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炸日本:家庭实用养生之——戒烟少酒多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2:23
  (六)戒烟与酒、茶宜忌
  1.戒  烟
  烟是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37~1620年)传入我国的。
  初起曾被某些医生作为药用,认为烟能辟瘴温阳,通过实践发现不但无明显效果,而且有害。兰茂在《滇南本草》中指出:“烟草辛热有大毒”
  ;清代吴仪洛更具体指出:“吸烟最灼肺阴,令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清代医学家赵学敏之友张寿庆因吸烟而咳嗽咯痰,“药治罔效,年余未愈” ,但戒烟一月,不仅痼疾全愈,而且“精神顿健,饮食自倍”,吃饭“如汤沃雪”。此外,清代还有戒烟专书问世,提出用生豆腐四两戳细孔,用黑砂糖二两,放豆腐上蒸化,思烟辄进数匙,三日后则不思烟矣。
  现在吸烟的人很多,似乎烟已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消耗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20%的人吸烟,应引起高度重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许多疾病的病源。它损害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干扰机体防御机能,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使人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死亡有20%是直接或间接由于吸烟造成的。
  1967年开始的大规模的调查,肯定了日本吸烟者的死亡率(包括男女两性)
  比不吸烟者高22%,并证明这一危害随吸烟程度增高而增高。还有人对20万名30岁的成年人(吸烟与不吸烟者各半数)
  ,做过统计,其结果是:十年后追访死亡率,不吸烟者占9%,吸烟者占19%;三十年后追访死亡率,不吸烟占66%,吸烟者占38;三十年后重访存活率,不吸烟者占66%,吸烟者占46%。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因而引起各国的广泛重视。
  吸烟是当代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对健康有百弊而无一利。
  1976年美国《脑腔》杂志报导1056例男性,由肉眼和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说明吸烟引起最明显的变化是的心肌内小动脉内膜纤维增厚,晚期呈玻璃样变,严重影响心肌供血。受检查者中90.7%每日吸烟两包以上,48.4%每日吸烟少于一包会发生上述变化,而吸烟未成习惯者则无此变化。烟有明显收缩血管作用,若使冠状动脉收缩,则产生心绞痛,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可致栓塞性脉管炎。根据Spain报告一天吸烟20支比不吸烟者少活8.3年;还有人统计一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多3.5倍,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此外,在烟草中还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至少有1200种,如尼古丁、苯并茈、砷、焦油、茶酚、儿茶酚等,故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达10~50倍。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中,把肺癌的增加主要归罪于吸烟。联合国新闻处在特别报告中宣称:在过去的30年内,由于妇女吸烟的迅速增多,妇女肺癌死亡率也在明显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妇女肺癌发病率上升,调查表明主要也是由于妇女吸烟人数急剧增加的结果。尼古丁对消化道的影响也很大,可使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障碍而产生溃疡病,使消化功能减退,还可使肝细胞需氧量增加。国外有人认为,慢性活动型肝炎与吸烟量之间呈比例增加,国内也有调查报告认为,吸烟与迁延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关系密切。
  烟的气体刺激可引起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慢性炎症,最后导致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等。长期吸烟还会导致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引起肾上腺分泌过多,使血压上升,血胆固醇升高,妨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大大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吸烟还可以使人的寿命大大缩短,国外有一位化学家兼心理学家古斯米勒,对吸烟和寿命的关系曾作过长期研究,收集和分析了大量资料,他证明吸烟的人寿命要缩短10年。
  美国在25个州调查了100万人,把吸烟与不吸烟者作一对比,发现每天吸烟不超过9支者,其寿命比同年令不吸烟者减少4.6岁;每天吸10~19支烟者,减寿6.2岁;每天吸40支以上者,减寿8.3岁。英国皇家医师学会的报告书中说:“每吸一支烟,生命就缩短五分三十秒”。这些缩减生命的原因,主要是吸烟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减弱机体抵抗力,使人过早衰老。由此看来,吸烟对人体危害极大,简单说,吸烟就是吸毒。
  1979年7月23日,我国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轻工业部联合发现《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是完全正确的。劝君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要下定决心,戒掉这种坏习惯。
  2.适量饮酒
  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说始于仪狄,一说创于农黄,一说是天上的酒星放射出的智慧之光。
  然而,窦革之论只不过是美妙动听的神话传说,而历史的轨迹并不这样。那么,酒究竟源于何时?
  又出自那位巨匠?
  近年考古发现作出了明确回答:我国酒的起源不仅早于文字记载,也大大早于传说中的仪狄、农黄,大约在人类出现之前五洲四海已经飘出了酒香,当历史的车轮又转过了几十万年之后,直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先民们才逐渐发现酒、认识酒、酿造酒,而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我国酒文化开始蓬勃辉煌。
  我国古代就有“猿猴造酒”之说。
  《蓬栊夜话》载有“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猿类已知采果酿酒,先民们当然会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而逐渐学会酿酒。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高超的造酒术。传说古代洛阳城有个杜康酒家,酒店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上书横批五个大字,”不醉不要钱“。
  当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见后大怒,于是连饮了三杯,结果一下子醉了3年!
  1978年考古队在河南罗山蟒张乡天湖商墓地发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酒。古酒装在一件青铜卣内,密封良好。经河南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对古酒抽样色谱测试,证明每100毫升酒内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酯,并有果香气味。专家们指出:古酒经过三千多年的水解、醇解和氨解等一系列变化,至今还能测出它的成份,说明酒的质地已相当优良了。
  酒有多种功能,李时珍说:“酒,辛者能散,苦者能降,甘者居中而缓,淡者利小便,用为向导,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并指出:“少饮则活血行气,壮则御寒,遣兴消愁,避邪逐秽。”
  酒为百药之长,适量少饮,确有通调血脉、增进饮食、恢复疲劳、使人轻快的作用。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天才,可是由于长期过度饮酒,一子二女都平平无奇,最后竟成了没有直系后代的“绝嗣之家”。
  一代文豪杜甫,十四五岁时已是出众的酒豪,一直喝到辞世。他有宗文、宗武两个儿子,杜老先生真希望下一代文武兼备,继承他的遗风,再给社稷效犬马之力。但是,由于他的豪饮,两个儿子都成了茅塞不开、低能愚钝之辈,使他的希望终成泡影。晋代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到暮年才领悟到“缘于杯中物”,才使五个儿子都愚钝不灵。
  为什么长期饮酒会殃及后代呢?
  这是因为酒精中毒后,酒精随血液循环至生殖器官,在大量酒精的经常反复刺激下,使性生殖细胞——精子发生畸变,或活动力大大减弱,这种受到损害的精子发育成的胎儿,出生后往往畸形,低能蠢笨愚顽。国外称这种现象为“礼拜日婴儿”。不但父亲纵酒会贻害婴儿,孕妇醉酒更是后患无穷。
  曹雪芹生来嗜酒。晚年避居香山黄叶村,每天着书吟诗作对,均离不开饮酒。他与好友敦敏、敦诚、鄂比、张宜泉等人相聚谈论,唱和歌吟都要饮酒。由于家穷,付不起酒钱,只好经常赊账,据胡德平《曹雪芹在西山》一书论述,雪芹与好友鄂比经过峒峪村酒肆时,酒瘾难熬,都想喝酒,但身无分文,那也得喝。他们共喝了五碗酒。喝完了曹雪芹照例请掌柜记帐,掌柜的见曹雪芹已赊了好几笔,有点不乐意。
  鄂比立即拿出笔和纸,挥笔画了几枝风竹,雪芹又添了几笔怪石,让掌柜的拿画去卖钱抵账,正如《赠芹圃》一诗所写的“卖画钱来付酒家”。曹雪芹四十岁时,他唯一的儿子死于天花,曹雪芹悲痛万分,酒喝得更凶了,于是竟在儿子死后的同年除夕离开人间。
  其继妻曾在他存放书稿的一对遗箧上,悲痛地提笔写下“不怨糟糠怨杜康”的诗句。
  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一饮后有兴奋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强,故能兴奋神经,解除疲劳。酒对味觉、嗅觉的刺激,可反射地增加呼吸量和消化液分泌。所以,饭前饮少量酒,可健胃驱风,增进食欲;晚上睡前小啜,可消除肌肉紧张所致的疲劳,有助于睡眠;白天少量饮酒可兴奋神经,使工作精力充沛。据哈佛医学院研究证明,每天饮不超过一市两的白酒,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引起死亡的危险性。
  他们曾对1300多人的饮酒习惯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70%冠心病人因少量饮酒而避免死亡的威胁。
  据研究者报道,少量饮酒之所以能减少冠心病人的死亡率,是因为酒精能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并减少其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减少由于脂肪沉积而引起血管阻塞的机会。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少量饮酒的好处有三:其一,由于人老血气衰,血液流动缓慢,畏寒怕冷,腰酸腿软,易感疲乏,特别是在寒冷季节晚饭时饮上一盅,可消除疲劳,活血顺气,通经活络,全身舒展;其二,食量少或食欲不振,饭前饮一盅,可使胃口顿开,有健脾和胃之功;其三,老年人失眠和夜尿者多,睡前饮一盅,不但睡得香甜,而且可以减少尿频现象。
  古今中外的大量资料都说明,少量饮酒对人有益,但饮酒无度,经常酗酒则是有害的。因为,胃长期受酒精刺激可造成慢性胃炎,引起营养不良。由于酒精在肝脏中分解,长期空腹饮酒会造成脂肪肝和肝硬化。肝硬化发病率饮酒者比不饮酒者高7倍。
  慢性酒精中毒还可使心脏发生脂肪性变,减低心脏弹性和收缩力,促使血管硬化和脑血管发生意外。大量饮酒还可致心律不齐。尤其是空腹饮酒,危害更大。一小时内被胃肠吸收60%,一小时半吸收量达90%,只有10%随尿、汗和呼气排出。一般说,80克酒精即可致急性中毒,250~500克可引起死亡。
  据统计,酗酒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达59%,上消化道肿瘤比不喝酒者多数倍。有人统计,酗酒的人比一般人死亡率高两三倍,其中5%~15%的人死于肝硬化,30%~50%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最近新英伦医学刊物发表一篇论文,内中指出:饮酒的女人,即便饮量很少,也会比那些不饮酒者更易患乳腺癌。
  在对7188名妇女进行研究后发现,每次饮三杯酒的女人,比那些不饮酒的女人,患乳腺癌的机会大一倍半。由此可见,乳腺癌的患病率是与饮酒量成正比的。
  其中年轻的饮酒女人,又比停经的饮酒女人,患乳腺癌的机会要多。在美国,每年有41000多名妇女死于乳腺癌,与其他疾病相比较,居第二位。另一项研究是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的。
  四年来他们调查分析了89538名妇女,发现每周饮3~9杯酒的妇女,比不饮酒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多出30%,超过9杯者,则多出60%。这就足以说明酒对人体的危害性。
  有人说:“啤酒是液体的面包。”
  1972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营养食品会议上,正式把啤酒定为营养饮料。这是因为啤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仅氨基酸就含有17种,其中8种是人体所必需的。还含有维生素B1、B2、B6和烟酸、泛酸钙及维生素C等;啤酒中含有糖分,可供人体热量。此外,啤酒中含的二氧化碳和啤酒花浸出物,能助消化,促进饮食,利尿,且清凉爽口,可去暑生津。
  但是,啤酒虽有营养,也不宜多喝。啤酒虽说含酒精量一般不超过6度,然而,它终归是酒,如果过量饮用,酒精量也随之变大。两瓶啤酒相当一两白酒。这个量足以对大脑产生影响,令人头重脚轻。长期暴饮,同样可以造成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用,不仅会造成脂肪堆积,还会引起心脏扩大,从而使心功能受到损害。因此,饮用啤酒也不可过量。
  3.饮  茶
  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的母国,早在五千年前种茶、饮茶已相当普遍了。
  《诗经·七月》中有:“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当时,奴隶们吃的是苦茶,烧的是臭椿,生活实在苦极了。
  据说,武王伐纣时已有贡茶。纣王荒淫无道,西岐武王起兵讨之,当时南方八个小国率兵助战,并把巴蜀所产的茶叶,做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
  春秋时,齐国有位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任正卿50多年,节俭力行,只是吃粗米饭、鸡蛋、蔬菜和饮茶而已。
  三国时,吴国暴君孙皓,每次吃饭宴请都以饮酒七升为最低限底,喝不完就受重罚。后来见韦曜真的不能饮酒,只好恩赐他以茶代酒。
  唐玄宗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降磨师大兴禅教。学禅的方法主要是不睡觉,又不吃晚餐,只许饮茶。禅师们为了到晚上不瞌睡,都各自备茶,到处煎熬,从此,饮茶之风盛行。
  公元733年,湖北天门诞生了我国茶文化史上的一代宗师——陆羽。
  陆羽一生诵诗击木,嗜茶如命。
  他隐居苕溪,潜心研究,闭门着书,经过几年含辛茹苦的创造,于公元758年撰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
  《茶经》是茶文化中冠绝古今的世界名着,其内容共三篇十节,6200多字,分别论述了茶的起源、生物学特征、种类、制法、茶具、烹茶法,水的品第,饮茶风俗,名茶产地,用茶药方,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等,至今陆羽其人,还被种茶的,经营茶、尤其喝茶的奉为茶圣。
  《茶经》的影响远至中外,9世纪传到日本,成了后来日本《茶叶典》的基础。
  17世纪后又传到欧洲和印度。
  据考,唐、宋、元、明、清各朝,贡茶给农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茶农当然就得“陵烟触露”
  、“朝饥暮匐”的采摘,送茶的当然就得“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了。唐朝时,仅顾渚的贡焙就岁选贡茶18400多斤!
  明代进士、户部主事曹琥为民请命向当时朝廷上《请革芽茶疏》,力陈罢茶贡,“泽及生民,法垂后世”。可惜这位仅活了31岁的明武宗朱厚照,只知“耽乐嬉游,昵近群小”,又焉能真正纳谏呢!
  西晋司马懿的门婿杜育博学多通,是个《左传》癖,曾写《荈赋》颂茶,在我国光辉灿烂的茶文化史上要算最早的一篇了。他说,茶是“奇产所钟” ,采之则“结偈同侣”;沏之则“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唐代大诗人元稹也有茶颂一首,读起来生动、具体、琅琅上口:“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婉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尽洗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后岂堪夸。”
  55个字的短诗,把茶的特点、色泽、功能,以及饮茶的对象环境,描写得逼真洗炼,淋漓尽致。
  玉川茶歌是与《茶经》齐名的历史名篇。芦玉川一生怀才不遇,爱茶成癖,他的茶歌脍炙人口,饱满酣畅。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轻风生。“喝茶不仅润喉解郁,简直真的陶醉其中,飘飘欲仙,登上蓬莱了!
  提起湖南武陵桃花源已够令人向往了,而桃花源的擂茶则更令人陶醉。
  传说三国时张飞带兵路过桃花源,时值盛夏,瘟疫流行,将士病倒很多,只好在山边石洞屯兵。当地一位老者见张飞军纪严明,非常感动,主动献出了祖传秘方擂茶,士兵服后病情大解,于是擂茶也就远近闻名了。
  擂茶是把生姜、生米、生茶放在擂钵中用山查木擂捣成糊状制成。
  当地人中午回家宁可不吃饭,也要喝上几碗擂茶,开胃提神。
  茶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杰作。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常在“归来堂”烹茶品茗,曲膝谈心。一日李清照提议行茶令,答对的饮茶,答错的只能闻一下茶香。
  每行茶令,博学多闻的赵明诚总是输给才气横溢的李清照,所以,常是一人饮茶,一人闻茶,弄得二人哈哈大笑。
  苏东坡对饮茶非常考究,一定要用阳羡茶、紫砂壶和金沙泉水。东坡每天命书童从蜀山跑出十几里路到金沙寺去挑水,日子久了,书童偷懒,便以鼎山水冒充顶替,岂知东坡一尝便知。后来,他只好与金沙寺老和尚商定,以桃符为往来信物,防止假冒。可见东坡对茶的研究颇深,这个故事也为世人津津乐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晚宴后,来到国子监视察,厨人献上香茶一盏,也许是朱元璋当时口渴,愈渴愈觉香甜,乘兴赏给这位厨人一套冠带。
  这时院子里有位贡生很不服气,故意高声吟道:“十载寒窗下,何如一盏茶。”众人皆惊,朱元璋却笑和一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贡生只好认命。
  扬州八怪郑板桥在镇江焦山读书时,一天到金山寺方丈室观看字画,老方丈势利眼,见郑板桥衣着简朴,就招呼一声“坐”,喊了一声“茶”。在交谈中方知是同乡,于是客气地说“请坐”,喊了一声“敬茶”。进而方丈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郑板桥,忙面带容地说:“请上坐(座) ,进香茶“。临行方丈请郑板桥题字,郑挥笔书联一副,上联曰: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
  古人于茶除饮用外,还有别样享受。
  宋代蔡君谟嗜茶,后因老病不能饮用,于是改为观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最喜欢用浓茶漱口,荡牙秽,除口臭。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却用香茶来祭唁知己晴雯了。
  中国茶叶在国外的趣闻也很多。相传清代状元洪文卿携夫人赛金花出使欧洲,有一次洪状元宴请各国使节,大使们对中国菜肴色香味之美赞不绝口,然而食后有油腻感。
  此时,赛金花给各位宾客献上一杯碧清的香茶,他们顿觉清香扑鼻,神清口爽,众皆称好。
  英国饮茶风的兴起,应归功于卡特琳娜皇后。
  1662年葡萄牙的贵族小姐卡特琳娜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这位公主出嫁时把中国红茶带到英国,带到盛大的婚礼上,于是引出一场轰动一时的“伦敦红茶案”。从此,英国人饮茶成风。
  1663年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尔特写了第一首英文茶诗:花神宠秋色,嫦娥吟月桂。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去烦累。
  茶的被发现是从药用开始的。
  传说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70毒,得茶而解。其后,又经过漫长岁月的实践,发现茶叶不但解毒,而且涤烦疗渴,换骨轻身,除烦去腻,消食化痰,益神明目,解酒醒醉,消炎降火,减肥轻身,延年益寿。
  现代研究指出,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矿物质五大营养素。其中茶多酚、茶素、茶色素等又俱药用效果,所以茶是一种多维、低糖和多功能的价廉物美饮料。茶能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硬化,抗组织老化,为延龄之妙品,养生之仙丹。
  茶叶用于抗辐射,在国内外屡见报导。据日本京都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调查报告,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凡有长期饮茶习惯的人存活率高,放射病也比不饮茶的人轻。科学工作者还发现: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能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甚至锶90已深入动物的骨髓也能把它吸出来。因此,人们称茶叶是原子时代的饮料。
  现代研究还发现,茶叶可以防癌治癌,“茶色素”能防治动脉硬化。浙江医大用茶叶中提炼的“茶色素”治疗动脉硬化120例,有效率高达81.7%,远远高于丹参的疗效。不少学者发现长期喝茶的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长期饮茶还能使血压和胆固醇下降。台湾大学一位教授通过研究,认为喝茶可以防癌,尤以乌龙茶效果最好,而且没有副作用。
  饮茶好处虽多,但也以适度为宜。过多饮茶,可使体内水分加多,加重心肾负担。过多的喝浓茶还可以出现过度兴奋、心跳加快、尿频、失眠等症状。所以失眠和高血压人不宜喝浓茶。尤其是老人,应以清淡为宜,切忌贪多贪浓。饮用浓茶过多,还会使体内维生素B1缺乏,影响铁质的吸收。
  饮茶也有学问,据有关专家研究,饮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茶应适量,以清淡少饮为佳,不宜过浓。
  (2)老年体弱者以不饮或少饮为佳。因为这类人体虚血弱,长期饮用茶水,也会损耗元气。
  (3)失眠和高血压患者睡前忌饮茶。因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如不注意,就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