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机械工程师招聘:“婚书”收藏狂人王文君:至今共收藏2000余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05:34
“婚书”收藏狂人王文君:至今共收藏2000余份
中华收藏网  www.sc001.com.cn      时间:2009年06月27日

    王文君,男,1963年出生,路桥人。1999年开始收藏婚书,至今共收藏2000余份。其中,最久的有150多年历史,最大的尺寸是长200厘米、宽50厘米。  

    触电婚书  

    1999年的一天,我在路桥古玩市场闲逛。古玩市场上的东西千奇百怪,但出卖婚书,在当时还是极为少见的。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卖婚书,很惊讶。我在想,这个也可以收藏吗?  

    婚书的主人是宁波人,卖的是一张民国时期的婚书,绢质品,背景是精美的国画,整体造型非常漂亮。我爱不释手,10分钟后,我用50元钱买下了这张婚书。

尺幅最大的婚书,长200厘米,宽50厘米。

150多年前,咸丰年间的婚书。

民国时期的改嫁婚书。

民国时期的同居契约书(律师公证立约)。

民国时期的订婚证书。

上世纪50年代的离婚证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男到女家结婚落户证明书,在当时被称为婚姻问题上的一场革命。

晚婚光荣证

    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光顾各地的古玩市场,向古玩商预约,收集到好的婚书卖给我;电脑普及后,我又从网上广泛搜寻。 

    我每年都要跑几趟上海古玩市场,那里许多古玩店的老板都跟我混熟了。2007年的一个周末,我在上海古玩市场里逛,有个辽宁的朋友告诉我,他店里有一张宣统(溥仪年号)年间的婚书,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说先看看。 

    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婚书。我一看,吓了一跳。这是一张长200厘米,宽50厘米的婚书,内容是关于河南两户富庶人家子女的婚嫁契约,文字表述清晰连贯,纸质是红宣纸,属于上品。我收藏婚书多年,还从未见过这么大尺幅的婚书。
  我问老板多少钱?辽宁人说6000元。这么高的开价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犹豫再三,没买。半年后,我再次去上海古玩市场。辽宁人说,想把店转让掉,这幅婚书4000元卖给我。我说太贵了,我们都让一点,3000元。辽宁人想想,答应了。 

    付钱的时候,想想3000元钱,就换了一张过时的婚书,还是有点心疼的。然而,回到家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发现比这张婚书尺幅更大、年代更久的,不由赞道“真好”。 

    淘到一张好收藏品,就像农民庄稼大丰收,淘金者淘到黄金,心情好得无法形容。所以,每收藏一张好婚书,我的内心都会充满了喜悦之情:冥冥之中,有幸相遇,这是缘分哪。 

    婚书藏品之最 

    我目前收藏的婚书有2000多份,除了香港、澳门外,全国各个省份的都有。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数量之多,无人能匹。 

    我收藏的婚书,不仅从量上取胜,更从质上取胜。从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基本准则:从横向考虑,婚书须体现不同地域的特点,从纵向看,婚书须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征。同一版本的婚书,最多收藏不超过3张。 

    细细分类我的收藏品,从时代上划分,清朝的有一百六七十张不同样式的婚书,民国的有三四百张,解放后文革前的有上百张,文革时期的有156张,改革开放后的婚书变化少,只须收藏有代表性的几张就够了。从数字上统计,我收藏的婚书至少有700种不同的样式。 

    这么多的婚书,得意的收藏自然不少。我收藏的年代最早的婚书是咸丰年间的,距今有150多年的历史。 

    1950年5月1日,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一年的结婚证书,非常有历史价值。我从网上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搜到了一张1950年12月的结婚证书。 

    面对这么多来自不同地点、不同年代的婚书,我也曾试过寻求婚书当事人的故事。然而,因为历史久远,或者几经他人之手,这些婚书主人的故事根本无法追寻,这个努力只能落空。我所能做的,就是记载下我找到这些婚书的时间、地点和婚书品质的简单说明。 

    婚书里面看历史 

    我说的婚书,主要是指解放前的各种形式的婚姻文书和婚姻证明,以及解放后的结婚证书、离婚证书、复婚证书等婚姻关系凭证。 

    我对这些婚书作了排列和研究,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婚书的不同形式的演变,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变迁过程。 

    我梳理了一下,每本婚书都有时代的烙印。清朝中后期的婚书,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文书,从婚书上可以看出“娃娃亲”、“童养媳”、典(租)妻生子等不正常的婚姻形式。 

    到了民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逐渐被接受。这个时期的婚书,左、右上方各站着一个小男孩,手拿丘比特之箭,底下是玫瑰花和鸳鸯戏水——这是当时摩登人士的婚书的典型版本。 

    解放初期,结婚证形式改成奖状式,印制比较简单,内容、格式不一,图案色彩也比较单一朴素。上世纪50年代后期,结婚证印制逐渐考究起来,主要体现在多色套印和吉祥的寓意上,四周由石榴、稻穗、白鸽等精美图案组成,用词也比较统一。“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是这一时期婚书的主题词。 

    “文革”时期的婚书(包括结婚证、离婚证以及婚姻文书等),“语录、口号、标语,毛主席光辉形象,太阳、红旗、葵花”是特定标志。婚书上的图案设计及字里行间,无不透着时代气息。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结婚证返璞归真,回归其法律文书的本质。证书大多贴上了夫妻双人合影照。1991年开始,结婚证改由国家民政部统一监制,格式渐渐从奖状式改成本子式,以方便人们外出携带。 

    从2004年起,全国统一使用同一格式的结(离)婚证。新时代的结(离)婚证封面为枣红色,增加了水印的防伪标记。 

    婚书是历史的见证,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它们收集起来,保护好。我自己也从收藏中得到了许多乐趣。

    题照为王文君向记者介绍他的婚书藏品,图中这张是新中国《婚姻法》颁布后,目前发现最早的结婚证书。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