作战。那一刻,被幸福暖透!

⑸那堂课还有种种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是的,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我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春天只有经历了料峭的寒风才能绽放出它全部的美丽。宝剑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初露它锐利的锋芒,而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正需要在锻炼中摔打、成长。而这些正是这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给我带来的宝贵财富!

(6)也许是端午节出生的缘故,特别喜欢屈原的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乍听来有几分沉重,却重得让人心里踏实。就让我用扎实的脚步去丈量未来的教育之路,用求索之心去挖掘语文的宝藏吧。一路走来,且行且珍惜!

 4.3、赛后感言。  (北蔡中学 奚文华)

参加区2007学年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很庆幸地获得了二等奖,其实知道自己的年龄已濒中年了,而且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没有发挥他们的优势,我只是很侥幸地取得了这一荣誉,这绝非矫情,确实是自己的肺腑之言。

⑴当我这样一位“年轻的老教师”和教研员夏老师、谢老师、黄老师交流了多次,走近那些得奖特别是一等奖的那些同行们,真是感触良多,发现自己真的有很多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学习、探索、总结与实践。我自认教了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又从高中下来,来教预备的语文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心想这不过是小菜一碟。包括参加大奖赛的初赛、复赛甚至最后的决赛,没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开课文章《春风》也是开赛前几天刚定下,才去熟悉文章、研究教材。真是对不住大赛的组织者,当我看到教研员认真地听讲、记笔记,并在赛后和夏老师、谢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多的是悔恨,我是在用自己的不那么在乎的态度来回报他们的认真和执著么?羞愧交加,恨不能再来一次,哪怕没有得奖,也会比现在的心情好得多。

⑵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会没有收获,看到的除了自己态度的差距之外,感受更多的是教学素养、目标感以及教学热情方面的距离,我有些诚惶诚恐,以前窝在一方小天地里怡然自得就以为天地不过如此之大,把自己定义为一井底蛙确实不为过。看看那些一等奖的好手们,基本功扎实,上课教态自然亲切,课堂互动活跃,无论哪方面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⑶自己在赛后又对文章和自己的教案、ppt以及整个上课的流程加以反思,觉得自己在以下一些地方是没有充分地准备和把握好:

①作为一堂教学公开课,教材的选择不讨巧。我上的是林斤澜的《春风》,文章不长但文笔含蓄隽永对于预备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而且略显沉郁的文风更容易把文章上的缺乏生气,因此在文章的选择上我略显随性。但反过来,一个真正的能者不会把选文作为搪塞的对象的。

②我从文章的整体感知、把握和品味字词两方面切入,但下来之后点和面的东西涉及得多了但细细咀嚼文章的内容却显得单薄了,有些浮光掠影的感觉。(甚至在有关文章写作手法的判断上我的观点甚或有错误之嫌,自己没有仔细地加以推敲。)

③在幻灯的制作上全而不精,甚至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其实幻灯起的作用是“导”,是上课的思路和线索的体现,我的幻灯内容过多没有加以取舍。

④这篇文章的读应该是这堂课吸引、体味、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没有处理、衔接好。整堂课下来总觉得沉稳有余而青春的热情不足,为最大的败笔。

⑤ 板书应该是我的特长,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的板书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内容也略显繁冗。

⑥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学生往自己设定的目标、节点上导,缺少大气和应变能力。

⑷这次的得奖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鼓励与鞭策,我会把许多优秀教师的对于教学的那份热诚、执著,对教学的那份钻研与孜孜不倦地教诲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份热忱、多些钻研、多些感悟、多些实践与探索,这就是我这次大奖赛最大的收获,我会努力践行,并一以贯之。

⑸真的很感谢这次大奖赛,它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施展自己的才华,虽然我的上台略显稚嫩甚至有些笨拙,但它让我看到可许多优秀教师的风采以及他们认真与执著,更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这次交流,更多了一份危机感、使命感,使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再做一个教书匠,而真正地去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的导师、朋友,做一个潜心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用我的心、我的智慧谱写语文教学的生命赞歌。

 4.4、教学比赛,逼迫我进步成长。(上海市北蔡中学  姚卫红)

非常幸运能挤进青年教师这一行列,参加了浦东新区2007学年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从当堂写教案的海选、直面教研员的口试、借班的40分钟一堂课,这一路走来,经过一番努力、摸索、探究、实践,比赛获得了一点小成绩,感受也颇多。我想着重就40分钟的一堂课进行小结:

⑴上一节课,对我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可是要上好一节课,并且要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学生,我的心中没有一点底。从接到通知到正式上课,算上双休日,时间也才只有短短的四天,况且又没有教材,这确实让我的信心降到了低谷,只能硬着头皮、咬着牙准备吧。

⑵定下课题的那天是星期六,我反复的读课文,收集手头所有的资料。构思讲课结构,但也许是心里太着急了吧,就是找不到感觉和授课思路,时间相当的紧迫,不能来半点的拖拉,星期天,我把苦思冥想了一整天、乱如麻的教学设计整理好了,备好课后又反复做了修改,心里总算平静一点。准备一节课,是一件大事,它能体现出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⑶当时我选择的课文是鲁迅的《一件小事》,这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正面歌颂劳动人民和提出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影响,但是内容比较陈旧,很难引起现在学生的共鸣。

①针对这个特点,在设计教学重点的时候,我觉得只能抓住文本,紧扣文章精彩的人物描写进行分析理解,领悟描写的作用。在“导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旧带新,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课文的题目,又是整篇课文的什么呢?它既是这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常常是显现主题、透露核心信息的关键。

②在“研读课文”这一环节,我提出的突破口问题是:课文题目是《一件小事》,按理说也不足挂齿,但这样的“一件小事”给了“我”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一件“小”事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我觉得从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是一条捷径。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学生查找、判断、概括,以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圈划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语段,教会通过对语句的品析,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③在“归纳写作手法”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教材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学习中要充分地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好教材。其实,整堂课就是紧紧抓住文本,希望学生从手中的教材出发,学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赏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教案就这样定下了。

⑷星期一,我在初二(1)班试讲了一次,可是连教学内容也完成不了。备课组同事真诚的给我指出存在的不足,我诚恳地接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星期二,我在初二(2)班又试讲了一次,虽然不是很好,可是课堂结构、时间安排、教法学法,都已做到心中有数。星期三,也只能就这样去了那所中学----东昌南校。当时,我也不怎么担心了,一切都已成定局了。课上,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生,以及那些满腹经纶的教研员,我充满激情地展示了我的教学,学生也慢慢地被感染了。一节课,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过程,我也如释重负。

⑸通过备课、上课的过程,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没一句话:“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中,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些”例子让学生学呢?因此,我觉得课堂教学应抓住文本做文章。课堂设问应紧紧扣住文本进行。拓展迁移不可喧宾夺主,使课堂教学远离文本。课文既然是“例子”,那么让这个“例子”起到其应有的示范性,才算是抓住文本做好了文章。这就是这次教学大赛我的最大收获,也是教学中的成长吧。

(6)假如没有这样的一次压力、一次刺激、一次激励,我可能永远固守着自己的那点水平而不知进步。教学比赛,逼迫我进步成长。

      4.5、磨砺、蜕变。(上海市北蔡中学  康樱)

历时一个多月、历经几个回合的浦东新区2007学年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角逐,终于尘埃落地,面对今天的成绩我有着一丝安慰和欣喜。回顾自己这一路走来,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用心的交上了这份还算令人满意的答卷。

⑴这次大奖赛为广大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

⑵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觉得我这粒平凡的小石子,经过研磨,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当我接到参赛通知时,心里还真是惴惴不安:我有这个实力吗?参赛的可是来自全区各中学的青年教师。但转念一想:就当是去学习吧,用心尽力就好。

⑶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踏进了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迎接挑战。初赛之前,英语教师已经结束了他们的初赛。他们很多人被课程标准给难住了,我可得吸取他们的教训。说实在话教了五年的语文了,对课程标准只是停留在浮于表面的大概了解。但因为这次比赛,我终于静下心逐条逐行地研读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时,重温了教学设计理念。当拿到文本要写教学设计时,我却出乎意料的平静。现在想来那都是缘于充分的准备吧。

⑷初赛可以说是有备而来,而复赛可谓是即兴演出。随意抽取泰戈尔的一首诗,进行朗诵并作点评。这是一次创新,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更多维地被考量。诚然,语言表达对一名语文老师来说可是基本素养。深情的朗诵,精辟的点评,这一次,我又得到了磨练和学习。

⑸在准备考量综合素养的决赛过程中,我觉得我的收获最大。我得到了整个备课组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不厌其烦地听了我两次试讲,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在和同事的反复“磨课”中,我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启发。在大家的讨论中,也激发出了绚烂的思想火花。在同组老师的支持下,我站上了决赛讲台。

(6)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磨砺,我想只有不断地磨砺才有全新的蜕变。所以我一直很用心的,不管结果如何,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虚度,所以在期待结果的过程中我很坦然。我不敢说我很聪明,我也不敢说我很勤奋,我只敢说我很用心,用心的去感悟,用心的去积累,然后用心的珍惜自己的收获。

⑺虽然浦东新区2007学年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已经完满的落下了帷幕。但是我对于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