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大唐盛世:城中村改造的环境保护问题调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45:31
 城中村改造的环境保护问题调研

 

(九三学社城关总支)

 

我们九三城关支社就雁滩地区15个城中村的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直接入户了解民意、现场实地考察关注民生等方式,先后走访了3户村民(潘淑兰、陶玉英、蒋兰芬)、3个村委会(宋家滩、北面滩、刘家滩)、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环保职能部门等,调查人数达50人左右。通过调研发现:一是村民和村委会干部的环保意识差(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偏低,不懂不了解生态保护的知识,无处咨询和掌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二是因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产权、规划、管理等方方面面,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来要加强环保工作很难取得成效;三是环保部门管理和环境违法事件执法不到位(原因是村委会和村民为了收取租金获得经济利益,不顾生存环境的破坏,将一些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落户、建设、生产、经营,且隐蔽性好,只追求经济利益,对环保部门的管理不理睬不配合,环境违法事件久拖得不到查处)。

一、城中村的环境现状

1、小企业小加工厂选址不当,遍地开花问题:

城中村在城市化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由于城市规划远远滞后于城市建设步伐,管理和协调严重不够,缺乏对小企业小加工厂等配套的规划指导,出现了选址不当,遍地开花的现象。例如:雁滩建材市场,内有30多家建材加工、经营销售小企业。市场东临张苏滩路,其他南、西、北全是敏感区域,有住宅楼和外国语中学等。这些小企业排放的刺耳噪声、高浓度粉尘、污水等污染物没有采取任何治理措施就直接排放,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群众上访频繁。据我们在雁滩地区调研结果来看,有些木器家具加工、塑钢门窗加工、小建材加工、皮革加工、废品回收加工、食品加工等小企业在选址立项时,没有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申报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将一些粉尘、噪声、水污染较重的小企业小加工厂开设在城中村人口密集区,多数业主没有办理环保许可证,以租用民宅底层为场所,就擅自开工生产和营业,致使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多数业主、出租人和村民委员会环保意识差,认识不到位,产生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目标,而忽视了百姓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环境的好坏,对环保监管和执法不配合不理睬,造成环保执法无法进行的尴尬境地,污染排放依旧越来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助长了排污企业的违法行为,污染环境事件久拖不能解决。据不完全统计雁滩地区(不含高新开发区)象此类小企业小加工厂至少有200多家。

2、大气问题,城中村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随着城市发展演变而来,依旧保留着农村一家一户、一院多房的居住模式和原煤起灶的方式,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土地的占用,这些村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使原来一家一户的平房变成一家一栋小楼房,做饭和取暖还是使用燃煤小火炉或小锅炉,这些小火炉小锅炉是最原始的土产品,不但存在安全的隐患,同时污染物低空排放严重超标,众多的小烟筒形成了一个污染群体(面源),据估算雁滩地区至少有小火炉小锅炉1000-1500眼,直接影响到了兰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3、污水问题

由于没有统一的下水管网(市政设施)城中村的村民仍保持着农村习俗,饮食、洗菜生活废水顺手院子一泼,加之现在有小锅炉洗澡、采暖等污水不加任何处理大量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地表水,也是地下水污染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绿化问题

城中村虽划入城市区,但绿化管理体制还是保持原有不变,因此城中村缺乏城市的园林绿化统一的管理和设计。房屋建设长期处于无序、低水平、初级阶段、各自规划的状态,房屋密度太大,形成“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等,远远达不到30%的住宅区绿化要求。从改善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来看,绿化对湿度、气流的影响,对维持CO2和O2的平衡,对水体与土壤净化以及植物的吸毒抗污、除尘杀菌功能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道路问题

城中村的道路,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状况。雁滩地区除七条主次干道外(有些路段还没有完全开通),其他道路一到雨天坑洼泥泞,大坑内集满了雨水,过往的车辆艰难地在水坑中通过,汽车贱起的泥水让路人纷纷躲避;一到晴天干燥后的泥土却在过往车辆的碾压下变成了漫天飞扬的尘土,呛人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造成二次杨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如北面滩东测有一条通往甘肃联大的道路,垃圾、脏水、石块、淤泥等把这条路堵死。据说这条路四五年来一直管理不到位,以至造成这种道路严重损坏的程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这种成功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提高,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特别是兰州市区“两山夹一谷”的地形,静风、逆温、大气层结稳定和下沉气流等气象条件,使大气环境容量很小,对污染物的消化和释放能力很弱,非常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积聚,继而形成大气污染,去年大气污染尤为严重。多年来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兰州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需要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城中村的环境问题决不能在改造完后再去考虑,是要随着城中村的改造而要同时进行解决,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要综合考虑,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即要一手抓治理旧的污染,一手还要抓控制新的污染。

二、建议

1、制定好城中村规划。城中村规划应切实贯彻落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和谐城关、效益城关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主导、统筹”等作用,整合优化空间结构、集约高效配置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促进区域和谐发展。要深入研究不同“城中村”的位置、特点和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造策略,以多种改造模式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例如:有大项目投资的即整体拆迁;有小项目投资的即局部拆建;暂时无项目投资的可适度进行市政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改善“城中村”环境,留下一点地块给后代人开发;政府如有资金,也可对重点地块先行投入资金拆迁。总之,“城中村”的改造思路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模式,不能操之过急,要采取积极、稳妥、有序的方法推进,尽量减少对城市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2、“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在调研中,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如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修路问题、农民工培养就业问题,城中村经济发展问题等,要求被访问者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修路”排在首位,修路已成为广大村民的呼声。雁滩地区落后的道路基础建设,不仅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所以恳请政府首先投入资金,解决修路问题,搞好基础建设,满足村村通公路。这样对提升城市形象、招商引资、规范城市有序运行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制定“建设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制度”。由于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扰民的和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大量涌向城中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凡是城中村中的小企业和小加工厂,环保审批应前置于工商核发营业执照。这样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把关,防止在开发中产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并要使“环保工作前置”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为广大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4、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前置审查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环保法律法规赋予环保部门的重要职责。项目审批主要实施步骤和工作要点:首先环保局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对城中村所有小企业和小加工厂在项目实施前和验收营业前,予以环保前置审查,严把建设项目的审批与验收关,确保在源头上防治污染的产生。第二要做好对建设项目建设前期和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并适时根据需要推行前期介入服务。目的:一是让经营者少走弯路,二是对不宜建设的项目及时制止,有效避免经营者的经济损失。第三在具体审批工作中,坚持做到对污染严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新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因在敏感区域选址不当等原因,影响周围居民的项目不予审批;不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系统内部有关审批规定的项目不予审批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和办法达到控制污染源的产生。第四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报告的报审制度。项目的布局、选址必须符合环境规划的要求,配套设置隔声降噪、污水处理、除尘脱硫等防治污染设施。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实行污染治理设施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制度。城中村所有小企业和小加工厂的项目建设必须经环保部门现场勘察,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营业。第五环保部门在对项目审查时,一定要严格把好选址关,确保选址的合理性,要提出环境保护的要求,限定营业时间,减少新污染源的产生。

5、举办村民各种专题培训。举办村民专题培训是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城中村改造的基础工作。同时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城中村改造的法规和政策及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一些管理知识,提高村民的社会公德和对城中村改造的责任感,自觉落实好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措施,对违反法律法规、危害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敢于投诉。

每个城中村安排一个环保局工作人员,作为环境保护咨询员和联络员,公布投诉咨询电话,这样对了解民意、关注民生、解决民忧开辟了一个非常畅通的渠道,有利于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提高村民和村委会干部的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6环境友好、人人有责(环境友好)。  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关节点,污染环境是不分区域、国界的。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一个系统增强了、强大了就能够搞好的,它是政府行为,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特别是全民的理解和参与。

首先: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下,要求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重视,特别是城中村中的各个村领导的高度重视,提高环境保护法制观念,转变保护环境是可有可无的观念,必要时要加强对村领导和村民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专项学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德和对防治污染的责任感,配合职能部门落实好防治措施,做到达标排放,保护好生态环境。

其次:突出重点是策略。重点就是环保的难点,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就目前来看,城中村环境问题的重点就是大气污染,重点抓小企业和小加工厂的污染治理,以及小火炉的污染治理,没有重点就形成不了拳头和力量。

第三:严格执法是手段。城中村的环境整治任务非常艰巨、形势非常严峻。职能执法部门必须把平时执法和集中执法、常规执法和非常执法、行政执法和人大执法检查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强大的法律政策力量。改变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状况。对那些污染治理不达标和不治理的企业要坚决限产、停产。

第四:能力建设是基础。要加大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汽车尾气治理、二次扬尘防治等基础建设。

第五:机制创新是根本。加强对各级领导的考核机制和责任制等体系建设。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要“看蓝天、看水质,看污染物排放”,建立领导干部环保政绩“排污超标”一票否决考核制度,实现“谁保护谁收益,谁破坏谁付费”的目标原则,加强投入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等项目,加强长效管理机制等。推行发现污染事件举报有奖制度,让公众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真正决策者和建设者,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六结构调整是核心。最终解决环境问题还是靠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事实证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实现“双赢”的。我们决不能为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而牺牲增长,应优化环境来促进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关键。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由于城中村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我们在城中村改造前、中、后都要高度重视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又好又快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有机结合起来,造福于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