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说课稿:我国蓝莓(果中之王)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1:45:02
我国蓝莓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
《蓝莓——果中之王》
蓝莓,又名蓝浆果、越橘,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灌木果树。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率先实现蓝莓商品化生产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日本等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竞相引种栽培,目前已形成以美国、加拿大为主产区,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紧跟其后的世界蓝莓生产格局。蓝莓属一类色香味俱全的小浆果,果实呈蓝色,被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甜酸适口,香气清爽宜人。蓝莓果中含有花色素苷、黄酮等多种多酚类生理活性物成分,其抗氧化活性在40余种水果和蔬菜中最高,具有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抗炎症、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蓝莓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美国专家预言它是21世纪前叶世界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果树树种。
我国蓝莓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刚开始步入其产业化发展之路,但已成为果树新树种开发的一个热点,成为调整优化果树树种结构、提升果品产业层次的首选果树之一。我们结合自身在最近几年对蓝莓的研究结果,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蓝莓研发现状,探讨了其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优势,以期能为我国新兴蓝莓产业的健康而快速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发现状
1.1我国蓝莓生产概况
我国蓝莓商品化栽培尚处于起步阶段,迄今全国蓝莓栽培面积约1 300 hm2,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大连、江苏和贵州等地。其中浙江发展较快,其栽培面积达330 hm2,约为全国的1/4强,年产量达500 t。2008年,浙江产的蓝莓鲜果被首次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的专供水果。
国内也有果品加工企业利用我国丰富的蓝莓野生资源,进行蓝莓果实的初级加工。但由于野生果的种类不尽相同,加上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其产品竞争力不强。因此,仅依赖于野生蓝莓果实加工的企业正在不断减少。
1.2我国蓝莓研究开发现状
1.2.1蓝莓适栽品种研发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吉林农业大学、南京植物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芬兰、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引进蓝莓品种100多个,分别归于以下4大类。1)矮丛蓝莓。树体矮小,一般高30~50 cm,抗旱能力较强,抗寒能力极强,果实较小,适于加工,代表品种有布罗密顿(Blomidon)、斯卫克(Brunswick)和坤蓝(cumberland)等。2)高丛蓝莓。又分为南高丛蓝莓、北高丛蓝莓及半高型高丛蓝莓3类,南高丛蓝莓休眠期低温要求正好符合南方的气候条件,主要品种有密斯黛(Misty)、奥尼尔(O'Neal)、夏普蓝(sharpblue)等;北高丛蓝莓喜冷凉气候,抗寒能力较强,休眠期低温要求严格,主要有伯克莱(Berkeley)、蓝丰(Bluecrop)、公爵(Duke)等;半高型高丛蓝莓是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后代,一般高50~100 cm,抗寒能力强,果实大于矮丛蓝莓而小于高丛蓝莓,主要品种有北蓝(Northblue)、北地(Northland)、艾朗(Aron)等。3)兔眼蓝莓。对土壤适应性强,休眠期低温要求不严格,自然生长树高可达7 m,栽培上需将树高控制在3 m以内,耐湿热,寿命长,较抗旱,主要品种有巨丰(Delite)、杰兔(Premier)、粉蓝(Powderblue)、灿烂(Brightwell)、芭尔德温(Baldwin)等。4)蔓越桔。主要品种有贝克薇斯(Beckwith)、斯蒂芬(stevens)、薇尔科克斯(Wilcox)等。
根据我国各地引种蓝莓的试验结果,结合以上4大类品种群的自然特点和我国各地的气候特征,李亚东等将我国蓝莓生产规划成以下4种类型的产区。1)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蓝莓产区。以发展抗寒力强的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为主,主推品种有美登、斯卫克、北蓝和北村。果实以加工冷冻果、果汁、果酒为主,要求发展速度与加工能力相配套。2)辽东半岛、胶东半岛蓝莓产区。可利用该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便于出口等优势,发展果实大、鲜食风味佳的高丛蓝莓,主要推荐品种有早蓝、泽西、蓝丰、蓝天和晚蓝等。3)长江流域蓝莓产区。宜发展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可加工或鲜食兼用。主推品种有夏普蓝、艾文蓝、佛罗里达、梯芙蓝和蓝宝石等。4)华南蓝莓产区。主要发展兔眼蓝莓品种,以鲜果供应东南亚、中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市场为目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浙江省新昌县西山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经多年、多点、多品种比较试验,初步认为,园蓝、粉蓝、灿烂、顶峰、巴尔德温和夏普蓝等品种较适于浙江省红黄壤丘陵地区栽培。
1.2.2蓝莓育苗技术研发
南京植物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已建立了较成熟的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等蓝莓苗木繁育技术。吉林农业大学采用组培脱毒技术对所选优良品种快速扩繁,2000年扩繁优质苗木30万株,目前已达100万株的生产能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在成功建立蓝莓组培快繁技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蓝莓扦插和种子繁殖技术体系。硬枝扦插主要适合于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而绿枝扦插主要适合于兔眼蓝莓、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中硬枝扦插生根困难的品种。一般于花芽分化前剪取嫩枝,在新梢第1次伸长生长停止到第2次生长开始期间采集比较适宜。嫩枝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
是扦插后的水分管理,用自动喷灌系统,喷嘴设置成扦插后2周内每隔5 min自动喷灌5~10 s,2周后可以适当加长间隔时间。扦插后进行适当遮光(遮当率达60%左右)可明显提高发根率。经过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在10~30℃变温处理下15~20 d发芽,发芽率达90.6%,将发芽幼苗及时移栽到泥炭与珍珠岩(1:1)的基质上,在有喷雾设施的塑料拱棚内生长6~8周后就可进行常规管理,半年后可以出圃种植。
1.2.3栽培管理技术研发
土壤改良技术。根据蓝莓根系分布较浅,且要求土壤疏松通气,其pH值在4.5~5.5、有机质含量在30 g·kg-1以上的特性,有不少研究或生产单位针对当地蓝莓园立地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技术。其共性技术是施用硫磺或硫酸亚铁、硫酸铝等酸性肥料来调节土壤pH,并采用施酸性泥炭和草炭,覆盖土壤和增施有机肥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
肥水管理技术。蓝莓属于典型的酸性植物,能有效利用土壤中的氨态氮,而对硝态氮吸收较差。配方施肥是蓝莓施肥管理中最关键的技术。N、P、K比例一般1:1:1,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其比例可调节为1:2:3或1:3:4。微肥则采用叶面喷施。土壤的适当水分是蓝莓生长所必需的,目前通常选用沟灌、喷灌和滴灌等方法来满足蓝莓对水分的需求。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应用肥水同灌技术,有效地将配方施肥和合理灌水耦合成一体。
花果管理技术。蓝莓主要依靠昆虫来完成其授粉过程。因此,利用昆虫传粉、果园人工放蜂、人工授粉和配置适宜授粉树等,是目前生产上提高蓝莓坐果率的关键措施。蓝莓果实成熟时,既会遭鸟食灾害,也易遭雨水而裂果,可采用防鸟网和避雨栽培等技术来避免之。
修剪技术。蓝莓不同于常见果树,为少有的灌木类果树,且又有矮丛蓝莓、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之分,故修剪方法因种类、品种和树龄而有差异。高丛蓝莓幼树修剪以去花芽为主,疏除弱小枝,增加枝量,扩大树冠;成年树则要控制树高,以疏枝为主,疏去过密枝、细弱枝,确保树冠通风透光。兔眼蓝莓修剪与此相似,但控制树高是其成年树修剪之要点。矮丛蓝莓一般采用平茬的修剪方法。
1.2.4蓝莓果实功能性成分研发
在蓝莓果实功能性成分研发方面,我国远落后于研发早的发达国家。目前多数研发仅涉及果实中花色素苷的种类、含量、提取及其抗氧化性分析等方面,对其抗病功能研究不多。对果实中诸如鞣花酸等其它重要功能性成分的研发更少,尚处于分析测定阶段。1.3蓝莓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透过上述我国蓝莓研发现状,不难发现以下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1)栽培品种均引自欧美、日本等国,尚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2)生产规模过小,对栽培模式、贮运保鲜等支撑规模化生产的技术体系缺乏系统研究;3)加工技术落后,产品低档,对蓝莓功能性成分及保健作用缺乏细致研究。
2潜在优势
2.1土壤资源优势
我国土壤种类多样,其中酸性土壤的分布面积最大,仅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酸性土壤面积就达1亿多hm2。特别是我国南方分布着大量的酸性土壤,红(黄)壤总面积达218 km2,占国土面积的22.7%,其中极大部分地区适宜于蓝莓的种植。如浙江省红(黄)壤面积达388万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其中较适宜蓝莓种植的面积为32.1万hm2,土壤资源极为丰富。
2.2种质资源优势
我国野生蓝莓资源丰富,拥有越橘属植物中的37个种。在东北主要种类有红豆越橘和笃斯越橘,在南方主要有各种类型的乌饭树属植物。此外还收集保存了全世界4大类蓝莓中的100多个品种。国内外丰富的蓝莓种质资源为自主育成新一代蓝莓品种奠定了基础。
2.3劳力资源优势
蓝莓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采摘果实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加大了蓝莓生产的劳动力成本。这也成了限制美国、加拿大等蓝莓生产大国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在发展蓝莓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优势。
2.4市场需要优势
据统计,近5年全球蓝莓产量维持在23万t左右。国际市场上,蓝莓鲜果求大于供,供求矛盾突出,蓝莓鲜果收购价格每1 t平均为2 500美元,鲜果零售价格每l kg平均达10美元以上,浓缩果汁价格每1 t高达3万~4万美元。国内市场上,要求果品保健、优质和多样化等已成为一种主流和趋势,而蓝莓正好能满足这种新的市场需求。事实证明,尽管国产蓝莓尚处于市场试销阶段,但其鲜果零售价格每l kg均在40元以上。
2.5经营模式优势
我国目前的蓝莓发展以企业开发为主,大都采取公司加农场的经营模式。如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日本环球贸易公司合作,在辽宁省的沿海地区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建立了蓝莓产业生产基地。再如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新昌西山果业有限公司、浙江临海山泉科技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东阳圣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均属于此类发展模式。在机制体制、资金投入、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和资源整合等方面,这种模式具显著优势。
3  小结
蓝莓栽培历史不足100年,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其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保健功能明显,具有极高的鲜食、加工和利用价值,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其发展呈加速态势。尽管我国在蓝莓品种引选、育苗技术、栽培管理和果实功能性成分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研发水平仍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蓝莓生产国。目前,我国不仅蓝莓生产规模小,而且存在着自主育成品种缺乏、栽培模式混乱、贮运和加工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
蓝莓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在栽培上对土壤要求苛刻,故其国际市场一直求大于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虽我国蓝莓研发起步较迟,但在土地资源、种质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需求和经营模式上具有潜在优势,其发展前景广阔。
张慧琴1,谢  鸣1,梁英龙2,陈俊伟1,吴延军1,徐红霞1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2.新昌县西山果品有限公司,浙江新昌  312580)
浙江农业科学2009.3
裴红罗采集;江洪涛编辑审核;程彬彬加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