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盐的比热容:第一讲 学习二胡前应该需要准备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48:25

〔授课要点〕1.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2.基本的身体要求和素质要求

3.诗外功夫

 

大家好!也许大家并不认识我,觉得好像由我来讲二胡艺术是不是有点信不过?因为我又不是像闵惠芬、宋飞、于红梅一样的二胡演奏大家,又不是像赵寒阳、马友德那样的教学成果累累的二胡教育大家。的确如此,本人出道甚晚,学习二胡的时间就是从1985年算起也才只有20多年,并且其后还成了高校音乐理论老师,算不上全心全意投身二胡学习事业。但是,相较于其他名人,我觉得我有如下优势:

第一,我学习二胡的时间非常晚,应该算是自觉学习的好例子。我学习二胡的时间有多晚呢?说来大家也许不信,我到16岁左右才学二胡。那时我在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念普师二年级,我记得是1985年快到年底了,来了一位音乐老师李云,他个子不高,发型很像挂画上贝多芬的发型呢,他唱歌、弹钢琴都很好,但是只要他一拉起二胡,我们都有一种被点了穴道的感觉,都不想走了。现在分析一下我们当时的情形,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上中师前都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只知道死读书,书包翻身,哪里有条件去欣赏、学习音乐呢?现在听到这么好的音乐,当然被俘虏了。我想,现在即使是农村的小孩,可能也不太容易被音乐俘虏,因为可供选择的太多了,电视机、网络,早习以为常了。闲话少说,总之那时我是(当时我们班好多人都是这样)如痴如醉,一有机会,就往音乐楼跑,上音乐课那更不用说了,非常的专心,恨不能马上把李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但是,音乐课上可不教二胡,因为我们是普师专业,毕业后要做小学语文数学老师的,所以上课要学音乐知识、视唱、唱歌、弹风琴(那时还没条件弹钢琴)什么的。即使是这样,我们学得也很认真。可巧,学二胡的机会正好被我们碰上了。那年如皋师范决定在我班进行改革试点,加强音乐美术教学,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乐器、绘画等,不用说,李云老师被分配任务进行乐队训练。那时的我们一点乐器的底子都没有,说实话连乐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呢,还谈什么排乐队啊,说穿了就是从头学起。但是我们兴趣很浓啊,都如饥似渴地练习,一年后我们排《紫竹调》,两年后我们排的是《金蛇狂舞》和我校另一位音乐老师汪智改编的乐曲《回娘家》,参加首届省中师音乐舞蹈节文艺调演获得了二等奖呢!记得当时回来后学校领导很高兴,将获奖证书高悬在校长办公室门檐的正中央!毕竟我们是一所乡村师范,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不容易啊!

大家可能想,你学习二胡就是当时在乐队担任二胡手开始的吧?当时,我在乐队里担任的并不是二胡手,李老师看我视唱练耳好,接受能力快,分配我担任了三弦手和大提琴手(身兼两职),我虽然感觉不能学二胡有些遗憾,因为那毕竟是李老师最拿手,最吸引我们的东西,但是也只好服从命令,因为乐队里没有这些乐器也确实成不了乐队,这个道理在我们这些“懂事”的孩子心里都知道。现在想来,学三弦、大提琴对以后的学习生涯也确实有些好处,比如,乐器的自学能力就是那时开始培养起来的,因为李老师自己对大提琴、三弦这两样乐器也不怎么精通,只知道最基本的,右手怎么拿弹片(三弦),怎么持弓(大提琴),左手怎么按音阶(三弦与大提琴不同),就这些,每次练习他即兴写一小段旋律给我练,只要音准、节奏好就算通过。我就在这时开始弄来大提琴、三弦的书自学,以免自己学的东西不上正路,什么姿势动作有误,想改就难了!就这样,最后的效果还挺好,经常受到李老师和其他音乐老师的夸奖。说实话,就是从那时开始,对音乐产生的非常强烈的想学好的欲望。现在想来,这对我以后的音乐学习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乐队排练下来有空,我就拿起同学的二胡练一练,因为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学起来特别快,也比较像样,大概用了别人一半的气力就学会了,有一次,我拿起二胡拉了一会,正好李老师看见了,说,你拉的不错嘛!就这一句平常的夸奖,增强了我学习二胡的信心。我记得我在如皋师范毕业的时候,可以拉《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了。

毕业后我被分配在江苏省如东县一所乡村小学任教,这个学校离家七八里,骑自行车要半个小时以上,周围人烟稀少,晚上星星点点的几家灯火,自己感觉特别失落与闲得慌。我也记不得当时是怎样就从当地派出所弄来一把二胡,从此就与二胡结下了不解之缘,至少现在是这样!每天拉书上的练习曲、乐曲(因为在如皋师范买了很多二胡学习的书)。想像着;李老师拉二胡的样子进行模仿。终于感觉到老这样下去会走弯路,走火入魔,就下决心再去找李老师学,就在比较空闲的星期天骑自行车来到远在一百多里地的如皋师范,让李老师指点一下,再在下午骑回去,赶着第二天上课。当时李老师对我真好,包括师母蔡静,不仅教我,还管我吃饭,有时不方便,还管我住宿。现在我也是老师了,我常常拿他们来比照我,追求做人的纯粹性。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我的同事发觉我二胡拉得很好,“跟录音机里的一模一样”,我自己也感觉到在农村教书没意思,整天跟拖着鼻涕的孩子打交道,物质条件差,很辛苦,又看不到前途,就动了想离开这个学校的念头,准备辞职报考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把自己的二胡拉得跟李老师一样好,因为李老师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89年我专门去南通观看了专业考试的情况,以了解考试学生的总体水平,找到自己的差距不足好继续补习,90年正式参加了考试,没想到竟然通过了专业面试,后来又通过努力考出了318分的高考文化成绩,以南通市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录取,从此开始了我正规的音乐学习生涯。

大学里我师从孙恒枢副教授三年,沈正陆教授一年,当时我们南师大音乐系90级有四把二胡,互相比着学,非常刻苦。由于我学习更好一些,1993年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器乐邀请赛”获得了二胡青年组三等奖,因为这,1994年被保送为二胡研究生,又在南师大进行了三年的二胡专业训练。

现在我已经是一位执教十余年的二胡老师,我的学生二胡考级优秀的有不少,有的参加苏州市级比赛、江苏省级比赛都获了奖,还有学生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的二胡研究生,可以说,应该是有些小成绩的。

我学二胡这么晚,同样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在教学方面能作出一定的成绩,我认为这方面我有优势。

恰好我最近在看一本叫《莫扎特风暴》的书,里面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提及他学小提琴的经历似乎也跟我差不多,他总结说,像他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演奏家,因为身体机能训练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但是只要刻苦练习,自娱的水平足足有余,而且因为是从成人时期开始学的,对自己的成长过程特别清楚,有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潜在素质。我觉得他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

总结一下,第一点,因为我学琴晚,所以对自己每一步的成长过程非常熟悉,有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潜在素质。

第二,我有着比一般二胡老师更加全面的理论功底和更为冷静的理性头脑。在大学时,我就在分析我自己,虽然我学琴晚,但是我做过老师,知道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这样学起来一定比别人更有效率,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对的。

我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总结出这样的道理,想要学的比别人好,最终取决于你的各方面的全面素质,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最为首要的是理论修养。因此我在大学里除了苦练二胡,还选修了和声、复调、曲式分析等理论课程,力求丰富自己为我所用,这些所学也都没有白费,大学里我就自己编配民乐曲供我们班上的乐队训练用,毕业后,来到高校工作,我成了专职音乐理论老师!因为在高校,二胡教学工作量很小,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这是没有办法,没想到原来的“辅料”现在成了“正餐”了!

2002-2005年期间,我又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并取得了“博士学位”!我想这些对我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二胡这件乐器和二胡教学工作,无疑是有帮助的。

第三,我一直在思考二胡教学问题。这恐怕也是我的一个优势。我发觉一些二胡老师整天忙于教学,根本没有时间钻研教材,练习琴艺,琢磨教法。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2001至2002年双休日在江阴实小上二胡课,一天要教二十几个学生!有的半小时一个,有的五十分钟一个,从早上七点半开始一直到晚上九点半!中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再没有空闲!这一段经历对我也挺重要的,从此我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种二胡教育方法(流水线式的),说实话,这样也许能有一些学生学成,因为在我教学期间就有孩子考级优秀的,但是对老师的身心是很大的摧残,除非这个老师为了休息而不能投入其中,那么这样又会害了一些学生!现在江阴仍然在继续这样的教法吧,我也希望上课的老师多考虑自己的身心健康,时间长着呢!

我教一个学生,会总结其优缺点,特别是学习动力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要么改学其他,要么留下来学,留下来的基本上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我觉得,学乐器,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让学习者快乐其中,身心得到陶冶,如果根本点不是这个,那么学习起来一定非常痛苦。刚才我叙述的我的学二胡的过程,其实反思下来确实也是因为强烈的兴趣这个原动力。我们平常也听过不少关于这样的故事,比如巴赫小时候星夜偷抄哥哥的乐谱、爱迪生小时候蹲在鸡窝看鸡孵蛋等,这些都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家也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想干的事,再苦再累也兴趣盎然,自己不想干的事,再轻再小也不愿做。举个例,小孩子,他要去某某动物园玩,再远的路,再饿肚皮他也愿意。年轻人,正在谈恋爱,再远的路也不觉得远。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因此,我今天要讲的核心问题的第一点就是,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这也是每个二胡学习者应该最先扪心自问的问题,我是不是真的很喜欢二胡?如果是,甚至有些痴迷,那么好,恭喜你!你成才的希望非常大!如果不是,劝你三思,因为尽管二胡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但是这些艺术要素的取得,是靠无数个枯燥的练习无数遍机械的重复换来的,你能不甘寂寞、不怕枯燥吗?

当然,如果辩证的看待兴趣这一问题,会发现有的人可能刚开始学习时没有兴趣,后来逐渐增强兴趣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他的老师特别有魅力,二胡拉得特别棒,教得生动活泼,非常吸引人,也许他正值青春萌动,崇拜上了某位二胡艺术明星,总之这样的事也不乏其例。如果是这样的,说明你非常幸运。

总之,我今天的第一次开讲,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学习二胡首当其冲的素质应该是看看自己对二胡有没有兴趣,兴趣强不强。

这里可能会有一些家长朋友,你们可能认为,家里屁大点小孩,哪来什么兴趣啊,还不是家长给决定的!这话要这样看,的确,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学点音乐以丰富他以后的人生,并且,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的确是这样,我今天还在下载记忆大师罗扎洛夫的记忆音乐给孩子听呢,因为安静的音乐(大致符合平静时心跳速度的音乐)能让大脑产生所谓阿尔法波,以提高学习效率。小孩子因为好动,所以深呼吸少,安静的音乐正好派上用场,学习二胡,像左右长弓等练习就能培养孩子的深呼吸,当然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能促使大脑产生阿尔法波,促进记忆。因此,你看,学音乐的人谱子记得特别牢就是这个原因。

小孩子是不是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呢?不能这么说,现在人体科学发达了,科学家早已证实人在娘胎里就已经有思维了,有思维就会有判断力,有判断力则喜欢不喜欢的想法当然会产生了!因此,不要小看小孩子,他的兴趣也是有的,而且相当成熟,只不过在他孩童时期,他的兴趣老是得不到尊重,就渐渐遮蔽了。在尊重孩子兴趣方面,人家老美做得就比较好。而我们则是教训多于经验,特别是当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学习好,考大学,找好工作,似乎孩子的一生家长都给安排好了。可是你发现没有,越是这样,这个孩子长大后对生活的兴趣越是淡漠,只要对比一下我们的脸孔和老外的脸孔就知道了。我们,麻木的,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老外,孩童般的稚气未脱的感觉,你说他们学东西能不快,干活效率能不高吗?闲扯了。我的意思是我们做家长的,从现在起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即使你想让孩子按照你的意思班,也要慢慢逐步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从小就“摧残”了小孩的心理。我想,再过若干年,你就会觉得我的话不是危言耸听。

学习二胡之前也应该看一下自身身体的条件和原先的素质。

身体条件包括手发育得是不是正常,手指是不是足够长。有的二胡老师特别注意这点,先用尺子量一下小孩子左手的中指和小指,大约在五公分和三公分左右他才肯收。这样做有他的道理。舞蹈演员、戏曲演员的选拔不也要看腿与整个身体的比例吗?当然这都不是决定因素,著名的吉他大师塞戈维亚据说非常短,要知道吉他弹奏是需要手指长一些才好的,因为吉他有一个“横按”技巧,需要将一根手指横放在六根弦上并全部按住,据说塞戈维亚的手指短得像十二三岁孩子的手指,但是他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师。这说明手指条件不是决定因素,但是手指条件不好会让你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与别人一样的成绩。

原先的素质当然是指我们常说的“音乐细胞”,你是否“五音不全”,就是唱歌入不入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你可能不适合,不,就是不适合学音乐、学二胡。当然,在二胡学习过程中,还会逐步培养更为细微的音准、节奏感觉,但是学习之前,起码的素质还是要有的。

如何检验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素质呢?很简单,请人在乐器上奏一句乐曲片断,看你能不能“拉拉拉”地跟着哼上,如果模仿得大致不差,就说明音乐感觉是有的。所以,学习音乐好像总离不开一个人的指点,你看,现在判断你有没有音乐细胞的人,不是你自己,而应该是一位老师或有一定音乐造诣的人。

有了音乐细胞,手指发育也比较正常,就说明有了最为起码的学习二胡的条件。现在你可以跟着我或者其他一位二胡老师学习了。

今天我再补充说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我们才开始学二胡,但是要知道,学习二胡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在于自己是否勤学苦练,也不仅仅在于有没有一个好老师引领,还在于自己有没有综合的人文知识素养。杜甫不是早讲过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确实需要边学习二胡边丰富我们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修养,特别是音乐理论素养,这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常常关注学习方法之类的书籍也有助于我们更为有效的学习。

今天先说到这里,下次讲二胡的型制及其与音色的关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