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骑士exaid女主角:宿迁:培植城市经济要素集聚力 不比高楼大厦、但比绿化美化”、“不比建设状态,但比环境生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23:19
宿迁:培植城市经济要素集聚力
发布时间:2004-03-18 09:54: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中小】
[新华每日电讯 2004年3月15日讯]
劳动为本  创业立身
为了走出一条创业立身之路,宿迁人准备跟浙江人好好学一场,积极营造创业型城市,形成宿迁特色。
宿迁市委书记仇和说,市场机制是浙江的活力之源,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是浙江快速崛起最根本的原动力,宿迁市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全球化的视野、现代化的理性思维,重新审视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认真学习浙江经验,以加快发展的崭新理念解放思想,以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解放思想,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于是,宿迁市坚持别人没有干过的大胆干,以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于是,宿迁市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理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创新的触角深入到各个领域。
于是,宿迁市坚持“不找乡长、县长、市长找市场”的理念,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和手段,集聚生产要素,配置发展资源。
于是,宿迁市大力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民间资本创业有条件、投资有回报、扩张有冲动、做强有信心。
于是,宿迁市坚持“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理念、大力级扬艰苦创业、自主创业、争创大业、争创新兴的创业精神、积极营造支持创新、激励创造、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有有利于民众创业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想创业、学创业,会创业的人迅速行动起来,让一切能创业、创大业,创成业的人快速成长起来,努务把宿迁市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
我们相信,富有宿迁特色的全民创业模式,一定会促进宿迁的农业“变”产业、“变”工业、宿迁的农民“变”工人,“变”市民,宿迁的农村“变”城镇、“变”城市,进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实现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宿迁市委书记仇和说:“由于上海的核心带动作用,长三角已成为一个吸引国际国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随着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它首先要使自己成长为长三角的服务性龙头城市,并将部分产业、资本、技术等转移到周边的腹地。顺应这种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江苏省适时推出了沿江开发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发展战略。”
他说,“陇海线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干线,最沟通欧亚两大洲的主动脉之一,有‘新亚欧大陆桥’之称;连云港是江苏省的大型海港,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徐州是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自古就有‘五省通衢’的美誉,目前具备了‘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
他还说,“宿迁作为淮海经济区的腹地,处于徐连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域,必须借助这一陆桥优势,主动衔接,积极策应,尽快将这一独特的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为提升淮海经济区在全国布局中的地位、促进西部大开发和陇兰经济带的建设,发挥宿迁应有的作用。”
宿迁,项羽的故乡,长三角经济圈内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明祥和的新兴中心城市。
宿迁,是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是东陇海上“外引内培、强大活小、扶老带新、扩量增效”的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
宿迁,“沿江”与“沿线”之间承南接北的区域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腹地实现“工业大突破、城市大扩张、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促动”的规范化生态花园城市。
开放??富集资源
宿迁实施“差别竞争、特色取胜,创新机制、接轨市场”的区域发展战略,立足淮海、策应沿江、呼应陇海,以更为开放的环境吸引国际、国内各类生产要素向宿迁转移,力求从扩大开放规模转向提高开放内涵、由增加开放数量转向提高开放质量,无疑也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理性思考。于是,宿迁市推出“后发快进,极点带动,建设经济型中心城市”的决策思路,交有限资源集中投入于中心城市的建设,努力使之能以快速增长的城市极化效应和扩散能力的交替作用,提高区域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外向化和产业化水平,从而增强对外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截留”能力,广泛吸纳各种生产要素向本地的流动和富集,促进农业“变”产业,“变”工业,农民“变”工作、“变”市民,农村“变”城镇、“变”城市,进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按照“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集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物业管理企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资产管理体制,市政公用事业和土地使用制度等的各项改革,立足突出宿迁“生态城市”特色以及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和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宿迁市大力实施“北扩西进、南拓东延,四区联动、协调发展”和“引湖纳山”战略。加快改造提升城市老区,做优做美市府新区,加快市府新区、宿豫新区、宿城新区以及市经济开发区、骆马湖现代生戊农业示范区、宿迁学院高等教育产业区的建设,重点培育以本地产品集散为主的销售市场,以物流产业的现代化促进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市场与产业的互动,做到建一个市场、兴一种产业、育一批企业、富一方百姓,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城市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城和32个中心镇、一般乡镇以及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乡逐步形成统一规划、分工合作、互为依托、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机整体。
关于功能性载体建设。完善水、电、路、气,热,通讯、环保、水利等八大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县城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近年来,京沪高速、宁宿徐高速、宿新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宿迁段相继建成通车,宿淮高速宿迁段、宿沭一级公路、宿邳一级公路、宿迁热电厂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宿新高速、淮宿铁路和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中心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瓶颈制约已基本消除,并在投资环境上形成了一定的相对优势。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宿迁市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紧进行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升级扩容,进一步缩短宿迁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关于创业型城市。放宽准入领域,拆除政策壁垒,打破各种限制,克服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作风,努力创造一个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外部环境;积极营造支持创新、激励创造、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使想创业、学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能创业、创大业成为新时期宿迁人的共同追求;通过典型带动、政策扶持,形成宿迁在外人员“钱回流、凤还巢”的发展态势,鼓励社会各类人员创办企业,将合法收入以融资、入股等多种形式投向工业,兴办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把市场引导力、政府推动力和民众参与力作为主要手段,重点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型企业,对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超过10%以上的部分,使之享受招商引资企业的同等税收奖励政策,不断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全市要确保新增私营工业企业1500户以上。
关于特色园区的强大势能。围绕“园区城市化、产业高新化、布局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在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个人入园投资的同时,按照“一区多园、三级联动”的思路,加快修编工业园区及专业园的近、远期规划和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市经济开发区、县区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与主导产品,促进同类或关联企业的集中,启动“入驻园区500万元以上的工业开工项目200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0个”的市经济开发区与县区工业园区“5211工程”、实现其优势互补、资源同享、集群共生、随着动发展;统筹考虑项目投资规模与土地平均收益、近期土地收益与长远土地收益、单个项目的直接收益与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间接收益,适应提高园区项目的投资强度,实现土地的集约型开发利用;组建“政企合一、特区模式、封闭运行、实体运作、自立自强”的园区管理体系,为新技术、新产来的进入和集群,构筑新平台、提供新载体、开辟新空间。
关于招商引资链上的项目推进。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强化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诚信宿迁”、开展招商竞赛的同时,呼应沿江开发和沿东陇海产业带的建设,以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的项目为重点,采取定向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以外引外、产业链招商、干部到沿海定点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以一当十”的基地型项目和“以一引十”的旗舰型项目,促使外来生产要素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聚,强化“对意向项目抓跟踪、抓落实,对签约项目抓到帐、抓开工,对在建项目抓协调、抓投产,对投产项目抓增资扩股、抓规模扩张,对重大的龙关项目抓上下游配套、抓前后道延伸”的招商为骨干,以全民招商为基础、以企业招商为主体的对外招商机制和“既比洽谈数、也比签约数,既比开工率,也比竣工率,既比投入总量、也比投入质量”的大招商、招大商的发展格局,以及“引进一个企业、带来一批企业、拉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基地”的工业经济的大跨越。今年,全市将引进并开工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上的工业项目800个、1000万元以上的120个以上,新增4户“亿千”企业、8户“双五”企业,力求通过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大突破,带来投入的大增长、规模的大扩张、结构的大提升。
借势??市场共赢
“大战略看上海,小策略靠自己”,这是宿迁市策应新一轮沿江沿线开发、发挥比较优势,促成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协作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于是,“在主动服务中接受辐射,当好大城市的服务区;在错位发展中抢抓机遇,做好大城市的配套区;在协作竞争中谋求共赢,辅佐好大城市的合作区”这一更为清晰的城市发展目标,使宿迁市在积极主动、务实求效地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同时,采取“差别竞争、特色取胜,创新机制、接轨市场”的竞争策略,有胜制胜。
关于发挥后发优势与城市特色。宿迁市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后发优势在于生态优势、宿迁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不比高楼大厦、但比绿化美化”、“不比建设状态,但比环境生态”,围绕建设“森林式,环何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的目标,全方位建设生态环境、培植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大力实施“蓝天绿地碧水”工程,构建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它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确保“十五”末达到“空中看宿迁、森林盖大地的”效果,打造“西楚雄风,酒都花香,河清湖秀、生态乐园”的城市特色。
关于企业个性。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竞争需要,合理组合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强化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开发,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小生产模式,为发展社会化生产创造微观基础;根据劳动地域分工的一般规律,立足宿迁市各地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资源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集聚,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布局;着眼于 增强规模竞争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以股份合作和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发展区域的横向联合与协作,建立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合理分工配套协作和新型生产组织结构。
关于工业突破。着眼于区域之间差别竞争与错位发展、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要求,以大企业,大项目和重点园区为支撑,围绕全市木材加工产业、轻工食品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玻璃建材产业、化工医药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速公路道口经济、沿路经济、沿河经济和园区经济,坚持大力引进内资,积极利用外资、充分激活民资、多方直接融资的发展方针,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启动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抓紧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带动性强的重大技改项目、提升支柱产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大打一场工业总量扩张、工业结构调整、工业产业升级、工业行业整合、工业产品升级、工业行业整合、工业产口 升位、工业品牌打造、工业载体建设、工业人才培养、工业市场开拓和工业经济大发展的“淮海战役”,构筑起各具特色的产业密集区和产业基地,努力把宿迁建设成为淮北地区新兴制造业基地。今年,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明年提到33%以上;全部工业入库税收增长12%以上,明年增幅达到14%以上;全社会工业投资达到60亿元以上,实施固定资产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竣工项目120个,今明两年工业总收入130亿元以上。
关于服务“三农。”依托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核心,以“农”字号规模化集约型企业为龙头,以农民经纪人队伍和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全力打造生态农业特色和“生态宿迁”品牌,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引导和鼓励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不断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切实控减农民负担的同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导向、典型引路、利益杠杆等办法,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在“加速农业由传统农产品生产向优质、高效。生态协调的都市型农业转变,农村二、三产业由单一、分散的小企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社会由城乡分割向一体化、现代化的新郊区转变,市郊农民由传统的小生产者向现代工人、现代市民转变”的四大跨越中,逐步实现提高农民实际收入这一求解“三农”问题的根本目标。
联动??整合要素
沿江开发,不仅仅只是为了加快苏南提高,也是为了促进苏中崛起和带动苏北发展;实施沿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既是沿线上的城市的极点建设、也是沿江两侧腹地城市的共同开发。因此,宿迁市立足“淮海区”,融入“东陇海”,呼应“长三角”,力争通过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让各种要素在沿与沿线的联动开发中得到更为有效地的整合,不仅使其各尽其用,同时起到线上开花,两侧发展,纵深推进的效果。
关于区域整合。积极探索市内外联动开发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宿迁市与其它地区在园区建设、工业突破、农业开发、三产繁荣、技术合作、劳务输出、干部交流等方面的全面互动,积极探索区域内项目异地流动的财税分成、用地计划等方面的分割办法,合理调节利益,打破原有按行政区划进行分配的格局,形成项目流动的效益共享机制;推动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实行错位竞争,以关联度大的战略性产品为龙头,确立区域自发展的主攻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延利,实现集约化开发,着眼于更大经济区域内的区域经济聚集的新特点,使宿迁市的产业发展与其结成紧密的分工协和关系。
关于创业温棚与投资环境。切实改善城市经济的发展环境,强化亲商意识、完善利商政策,提供便商服务、落实安商措施、讲究富商效果,提升柔性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进一步打破区域内行政壁垒,着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舒适”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环境,建立产权、人才、技术等一体化的共同市场,以开放的手段吸引客商、以开放的生态广邀客商,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客商,实行政策“就宽让利”原则,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在做到“上级政策法规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地化、本地工作特色化”和“一切为了客商”的同时,为投资者打造公平交易、公平竞争的经济平台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富集更多、更好、更先进的生产要素。
关于诚信宿迁与投资热土。以企业信用为重点、以个人信用为基础,坚持依法行政、诚信行政,引导企业牢固确立“重合同,守信用”的经营理念,坚持以“讲诚信、创名优”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弘扬文明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明礼诚信”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企业运行规则、个人活动规则和社会交往原则,变诚信意识、诚信观念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构筑起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
宿迁市委书记仇和说:“按照‘集主要精力实现工业突破、举社会之力建设中心城市、竭尽全力转移城乡劳动力,借助外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宿迁市将继续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强化城市意识,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培育和壮大欠发达市域的经济增长极,在立足淮海区、融入东陇海、呼应长三角的区域经济融合体系中,努力实现‘全市工业大突破,城市县城大扩张,招商引资大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大投入’的五大目标,以此带来市域经济的大跨越、宿迁竞争力的大提升。”
链接
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8.3亿元,比去年增长12.1%;财政收入16.87亿元,比去年增长17.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比去年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比去年增长11.7%。
去年,全市共引进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进园区的工业项目735个,实现工业增加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年递增12. 9%;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拥有总资产分别比1998年增长62.4%。
去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96户,私营企业2092户,累计达66330户和9227户,分别比建市之初增加30674户和8310户。
去年,全市私营企业实现工商税收4.7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8.5%。
另外,宿迁市在2003年共完成技改投入26亿元,同比增长30.7%。;市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7个,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4个,同比增长23.8%;“三名商标”和“三级名品”分别达101个和8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