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友汇公寓怎么样:小儿感冒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3:35:47

父母可以先观察,不急送医院的咳嗽
1. 
虽有咳嗽、发烧,但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2. 
感冒、发烧后又一直咳嗽
3. 
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
4. 
只发生在清晨的咳嗽。
5. 
紧张时或运动后的轻微咳嗽。
以上5种咳嗽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治疗咳嗽。
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
在这里教家长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
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
   
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医生主任介绍,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也是人的一种生理保护性的反射活动。人通过咳嗽将痰液咳出体外,可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清洁,有利于身体健康。然而,3以下婴幼儿,他们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加上支气管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故一般轻微咳嗽不必服用止咳药。如果一见小儿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然暂时停止了,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运痰功能却受到了抑制,致使痰液等物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堆积在气管与支气管内,造成气管堵塞,引起缺氧、脉搏加快现象,严重者还可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若婴幼儿发生剧烈频繁的咳嗽,已影响到睡眠与生活时,应根据咳嗽的性质选择副作用小而有效的止咳药服用。如为单纯性干咳可选用咳快好(苯内哌林) ,此药对刺激性干咳疗效颇佳,服后15分钟-60分钟生效,疗效可维持4小时-7小时。服药时最好用水吞下,切勿将药片嚼碎,以免引起口腔麻木。服后偶有头晕、乏力、口干、食欲不振及药疹等反应,过敏者禁用。再如咳必清(维静宁、喷托维林)多用于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干咳,对小儿疗效优于成人。服药1次,可维持疗效4小时-6小时。伴有痰时,可服用棕色合剂(复方甘草合剂)小儿每次服1毫升,一日3-4次。医生主任指出,多数婴幼儿咳嗽服用片剂均有困难,况且有的片剂不宜研碎,因而糖浆剂与露剂应是最佳选择,这类药以中成药居多,不能超量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患糖尿病的小儿禁用止咳糖浆。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等,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 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影响呼吸功能。联邦止咳露中含有可待因,要注意服用剂量和时间,一般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可选用这类止咳药。但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黏膜上,减弱了对黏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也不用用水送服。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鲜竹沥 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消咳喘药性偏热, 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另外,百日咳糖浆 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还有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 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

在治疗咳嗽时,不要长期服用抗菌素,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止咳祛痰药,注意护理。

小儿支气管炎大多为急性支气管炎,而且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一般病情不重,虽然有发热、咳嗽、干咳、甚至咳嗽有痰,但常于7~10天内痊愈。但可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甚至转为支气管肺炎。有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通常更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百日咳细菌引起的支气管炎,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吐痰的显著特点,通常先有阵咳、后出现鸡鸣样回声,甚至咳吐、发绀,由于百—白—破预防针的普遍接种,如今百日咳已经很少见了,病情也轻多了,病程也不到100天了。

小儿支气管炎很少转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更少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或支气管扩张症。总的来说,小儿支气管炎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容易治疗并痊愈。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但其又因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痰热、阴虚、气虚等原因而表现不同。

 咳嗽声重,且咽喉痒,痰稀薄色白,并伴有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的人,一般患的是风寒咳嗽。可虑服用通宣理肺丸等治疗,饮食上,可喝紫苏粥、葱白粥等,但不要吃苦瓜等偏凉的食物。

  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咳声嘎哑,且咽痛、痰黄黏稠不易咳出,伴有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等表现的,为风热咳嗽。药物可以考虑中成药方面可用复方甘草合剂、银黄口服液等,食疗推荐鲜藕汁和梨汁。

   喉痒干咳,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多为风燥咳嗽。中成药可服用枇杷膏等。食补可以服用银耳粥、百合粳米粥。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痰出则憋减咳轻,常伴脘闷、食少、腹胀,一般为痰湿蕴肺。中成药方面选用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食补可以多吃萝卜、薏仁粥等。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面赤,舌质红,多为痰热咳嗽。中成药可用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等。食补宜用秋梨白藕汁、芦根粥等。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口干,舌质红,多为阴虚咳嗽。可服用养阴清肺丸等中成药。饮食则着重滋阴,可服用百合粳米粥、黄芩生地粥等。

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的多为气虚所致,可服用四君子合剂,平时要多喝黄芪粥、猪肺薏仁粥等。当然,如果咳嗽较重,应尽早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鲜竹沥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消咳喘药性偏热, 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另外,百日咳糖浆 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还有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 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

 

宝宝发热应首选物理降温,尤其是小婴儿发热。在物理降温无效时,再适当小量使用退热药进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方法有:局部散热降温、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其中以局部散热降温法最简单易行,适合家庭常用。

  局部散热降温法 :

  头部冷湿敷或头部冰袋: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以头部冷湿敷(即用冷湿巾敷于宝宝的额部)接受度最高,有些宝宝不愿意头部放冰袋,可以用冷湿巾敷用。应注意经常更换冰袋或冷湿巾。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这些部位有比较大的血管,将冰袋放在这些地方降温效果较好。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可收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但在冬天难以实施。

小儿感冒中医如何辨证施护?

  (1)辨证候的性质,区别护理证候不一,护理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如风寒感冒,以恶寒重为特点,此类病人应注意防寒保暖,药宜热服,加衣被,啜热粥。饮食可佐姜、葱、蒜、椒等以调味,助药力散寒祛邪。风热感冒,以发热重为特点,应顺其病势,不须强发其汗。风热感冒出现高热,一般不采用凉水敷或冰敷降温,因为此种物理降温法可使腠理闭塞,汗不易出,与因势利导的汗法相悖。咽痛者,可用淡盐水嗽口。饮食宜清淡,禁忌公鸡、鲤鱼、狗肉等发物。如此等等,当视病情而区别护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注意体质虚实,加强护理感冒一病,体质壮实者病程短,疗效快,选用解表剂即可。而体虚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视其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而加强护理。如阳气虚者,易患风寒感冒,在发汗同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居室宜温暖,饮食宜辛辣温热,发汗勿太过,更应防止漏汗不止。阴血虚者,易感风热,居室宜通风凉爽,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根据“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对阴血虚弱者,不宜强发其汗,尤其产后、亡血,劫汗太过必更伤阴血,可加用食疗清补之方,以滋汗源,但亦不应过用寒凉免至冰遏。对虚证病人平时喜进滋补者,在感冒期间,一般应暂时停服常用之滋补药物。婴幼儿体质娇嫩,重证感冒变化最速,尤应加强护理,严密注视变化。

  (3)辨邪气兼夹,注意变证感冒病常可诱发宿疾,或素有痰饮、食滞、气滞等,复感外邪,致使感冒与他病相互兼夹,病情复杂。对这类病人的护理,一方面要注意外感病邪的进退,另一方面应注意观察宿疾的发展情况。因为二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往往会此起彼伏,因此,在护理时应全面观察,权衡标本,针对不同情况掌握护理重点。

编辑本段小儿感冒的家庭护理

  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

  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

  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2]

编辑本段小儿感冒三大误区

感冒误区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小儿鼻塞

尤其在幼儿,特别在一岁以下,常会听到鼻子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随呼吸穿梭,那便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妈妈们担心宝宝感冒了,其实多半是多虑的。因为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积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分泌物造成以上现象,尤其是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时,更不必担心,只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固定清洁好鼻内分泌物,便不会有以上情况发生了。至于什么情况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当医师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分泌物增多的鼻黏膜时,才能下此诊断。

感冒误区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感冒误区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专家提醒:宝宝爱感冒,找出原因是关键:营养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维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风”;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则应考虑疾病因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也是爱频繁地感冒,这就需要先将疾病治好。

小儿感冒用药的诀窍

  一、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

  二、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三、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四、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五、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1、风寒咳嗽:咳嗽,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怕冷无汗,舌苔微白,可使用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有粘稠痰,色黄,不易咯出,颜面红热有汗,或有流黄鼻涕、口渴、舌苔薄黄,可用桑菊饮加减。

婴儿安片

  本品为经验儿科中药产品要药,本品选用鸡内金(醋炒)、清半夏、川贝母、天竺黄、陈皮、

  钩藤、天麻、朱砂、琥珀。

  主治:退热、止咳祛痰、消食导滞、祛风镇惊。适用于小儿发热或不发热,咳嗽、痰明、咳吐不畅、讷少腹胀,烦急惊厥等症。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症偏痰热蕴肺者以及厌世积滞、惊风等。

  服法:口服,不一岁一次1/2片,一岁至三岁一次1片,四岁至七岁一次2片,八岁至十二岁一次3片,每晚服一次。

  产品说明: 儿科综合用药,标本兼治, 天然中药, 无毒副作用, 经典名方, 适应症广 ,一日一次 ,使用方便 。

  [ 适 应 症 ]

  本品有祛风镇惊、消食、化痰功效。

  适用于小儿发热、咳嗽、食水不化、痰热惊风等症。 对小儿哭闹也有一定的疗效。

小儿葫芦散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的验方,用现代制药工艺与技术,独家研制生产的儿科纯中药制剂。该药以天竺黄、川贝母、橘红、半夏、茯苓清热化痰止咳,葫芦蛾、僵蚕、天麻、琥珀、全蝎等有镇静、化痰、开窍止痛的功效,合用可到、达到清热化痰、止咳、消食、镇惊、祛风的功效。


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曾分别在门诊及病房对内蕴热痰而引起的痰喘咳嗽、脘腹胀满进行了共30例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86.6%,以后在临床及应用中还发现该药对小儿吐乳不食、脘腹胀满、胸膈不利亦有消食化滞调中的功效,对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夜啼、夜惊、夜寐久安、惊风等也可起到镇惊开窍、祛风安神的作用。

服法与用量:可将散剂加入温开水或奶中冲成混悬液,将混悬液喂小儿服用,对于婴幼儿也可将散剂涂于乳头上喂婴儿。周岁以内,0.15克/次,1-3岁0.3克/次,4-6岁0.6克/日,6-12岁0.6克/次,3次/日。一般轻症服用3-5天即可。

 

些久传民间的中成药,在老百姓中已早有声誉,如儿童清肺口服液。原方是在北京地区沿用久、影响大的“儿童清肺丸”,该药来源于解放前北京四愿堂的经验方。近年来由于考虑到对小儿丸药服用不方便,经用科学方法研制成液体制剂。处方中以“麻杏石甘汤”为主药,治疗肺热咳嗽痰喘,配以黄芩、桑白皮、橘红、枇杷叶等降胃浊而止呕逆,又加强了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另有性刚质重的青蒙石下气坠痰、定惊平喘,再加苏叶、薄荷、细辛等相配伍,使全药既有清肺降气化痰止咳之功,又有疏散风寒解表退热之效。临床上常用于中医辨证属小儿肺经痰热,外感风寒引起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咽痛声哑等症。

 

解肌宁嗽丸是根据古代医籍“沈氏尊生”中的宁咳汤加减制成的丸剂,在民间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宣肺、化痰、止咳作用,用治于小儿内热外感引起的周身不适,烦躁不安,低热流涕或咳嗽或咽痛等症。此药是首批入选的非处方用药,由14味中药组成,主要有紫苏叶、前胡、杏仁、桔梗、贝母等,性味均比较平和,例如紫苏叶含有挥发油,紫苏叶煎剂及浸剂都有解热及抗菌等作用,其发汗作用不及麻黄、桂枝,可用于轻症感冒。口服用量,小儿周岁一次半丸,2-3岁一次一丸,一日2次。

 

儿童咳液的研制者是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著名老中医刘韵远教授,他在长期诊疗大量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实践中,精选了《医学心悟》中的止咳散,与三拗汤、桔梗汤中的九味药物,使方中诸药如炙百部、紫苑、桔梗、甘草、杏仁、杷叶等,配伍得当,组方合理,药性平和,既不寒凉,又不燥热,服用方便、安全,一年四季均可使用。该药有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由北京同仁堂精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