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南浦租房:小续命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6:59
小续命汤 发表者:邓宏 (访问人次:2363)

小续命汤


  方 名:小续命汤(袪风之剂)
  总 结:六经中风通剂 
  编 号:001 
  组 成: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主 治:1.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邪,语言蹇涩。
  2.风湿腰痛,痰火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加 减:(1)筋急语迟脉弦者,倍人参,加薏仁、当归。
  (2)去芍药,以避中寒。
  (3)烦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药,加竹沥。(4)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黄、枳壳。(5)脏寒下利,去黄己、黄芩,倍附子,加白术。(6)呕逆加半夏。(7)语言蹇涩,手足战掉,加石菖蒲、竹沥。(8)身痛发搐,加羌活。(9)口渴加麦冬、花粉。(10)烦渴多惊,加犀角、羚羊角。(11)汗多去麻黄、杏仁,加白术。(12)舌燥去桂、附,加石膏。
  方 义:此六经中风之通剂也。吴鹤皋曰:「麻黄、杏仁,麻黄汤也,治太阳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太阳中风;此中风寒,有表证者所必用也。人参、甘草补气;川芎、芍药补血;此中风寒,气血虚者所必用也。风淫故主以防风。湿淫佐以防己。寒淫佐以附子。热淫佐以黄芩。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
  变化方:易老六经加减法:
  (1)本方倍麻黄、杏仁、防风,名麻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
  (2)本方倍桂枝、芍药、杏仁,名桂枝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有汗恶风。
  (3)本方去附子,加石膏、知母,名白虎续命汤,治阳明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
  (4)本方加葛根,倍桂枝、黄芩,名葛根续命汤,治阳明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
  (5)本方倍附子,加干姜、甘草,名附子续命汤,治太阴中风,无汗身凉。
  (6)本方倍桂、附、甘草,名桂附续命汤,治少阴中风,有汗无热。
  (7)本方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急,或麻木不仁。
  (8)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
  (9)录验方去人参,加干姜、黄芩、荆沥,即千金大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煎服法: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方剂分量 参考《备急千金药方》
  麻黄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生姜(五两) 人参 川芎 白术(前方用杏仁) 附子 防己 芍药 黄芩(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1.《备急千金药方》在线阅读 http://www.621m.cn/show_book_dir4.asp?bi=534

2.中医书籍在线阅读 http://www.621m.cn/show_book_list5.asp

 

小续命汤(袪风之剂)

麻黄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1两,桂心1两,甘草1两,芍药1两,芎1两,杏仁1两,附子1枚,防风1两半,生姜5两。

加减
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处方来源
《千金》卷八(注文)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
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八风五痹,痿厥。产后中风。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方剂功效:扶正祛风。

临床应用
1.历节风:一妇人自汗盗汗,发热晡热,体倦少食,月经不调,吐痰甚多,二年矣。遍身作痛,天阴风雨益甚。用小续命汤而痛止,用补中益气、加味归脾二汤;三十余剂而愈。
2.中风:罗氏,男,年甫半百,贼风入中经腧,营卫痹塞不行,陡然跌仆成中,舌强不语,神识似明似昧,嗜卧不醒,右手足不用,脉象尺部沉细,寸关弦紧而滑,苔白腻。急拟小续命汤加减:净麻黄四分,熟附片一钱,川桂枝八分,生甘草六分,全当归三钱,川芎八分,姜半夏三钱,光杏仁三钱,生姜汁(冲服)一钱,淡竹沥(冲服)一两。两剂后神识稍清,嗜睡渐减,舌强不能语,右手足不用,脉息尺部沉细,寸关弦紧稍和,苔薄腻。再拟维阳气以祛风邪,涤痰浊而通络道。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小续命汤虽本古方,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方治卒中风欲死,病死于暴,故用麻黄必兼杏仁开发肺气之逆满,殊不可缺。
  2.《医方考》: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中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用之以养血。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未疾,故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疾,故佐以附子;阳淫热疾,故佐以黄芩。盖病不单来,杂揉而至,故其用药,亦兼该也。
  3.《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大队入太阳之经祛风逐湿者,以开其表;邪壅于外,则里气不宣,里既不宣,则郁而为热,故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而和血;用附子者,既可助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表也;姜、枣为引者,亦假之以和营卫耳。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麻黄3沸,去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3服,良;不愈,更合3-4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附注
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愈;有风疹家,天阴即变,辄合服之,可以防瘖。


《医学三字经》曰:开邪闭,续命雄。

小续命汤,风症之雄师也,依六经加减治之,专主驱邪。

参考:http://www.tcmlib.com/fj/html73/showdetail-373239392ce5b08fe7bbade591bde6b1a42c666a.html

小续命汤,《千金要方》

    【組成】防風7、桂枝5、麻黃5、杏仁10、川芎5、白芍10、人參10、甘草5、黃芩15、防己5、附子3、大棗3枚、生薑3。(克)

    【功能】袪風發表,通絡化滯。

    【主治】中風不省人事,神氣潰亂,半身不遂,筋急拘攣,口眼喎斜,語言蹇澀,風濕腰痛,痰火併多,六經中風,剛柔痙。

    【應用】中風腦溢血,不省人事,神氣潰亂等。神經麻痺,知覺麻痺,肌肉麻痺,言語障礙等症及高血壓。

    [ 加减 ] 風淫防風濕淫已,黃芩熱淫附子寒,春夏石膏知母入,秋冬桂附倍加添。

 

余国俊用小续命汤治疗风痱经验 
  分类:良方良药

治疗旷世疑难重症——
双下肢瘫痪14天

诊断现场
张X X,男,36岁,农民,1986年10月24日诊。
病史摘要:患者素来体健,偶感外邪,发热,头痛,体倦,咳嗽。曾间断服用中、西药物,诸症已经缓解,未尝介意。谁知于14天前使用压水机抽水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神志清楚),伴小便不通。
急送当地县医院。西医抽取脑脊液检查,发现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增高,遂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和多种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对症治疗;
同时配合服中药,曾用过大秦艽汤、三痹汤各3剂,补阳还五汤4剂,疗效不佳。
刻下双下肢仍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缺乏,腱反射消失,不能自动排尿,大便艰涩。
因患者转院困难,家属仅带来病历,要求我室开一方试服。

辨证论治

根据以上病史,中医诊断为“风痱”。


予《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潞党参
9g,生石膏9g,干姜9g,生甘草9g,川芎4.5g,杏仁12g。
上方仅服2剂,双下肢即恢复知觉,且能下床行走,大小便亦较通畅。
改予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连服10剂后,康复如常人。

[学生甲]这个案例有点新奇,如不是亲身经历,很难相信。现在病人已康复,我心中的疑团更多。首先是诊断问题,病人未亲自来诊,老师仅凭病历及西医诊断的“急性脊髓炎”,就诊断为中医的“风痱”,我实在不明白此中奥妙何在。
[老师] 本例诊断为“风痱”,不是没有依据。什么叫风痱?历代中医文献都有记载。如《灵枢·热病篇》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堪”。《医宗必读》说,“痱,废也。痱即偏枯之邪气深者……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故名痱。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圣济总录》说,“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痛,四肢不收而无所用也”。
这些记载说明,古代医家对风痱的认识是一致的:风痱之为病,以突然瘫痪为特征(偏瘫或截瘫),身无痛,多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意识障碍)。
本例患者在劳动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但神志清楚,完全符合风痱的发病及症侯特征。
这样的突然截瘫,与“脑血管意外”、癔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引起的瘫痪,是迥然不同的。
[学生甲] 风痱的诊断我算明白了。但老师使用那样奇怪的方药,依据是什么呢?
[老师]本例用的是《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书中记载本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使用本方的依据是方证对应,即张仲景所创立的“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只要证侯相符就可大胆使用,不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

思辨解惑

[学生乙]我一一分析过本方中9味药物的性味功效,实在看不出本方的作用机制。这样的处方,怎么可能迅速治愈截瘫?说得坦率些,这样的高效,是否属于偶然或幸中?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我现在把使用本方治疗风痱的历史背景做一简介,让大家来评议一下是否属于偶然或幸中。
30年代,江尔逊导师初学医时,有唐X,男,年5旬,体丰,嗜酒。一日,闲坐茶馆,忽然四肢痿软,不能自收持,呈弛缓性瘫痪而仆地,但神清语畅。诸医不知何病。
江老的业师陈鼎三先生诊之曰:“此病名为风痱,治宜《古今录验》续命汤”。服
原方1剂,次日顿愈。那时候,市售食盐为粗制雪花盐,含氯化钡较重,不少人长期食用后,往往突然四肢瘫痪,世人不解其故。陈老亦授以此方,效如桴鼓,活人甚多。
1950年,有乔X,正当盛年,一日,忽然双下肢动弹不得,不痛不痒,卧床不起,急请江老诊治。江老投以此方,服2剂即能下床行走。
1965年8月,江老使用本方配合针刺,抢救成功1例风痱证。患者,男,18岁,患“急性脊髓炎”、“上行性麻痹”。除了上下肢麻木,不完全瘫痪之外,当时最急迫的是呼吸、吞咽十分困难。西医在抗感染、输液及维生素治疗的同时,不断注射洛贝林、樟脑水并吸氧进行抢救,前后救治6天,患者仍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呈吞咽式呼吸,有气息将停之象,时而瞳孔反射消失,昏昏似睡,呼之不应,全身深浅反射均缺失。西医遂断其难以救治,多次叮咛家属:命在旦夕。家属亦电告家乡准备后事。但为遂家属要求,以尽人事,才勉邀江老会诊。
江老亦投以本方,配合针刺。仅服药1剂,危急之象顿除;守服5剂,诸症消失。继以调补气血收功。
我们治疗本例风痱,便是师承陈鼎三——江尔逊经验,取得了预期的高效,不存在偶然和幸中的因素。
[学生丙]如此说来,本方治疗的“风痱”,并不限于“急性脊髓炎”一种疾病?
[老师]是的。本方治疗的风痱,除了上面提到的急性脊髓炎、氯化钡中毒之外,还有“多发性神经炎”。有一位西医学习江老经验,使用本方治疗了10余例多发性神经炎,疗效亦佳。
[学生甲]本方的药物组成奇特,其作用机制很不好理解。不知当年陈鼎三老先生是怎样理解的?
[老师]江老当年目睹本方功效,亦大异之,便向陈老请教方解。陈曰:“脾主四肢,四肢瘫痪,病在脾胃。此方石膏、干姜并用,为调理脾胃阴阳而设”。
江老又问,“医家都说此方以麻、桂发散外来的风寒,石膏清风化之热,干姜反佐防寒凉之太过。今老师独出心裁处,我仍不明白”。陈老笑曰,“此方有不可思议之妙,非阅历深者不可明也”。江老遂不便继续追问了。
[学生甲] 江老以后悟出了“不可思议之妙”处了吗?
[老师]悟出了。江老解释风痱的基本病机,本于《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养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学生乙] 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脾胃久虚,四肢才会不得禀水谷之气而痿废,病必起于缓;今风痱起病如此急骤,四肢迅速瘫痪,却也责之脾胃,不是有点牵强附会吗?
[老师]看来还得全部推出江老金针度人之处。江老认为,经言“脾病而四肢不用”,不言“脾虚而四肢不用”,“病”字与“虚”字,一字之差,含糊不得。可惜今之医家大多在“虚”字上大做文章,是囿于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
江老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至少有两种情形:一是脾胃久虚,四肢渐渐不得禀水谷之
气;二是脾胃并非虚弱,却是突然升降失调,风痱就是如此。
[学生丙]既然如此,就应调理脾胃,复其升降之权。但方中并无升脾降胃药物,换言之,治法与方药是脱节的。这又当怎样解释?
[老师] 你所说的“方中并无升脾降胃药物”,大概是指李东垣升脾降胃的常用药物吧?
[学生丙]是的。
[老师]那是另一条思路。现在继续谈江老的见解。江老认为,治疗风痱,应当依顺脾胃各自的性情。脾喜刚燥,当以阳药助之使升;胃喜柔润,当以阴药助之使降。
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升宣通之力;石膏辛寒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性。
本方以此2味为核心,调理脾胃阴阳,使脾长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四肢可禀水谷之气矣,此治痱之本也。
由此看来,若能透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干姜、石膏寒热并用的机制,则本方
的神妙,便不是不可思议的了。
至于方中的参、草、芎、归,乃取八珍汤之半(芎、归组成佛手散,活血力大于补血力)。因风痱虽非脏腑久虚所致,但既已废,便不能禀水谷之气。气不足,血难运,故补气活血,势在必行。方中麻、桂、杏、草,确是麻黄汤。风痱之因于风寒者,麻黄汤可驱之出表;其不因于风寒者,亦可宣畅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通畅,不仅使经脉运行滑利(肺朝百脉),而且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况“还魂汤”(麻、杏、草)治疗猝死,古有明训。若拘泥单味药的功效,则很难解释本方的精义。

文章引用自:http://www.zhongyimingjia.com/dispbbs.asp?boardID=30&ID=121

参考:http://www.tgzyw.net/read.php?tid=6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