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诺依曼的工作原理:清华北大自主招生作文分析 清华难深入北大难立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2 13:23:26
清华北大自主招生作文分析 清华难深入北大难立意

2011年03月18日 09: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丰捷 王庆环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北大系” 难在审题和立意

“北大系”自主招生联考的作文题是《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认为,这个题目有些难度,不太好写。

沈献章说,说它难,难在审题和立意两个方面:从审题上说,“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两方面都要写,只写一面,有失偏颇。从立意上说,无数的人们要追求无尽的远方,远方是什么?

沈献章认为,无尽的远方有象征意义,它是梦想,是目标,是理想的家园。到无尽的远方去寻找什么?实际上是寻找理想、梦想。

沈献章说,无尽的远方,从空间的角度上讲,近一些的目标是从自己的家门到省会城市,远一些的目标是到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都市,更远的目标是到国外,到全世界——寻找梦想。无尽的远方,不仅是现代人的追求,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是这样做的。

无尽的远方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远方的道路也充满艰辛,充满危险,但远方仍有其吸引力、感召力,诱惑着人走出家门。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前赴后继,走出家门,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甚至客死他乡,但人们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

然而,人们在寻找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无论走多远,无论是否实现梦想,都有思念家乡的情结,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但回到家后,又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乡不是我的理想家园。于是,离家、归家,再离家,再归家,离乡的漂泊欲念和归家的故乡意识深刻地交糅成一个永远的人生悖论。如果能在文章中挖掘出人类内心深处这一本质的矛盾的状态,会是一篇好文章。然而对于没有多少生活体验的高三学生来说,很有难度。

沈献章提醒,文章不能空洞地谈一些道理,必须联系一些实际。如鲁迅“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从绍兴的三味书屋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是为了中国的强大,走“实业救国”之路;从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到日本的仙台学医,是感于“东亚病夫”之弱,走“医学救国”之路;从日本回到中国,是他不满于一些中国人外受侵略却一脸麻木的神情,立志拯救中国人的灵魂,改医学救国为文学救国。鲁迅这样不断地走出家门,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目标,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如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革命领袖,年轻时就走出国门,到欧洲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寻找疗救中国的良方。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国家兴旺和民族振兴。如果将文章引向这种联系,那么,文章主题要深刻得多,文章的格调也高得多。(记者 王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