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胎医院:中国香道文化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6:52:53

中国香道文化简介

2010-10-26 12:35:15|  分类: (~ 服饰o古文化 |  标签:香道  香料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良伴,几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曾开发出自成一格的用香文化。根据可考的历史记载,埃及是最早用香的民族,用香的起源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当时埃及人为了稳定香料来源,还曾兴起多场征战,这也难怪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图坦卡门金字塔里,会发现许多存放各式香料的容器,由此可见香对古埃及的重要性。   

  在上古时期,香还是尊贵地位的象征,所以古波斯的富贵人家,多半会在自家的花园里种植茉莉、紫罗兰、红玫瑰等种种珍贵香花,以衬显其地位。在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从波斯带回各种珍贵香料,自此,用香也逐渐演变成希腊贵族阶级的身份象征。   至于将香的使用提升至信仰层面,则是东西方民族共通的特点。古埃及人从阿拉伯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芳香类树木,就是为了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巴比伦人为了在祈祷或占卜中引来神明关注,而有焚香的习俗;希腊人是以燃烧木头或树脂的方式,来供奉神明或袪除恶魔;至于罗马人,则会在公祭和家祭中焚香。   

  对延续至今的各大宗教来说,香更是一不可或缺之物,如印度教、日本神道教、犹太教等,都有焚香礼拜的习俗。至于基督教,在《圣经》里就有近三十处关于「香料」、「调香」、「香的应用」的记载;其中一则提到,在东方三贤人送给刚降生的耶稣基督的礼物中,就有两样是珍贵的香料;天主教的焚香仪式,则首见于四世纪的圣餐礼上。香对天主教的重要,我们可从圣诞节举行的子夜弥撒,由教宗亲自提拿香钵,于香烟袅袅上升之际,虔诚祝祷的肃穆庄严景象里体会得到。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连结;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   

  虽然从考古的发现得知,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可能有用于熏烧的器具出现;但在见诸于文字的史载中,则要到周朝才有正式的焚香纪录。文物学家刘良佑表示,中国的用香文化,始于疆域的开发与对外交通的发展,从而发现并进口了香料;周朝时,由于政治的分合,在国土向南开发的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香料,自此用香逐渐形成周朝贵族的时尚之风。   

  到了汉朝,香料主要来自西域中亚及南海诸国的献贡;汉末至魏晋六朝,由于佛教的东传与盛行,焚香于是形成供养诸佛的仪轨,升华为凡圣之间沟通的桥梁;隋唐时代,由于文治武功均盛、海路交通便捷、经济繁荣、佛教鼎盛,上自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风气相当普遍,沿袭至宋朝,便在文人雅士间形成了以精致清丽见长的品香文化。当时品香风气之盛,从香药收入占市舶司最大宗可以看出,而品香香料,又以自南洋取得的沉水香、多伽罗香最为珍贵。不过,刘良佑提到:「玩味朱火青烟的品香之乐所费不赀,以至在清朝中叶以后,由于战事四起,所以这项须配合着雅致与闲情的风雅之事,便湮没在漫天的精致的品香文化虽然在俗世因缘的流转间逐渐淡没了;但对于渴望离苦得乐的芸芸众生而言,轻缓飘邈的馨香,仍是他们寄托宗教情怀的依藉。因信仰之故,佛教于是能持续地以它强调趣向清净解脱的用香仪轨,深刻影响汉地子民,使香的传承历久方炽。」   

  谈到佛教的用香,自然是与印度的用香文化有着若合符节之处。在印度,由于天气酷热,为防人体孳生体垢、恶臭,乃将当地盛产的香木制成香料,涂抹于身,称为「涂香」;或焚香料熏室内及衣服,名为「烧香」或「熏香」。《大智度论》卷三十记载,烧香仅能行于寒天时,而涂香在寒、热天均可行之;寒天时杂以沉水香,热天时则杂以旃檀香。   

  佛教将涂香、烧香作为供养佛及众僧的方法之一,《贤愚经》卷三里提到,为了迎请佛陀,所以要在供养仪礼中烧香;《法华经》卷四亦谓:香、抹香、涂香、烧香等,为十种供养之数种供养。   

  佛教强调拈香供佛,拈香除了具有形式上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燃香礼佛者能藉此外在行仪熏染自性清净,贴近佛菩萨本怀。拈香一瓣,满室馨香;在清爽芬芳的氛围中,尘世的纷扰、纠葛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轻逸、持稳;凝神静观袅袅香烟,藉此,人天的距离被拉近了,诸佛菩萨如现眼前,怀慰着众生的疾苦。香,可谓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   

  有具体形貌的香,虽然气韵纯润,但散发清香的时间总无法持久,亦受空间的限制难以远传;此外,对于身处异邦的佛教徒来说,要觅得一瓣好香更是有其困难。目前定居美国,并担任德州大学佛学社课程讲师的傅佩芳表示:「其实燃香供佛最上乘者,并非是一些需花大把银钞购买的珍贵香材,而是人人本具的自性心香。」在恒常的晨昏定课里,她虽不常直接焚燃香品,然虔敬之心并未因此有所减损,因为「我是以最上乘的供养,也就是以『戒定慧香』供养诸佛菩萨的。」以心香供佛,其虔敬之意不但能感通诸佛菩萨,更对自身觉性的开发大有助益,所以在佛典中,就有多处是以香来譬喻德行完满者,如香气远播,且不受顺逆风势的影响。   

  香在佛教里蕴藉了这么深妙的意涵,无怪乎禅宗会常引香之名,如将坐禅称为「坐香」等,以提醒我们时时刻刻不忘开发自性中的芬芳。  

  

  中国香文化第一次跃进性的发展出现在西汉时期。其中,以汉武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起了主导作用,王公贵族对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带动了对香的使用。但是,香之所以在后世能发展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则应归功于历代文人。   

  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黄庭坚、苏轼、陆游等。苏轼有文记:“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种。   

  文人们不仅烧香,还要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其四,整个文人阶层都广泛用香,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用香风气。   

  从魏晋时期流行熏衣开始,文人把用香视为风习,把爱香当作美名,唐宋以后风潮更胜。虽然不免附庸风雅之辈,但文人的这种积极态度确实影响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不仅是民间,官衙府第也处处用香,甚至接传圣旨和科举考试时也要专设香案。同时,随着香料贸易及制香业的发展,香文化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香道发展要首推台湾和日本,产自东南亚出产沉香,风靡全球。现已发展成为独特的台湾香道日本香道

香道——源氏香

2010-11-16 12:39:52|  分类: (~ 服饰o古文化 |  标签:香道  香料  日本  读书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香道,虽然在中世纪,有过东南亚的沉香木几乎全部被中国人消费的事实,现在在我国有悠长历史的香道,已经不太为人所知了,而在日本,香道是与茶道,花道并列的传统艺术。据记载香道是由唐僧鉴真传入,而香道的中核,下列《香的十德》,亦即对香木品质的鉴赏原则是由北宋的黄庭坚所题。

一 感格鬼神 二 清净心身 三 能除污秽 四 能觉睡眠 五 静中成友 六 尘里偷闲 七 多而不厌 八寡而为足 九 久藏不朽 十 常用无障
  香道中的玩香一般是主持人以炭火至于香炉中,其上放置名为银叶的云母板,以热使板上放着的香木散发出熏香。客人闻香,写下香名或以此吟诗做歌。很多和歌,汉诗,典故都可成为其中的主题,源氏香就是以源氏物语为主题。唐宋时的国人大约就是这样玩香的吧。


 
  香道中使用的香木,即我们所知道的沉香,檀香等又以其独特的树脂香和古来所知原产国而命名为六国五味。

 伽罗(现越南)苦味,自然而优美,喻之以宫人。

 罗国(现泰国)甘味,有白檀之味,喻之以武士。

 真那伽(现马来西亚的Malacca)无味,香气轻柔艳丽,喻之以女子。

 真南蛮 咸味,喻之以百姓。

 佐曾罗 辣味,香气冷酸,喻之以僧侣。

 寸闻多罗(现印尼的一岛)酸味,喻之以地下人。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源氏香的规则吧。

1,选5种香木,各备5包,共25包。

2,主持人将香包打乱。从中任取5包,一次以香炉熏一包香,让客人轮流闻赏,反复五次。

3,当五包香木赏完后客人以下面的源氏香纹的记法在纸上记入5种香的异同。

第1次和第2次的香相同时,将5根竖线的左1和2顶端连起来,为空蝉。而第2次和第3次的香相同时,为夕颜。所得的源氏香纹也因该卷的内容,而有占卜吉凶,或与季节相应等用法。如空蝉成功地避开了源氏的各种诱惑,又不失女子之情趣,结局不错,为吉兆。而夕颜,容颜甚美,先是不能与情人相守,后托身于源氏却被鬼魅夺去性命,为凶兆。

这些源氏香纹,古朴雅致,常被织染于布服之上,画于工艺品,建筑图案之中,成为日常纹样的一种。

 
香の品类:
  关于香的品名,三条西实隆所传御家香木有六十多种,而佐佐木道誉所有竟达一百七十多种,可谓复杂之极。被称之为北畠玄慧法印的《游学往来》中所道:“传说之名香,不时可见。伽罗木,忠春容,宇治,山阴,奥山,初时雨,叶山,深山,松风(???),武藏野,罗汉木,桔花,伊势海,疏竹,寒草,老梅,薰远,水蓼,山蓼,芒,朝霞,薄霞,薄云,武藏野,异波,合香,龙涎,白檀,熏露草,八煎,紫云等等,稀之又少,难以得到,新进之香尚未闻其名. ”
  又有虎关禅师所做之《异制庭训往来》中也写道:
  “本朝天平年中从百济国始贡献之。自此以降,代代御门玩之,家家豪奢赏之,其名虽多,伽罗木,宇治,山阴此为甲科也。次外,叶山,深山,奥山,武藏野,富士峰,桔花,薄霞,薄云,薄露,龙涎,白檀,水蓼,胃皮,茶烟,熏陆,八精等,各争其美,各驰其誉。”
  看来这两本书似乎为同时代所做,其中香名也大抵相同。而有名的一条禅阁兼良所做之《尺素往来》中,则有以下记载:
  “名香诸品为:宇治,药殿,山阴,沼水,无名,名越,林钟,初秋,神乐,逍遥,手枕,中白,端黑,早梅,疏柳,岸桃,江桂,菖蒲,艾,富士根,香粉风,兰麝袋,伽罗木等。手中之物不论新旧均应分赐。尤其好色之家号之为熏物而深藏之。沉香,丁子,贝香,熏陆,白檀,麝香等六种,每方合之而捣,加詹唐,命名为梅花,加郁金,命名为花桔,加甘松,命名为荷叶,加藿香,命名为菊花,加零陵,命名为侍从,加乳香,命名为黑方。此皆发檀,沈水之气,吐麝脐,龙涎之熏者。”(唉,真是很怪的名字,以物为物名,稀奇啊。)
  此外还有一本《新札往来》中也记载道:“新输入之名香以拜领。庭梅,岸松,香粉风,初秋,神乐,新无名,名越,林钟,此种种已非稀有。近来听有赏玩三吉野,逍遥,沼水等。另有中比,山阴,御枕,药殿,清水,红阿,思忍,一二三,五文字,兰奢待,伽罗木等世之皆少也。”
  以上很多香名都一致,药殿,山阴,无名,初秋,神乐,逍遥,香粉风,兰奢待,伽罗木等等。合香方面,郁金,甘松,藿香,零陵,乳香,沉香,丁子,贝香,熏陆,白檀,麝香都是从《香字抄》和《香药抄》上来的名目。这里又要提一下兰奢待,兰奢待真正名扬天下是因为足利义政得到天皇钦准从东大寺正仓院的大块黄熟香上截取下来的。在这之前,也只有赖朝公得以拜领(只是名义上的,并不能取走)。后来,这块黄熟香又被织田信长得正亲酊天皇钦准,也大模大样的截了一块去,把东大寺的和尚们气个半死,呵呵。
  说香道之起源,由《香字抄》和《香药抄》时代做为熏物合香的应用和玩赏,转入道誉所开创的闻香时代,成为香的本质性玩赏,这是因为出现了新发现的最好的香料伽罗木。伽罗木的出现在中国和日本同时引起了有关香的赏玩的变化,这是一种有趣的共通现象。而日本人关于香木的知识不是依赖中国的再输出,而是来自原产地,做此想定,可由中国所从不使用的伽罗木这一字面而得到印证。一条禅阁时代也就是东山足利义政执着于香道之时,也是黄熟香(兰奢待)以其珍奇而于香木之最上品伽罗木并称之时。《新札往来》成书于天文十五年,可以说是代表天文六年仙逝的三条西实隆和志野宗信时代香的记录。这时香道已开创二百余年,已在回顾香品的盛衰沿革。

香道的一些配方

2010-12-22 11:19:27|  分类: (~ 服饰o古文化 |  标签:香道  香料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玉华香方》

沉香四两、速香黑色者四两、檀香四两、乳香二两、木香一两、丁香一两、郎台六钱、奄叭香三两、麝香三钱、冰片三钱、广排草三两
以交趾出产的为妙苏合油五两、大黄五钱、官桂五钱、黄烟(即金颜香)二两、广陵香一两用叶
把上列香料研为粉末,加进合油调和均匀,再加炼好的蜜拌和成湿泥状,最后装进瓷瓶,用锡盖加蜡密封瓶口,烧用时一次取二分。


《聚仙香》

黄檀香一斤、排草十二两、沉,速香各六两、丁香四两、乳香四两
另外研末郎台三两、黄烟六两
另外研末合油八两、麝香二两、橄榄一斤、白芨面十二两蜜一斤
以上成分研成细末作香骨,先和上竹心子,作为香的第一层,趁料湿又滚一层药。
檀香二斤、排草八两沉、速香各半斤、
将以上三料研为末,滚成第二层,于是制成了香,用纱筛后将湿香晾干。
京城自制香,每一万枝香,工价二钱。一万根竹棍,价一钱二分。香袋紫龙力纸,每一百张,价五钱。


《沉速香方》

沉速香五斤、檀香一斤、黄烟四两、乳香二两、奄叭香三两、麝香五钱、合油六两、白芨面八两、蜜一斤八两
和成滚棍即制成。


《黄香饼方》

沉速香六两、檀香三两、丁香一两、木香一两、黄烟二两、乳香一两、郎台一两、奄叭三两、苏合油二两、麝香三线、冰片一钱、白芨面八两蜜四两
将以上成分拌和成药剂,用印模制成饼状。


《印香方》

黄熟香五斤、速香一斤、香附子、黑香、藿香、零陵香、檀香、白芷各一两、柏香二斤、芸香一两、甘松八两、乳香一两、沉香二两、丁香一两、馥香四两、生香四两、焰硝五分
以上各料一块研为末,放到香印模中,模印成形后就可以焚烧了。


《春香方》

沉香四两、檀香六两、结香、藿香、零陵香、甘松各四两、茅香各四两、丁香一两、甲香五钱、麝香冰片各一钱
以上各料用炼蜜拌为湿膏,装进瓷瓶密封,就可以烧了。


《撒兰香方》

沉香三两、五钱、冰片二钱四分、檀香一钱、龙涎五分、排草须二钱、奄叭五分、撒乐兰一线、麝香五分、合油一线、甘麻油二分、榆面六钱、蔷薇露四两
用印模制成饼烧,很好。


《芙容香方》

沉香一两五钱、檀香一两二钱、片速五钱、排草二两、奄叭二分、零陵香二分、乳香一分、三柰一分、撤乐兰一分、橄榄油一分、榆面八钱、硝一线
拌和后用印模成饼烧或者散烧。


《龙楼香方》

沉香一两二钱、檀香一两二钱、片速五钱、排草二两、奄叭二分、片脑二线五分、金银香二分、丁香一钱、三柰二钱四分、官桂三分、郎台三分、芸香三分、甘麻油五分、橄榄油五分、甘松五分、藿香五分、撒乐兰五分、零陵香一钱、樟脑一钱、降香二分、白豆蔻二分、大黄一钱、乳香三分、硝一钱、榆面一两二钱
用印模制成饼烧,散烧的话去掉榆面用蜜拌和。


《黑香饼方》

用四十两料加炭末一斤、蜜四斤、苏合油六两、麝香一两、白芨半斤、橄榄油四斤、其琛奄叭四两
先把蜜炼熟,加橄榄油把炼蜜化开,又加奄叭,然后加进一半料;将白芨打成糊状,加进炭末,又加进一半料,这之后加进苏合、麝香,揉均匀后用印模制成饼。


《炒香》

最近,有人用苏合油拌沉、速二香,用火稍稍炙一下,收起来,趁热撒上冰片末,放进瓶中收集起来用,人们称之为规范制法。这种香的香气比一般香稍微浓一点,但反而失掉了沉、速二香的天然雅味,恐怕熟悉香的内行不会选用这种制香法。


上香方法

将香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像,再举香齐眉,之后,手势回到胸前,开始用左手分插。插香的方式及观想也有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第一香插中央,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香插右边,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第三香插左边,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程序和第一种完全一样,只是念的是「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总括又简单。插完香后合掌,心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告礼成。如果上的是环香,就要以点燃处向佛,两手如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心中默念如前即可。要是上檀香(檀木劈成小枝)时,要用双手大指及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然后插入香炉,第一根用左手拈起右手插,第二支右手拈起左手插,第三支和第一支同,观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长香时一样。

【香道】香囊的几个配方

2010-10-17 15:24:17|  分类: (~ 服饰o古文化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香佩法:

  香佩法又称闻香法,就是将芳香药末装在特别囊状布袋或绸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等处,或装入贴身衣袋内,以防治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香佩法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袋,据说当时人们是用以装药来辟秽杀虫的。《山海经》中记载了佩带某些药物来预防疫疠或治疗疾病。以后历代民间都有佩带香囊的习俗。认为此物既可作为一种服饰,以助美观;以能起到驱邪辟秽,保健防病的作用。而较早论及佩香防治疾病的医学专籍有唐代的《千金要方》等,该书载有“绛囊”,称其能“避疫气”,“令人不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绍了用辰砂装囊,戴身及髻中,用治不寐的经验。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也收载了多张香佩法方子,如辟瘟囊、绛囊(内盛七宝如意丹)、抗痨丸佩囊等

川芎闻鼻散
功用:预防感冒
药物: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花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出处:《内病外治精要》

三香散
功用:防治四时流感
药物: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山奈苍术散
功用: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山奈,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冰片,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冠心病外用药袋

功用:防治冠心病

药物:玄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适量。

用法:上药干燥,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均匀,做成药袋,放置左胸前,并时时以鼻嗅之

出处:《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辰砂囊
功用:治不寐多梦(失眠)
药物:辰砂适量
用法:上药装囊,戴身及髻中,以气嗅鼻
出处:《本草纲目》

雄黄嗅鼻散
功用:治魇寐不寤(又称嗜睡)
药物:雄黄适量
用法:将雄黄研末,放纱袋中,挂身上,且时时以鼻嗅闻。
出处:《肘后备急方》

居家香料简易DIY

2010-10-19 12:13:07|  分类: (~ 服饰o古文化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据陶谷《清异录》记载,早在五代的时候,就有一位法号“知足”的有道高僧反对上层社会焚熏奢侈香料的作风,于是“但摘窗前柏子焚?”。也许正是此举开创了一代风气.

  到了宋代,炉焚柏子,成了佛寺禅房与士大夫书斋当中流行的小景,苏东坡就曾经秋夜独酌,“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另外,趁桂花才开放三四分的时候,将花摘下,用熟蜜拌润,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进行一个月的“窨香”程序,便得到了宋代文人所青睐的又一款时兴香品。焚香之时,把一朵朵窨过的桂花放在香炉中的银隔火板上,随着炭火悄熏,桂花一边吐香一边慢慢打开,待到花朵完全开放,也就是其花香散尽之时。 

  在今日,“香道”让人沉吟踌躇,是因为焚烧沉香、檀香等贵重香料,未必有利于日渐恶化的地球环境。相反,宋代士大夫从大自然中选取最朴素的材料,巧制出种种足以怡悦人心的香品,倒是更有意义的经验。

  从树上摘下柏树子,用沸水焯一下,然后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阴凉处慢慢晾干,就制成了东坡居士曾经焚过的“柏子香”;

  把香橙皮、荔枝壳、梨滓、甘蔗滓四样废弃渣料合在一起,却可以诞生清新的“小四合”香丸;

  捣烂橘叶,与旧竹篾片一起密封在小罐当中,在火上长时间热蒸,然后把熏入橘叶气息的竹片当做香料,在香炉中慢炷,“其香清,若春时晓行山径,所谓草木真天香”。

  如果对传统真的怀有深情,那么不妨尝试恢复这一样样朴素而又易制的宋人香品,让中国人的书房里重新回旋起十二世纪的天香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