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2新手攻略:中国农村教师在英国学校感受到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05:34
2009年12月25日 08:10: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中国的农村教育可以向英国学习和借鉴什么?湖北省支教教师赴英培训团的老师们在12月中旬结束了为期三周的紧张培训后,以自己在英国的耳闻目睹和切身感受,作出了见仁见智的回答。
农村中小学老师来英访问,这在大规模的中英教育交流合作中是非常罕见的。培训团的24名大学毕业生是湖北省教育厅从上万支教大 学生中筛选出来的,他们都已完成了在湖北农村的3年支教期,并选择留在当地从事农村教育事业。从11月下旬开始,他们参观了英国威灵顿中学等11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校,参加了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举办的4次培训课,学习中英教育体制比较、教学中的领导能力培养、个性化教学、新技术尤其是全球化对教学的影响。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走一路,学习一路,讨论一路。培训结束时,在我驻英使馆教育处专门为他们举行的座谈会上,这些来自农村学校的老师们感言良多。
英国的分层教育是大家发言颇多的话题。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副校长何欢、麻城市三河口中心学校老师杨晓靖、施恩市红土乡石灰窑初级中学老师梁大庆、阳新县半壁山农场学校老师陈磊等都认为,中英都搞分层教育,但侧重不同。英国学校根据不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不同的班,目的是使各层次学生达到应有水平;实际操作中是教育资源向差生倾斜,例如在周末专门为差生补课,重点在扶差。而国内分层则重在培优,教育资源向优生倾斜,以提高考试成绩,提升学校名声,差生往往被甩掉,扶差工作有很大差距。孝昌县卫店镇初级中学的数学女教师涂维娟说,如果中英两国的学生进行比赛,我们的优等生和中等生都能赢,但我们的差生肯定输。大家都认为,扶差如何搞的确是农村教育需重视的问题。
农村学校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意识和理念需要提高成为培训团成员的共通感受。不少老师指出,国内老师的知识面比较窄,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眼皮底下的“一亩三分地”,较少涉及这些意识和理念。而英国的校长和老师则都很注重向学生传输这些意识和理念,在参观的学校中,“国际公民”教育也常见于墙报。
杨晓靖特别指出,英国学校和所在社区的交流特别好,课后学校向社区开放,社区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健身等设施,从而更了解学校,理解学校。社区、家长和学校之间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关系,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英国教育部的正式名称为“学生学校和家长事务部”,由此可见英国并不把教育看作只是校门内的事。我们农村也搞家长学校,但效果不尽人意,老师跟着一个个家长谈,而不像这里是一个个家长跟着老师谈,其中原因值得探究。
梁大庆参加培训感触颇多。他认为,英国中小学教师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对选择什么教材有充分的发言权。校长对招聘什么样的老师,比如是适合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有着充分的发言权。网络教育的作用在英国学校很突出,学生因故在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此外,学校还很重视学生的才艺发展,他曾问一位英国校长:如果一个学生的某个特长特别突出,超过了学校的教授能力,你们怎么办?该校长回答说:那就给他找一所更适合的学校。他印象很深的是,英国非常强调个性化学习,学生的个性非常张扬,作品在学校里到处张贴展示,这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是极大的鼓励。涂维娟认为,英国小学设置的学科很多,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到了初中再选择学科。相比之下,国内学生必须学多门学科,无力发展个人兴趣。
来自神农架脚下的巴东县沿渡河镇民族中心小学刘艳章老师有自己的独特观察:英国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国内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她在小学教的内容,这里在初中还未必学。培训团在英国超市付账就不时碰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很简单的算术,但收银员算了很长时间还算不清楚。
和刘艳章观察相呼应的是,近年来英国关于中小学生数学和语文水平下降得令人担忧的报道不断。英国政府部门研究发现,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英国中小学教育中的表现超出了所有其他族裔的学生,华裔学生的总体学习记录总是最好。英国负责学校事务的教育大臣吉姆·奈特今年3月访华时就表示,希望将中国文化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引入英国学校,以提高英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他在谈到英国教育相关改革计划时表示:“中国最有名的哲学家可能会回答我们的教育问题。”
承担培训事宜的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的罗斯玛丽.波特说,中国学生非常勤奋,值得我们学习。她认为,培训团的感受反映出,中英两国教育其实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全球化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学校教育如何才能使学生去发展,去适应?
英国中小学校设施的良好,资源的丰厚,教学理念的新颖,迸发为培训团每个老师由衷的感言。梁大庆的话可以代表大家的感受,他说:英国现代教育起步很早,教育有强大的物质基础,非我们可以攀比。比如,英国学生要学习汉语可以到中国,而国内农村学生出国学习基本不可能;英国的校园大,每班学生20人左右很普遍,而国内农村一个班可以多到70甚至90人。这是中英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差距,也只能靠发展来缩小。只要我们齐心努力,农村教育是会改善的。他说,我们应是乐观的,而不只是看到差距后叹息。
老师们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在英国培训的收获,回去后以自己为基点,向同事传播并在班级试验一些教学理念,尽力去改变一个学生、一个班级。
带队的湖北省教育厅邹德智副调研员说,从前年开始,湖北省教育厅已向国外派出三个支教教师培训团,每批都有20多人参加,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制度化。他说,支教老师年轻,有热情,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最关键是他们爱学生。参加本轮培训的24名老师就是24个点,回去后可以起到发散作用,对当地的农村教育起到好的影响。(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新华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