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明校园倡议书:《瞭望》:群众利益始终最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24:38

《瞭望》:群众利益始终最重要

作者:袁元  时间:2011-08-15   

#TRS_AUTOADD_1313458005468 P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_1313458005468 TD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_1313458005468 DIV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_1313458005468 LI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_1313458005468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JSON--{"p":{"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td":{"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div":{"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li":{"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font-family":"宋体","font-weight":"","font-size":"10.5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12px","text-indent":""}}--**/

  我们党能不能战胜风险领导人民继续前进,关键就在于党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拜人民为师”、“把群众当亲人”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用生动和充满感情的语言再次强调,“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在这篇一万四千多字的纲领性讲话中,“人民”是关键词,先后出现了136次。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说,中国共产党在90年历程中完成和继续进行的三件大事,集中到一点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无论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或是党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都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支持着中国共产党。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三个关切

  “当前中国社会处在快速转型之中,随着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动,人们的利益格局、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龚维斌认为,历经90年的发展,在新的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拥有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但是也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与考验。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回顾90年的历程,龚维斌说,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

  龚维斌认为,作为执政党,唯有代表、反映、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才能真正拥有长期稳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力量。

  而群众当中则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正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因势利导,顺应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群众不断探索产生的基层经验加以总结提升,加以完善和推广,最后形成政策和制度。“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执政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龚维斌分析,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着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信息化带来的冲击,群众基础和党的自身队伍都在发生着变化。此时,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谁是群众。“群众”一词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我们党比较习惯的用语,而用社会学的眼光来看,“群众”是由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组成的。比如,从生活水平上来看,有较为富裕的群众,有刚过温饱线的群众,还有比较困难的群众;从城乡区域看来,有农村的居民群众,也有城市的居民群众;从所有制来看,有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群众,还有在非公有制经济、新兴产业就业的群众。2001年,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首次使用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提法,并将之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既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也属于“群众”的范畴。因此,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就要善于发现群众在哪里,谁是群众。

  第二,群众在想什么,群众有什么诉求。在新时期,群众诉求各有不同,因为其生活地域、阶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群众的要求也不一样。特别是在民主法制时代,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这都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群众的诉求,否则,群众工作就可能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

  第三,怎样倾听群众的呼声,怎样反映群众的诉求,怎样了解群众的心理和情绪。由于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化,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收集最有效的信息,这也对党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提出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就有可能犯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容易发生脱离群众的危险,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损害。”龚维斌强调说。

  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

  “在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攻坚克难的过程中,群众的要求表现为多样化、差异化,各种利益矛盾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真正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政策能否满足群众的要求,执政党能否真正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龚维斌说,群众工作“倒逼”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改革魄力与能力,考验着党风廉政建设。

  “七一”讲话将“脱离群众的危险”摆在突出位置,敲响了警钟。龚维斌认为,应该看到,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上仍然存在一些偏差,与群众的需求尚有距离。比如,有的干部面临精神松懈的危险,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干部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变化,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欠缺,易因处置不当,造成党群关系紧张,官民关系的不和谐,直接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损害的党执政地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分析说,从当前存在的“脱离群众”的问题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其一,因长期执政,某些领导干部的权力主体意识出现错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替民做主的思想比较严重,总以精英自居,做决策、想问题不愿倾听群众的意见、群众的诉求。

  其二,某些干部个人作风出现问题,对普通群众的要求充耳不闻,或者轻描淡写,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却热衷于交往大款、大腕,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其定政策、作决策,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基层群众的合理要求,可能只代表少数利益集团的要求,甚至于满足个人私利,扭曲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三,有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害怕群众,不敢与群众打交道,不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做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此外,还有的干部在与群众接触过程中,不善于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不善于用群众的语言进行对话,一说话就是首长腔,一提问就像审判官,居高临下;面对矛盾纠纷,不善于调解,仍以行政权力管卡压等传统手段为主,简单粗暴。

  龚维斌指出,当前能否做好群众工作是对执政党的重要考验。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格局里抓住主流和支流,区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区分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利益,善于既着眼长远和大局,又善于统筹兼顾、妥善协调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在价值观念多样化、新媒体日益开放的格局下,牢记宗旨和使命,要求党员干部提升能力和素质,特别是要提升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会与群众打交道。

  把群众当亲人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龚维斌说,“七一”讲话中的这句话既朴素又深刻,令人深受教育和震撼。

  他认为,要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做到“把群众当亲人”,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中时时想着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领导干部要像一些地方信访干部那样,“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来访当家事、把来访群众当家人”,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和依据。

  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去,了解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了解群众的疾苦和情绪。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最近几年,各地创新了一些“双建双带”、“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些有益举措。

  再有,各级领导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加强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助群众的力量,破解发展的难题,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还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能力。要改革和完善对干部的考核办法,例如,增加对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次数、接待群众上访次数等指标,促使干部眼睛向下,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关心群众。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权力的来源问题。”龚维斌认为,必须明确的是,党员干部要清醒意识到,手中的权力来源于群众,“如果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人民群众就会把他们的权力拿走。”正因如此,他建议,在干部选举、选拔、任用方面,要更多地增加民意的成分,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少数干部可能就会认为他的权力来源于上级组织部门,就会眼睛向上,而不是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解决好权力的来源问题,与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的问题,对于做好群众工作,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此外,龚维斌认为,还需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做好群众工作搭建平台和载体,鼓励、支持和选派优秀人才到基层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