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闺蜜作文600字:中华民国记忆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58:20
齐鲁大学怀特赖特研究所所展示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在南京效果图。

:)


  齐鲁大学怀特赖特研究所用四个场景例子来讲孝行。

:)


  齐鲁大学怀特赖特研究所的演讲厅经常这样发表演讲

:)


  齐鲁大学怀特赖特研究所的最主要部门的外景

:)


  1942年,齐鲁大学上午体能演练,看环境,想来是在昆明。

:)


  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学生们接受训练和经验,观看镜下的样品。

:)


  齐鲁大学积极开办诊所及农村卫生事业推广工作,济南的一支医疗团队,随时准备远行。

:)


  齐鲁大学一名教员的照片。

:)


  齐鲁大学男教员和其夫人入照,都戴着圆圆的小眼镜

:)


  民国,齐鲁大学男教员在家凝神听无线电,戴着耳机呢。

:)


  齐鲁大学的食堂,许多女孩支付其粮食谷物,不是现金,她们现在吃的什么没有详细说明,但足以满足供应学生的需要。

:)


  齐鲁大学的宿舍,学生在成都(1938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齐鲁大学迁往位于四川成都华西坝的华西协合大学校址,与华西协合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及燕京大学联合办学。) 洗衣服,晒完后然后拿回宿舍。

:)


  1942年,齐鲁大学女学生在成都校址的宿舍里休息。

:)


   齐鲁大学积极开办诊所及农村卫生事业推广工作,这是学生们在51所学校中的其中一个。

:)


  1930年5月,齐鲁大学医院开展年终儿科展览健康周活动。

:)


  民国的某年六月,齐鲁大学的学生准备学术游行。

:)


 1925年,齐鲁大学的一次毕业仪式.毕业了!~


  那灵岩寺和灵岩山,小时候听外婆说她小时候就是在灵岩山下长大的。

  如果不是鬼子 世界前十大学有5个在中国




  1949年9月21日, 天城楼上并挂朱德、毛泽东像
  

··~


1938年拍摄的宋美龄


1938年拍摄的宋美龄给人盛饭。



1935年拍摄的妓女


  1935年拍摄的另一妓女,短发哦

:)


  1938年电影明星MM,很PP的笑容。

:)


    于斌(1901年4月13日-1978年8月16日),字野声,洗名保禄,黑龙江兰西人,曾任天主教南京总教区总主教、第二位华人枢机、天主教辅仁大学在台复校后首任校长等。
   1924年,于斌23岁,被保送到罗马传信大学研读哲学、神学。1925年获第一个博士学位——罗马圣多玛斯学院哲学博士。1928年12月22日,于斌在罗马被祝圣为神父。1929年,他又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传信大学神学博士,并在亚保利纳大学研究教律。1931年到1933年,于斌在梵蒂岗图书馆担任管理员,负责整理中文部的书目、档案,并有机会研读馆藏的大批中国古籍。1933年,他担任罗马传信大学中文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史。同年又获得他的第三个博士学位——意大利国立伯鲁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36年7月17日,于斌被教皇庇护十二世任命为当时首都所在的南京代牧区主教,9月20日祝圣。当时民国政府特令津浦铁路增添一辆“花车”以欢迎他莅临南京。
  
   1937年,抗战爆发,于斌随政府西迁重庆,主持难民教济工作,又发起百辆救护车运动。抗战期间,他曾前后八次前往欧美国家,到处发表演说,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援助。中国得到的第一批美援就是于斌的功劳。
   蒋百里钦佩其为外交奇才,向蒋介石推荐。从此于斌与蒋家父子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1938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由于于斌经常忙于各种政治活动,也被媒体称为“政治主教”。
   1943年,于斌赴美国,在华盛顿创办中美文化协会,促进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特别重要的是,于斌在华盛顿积极活动,最终促成美国政府修改移民法。1944年以前,华侨在美国不能享有永久居留权,不能购置不动产,男子到美不能带妻子,因为怕有中国孩子生在美国而成为美国公民。于斌发动不少美国友好人士作证,批评这种歧视性做法不仅伤害了中国人(等于供给日本五百架轰炸机),也深深损害了美国的声誉,必须立即修改。
   于斌争取到了一些国会议员及众议院议长的支持,1943年修改了移民法,每年准许105名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并取得永久居留权。自此以后,美移民法即逐渐有利于中国人。1945年9月,抗战结束,于斌也得以返回自己的教区——南京。
  
   1946年4月11日,教廷宣布在中国建立天主教正常体制──圣统制,于斌升为南京总主教,成为仅有的3个华人总主教(田耕莘、于斌、周济世)之一,当时,于斌还致力于在天津、北平、南京、上海、西安、重庆6个城市设立《益世报》网,并筹组天主教广播电台。次年又在南京创办鸣远新闻专科学校(纪念雷鸣远神父)。1948年,于斌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主席。
  
   看到他帮助过很多难民的照片,真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主教。
  

于斌清晰照片


   来几张1940年的北京小照。

北京哥俩好:)



可惜现在无法看到城门了



古朴中透点现代,安装了电灯哦


   宋美龄1943年2月18日在美国国会演说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说:我们中国人,和你们一样,想得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全人类,所以我们必须赢得这场战争。

:)我们赢了,V··~


  1943年拍摄蒋伉俪照片,夫人的鞋子现在也不过时呀。

··~


  1948年1月,一个国府士兵目光坚毅,站岗保卫,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

:)


  民国小学,一个抱着娃娃的小同学来上学,留下一瞬。

:)


  民国,1938年的华溪盐井。(叹今天天涯的网络··~)

:)


  解放前夕的南京机场

:)


  抗战时期中国民航,对整个战争来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民国发表的一张图片,估计铜子们都知道是谁?:)

:)


  民国小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


  民国小学老师和学生做游戏

:)


   LS,小时候我也玩过这种游戏:)

民国小学老师们去开会


   民国,民航客机的一角

:)


  1932一张人体摄影,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


  民国有军舰

:)


  :)民国女子的衣服,很精致。

··~


   民国渔船摇摇晃晃开回家。

:)


  民国,一架民航飞机在翱翔。
  

:)


:)民国,一架民航飞机在水上


  民航飞机运送邮件到大江南北,此镜头是在装邮件。

:)


  幼维园阿姨抱着小BB,但是BBMS不合作呢。

:)


   据悉,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得意地向人炫耀,自己一生中最骄傲的事并不是在绘画成就上,而是自己在72岁时还能生出孩子来。
   1934年,72岁的齐白石老年得子,取名良年,为此,白石次年携眷还乡,散财乡里。

1946年的齐老:)


  幼儿园的小朋友与阿姨们玩游戏

:)


  几组1940年的中华民国与缅甸的边境照片。

:)



:)



:)



:)



:)


  几组1940年的中华民国与缅甸的边境照片,请注意细节哦,城市,风景。。。。

:)



:)



:)



:)



:)


  1940年的中华民国与缅甸的边境,中国房屋错落有致。

:)


  民国时期的杭州西湖,与现在相比,变化了吗?

:)



:)



:)



:)



:)


  1925年拍摄的上海黄浦江.

:)


 1927年的天津一瞬

:)


  给大家来一组1945年后,东北国军的镜头,一起欣赏。

1946年3月,国民党第52军占领沈阳。


  1946年5月23日,国军占领长春,5月30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白崇禧、杜律明的陪同下由沈阳飞抵长春短暂停留2个小时。

:)


  1946年8月,长春新一军和新六军换防仪式主席台.

:)


  1946年,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在长春“七.七”纪念大会上讲话,语重心长。

:)


  1946年“双十”节,孙立人和副军长,参谋长等在长春励志社会餐,众人表情严肃。

··~


  1946年长春,街上搭起的胜利门,国军队伍鱼贯而过。

:)


  1946年占领长春后,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到长春向官兵们训话

:)


  1947年8月落成的新一军坟场,哎,今天已无从考证它位于何处了。

:)


  1947年9月24日,60军举行了“陆军六十军出关绥靖阵亡将士公墓”落成典礼。

:)


  1947年,杜聿明在沈阳检阅国军部队.

:)


  1948年5月20日,长春庆祝蒋中正通过选举,就任中华民国总统的会场。


  穿戴整齐的嫡系部队-新七军

:)


  杜聿明夫人到沈阳新六军医院慰问

:)


  陆军六十军出关绥靖阵亡将士公墓右侧的纪念碑

:)


  国军流行集体婚礼,少则两对,多则十几对

:)


  民国,一次将军和士兵的战地野餐.

:)


  1946年5月23日,国军占领长春,5月30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白崇禧、杜聿明的陪同下由沈阳飞抵长春短暂停留2个小时。
   此照片为蒋与各方人士会谈
  

:)


  国军中的领犬员与军犬在一起:)

··~


  国军队伍中,马上的孙立人。

:)


  国共内战,东北的国军这样筑起屏障。

··~


  民国,一次集会,孙立人步入会场.

:)


  新七军的鞍马练习.,抓拍!!~

:)


  :)

新1军军长孙立人的单人照片。



新一军的摩托车装备.



新一军士兵在照相馆照的照片.


   1948年5月,肖华任为东北军区第一前线指挥所政委。下旬,参加了指挥解放长春的战斗。在围困长春战役中,执行共产党中央军委和东北局“久困长围”的方针。
   长春围困战造成很多贫民由于经济封锁得不到粮食而饿死,具体饿死饥民数目尚存争议,死亡人数也一直是个谜团,作家张正隆在《雪白血红》里估计长春围城饿死十五万人,日本方面估计饿死二十万人左右,当时人在城中的国军军官段克文则在回忆录中估计饿死了六十五万人。这一点使得很多研究者给予长春围困战负面评价,认为D应为这一问题负责。
   具体过激的话不提了,哦,感兴趣的铜子可以查一些资料,嗯,当时,《大公报》发表《可耻的长春之战》,后受到《新华日报》发表《可耻的大公社评》反驳。
  
  
  
  

长春被围时曾泽生在一次集会上讲话.


  原伪满国务院成了郑洞国的兵团司令部


  
  
   白水台还是纳西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在白水台修炼成道,因而被人们奉为东巴道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藏、纳西、彝、白、傈僳等民族要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民族风情十分浓郁。

三十年代的香格里拉-白水台


   这个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麓,距香格里拉县城103公里,海拔2380米。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
   白水台的台项,是周长约一华里的平地,它的中央,有一个由10多个泉池串联而成的“天地”。沿平台往前,便到源头。在一株茂盛油绿的柳树下,泉水喷涌而出,积为小潭,天光云影,山花丛林,互相映衬;泉水从水潭流向“天池”,再由台项越过银埂玉丘,沿坡缓缓漫下,清泉与白底融为一色,似流银泻乳;再凑近仔细观察,泉中夹带着无数晶莹细小的白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粒儿虽小,但源源不断。这一片银色的世界,无一不是大自然的妙手杰作! (LS照片够闪吧)
  
  
   早在唐宋时代,白水台即已成为滇西一带有名的游览胜地。
   在源头的石壁上刻有明代纳西土知府木高所题诗一首:“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嘿嘿,见照片)

三十年代的香格里拉-白水台.


  中华卫生教育会一张公益传单。

:)


 
宋美龄莅临旧金山发表演讲



宋美龄莅临旧金山,当地报章的热烈反应。



宋美龄莅临旧金山,当地报章的热烈反应。


  
  
   现在,我们去的地方是广东罗定县(1993年4月8日已经改为市),罗定连接粤西北桂东南,是广东进出大西南的重要门户。
  
    梁为罗阳郡,因罗水得名。明万历年间,以讨平罗旁置州,因名罗定。1912年置罗定县,据说是蔡廷锴的老家哦。
  
  
  
  
  

··~罗定,城区(1919年)


  罗定,城区(1937年),房子更规模了,白墙黑瓦,显静谧。

:)


  罗定,古塔(1938年),当地有三元塔、文峰塔,这个属于?

:)


  罗定,树上的小屋(1937年),还有一架梯子,看样子经常有人上去。

:)


  罗定,新街道(1932年),
   上面一色的招牌,虽然不是招幌,但字体很整齐呀。酒米杂货等,一应俱全。远出的山的轮廓露出了,看来此地山地应属于山地。

:)


   
  罗定,雕刻工(1937年)。,聚精会神的做的手里的事情,案上还堆着木版。看来还有不少的活。

:)


  罗定,城区(1920年)。田埂,湖泊,生长的树木,连成一片。

··~


  罗定,茶室(1936年),这样的搭建,倒是很有风格,闲暇下来,可能喝上几杯。

:)


  1937年,罗定有这样一对夫妇,两人的眼神无限接近。

:)


  1925年,罗定的一座古塔,指引着归来的小船,挑水者立于河岸。

:)


  1925年的罗定,江边摆渡船上有中年先生,有小孩,还有拿伞的修女,真是一幅有趣的画面(看到他们背后的那堆石头了吗?是不是像个大头娃娃侧卧着呢)

··~


  1935年,罗定江边,中年男人倒提一只鸡向我们走来。

:)


  1926年,罗定江边,工人们在卸着货物,这里依旧繁忙。

··~


  1936年,这里有一处罗定的教会建筑。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修女了,这里当然是他们的家了,哦,看来离塔不远嘛,有当地的铜子吗?:)

··~


  1937年,罗定理发师给位客人理发,这张表情很有意思,两人配合着很好玩,看来是熟客。

:)


  1935年的罗定,一位木工在锯木头。

··~


  1934年的罗定,石狮上坐着一位男子,MS人的旁边还有匹马,打老远过来的?

:)


  1937年,罗定的一处小书店,原来是这个样子,柜子里我还看到了手摇铃铛。

:)


   1935年的罗定,一户农民在用脱谷机脱谷,裤子居然看上去十分的干净,现在的农村还在使用这脱谷机,一直延续?

:)


    农村的葬礼,1937年的罗定,我看到了穿着孝服的人穿过石板路---

··~


  葬礼上,当然需要请道士超度,看来他们都有番风度呢。

:)


   葬礼上,亲属们披麻戴孝,掩面伤心,都看不到面容,走路更是步步扣头,只是站在旁边的小孩疑惑看着发生的这一切。

:)


  葬礼上,亲属们披麻戴孝,掩面伤心,都看不到面容,走路更是步步叩头,只是站在旁边的小孩疑惑看着发生的这一切。

··~


  
  
   民国的罗定农村,有人在制作泥砖,牛儿们努力的踩呀踩··~

:)


  
    1937年,罗定祖孙三代一起照张全家福,老太太手上有个镯子哦,:)

··~


  补LS的照片。

··~


   
   拱日中路:在广州市西南,东接和平东路,西至和平西路。由东至西原名为鸡栏孖庙、拱日门、旧豆栏和荣华东(均街名),1931年扩建成路,并因原有拱日门(街名)而沿用“拱日”作路名,又因此段居中名拱日中路。
  

1936年,罗定街头即景,拱日中路?


  
   罗镜镇在罗定城西,晋末至南朝为龙乡县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
   清代至民国期间,罗镜镇先后隶属罗定州二都、罗定县第三区管辖。

1937年的罗镜,新的水泥大桥建成了,连接了交通。


  1937年的罗镜,农民在修理石磨。

:)


  
  
   1935年,罗镜的主街道上,少年匆忙走过,有一店称能巧造秤尺。

··~


  1932年,镜头下的广东一角,让我有一种俯视感,大家看到了什么?

:)


  广东郁南县古地名。郁南现辖地南宋时有都罗、武城两县,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

都城,吃甘蔗的小男孩无意面对镜头(1936年)


  1937年,都城,一名厨师不介意镜头很近。

:)


  1937年,都城一对母子,真的很像。

:)


  1937年,都城的学生代表,就找此位了,头发很有型。

:)


   

1937年,都城,将15个月的儿童放在里面洗个澡。


  终于到这里了,佛山黄飞鸿的老家。

佛山,华英学堂庆祝新教室(右侧)落成典礼(1919年5月30日)



佛山,华英学堂的职员和学生合影(1919年)


   去广东郁南县连滩孤儿院看一下--

连滩,孤儿院的孤儿们(1936年)


  1937年,连滩孤儿院外部,一条曲径。

··~


  1937年,连滩孤儿院的阿姨,教孤儿认字,后面的小朋友显然没有什么兴趣。

··~


  1935年,连滩孤儿院看门大爷也出镜了,笑的很憨厚。:)

··~


  1935年的连滩,孤儿院的厨房里,大妈准备做东西,狗狗也留了个背影给我们。

:)


   1935年,连滩,孤儿们吃饭的时间到了。

··~


   来到广西,当然,这里就是容县,据说这里是杨贵妃的故乡、沙田柚的原产地。
   容县在中华民国时期属梧州府,后属梧州民团区和行政监察区、督察区。1949年11月解放后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玉林、梧州两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

1934年,容县,一位儿童手拿帽子照相,显然,他喜欢它。


  1931年,容县的一位牧师和教民在逗一位小女孩。

··~


  1931年,容县的一位牧师和教民在逗一位小女孩。

··~


  1933年,容县,恹恹欲睡的儿童。抓拍真传神。

:)


1930年,广西平南不一样的老先生不一样的表情。

··~



··~


  刚才郁南的汽车站忘记看了,这就是1937年的郁南汽车站。

:)


  1949年1月,广西梧州,街道景色。

:)


  1920年7月,梧州郊外的景色,辛勤的农民留了背影。

··~


  1949年12月,广西梧州,卖盐小贩。注意:已经解放,前面我已经说过解放时间了:)

:)


  1930年,梧州的主街道,能够想得到吗?我看到有卖皮箱的,对了,看看,这位医生治疗哪些病症吧?

:)


  1946年11月,梧州做棉被的店铺内,大妈笑容满面,这里可以批发。

:)


  1947年10月,梧州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看看田间。

:)


  1947年10月,梧州农民在用水牛耕作

:)


  1949年10月,广西梧州,人们晾晒稻谷,这里有喜悦。

:)


  OK,广西先这样。

1922年,秦皇岛港第一条铁路


  1922年秦皇岛建的耀华玻璃厂


   给大家介绍中华民国的童子军吧。:)童子军为Boy Scout的译名,它是一种野外活动的训练方式,这种方法用以培养青少年成为快乐健康有用的公民。
   中国在民国初年由文华书院首先引进了童子军教育,它的产生和发展在当时的中国造成了相当影响。
   童子军自己制作旗帜,佩戴天蓝色的领巾,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街道上。
   1915年,“中华全国童子军协会”在上海成立,童子军更加迅猛地发展,其组织遍布中国。
  
    到1924年,有6名中国童子军应邀前往丹麦,参加第二届国际童子军大会。
  
    比赛中,中国童子军参加黑夜寻路、救护等比赛项目,表现非常出色,获得了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
  
  

参加广州市童子军第三次大露营的女童子军


   1929年中国童子军司令部成立,由何应钦担任司令。1934年,该机构又改组为中国童子军总会,这次由蒋介石亲自担任会长。
  
    这个时候,为了即将来临的抗战的需要,国民党要求童子军的训练科目成为中学必修科目。而加入童子军也一改以前的自愿募集原则,要求所有学生一律加入童子军。
  
    1936年,中国1万多童子军聚集南京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检阅活动。当时担任会长的蒋介石亲自检阅了童子军。
  
  

广州童子军庆祝中国童子军节。


  经过训练的童子军在此后的抗战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1932年,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中,上海的100多名童子军深入战区,从事战地服务工作,为各界所赞赏,其中4名童子军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上海“童子军”给前线抗日部队运送物资。


  三十年代,教育部规定初级中学生以童子军服装为学生制服,并佩戴童子军标志。

:)


  抗日战争时期,舞枪弄棍是童子军的重要训练课程之一。

:)


  民国,一位小童子军单人照片。

:)


   童子军教育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作用;对童子军的自立能力的培养和品格修养也起到促进作用。如童子军的誓词规律中,“日行一善”、“助人”、“责任”、“劳动”等,都有助于青少年品格的修养。
   1926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青年部鉴于童子军教育“尚仁侠、重纪律、颇富革命性,不惟民众武装之前导,且可站战线上负警备之责,实为学校青年最要之课外教育,”同时,为使其成为“智、仁、勇”之革命青年,因而力求童子军训练一致,力量集中、组织统一。
  

都城,收听广播的童子军(1936年)


  童子军有三句铭言:“准备、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平时他们做一些社会服务工作,清洁街道、扶老携幼,为一些大的社会活动服务、维持秩序,同时,他们还是社会运动、国家号召的积极行动者,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

童子军在贴标语


  小童子军和妈妈在一起。

:)


  一组民国童子军组图。

刊物··~



队列··~



··~



中有一位???呵呵



小伙伴-


  
  翻开童子军的书,会看到这些---

:)


    散落的民国票证与证书等,来一组。

民国30年(1921年)11月,河北省日属医院颁发的护士毕业证。实际上也就是该学员在这家医院的工作许可证,“自我培养,自我使用”是我国早期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



民国21年(1932年)7月,圣约翰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毕业证书



民国11年阳曲县地丁上下忙串票 (红色)收款人持有



民国11年(1922年)12月,清心幼稚园园长颁发给学生的肄业证书.



民国带附加剿匪费的钱粮执照.


民国长丰轮船客票



民国司法状纸



土改大胜利、农民大翻身字样



1948年 吴县分局发证 (职员证).


    嗯,这个很有意思。

民国回帖执照


  民国电车票是这样的

:)


  外国通商在中国发行的公债.面值50美元.有贴息和5%的利息

··~


  :)

广西为建筑桂全公路给的执照


  LS为民国私立乐山孤儿院附小毕业证书,更正

广西为建筑桂全公路给的执照


   林纾:(1852—1924年)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光绪八年(一八八二)举人,官教论。
   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复肆力於画。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其题画诗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花鸟得其师陈文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作矣。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林纾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林纾先生在照片上题有:“畏老闽南,云 二人契合本由天翻云覆两知多少彼此心同金石坚 辛酉四月 云章老兄约余合影并题二十八字 用词交谊 弟林纾谨识时年七十”
    (辛酉即1921年)

1921年四月林纾先生70大寿与老友罗云章先生在北平合影留念


    爱因斯坦此次到上海,引起中国人对相对论的极大兴趣.北京、上海、南京各大学也一一发出讲学邀请.爱因斯坦本人不仅在宴会上欣然接受了这一邀请,而且在和其他人的谈话中也一再明确表示,因要到北京、南京各大学讲演,还拟在上海讲演二三次,因此,希望离沪早去早回,表示在日本“逗留7个星期之后即来中国.”
  
  
  
  
  The China Press(大陆报)(1922年11月14日)关于爱因斯坦夫妇到沪有关报道(其中标题之一为:Einstein Here, Pleased with Nobel Award;在另一篇报道中还有爱因斯坦签名及其所写下的β因子).

民国日报(1922年11月15日)载爱因斯坦到沪讯息


   据报刊报道,中国人看到的爱因斯坦是这样的形象:他“是一个相貌和蔼的绅士,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牧师,而不像是发展了颠覆世界的理论而且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手中得到诺贝尔奖的人.他穿着很普通的黑色衣服——一件礼服,带了一条黑白相间的领带,这和他的胡子很相配.他有着一头短而浓密的灰色头发,就像是一顶纸制的王冠,有的地方被压扁了.他还有一双棕色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他说起话来,声音温柔,根本没有经常能够在德语中听到的刺耳的音调.”

The China Press(大陆报)(1922年11月14日)关于爱因斯坦夫妇到沪有关报道(其中标题之一为:Einstein Here, Pleased with Nobel Award)



民国日报(1922年11月15日)载爱因斯坦到沪讯息.


   爱因斯坦还曾表示要去参观某烟草公司,但后来由于时间不足未成.
   爱因斯坦就他到上海的感想讲道:“余第一次至东方,极为欢喜,有许多惊异之闻见.此间理想之气候,澄清之空气,南方天空灿烂之星斗,皆使余之头脑得一难以消灭之印象.此种印象,余将永不忘之.”从这段话看来,爱因斯坦对于从香港到上海这段航程是极为愉快的.当有人问他最近又有何新发现时,爱因斯坦答道:“以个人而论,与科学研究上并未能有所增益,惟闻有英国科学家若干人,在澳洲西海岸试验,已经有显著之成绩.惟其真价值如何,尚不能臆断.因其图片等需送往伦敦以极其精细极准确之仪器量之也.荷兰科学家之赴圣诞岛者,以天气严寒,未有确实之成绩.此行予虽亦在被邀之列,顾以家内工作甚忙,故不能不以最后谢绝之.”

时事新报(1922年11月15日)载爱因斯坦到沪讯息.


   南京中央医院的前身是1929年1月筹建的中央模范军医院,它是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刘瑞恒奉蒋介石之命而建的,主要收容伤病员,兼便市民就诊。
   院址在中山东路黄埔路口。当时征地产50亩,购置活动木屋13座及X线机等医疗器械,设置临时床位300张,1929年10月1日开诊。1930年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将中央模范军医院改名为中央医院,划归内政部下辖的卫生部(1931年4月改为卫生署)直接管辖,由刘瑞恒兼任院长。中央医院是民国时期南京兴办的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国立医院。

南京中央医院的照片


  1922-1927年交通部南洋大学校门.

:)


  协和医院收治的我国首例“连体奇人”手术病历。.

:)


  天津金钢桥连接中山路与大胡同,于1922年(民国11年)始建.于1924年竣工。

:)


   记得中国的一位老朋友吗?很有名的,那年,毛写了《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小的时候,在我印象中,他肯定是灰溜溜的仓皇逃跑了,因为新中国成立了。
   今天我还是要看看这位老头,其实后来,直到现在,我都很尊敬他。因为司徒雷登是一位教育家,曾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是“燕园之父。”
   司徒雷登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司徒雷登四处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轮美奂的新校园,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少虞、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还记得毛在《别了,司徒雷登》里写道:“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
   再次看到,我已经不理解了。

司徒雷登清晰照片


   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的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21年他受聘为中国教会教育调查团成员。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燕大女子学院入口


   毛在《别了,司徒雷登》里写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1946年,司徒雷登和燕大新生在一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司徒雷登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

司徒雷登办公场景


   司徒雷登为燕大培养出中国52名两院院士,1979年邓小平访美团三分之一的成员。OK,我们来看看通过照片再现这所大学吧。
   燕大和美国学术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法学院和普林斯登大学有协作关系,得到经济援助,可以互换教师;以文学院为主与哈佛大学有协约,得到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其它和纽约协和神学院、哥仑比亚大学等美国名大学都有关系。
  
  
  
  

1948年,燕大学生在博伊德健身房随着匈牙利舞曲起舞


  朋友高厚德曾对司徒雷登说,燕大的最高理想是为中国人民服务,而不是单纯为某个政治势力或某个政府服务。“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只是其中的一种。”
  
  
  
  
  
  
  

燕京学生的一次戏剧演出


   燕京大学虽然18个系,可是学生并不多,办学规模只是800人,有的系四个年级加起来,也不过20、30个人,但它的水平是很高的。燕京学费、宿费、杂费,一学期156元,在当时是个十分庞大的数字,高门大户的子弟是不在乎的,普通人家子弟往往担负不起。
   但如果直考进燕大,努力再争取到好成绩,那还是有办法读的,因为它有名堂众多的奖学金。获得一个奖学金名额,便可解决问题了。自然,家中再有钱有势,而功课不好,中英文不过关,那也是考不上燕大的。当年汉花园、清华园、燕园,这“三园”的入学考试都不是好闯的关,是不讲情面的。

燕京大学展开爬杆比赛,以获得上面旗帜,但是经过半小时,没有人曾成功地达成它。


   燕京大学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宫殿的式样,而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最算是再穷的孩子,只要你成绩足够优秀,这些你也能享受到。
  

学生晚餐时间在餐厅用餐


  新一军烈士墓在广州城北白云山马头岗之阳,据说纪念碑已与厕所为邻,东纪功亭已被菜市场笼罩,今昔对比,不胜欷嘘啊!
  
  
  
  




  纪念碑上的鹰不见了,字也被铲除


   1927年被北伐军击败的军阀孙传芳,曾经踞有长江流域富庶繁华的五省地盘,号称五省总司令,不可一世。
   有一次,司徒雷登和孙传芳见面,孙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外国人要到中国来教育中国人呢?”
   司徒雷登回答:“文明不是民族性的,而是世界性的。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文明融合为一体,那么就能加深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同古老的中国文化合作,以帮助产生一种新的文化。”
   孙说:“多谢你的好意。可是你的来意是什么呢?”司徒雷登直截了当地说:“我来看你就是为了向你筹集捐款。”
   孙站起来说:“日后再找个时间见你吧。”那一次孙只给燕京捐了100美金,不过后来孙还是慷慨地捐了2万美金。孙的儿子也进了燕京,学习非常刻苦。
  

燕京女子大学学院伟大的年度内政,就是所有各部门学生和老师为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开展的植树仪式


  记功亭已被喧嚣的菜市场笼罩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中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纷纷内迁之际,美国政府也要求在华的美国平民迅速撤离。燕园升起了星条旗,又特别在大门上贴上公告,不准日军进入——燕大选择了坚守。
   北平沦陷期间,燕京大学是唯一留在沦陷区而不受日伪管制的高等学校,成了不甘做亡国奴的沦陷区学子的寄身之所。燕大招生规模也随之急剧扩张,从以前奉行精英教育,每年招生不足百人,到1938年7月录取新生605人,为历年最多的一次;1941年,注册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128人。

燕园女学生第一次演莎士比亚戏剧经典-《无事生非》


  
  
    
  
   虽然司徒雷登并不认同中国共产党,但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依然在燕京大学里正常地出版,学生还组织了第一个去延安的访问团,沿着斯诺走过的道路去了延安。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在重庆第一次见到司徒雷登,竟然还曾满脸笑容地对他说:“久仰!久仰!你们燕大同学在我们那边工作得很好!”

学生们在寝室里休息学习


   来自日本的巨大压力,更有赖司徒雷登一人抵挡。燕大学生被捕,他总要与占领当局交涉,迫其放人。
   日本人教授到燕大任教,司徒雷登没有断然拒绝,但他拒绝占领当局派遣日本教授,表示宁可关门也不牺牲学校的独立性。
   他挑选了鸟居龙藏作为客座教授来燕大从事研究工作。鸟居龙藏不仅学问博大精深,而且宅心仁厚,一直坚定地反对侵华战争。
   到燕大后,他埋头治学,绝不与占领当局合作。而当燕大遭占领当局查封时,他竟以70多岁的高龄,站在校门边,颤巍巍地向被捕的燕大师生深鞠一躬。
   燕大关门后,失去经济来源、朝不保夕的鸟居龙藏拒绝食占领当局之粟,宁愿靠两个女儿打工以勉强维持生计。
   1942年,鸟居龙藏明知日美两国开战、占领当局明令禁用英文,仍以哈佛燕京学社名义,出版了他的英文著作《辽代画像石墓》。而且该书的序言竟然是已成阶下囚的司徒雷登写的。
   当时燕京大学在经济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日本人派了一个高级军官去见司徒雷登,询问燕大是否接受日本方面的一笔可观的补助年金,被他一口回绝。

燕京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这张感觉特别好)


   1941年12月8日清晨,浓云密布,寒风刺骨。
   燕京大学睿楼地质课上,白发苍苍的美国教授刚刚把一张地图挂到黑板上,一阵刺耳的马达声突然划破了肃穆的校园气氛——身着土黄色军服的日本宪兵驾着摩托开进了校园。同学们面面相觑。
   教授镇定如初,仿佛什么也没发生。直到讲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才坦然对大家说:“同学们,再见了,多保重!”

947年7月,叶文超,郑先生,大使斯图尔特和学生和教员在一起。


  :)

更正:1947年7月,叶文超,郑先生,大使斯图尔特和学生和教员在一起



LS为1930年,燕大学子篮球队


   教务处一名职员疾步赶来,通知大家到贝公楼礼堂开会,在日本宪兵用刺刀逼着代理校务长高厚德宣布学校解散。
   而被赶出校门的燕京师生相携从开封向西,渡过黄河;然后转道郑州至洛阳,由洛阳辗转前往成都。1942年11月8日,盛大的燕京大学复学典礼便在成都隆重揭幕。
  

948年8月,燕园一个角落里的庭院。她们如此兴奋,是因为负责的园艺中,豆芽悄悄的出现了。


   
   司徒雷登对于学生更是像一个慈祥的长辈,在燕京学生人数较少的时期,他能够准确地说出每个学生的名字。
   后来学生逐渐增多,但他依然努力做到这一点。每年的6月24日,燕大的学生必定来到居所,给这位受他们尊重的校长祝贺生日。
  
  

学生们在燕京大学博伊德健身房


   1926年,司徒雷登的夫人离世,她的墓地成为了燕大校园中的第一座坟墓。他没有再婚,“燕大已经成了我的迅速发展壮大的家庭。学生们常常自己讲,他们是我的孩子,而我对他们也确实怀有父辈之情,我能够把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工作。”
  

燕大一角


   同事曾描述过司徒雷登的生活:每天6时即起床,晚上11点就寝,他连身体带灵魂送给了燕大,整天忙忙碌碌,一向苦干,他不添置衣服,他的内衣更是七缝八补。他的饮食也极简单,有时爱吃一点北方的饺子,或煮得稀烂的汤面。司徒先生干了一辈子事情,只有战前在银行存了1600元国币,到如今还是那么多,照目前南京的物价,不够吃一杯冰淇淋。
  

1941年,燕大两少女的卧室


  1945年复校,第一次开学典礼在贝公楼举行。这一年,燕京大学分别在北平与成都两地开学。
   陆志韦与洪煨莲、侯仁之、林嘉通、蔡一谔先生等共同组织起学校的教务、总务、财务、学生生活辅导等方面的工作班子。在教务方面,组织起了文、理、法三个学院的教师队伍以及预备班的教师队伍。图书馆也加紧进行了整顿,并准备先开放一个大阅览室。
   复校开学一开始,就开出了文、理、法等三个学院的必修课和几十门选修课。教师们沉疴未愈,却精神抖擞,没有教科书就自编讲义,没有教具就土法制造,理科实验开不出来就先画图讲解。

燕京大学贤者纪念馆.


   战后建设需要大批工科人才。燕京大学过去曾办过制革、化工等应用学科,培养了不少实业人才。
   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扩大,办起机械、电机等工科是很切合实际的。1945年复校之后,开办工科的意见又一再被提了出来,向国内一些民族资本家募集捐款兴办了工科课程。
  

燕京大学-女生在宿舍交谊厅


  燕京大学,只存在了短短33年。燕京大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从不名一文的“烂摊子”一跃为国际知名的一流综合性大学。
   1935年的燕京大学已经享誉国际,当时对于政府的一些部门来说,它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有一次司徒雷登发出了这样的抱怨,蒋介石知晓之后,立即为司徒雷登在南京励志社安排了一次演讲。那次演讲,蒋介石临时有事,未能参加,但是在当时的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的率领下,包括宋子文、孔祥熙、张群、何应钦、陈诚在内的各院、部和三军负责人近200人出席了这次集会。在这次演讲中,司徒雷登把燕京大学的种种状况介绍给当时的官员,以至于此后的燕京毕业生在应聘政府职员的时候,政府部门都不得不对他们青眼有加。
  
  

学生走出宿舍楼 1941年


  燕京大学一角

:)


  燕京大学开展儿童福利计划。托儿所的教师雷小姐和李小姐,督导着孩子们吃东西。

:)


  :)

1937年,燕京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1927年10月, 许博士授课哲学与社会演进

  1927年,燕京大学学生自组学生团体

:)


  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
  
  
  
  
   当年,梅贻宝先生获美国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燕京大学。这是其照片。

:)


   LS更正为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办起燕京大学临时学校,孔祥熙任校长,梅贻琦人代理校长时的照片(最近老引用错误。)
  
  
   据说,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具体的体现就是成功的建立了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制。不过,历史自有其可玩味之处,“诸君子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独有梅贻琦在身后赢得“翕然称之”、“胥无异词”。

梅贻琦


  :)

燕京大学,宋先生义人被授予koble奖学金


  燕大,文艺学学院院长梅博士和常旷宇先生相谈,告知一名学生近日抵达成都.

:)


  燕大,学生们在寝室午餐在寝室

:)


  1932年,棒球队。

:)


  燕大,儿童福利计划幼儿园部分的经费是由联合国援助。

:)


  1948年,燕大,吴家村养鸭场

:)


 
1941年,电子布告栏和电子邮件局



1938年5月,燕大女生在表演舞蹈


  
  司徒雷登 燕大之父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1931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



1921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指南


  :)

1930年趵突泉


  陈香梅与飞虎将军陈纳德蜜月热吻照

@@~


  李宗仁夫妇手持副总统当选证书合影

@@~


  1946年5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还都令,宣布5月5日凯旋南京。

@@~


  民国的玉环车站

@@~


  毛泽东儿子毛岸青1947年在苏联上大学

@@~

   1948-194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变的年代.对于合法的政权-民国政府,还在焦头烂额的应付内政外交,但它在大陆的统治已现黄昏,即将被一个新的政权所取代.
   内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幸的,内战中,国府挽救不了战争的颓势,街道上报童的声音,传出来的都是哪里的城池又陷落,对于我们的教科书上来说,却是哪里被解放了.
   我常想着,国府就像一个丝毫没有安全感的老人,在凄风苦雨中渡过最后的岁月,他仅有十年时间和平,8年抗战,其它时候都在兄弟阋于墙的争斗,终于,他席卷了所有的酸甜苦辣,离开了大陆.
   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作为黄金十年中的远东第一城市上海来说,解放前的几个月,甚至解放前的一年.到底是怎么样被一个新的政权所取代,通过这些极少的珍贵照片.或许可以看到一些当时的情景,希望能够再现点.

1949年,解放前的几个月,上海大世界。 看到了那剿匪的标语吗?


上海快解放了,报亭把所有《生活》周刊贱卖掉...............

@@~


  上海1949年,乞丐低头讨吃的,但是写的那笔字,却让人印象深刻.

@@~

  上海5月,卖年画的小贩.(哦-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


  1949年,即将登上Wooster Victory号的外国小难民

@@~


  1949年7月或8月,等待离沪许可的天主教牧师

@@~


  1949年5月上旬,上海南京路上读报的人,他们是否在想,到底一个时候样的时代会来临?政府到底还能坚持多久?或者其它?
   但事实上,至多20天后,解放军来到了上海滩.

@@~


  1949年5月上海,在电影院(Capitol Cinema) 前卖零食的小贩没有歇息, Capitol Cinima应在北苏州路与乍浦路交界处,上海的铜子,是吗?

@@~


  1949年5月上海小人书摊上,依旧有光顾的人.

@@~


  1949年5月,上海武侠书地摊,安静如常,店主拿着书,看着镜头.

@@~


  1949年5月后,力士香皂广告依旧在那里,没有来得及拿下.

@@~


  1949年5月,从上海虹口5号码头离沪的嬷嬷告别中国.不忍抬头.

@@~


  1948年5月,上海一对绣花的母女边忙着,边说着知心话.

@@~


  1948年5月,上海贩卖蛇和蛇药的小贩推销着自己的商品.

@@~


  1948年1月,绘有好莱坞明星Lana Turner的广告牌,(哎,谁也救不了这个世界)

@@~


  1948年1月,出售美国杂志的路边书摊。

@@~


  1948年1月上海,卖年画依旧获得人们的观看.

@@~


  1948年1月,上海街景

@@~


  1948年1月,上海街景

@@~


  1948年3月,上海。街边杂货店

@@~


  1948年3月,在苏州河舢板上晒鱼的女人。

@@~


  1948年2月,上海有兄弟还在玩打气枪,想起CS了.

@@~


 
  1949年5月,上海审判共产党员

@@~


  1949年5月上旬,枪毙提前闹事的共产党员

@@~


  1949年5月上旬,枪毙提前闹事的共产党员

@@~


  1948年3月上海,一位迎客的画室老板,老板看样子很有感觉.

@@~


  1948年5月上海,从篱笆缝中偷看一个杂技团表演的一家人:)

@@~


  好吧,上海解放了,1949年7月庆祝解放举行了大型的游行活动.

@@~


  1949年7月,在外滩游行的警察队列.这次游行与以前的每次都不一样了.在他们心里,这是一个新的时代.

@@~


 
  上海1949年7月,在南京路上游行的解放军

@@~


   上海1949年7月,游行的女兵们。
   我看到了上面写的字:“中苏合作。”这个深深影响我们国家的行为艺术,它的表现方式,至今还浸透在我们的骨子里。

··~



上海,参加解放军游行队伍里的的市民 - 此人像不想某些电影里的投机倒把的工贼?


  1949年上海7月4日文化游行,意思很明显。

··~


  1949年秋天上海游行队伍中的舞狮队

··~


  1949年,在上海跑马厅里休息的游行G队伍

··~


  1949年7月4日,上海庆解放游行, 踩高跷打出毛的宝相。

··~


  1949年7月4日,庆解放游行,某些人甚至上演街上活报剧.....

··~


  1949年7月4日,对于上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热闹的一天,但个人的命运在国家的命运面前,却是十分的微小,以后,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那天,上海的百姓们就这样观看解放军游行,这里有七八钟的太阳--青少年。

··~


    一个不反思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简单地否定现在或者肯定民国都是不理性的,看看民国上海滩的夜总会吧,再想想现在,我们不一样在走那时走过的路吗,同样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文化,同样的十里洋场及广大的贫民,那么试问,毛泽东时代究竟是什么时代,民国我们是弱国,但已经开放,在跟世界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交流学习,老毛时代我们更穷,闭关锁国.而现在还是走回民国的路子,向外国开放,拼命地追赶世界,但仍然不发达,不管技术还是文化已经被西方所垄断,在这里争论现在还还是民国好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老毛时代是一种倒退已经不言而喻,我们真正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为什么总要经历这样的轮回,不反思历史我们不能真正地进步,现在一味地好大喜功,歌功颂德或者妄自菲薄都是不对的,几百年来我们的社会总是被过多的政治符号,思想价值观所困扰,现在我们理所当然的一切,在几十年前的人的眼里都是一种罪恶,小时候乃至现在的很多官方教科书仍然写着资本主义都是吃人的,是罪大恶极迟早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其实不管官方还是民间大家心里都明白,社会主义已经是不灵的,只是说不出口,为什么?因为社会主义是现在政权的合法性的来源,否定社会主义就等于是否定了现在的政权,很多人痛击现在社会的不公平,其实中国的问题不只是不公平,而是不承认不公平,中国的本质困境是虚伪,只要仍然捧着马克思,举着社会主义,这样的困境就很难走出去,因为世界的主流是西方,我们只能是融入主流,没人知道我们还能这样扛着旗帜口号走多久,我们需要是反思,彻底地反思,而不是口号,旗帜,皇帝的新装

  和蒋介石照相还要给他10快钱,
  偶偷拍了一张


  军人结婚纪念照片1946年

:)


   辽沈战役已经60周年,我们通过国军的照片看看这个即将改变的时代。

1948年1月,沈阳。一头骡死了!


   1948年1月,沈阳,国军在路上设了路卡,照片上是侦察兵在搜查看有没有窝藏的共军。

:)


  1948年1月,沈阳,被俘的共军女兵,据称,这些女兵是共产党军的慰安妇。

··~


  1948年1月,沈阳。在雪地里艰难行军的国军(步兵)部队。

··~


   1948年1月,沈阳。国军一军需运输队安静进入沈阳。

··~


  1948年1月,沈阳。在齐膝雪中训练的(国军)步兵。
  

:)


  
  1948年1月,沈阳。在雪中训练的国军炮兵。

··~


  1948年10月,沈阳,不停歇的国军军服厂忙碌的人们。

··~


  两个受宽大处置的共军俘虏正在........

··~


   
  1949年5月。 穿草鞋的国军士兵,想起了抗日时期,他们的双双草鞋。
  

··~


  1944年北京故宫的彩照,那时北平的天际线多干净,太和殿几乎是城中的制高点了。

··~


  1946-1947年,黄浦江支流上的小货船。

:)


  1946-1947年,卖大麦茶的老头,面对镜头。遮住了脸。

··~


  1946-1947年,三轮车和广告牌。

:)


 
  1946-1947年,上海街区鸟瞰。

··~


  1946年4月,就任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的商震。

··~


  1946年, 美国援华面粉空运至上海,准备运给难民。

··~


  1946年, 这些面粉主要是用于救助内战难民,给他们一些帮助。

··~


  1947 年, 南京西路。

··~


  1947 年, 肉摊头,那两个树桩刀砧板现在大概是看不到了

··~


  1947 年, 夜总会的歌女。

··~


  1947年2月,国军69师列队。

··


  1947年4月,上海市长吴铁城(右二)会见来访的韩国总统李承晚。

··~


  1947年7月1日, 上海。 运鸡鸭的黄鱼车。.

··~


  1947年, 上海大新公司前, 一个领袖给我们带来的........

··~


  1947年, 九曲桥上晒太阳的乞丐。

··~


  1947年, 马路市场。

:)


  1947年, 上海。 马力公交车,:)。想起奥运会时期,宝马MS有辆独一无二的款式,与这很相像。

··~


  1947年, 上海。 卖二胡的小贩。

··~


  1947年, 小菜场。

··~


  1947年, 拥挤的苏州河,长篙摇撸荡起的水花依旧,只是担心那些靠岸的船怎么出来。

··~


 1947年,天津塘沽港,从北平撤离回国的最后一批美国兵。

··~


 
  1947年,上海市长吴国桢在市府支持会议。(清华的校友哦)
  吴国桢: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1936年长江发生洪水,吴国楨下令修建了巨大的堤防工程,挽救了这座城市

··~


   LS城市指汉口。

1947年,联合国救济总署援华物资抵达上海。


  1947年,联合国救济总署援华物资在上海港过秤。

··~


  1947年,财政部长孔祥熙在儿童节聚会上.......

··~


  1947年,吴国桢长衫马褂照。

··~


  1947年间, 南方弄堂的早晨。

··~


  1948年1月, 上海。 白猫花布有金山,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广告牌,很好的电影........

··~


 
  1948年5月,上海大世界。

··~


  1948年5月,上海大世界。

··~


  1948年10月, 浦口,穿着捐来衣服怀抱婴儿的少妇等待南撤。(此张让人感慨)

··~


  1948年10月, 一架运输机用于从沈阳撤离国军家属至上海,也许更多人感觉到了什么?

··~


  1948年, 一张电影广告牌挂在街头,行人走过.......

··~


  
  1948年, 电影和被单广告牌。

··~


  
   黄宗霑(James Wong Howe,1899年—1976年),美籍华人,出生于广东台山市白沙镇西村永安村。1904年随父移民美国华盛顿州。黄宗霑毕生拍摄了135部电影,导演过3部电影,总共获得过11次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1953年,黄宗霑拍摄的电影《玫瑰刺青》摘取了第28届奥斯卡最佳摄影金像奖;1963年,黄宗霑拍摄的《赫德》一片,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金像奖。
   他是首位荣膺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其事迹载入了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摄影师之一。曾被国际电影摄影师协会(International Cinematographers Guild)会员投票评选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电影摄影师之一。
  

1948年, 电影明星导演 黃宗霑 (James Wong Howe)


  1948年, 壳牌(Shell)石油公司中国总部.

:)


  1948年, 华商工厂和仓库。

··~


  1948年, 廉价太阳眼镜摊贩看着货物。

··~


  1948年, 上海,弄堂给水站。

··~


  1948年, 上海某码头。 散民哄抢纸张。

.....


  1948年, 外滩, 轿车, 舢板。

.....


  1948年, 外滩。

··~


  1948年, 牙膏广告牌.,老牌子了吧???

:)


  1948年, 英国领事馆,很有特色的建筑。

··~


  1948年, 在跑马厅踢球的人....

··~


  

  1948年,黄浦江上游弋的帆船.喜欢这样的船只。

··~


  1948年,蒋纬国装甲部队的士兵们。

··~


  1948年,美军海军陆战队登陆上海

··~


  1948年,南京路夜景.

··~


  1948年,上海。洗脸刷牙中的孤儿院女孩。

··~


  1948年,上海。肖像画室里........

··~


  1948年,上海行人匆匆而过,那个街头的乞丐衣衫褴褛,留在了城市的历史中......

··~


  

  1948年,苏联驻沪商务处。 相当气派的楼房呀。

··~


  
  1948年,沈阳。 打地铺的国军士兵。

··~


  1948年,外滩夜景。

··~


  1948年。 (英商)煤气公司 - 就是泥城桥那个吧??

··~


  1948年。 浦东. 美孚石油公司。 (当时称 Standard Vacuum Oil Co.)

··~


  1948年。 外滩。 字林西报。HLL的报社呀:)

··~


  1948年。等车的人们与电影钟表广告。

··~


  1948年。根据张爱玲小说《太太万岁》改编的电影广告。

··~


  1949年5月21日, 如潮的解放军云集上海。

··~


  
  1949年4月1日-4月30日的上海代市长陈良。

··~


  1949年3月,南下逃难者挤在一火车头上。

··~


  1949年5月21日, 在上海市郊的解放军,对未来的局面很有信心。

··~


  1949年5月, 上海Ritz酒吧外观。

··~


  LS为1949年5月21日,解放军不知在干什么,是构筑工事还是搬运粮食?更正 !~

1949年5月, 上海Ritz酒吧外观。


  1949年5月, 撤离美国侨民及国民党官员的美国军舰USS Pasadena.
   现在的美国海军 USS Pasadena 是一艘核潜艇。

··~


  1949年5月, 城隍庙荷花池中的李平书雕像。

··~


   
  
   这张课堂的照片叫人感慨......
   想起最后一课了,时间不详,是在上海的郊区,应该离解放不太远了。

··~


  战乱时期,农民照样干活....

··~


  有轨电车穿过古老的街道

··~


  (以下文字为此类照片的注释,非本人情绪,请斑竹铜子们理解)

一批义愤填膺的军校男生。 群情高呼“打倒 共 CHAN D”。


  民国一家朴素的衣帽铺,间或卖些小日用品。

··~


  民国的一家烟纸店,:).
  
  
   看到大大小小的瓶子了吗?想起小时候,里面都是我值得留口水的东西呀....回憶ing!!~

@@~


  民国,一家商人会客室,典雅宽敞,按现在的话说,很中式....

··~


  民国的一位小皮匠

··~


  民国时的一个小皮匠

··~


  民国,小吃摊前,不知道卖的什么?想吃呢!!~

··~


  民国,小吃摊前,不知道卖的什么?想吃呢!!~

··~


  
  襄阳公园(民国称为Ravine公园)与俄国东正教堂.

··~


   襄阳公园(民国称为Ravine公园)与俄国东正教堂

··~


 观看西洋镜??


   1948年1月,舞女们冲击上海社会局抗议提升执照费,现在,这样情况,谁说还能复制?
   呵呵,有兴趣的人可以“舞潮案”,当时上海滩蛮意思的事情。

··~


  
    
  
  
   民国,由上海市长主持的一次集体婚礼

··~


  上海市长吴国桢主持会议

··~


  吴国桢下去访谈老人

··~


  外滩,字林西报 (North China Daily News)大楼。

··~


  民国时期的提篮桥监狱,我印象很深刻的的原因是,林昭据说一直关在这里。

··~


  班驳照片上苏州河上的小船

··~


  民国时期的一处书报摊,看看有什么杂志报刊呢?:)

··~


  一位上海MM的留影

··~


  上海市长吴国桢全家福照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民国时期的太和殿

··~


  民国农村的小孩子照相一张。

··~


  民国,上海一家棺材铺里...........

··~


  民国时期,上海一家禽蛋加工厂

··~


  民国,儿童乞丐在街边睡觉。

··~


  民国,农民们从水井里装水, 时间地点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