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天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简答论述大全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51:5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简答论述大全五  本科考试复习资料

(2010-06-28 13:05:21)转载
4.试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征。
 教育思想的特征
(1)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也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从教育思想的内容上看,一般都包括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教育的方针与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与教师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基本上都是从几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2)实践性:许多教育家都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的。如中国古代的孔子,从30岁时便开始私人讲学,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是从事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的活动,其弟子多达3000人,精通“六艺”的高才生有72人,孔子正是在其广泛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才在教育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包括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以及教学原则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形成的源泉和基础,离开了教育实践教育思想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教育思想以教育实践为基础,但反过来,教育思想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育实践,并指导教育实践,当然,这种指导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有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3)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息活动的特定空间,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氛围,以及本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从而也会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和特点,教育思想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也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其倡导的尊师重教、有教无类、注重德育、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以及学思结合等观点见解,一直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思想中的优良传统,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相比,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
4)阶级性:思想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形式,决定了它必然与阶级性相联系。从政治、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方面看,教育要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而由此形成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受到统治阶级思想和经济基础的制约,教育只有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才能获得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当中,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只有迎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才能被承认和接受。这就决定了许多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也要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5.
试论文以载道与文学的教化、实用功能。
“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周敦颐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
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 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现在的“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文学家提倡诗教,企图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这种传统被表述为“文以载道”或者是“文以贯道”,不但成为历史散文的共同准则,而且成为整个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6.
试论诗言志诗缘情与文学的表现特征。
古代诗歌理论中,有“诗言志”和“诗缘情”两种主张。“言志说”出
于《尚书》,“抒情说”产生于魏晋时期。
“情”是一种生下来就具有的人的本能,是人性所固有的一种未经理性
修饰的存在。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吕氏春秋·贵生》:“天生人而
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故耳之
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礼记·加运》:“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
“志”则不同。“志”含有“识”的意思,本来意义指知性认识的心理
机能,是心理有意识地向某一对象运动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荀子·乐论》
说:“易谓一?曰:执神如固。曷谓神?曰:尽善挟治之谓神。曷谓固?曰:
万物莫足以倾之之谓固。神固谓之圣人。圣人也者,道人管也。天下之道管
是也,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
显然,荀子所说的“志”具有“尽善”和不可迁移的特点,因而,“志”已
经不是一种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能。它经过了理性的可铸造,去掉了感性色
彩和欲望的因素,是“情”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向某一对象运动的结果,其
核心内容包含着儒家的仁、义、礼、智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正是因为“情”与“志”有着这种区别,所以“抒情说”和“言志说”
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抒情说”肯定着文学对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正
常情感的抒发,肯定着人们的正常情欲;而“言志说”所强调是文学对于理
智的表现,肯定着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对于人性的雕琢
7.
试论中国传统文学风格的丰富性。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文学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
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独特情感体验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道路。生活实践对于作家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积累,而且也使他们具有了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情感体验。而这种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的独特情感体验,又对作家的创作个性有着直接影响。如曹雪芹。曹雪芹出生于受康熙皇帝所宠幸的贵族家庭。曹雪芹的父亲担任过江宁织造。但家道衰落。曹雪芹过着日渐艰苦困顿的生活。这种不平常的生活经历,使曹雪芹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丰富而独特的体验,并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重大的影响,使他能够直面惨谈人生,正视鲜血淋漓的现实,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从而使《红楼梦》具有了高度逼真而又深微精妙,天然无饰而又浑然一体的创作个性。
以个人气质为基础的个性心理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精神面貌,它是在气质基础上形成的、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经常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但气质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的客观自然基础。对一个人而言,“反应的快慢,情绪和强弱,注意时间集中的长短和转移的难易,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内心世界等等”,都是由气质所决定的。在气质基础上所形成的个性心理,对作家感受、体验生活,对作家的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最终形成艺术个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感情这种心理因素,对创作个性的影响就不可低估。感情有强弱隐显之别,强者显者奔放冲动,弱者隐者沉静蕴藉。奔放冲动者长于想象,长于抒情;沉静蕴藉者长于观察,长于描写。长于想象和抒情者,看问题观察事物,往往从大处着眼,甚至根据感情需要,把对象加以夸张变形:白发可以三千丈,雪花可以大如席,黄河之水可以天上来,风可将海吹立起来。长于观察和描写者,想问题看事物特别细心:雪花如柳絮,雨丝细如麻,风吹湖水泛涟漪。即使同是抒情,前者奔放如火山爆发,后者细腻若溪水流转。如对国破家亡,岳飞是“怒发冲冠”,李清照则“欲语泪先流”。

以艺术熏陶为基础的艺术修养


  一个作家所受到的艺术熏陶、所接受的文学影响,是他艺术修养的基质,这种艺术修养基质,同样会反映到他的创作个性之中。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写道:“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所接受的文学影响不只一家,以很多诗人为自己的老师。但在这很多诗人中,又以现实主义诗人为主体。具体地说,他接受的主要是《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亲近《诗经》中的风雅之作,推崇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赞赏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风范“诗看子建亲”,称颂初唐陈子昂“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这一文学传统影响了杜甫的创作见解:诗歌创作要从对生活的“遇”出发,从对社会、人生的“感”出发,从而形成了他直面现实生活,关心民间疾苦的内容特色和创作个性。
时代精神的影响
  任何作家的作品既是个人的创作,又是时代的产物。文学风格也是受时代因素影响的。其具体表现是:在同一或大致相同的历史时代里,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地位,置身于类似的矛盾斗争,面临相同的社会问题,受到相近的时代精神影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必然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基本特色。我国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之说,就是指的受时代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时代风格。下面,我们以建安时代几位著名诗人的部分极富代表性的诗句为例,具体地剖析了一下何为“建安风骨”,看看它们表现了哪些时代特征。
8.
试论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
二、 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与德艺双馨的人格追求
三、 传神写照的表现手法与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
四、 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与融会贯通的艺术精神
四、简答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4题)
1.
简述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德教”与“修身”合一
2“知道”与“躬行”合一
3“”教”与“身教”合一
3.
简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仁爱孝悌的主要内容。
。“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而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兄友弟恭,形成一种浓浓的家庭亲情,
4.
简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诚信知报的主要内容。

1、仁爱孝悌:仁爱就是对人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孝悌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子恭,就是孝心献给父母,兄弟朋友亲如手足。这种美德不仅在家庭内适用,也适用于社会大家庭。
2、谦和好礼:谦和就是谦让,谦虚、和气、和为贵。好礼就是注重礼仪、礼节,讲礼貌。如尧舜禅让帝位,尧在位70年,最后经多方面考察,让位给舜。后来舜也以同样的方式让位给禹。尧舜在退位时不传为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征询众人的意见“选贤任能”这就是谦和的典范。说道好礼,古代礼法是十分严格的,如《周礼》记载:臣下参见皇上要九拜:(1)稽首(2)顿首(3)空首(4)振动(5)吉拜(6)凶拜(7)齐拜(8)褒拜(9)肃拜。就是首要在拜见皇上是要完成九个动作。现代也将礼仪:仪表、言谈、体态、社交、婚嫁、丧葬、书信都讲礼仪。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妄,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在中国人眼里,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都是被谴责的对象,《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凉僵的蛇》都是这种寓言。
4、精忠报国:精忠在古代就是忠于皇帝,忠于皇帝也是爱国的表现,因为在古代中国是家天下,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忠君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意识。爱自己的家、爱家乡、爱国家、忠于朝延就是爱国。中华民族曾出现过杨家将、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这些人都是“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
6、修已慎独: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和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所谓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战胜自已。慎独不仅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也同样反映出一个人的战胜自我的能国。只有能够战胜自已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1975年湖北睡虎地11号汉墓出土的秦简中有《为吏之道》一文,此文的开篇首句就是“欲赦其身,止欲去恶”。意思是作为官吏,首先要尊循的原则是严格管好自已,克制自已的欲望,去处自已身上的恶习。实际上这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首要原则。如今为官者,切记。
7、见利思义:关于“义”,在中国古代有不同的理解,从大处说,“义”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从小处说,是指所有公正、合理而应该做的事情,有时也指义气。所谓利,就是利益、好处、经济效益。关于义和利的关系,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对此问题的说法也不尽一致。总的来看,先义后利,见利思义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提倡“舍身取义”,反对“见利忘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南宋文天祥,在他47岁那个被杀害,他就义前写的既不是《正气歌》,也不是《过零丁洋》而是在他自已的衣带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达到了高峰,才能招致仁的到来。读圣贤之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从今以后,我不感到羞愧了”。文天祥为孔孟之“仁义”而死,舍生取义,死而无憾。
9、笃实宽厚:笃实:忠诚老实。宽厚:待人宽宏大量。笃实宽厚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的道德品质。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事实,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反对言行不一,说了不算的欺骗行为。古时候,有一个人叫曾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闹,等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上街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急忙阻止说:“怎么真的杀猪给孩子吃呢?我只是哄哄孩子的”。“怎么能说谎呢?”说着就把猪杀掉了,曾子杀了一头猪,留下了诚实的美各。
10、勇毅力行: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宋代欧阳修说:“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为了有价值的目的大胆实战,最终成圣成仁,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十分推崇通毅力行,他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照此推理,你若拥有勇毅力行的品质,你就会拥有一切。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千千万万的改革先锋力行的典范。


 
6.简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勤俭廉正的主要内容。
勤俭谦正:即勤劳节俭、谦明正直。对于普通平民来说,主要是勤劳节俭,不要奢侈浪费。对于为官者来说,更强调廉洁、正直。如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为官清正廉明,执法严峻、不避权贵、不特循私情。包拯信奉“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信条。明朝于谦信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百姓说长短”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