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改革三统一:华西何错之有?--四问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5:38

华西何错之有?――四问真相

 

作者:郝嘉宁 文章发于:人民网

 

 

转载者按:华西村何错之有?只因华西村姓公不姓私。华西村何错之有?只因遍地小岗村的时候,它与南街这样的少数“异类”鹤立鸡群。这是一件令他们多么难堪的事情,历史不是终结了吗?然而,南街、华西却如点点星火仍在延续。如此,便令搞私有化者、欲配合美帝国主义颠覆中国者痛恨、仇视。这里转载新华网的这篇文章,回应一下网易、腾讯、凤凰等南方系狗腿子媒体对华西村的恶毒攻击。

 

南街、华西固然都有他们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都是外部资本主义社会污染的结果;他们所要面对的正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但这并不足以否定他们在主要方面的正确性。南街、华西等农业集体经济模式才是未来中国农村的正确出路。

 

真理掌握在谁的手里?

 

华西村几十年的发展道路没有模式、不可复制,因此走得步履维艰、伤痕累累。为了前进磕出来的“硬伤”便也无妨,反倒是来自于少数人诽谤、诋毁式的“软伤”才使华西人“心寒”不已。华西仅仅是一个“村”,却有着国家层面的“三不忘”理念: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么多年,自身壮大和富裕的同时,还惠泽苏北一些欠发达地区,以及黑龙江、宁夏等20多个省区,而华西的这些“再造”和“帮扶”,既非国家意志,也非利益驱使。

 

对于近期来自于部分媒体和记者的不实报道,华西从上到下依然保持着以往一贯的“涵养”。或许华西的“沉默”以及一切现状和事实,都是对别有用心者的最好反击,但这却激怒了那些真正了解华西的专家、学者、记者,真正与华西同呼吸共命运的村民,真正受惠于华西先进体制和制度的外乡人。

 

一直以来关注华西发展的媒体人练红宁愤慨:“华西村建设和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有那么多好的经验做法,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比较成功的一个,可是某些媒体却看不到这些也不愿看到这些,只是像狗仔队一样去寻找那些所谓的'花边’、'幕后’、'矛盾’、'黑色’新闻,看上去虽然很'真实’,但是新闻的倾向性却显而易见,已经不是吸引眼球的问题,而是使用不见血的刀子了,其杀伤力非常之大,也不仅是对华西村的攻击了,而是只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搞得好的,他们就想着法儿去否定,去诬蔑,去希望别人倒掉,正与某些国家的战略目标不谋而合,担当着企图西化分化我们的舆论先锋。”

 

华西新市村党委常委薛洪高是原华明村(现华西一村)村民。1992年,他办起了所谓高科技的华益电缆材料厂,后因多种原因,“高科技”变成了“高亏损”,欠债2000多万。是华西把这个本和自己没有任何关联的烂摊子接了过来,拯救了他。近10年来,小华西为华明村累计发放各种名目的福利共计2579万元,还安排了华明村377人的就业。企业家颜新丰说:“华明能加入大华西,是我们的福气,是靠了华西得益的。在外面,人家一看身份证上是华西一村,就认为我是华西人,很尊重很看得起我,办事也顺利,感到自豪又有面子!”村民邱正平也说:“我是实实在在靠华西赚钱的,没有华西就没有我的今天,想当初到无锡打工,累死累活不算还赚不到钱,现在靠了华西发展,我也富起来了。华西还让我们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作为一名外来打工者,已经步入干部行列的华西村艺术团副团长王维桢告诉媒体:“反正老书记待我们是很好的,我们在这里住的是宾馆,幸福园里就跟别墅一样。”

 

华西为外籍打工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极尽所能带领“共富”,这本身已很难得,但少数人连幼童都懂得的浅显道理,却硬是不明白或是装作不明白。凭什么要求一步到位享受与华西原始村民一样的待遇。“共富”不等于“一样富”。连发达资本主义都做不到的事情,有何理由要求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村子来承担如此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如果存在真理,那么这真理是应该掌握在了解华西的人的手里,还是对华西知之甚少或本身存在偏见的人的手里?

 

家族所有还是家族奉献?

 

有人指出,吴仁宝四个儿子支配全村90%以上的资金。这句话也许应当这么说:“吴仁宝四个儿子为集体所创造的利润占整个集团的90%以上”。占的越多,说明吴家人对华西的贡献越大。

 

吴仁宝在央视新闻会客厅接受沈冰访谈时讲:“像我吴仁宝这样的家族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因为我这一家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而不是为我吴仁宝一个小家服务的。如果转制,如果吴仁宝一家搞个体,可能吴仁宝一家早就成为亿万富翁了。”的确,这一反向论断应该成立。吴仁宝这些年来已累计奉献的1.5亿元全部留给集体分文不取,现任书记吴协恩最近三年应得的奖金在8500万元以上,这是由华士镇党委政府每年根据完成的实绩所制订的,都是由镇党委批文的,但他也仅仅只是拿了一个零头,向集体奉献了8000余万元。况且,这个90%以上并不是吴家人所有,也并不是吴家人在华西集团所占有的股份。华西党委、村委班子139人中,吴家人只占16人。如果说这有问题,恐怕只能说这一家人奉献的太多了,索取的太少了。

 

尽管很多人都明白实事求是的道理,但很少有人能触及到精髓。2011年11月18日南方周末刊登的文章《吴仁宝的管理学》,给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求是的结论:“一方面在中国社会大环境中,家族成员作为村庄自治选举的必然结果已经被不少研究所证实。华西村不会例外。推举家族成员做集体的领头人,从经济学角度讲,存在一个最小风险的道理。在乡村熟人社会,人们一向排斥外人,不轻易相信外人,因为外人从来就被当作掠夺资源的侵略者;相反,人们对土生土长的自己人、家里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与依赖,可以在共同利益意识中达成最低成本的社区整合。另一方面在华西村小环境内,普遍的报恩心态促成了村庄臣民对族长式人物的绝对敬仰和顺从。'书记一家人都为村庄的富裕做奉献,这句话既是村庄老少皆有的口头禅,也是他们依从权威领导的心理价码。’”

 

这样的大楼为何建不得?

 

有人指责华西村不该建高楼、造金牛,有人批评华西村是在“炫富”,而更有“专家”称华西之路“无法代表中国新农村建设方向”。著名作家陈云发认为:“翻遍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没有一条有禁止农村建摩天大搂的规定?各城市在农村建楼,是政府征地、房地产开发商造楼;华西村是自己征自己的地、自己开发建楼,两者实质上都是“在农村建楼”,为何华西村就建不得?况且,华西村建一座供发展旅游之用的五星级酒店,完全是该村发展的需要,是该村发展的权利,轮不到任何人来说三道四。”

 

华西的金牛、大楼都是华西三产服务业的亮点,也是华西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华西人明白,只有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为民,而不是吃光用光不留家底。发展了旅游业,发展了三产服务业,创造更多的绿色产业,美化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经济效益,才能使小华西乃至大华西的人生活得更富裕。试问某些人,不去声讨用纳税人的钱包和非法侵占土地建起的高楼,眼睛却只盯着华西为发展需求建起的高楼,华西的大楼为何建不得?

 

是谁遮住了媒体的眼睛?

 

今年是华西村建村50周年,许多人在新闻媒体上目睹了华西的空前盛况。但鲜为人知的是,华西一边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接待海内外嘉宾的到来,一边却与查永恩、戴进兴之流做着斗争。这些为满足一己私利,打着“为民”幌子煽动滋事的个别大华西村民,在这之前便打着“华西村”、“吴仁宝”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部分媒体也成了他们被利用的对象,一些媒体在了解到事情真相后大呼上当。村庆期间,他们又印发小册子、制作标语,蓄意要搞所谓的“游行”,他们的行为不仅被大华西人愤慨声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当这个别人的一系列丑恶行径被揭露后,很多人无不拍手称快。

 

追其所以,他们的行为最主要目的是针对华西多年来创造的“一分五统”政策。

 

“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建设统一规划。从2001年开始,吴仁宝与华西人创造了“一分五统”这一新体制、新机制,并帮带周边20多个村共同发展致富。

 

实施“一分五统”10年来,华西取得了巨大成就。小华西累计为大华西支出10.47亿元。有关农业专家指出“一分五统”成功破解了“农民相对贫困趋重”、“土地规模经营受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迟缓”、“民工流动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城市化滞后”、“使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难以破解的六大难题!还有研究者指出,实施“一分五统”,农民的腰杆“硬”了起来,口袋“鼓”了起来,脑袋“富”了起来,人格尊严在社会上“立”了起来,幸福最大“化”了起来!

 

或许站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会有所差异。但很多村民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拥护这一制度的心情。有村民坦言:“加入大华西,农民变工人,不用种田,米分到家,就业稳定,工作轻松,收入增加,我们应该满足了,应该珍惜现在的好日子,而不能颠倒黑白,昧着良心说话!”

 

刚刚过去的西方感恩节,也为中国人表达感恩之情提供了契机。抛去一切政策的、制度的、法律的那些生硬冰冷的东西,回归到人性上来讲,那些不论在什么时期受过华西物质和精神帮助的人们都应该心怀感恩。正如吴仁宝老书记所言:“现在,有人还是'怕富’、'仇公’。华西人不怕公有、私有,所以公也有、私也有!”所以说,富裕不是错,富裕了不忘别人、不忘邻村、不忘全社会更不是错;仇富不能致富,仇富也该有底线,那些蓄意利用不知情的群体去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和企图的个别人,真是卑鄙至极、可怜至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容易,有一个好的新模式也不容易,即使这探索和实践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一个爱国者,我们也要真诚的去研究和纠正,而不是恶意中伤。

 

笔者奉劝某些人,请节约这点所谓的聪明智慧,有能力靠自己去打拼出一个新世界,也许比乘着月黑风高往门缝里塞诽谤手册会更加有尊严!

 

阅读链接

 

关于近来妖魔化华西村的思考

 

作者:金文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网

 

在华西村五十周年村庆以来的数月内,关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报道、网文可谓是纷繁芜杂,其中不乏负面性的“揭秘”、“秘密”等抓人眼球极尽“爆料”之能事的字眼。此种文章之本质,正是当下娱乐化时代媒介“潜规则”的绝佳写照。

 

纵观数篇看似颇有深度又貌似客观的文章,绝少正面积极的描述,多是从消极阴暗的角度着眼,颇有妖魔化华西村的味道;或者,这些从业者在采访之初,就抱着“一鸣惊人”的“客观”心态,以揭批华西村之“阴暗”为目的,以求得所谓之“为民请命”、“公平正义”、“担当”等职业“良知”。此种行事行文手段,与当下娱乐圈之芙蓉姐、凤姐、“Hold”姐等“审丑”炒作规则如出一辙。正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样,对一个有名或者无名的从业者而言,倘若能在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身上挖下一块膏腴,找到一个伤疤,哪怕是一个跳蚤,也都能“雄鸡一叫天下白”,获得几多“美誉”。于是,这些心怀“人”胎的人们,或者“光明正大”的采访,或者暗地悄然“潜入”、“潜伏”,或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窥探癖”,四处挖掘自己所需要“材料”;然后坐在电脑前,“客观”的将材料“化用”,或放大或缩小,演绎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字,抄手撒在那些或大或小的媒介平台上,以博得世人或大或小的“眼球”,赢得阵阵唏嘘、应声“唱和”抑或霍然躁动。

 

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有一句被无数人引用过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在这个仿佛一切都娱乐化的世界里,有的人在坚守着美好的信念,他们认同“这是最好的时代、智慧的时代、信仰的时期、光明的季节”,并为这种认同而努力;而也有人在制造并强化着后者,他们抱着或“明”或“暗”的目的,认定“这是最坏的时代、愚蠢的时代、怀疑的时期、黑暗的季节”,并为这种认定而造势。

 

于是,有人说,吴氏家族掌控华西,老书记吴仁宝四个儿子可支配全村九成资金。事实上,如果我们视野在开阔一点,全国众多的经济强村、明星村、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又有多少不是家族管理模式?要知道,谈论一种管理模式,不是自言自语,不是井底窥天,不是道听途说,不是表面文章,要客观分析其语境、其传统、其意义。在中国语境下甚或世界语境下,家族管理的优势非常明显,家族企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更何况,华西村是坚持集体经济制度,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全体村民!即便其高层多为吴氏家族,但要看这个家族是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是不是为老百姓服务,是不是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如果一个家族都是为了村民谋福利、求发展,这个家族别说是掌控九成资金,就是百分之百又有何惧,又有何非!吴仁宝说得好:“如果我是为个人,为家庭,我早就是亿万富翁了!”吴协恩说得好:“我是给华西打工的。华西村属于全社会,只有属于社会的,才是健康的。真正做到这一点,我的任务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事实如此,人人皆知,为什么还要求全责备华西村?

 

于是,有人说,华西村有贫富差距,周边村村民、外来工没有得到公平对待。外来工的身份本来就是打工者,不要说在华西村,就是在全国、全世界其性质都是一样。至于周边村村民,加入大华西时都是自愿的,甚至很多是请求华西村合并。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合并绝不意味着周边村村民所有待遇和中心村一样。在吴仁宝看来,共同富绝不是一样富,如果一样福,那只会徒增周边村民的惰性,就会导致一样穷。大锅饭导致一样穷饿死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共同富是一种有差等的富,是谋求长久的富。正如华西村老村民吴仁彪所说:“我们的发展也是当初苦干得来的,刚刚并进来的村民,不能一下子就和老村民享受一样的待遇,否则太不公平了。”事实上,“一分五统”10年来,小华西累计为大华西支出10.47亿元,其中,发放口粮款1.66亿元,发放保养金8075.44万元,安排住新房3611户,直接和间接安排就业数超过10000人,种植树木量180多万棵,共31345亩,人均绿化面积200多平方米。“一分五统”10年来,也得到了大多数大华西村民的认同和理解:“五村村民孙阿胜(音)说:‘这些问题放到哪里都会有的,不是华西村才有,总的来说,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各方面都有保障了,并进华西村后生活还是好了不少。'”“哪里都会有的”,为什么单单求全责备华西村?

 

于是,有人说,华西村328米摩天大楼和金牛是在炫富,有违传统美德。真所谓危言耸听,“无知者无畏”。大楼也罢,金牛也好,都是为了发展华西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受制于大形势,华西村的钢铁、化纤产业的效益减少,华西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考虑转型升级:一方面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完善产业链,以及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龙希大酒店不是华西村用来炫富的,而是华西村向服务业转型的很重要的一步。上世纪90年代,也曾有人拿华西金塔说事,但事实证明,华西金塔成为了华西地标,为华西旅游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今天的大楼和金牛,其遭际和意义也同样如此。至于金牛和美德联系在一起,更是混淆视听。华西村铸造就牛投资,同投资金条、证券等方式一样保持增值,而且有助于华西旅游,于“德”何干?不去批驳那些豪华办公楼、那些惊人公款消费、那些富起来吃喝嫖赌者,为什么却反过来求全责备华西村?

 

于是,有人说,华西村属下的经济发展神话已近褪色,华西村的繁荣恐难持久。这当然更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痴人妄语。华西的目标不仅仅是百亿华西,更是百年华西。在未来的数年内,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十全十美新华西”的远洋物流、海洋工程、航空公司、空中旅游、能源开发、现货交易等10大重点工程,不断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华西将向五个方面发展。一是远洋海工。珠港澳大桥就有华西团队参与。二是航空旅游。我们自己买了两架直升机,进行低空旅游。三是物流仓储。华西有两个5万吨级的码头,与荷兰的壳牌、日本的三菱公司合作,做化工产品的仓储。同时,还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提供棉花仓储,面向长三角地区市场。四是资源。华西在西部地区拥有矿产资源,以重庆为中心,向西北、西南辐射。五是金融。华西参股了几家国家银行、两家证券公司,还有典当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毋庸置疑,这些都保证了华西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什么不去细致调研华西这些新现实,这些促进华西可持续发展的因子,从而客观对待华西村?

 

于是,有人说,华西村村民的财富是囚笼中的画饼。客观地说,华西村村民在经济方面的自由性稍弱一点,但稍微了解华西村发展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吴仁宝坚持华西村特色“三制”和特色分配制度,整合集体的力量,华西能否成长为“天下第一村”,可能是一个未知数。而且,随着华西经济总量和效益的提升,近几年来,华西在现金分配上已经大大增加,其中心村村民收入已经远远高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的分配体制也是灵活、开放的,如果村民家庭有重大的事项,完全可以通过申请,灵活使用股份资金。为什么不去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而仅仅听几个人一面之词,然后就断然用夸张的语言讥讽华西村?

 

于是,有人说,华西村在思想上控制,开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给村民灌输意识形态。甚至有人强词夺理,指摘吴仁宝的演讲内容、语速、语调丝毫不差,“让人恍惚间感觉台上的一老一小好像调制好的机器人。”此种说法荒谬之极。建设精神文明有错么?提高村民素质有错么?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989年,华西村就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产、供、销”,专抓看不见的“钱”:抓思想,特色艺术熏陶人;抓教育,特色文化感染人;抓精神,特色魅力感化人。华西村充分运用村党校、特色艺术团、精神文明开发公司的教育阵地作用,围绕吴仁宝亲自编写的“六爱歌”、“华西村歌”、“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人人耳熟能详的歌谣,以及“荣誉馆”、“华西之路”、“建国60周年纪念馆”等直观教育资源,开展系统性的素质教育,使全村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至于批评吴仁宝的报告,其动因更是匪夷所思。我们知道,30多年来,吴仁宝以辩证的思维、幽默的语言,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和游客宣讲“社会主义富华西”的道理,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众达2000余万人次,深受听众欢迎。2011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新华社记者撰写的题为《吴仁宝30余年宣讲社会主义富华西深受欢迎》的内参文章上,作出了三点重要批示;总书记批示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也分别做出了重要批示。难道,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的吴仁宝宣讲报告会,全国众多省市众多单位隆重举办的吴仁宝报告会,吴仁宝日复一日的宣讲社会主义富华西,还有什么过错么?到底是何居心,如此求全责备一个84岁的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于是,更有人总结说,华西村是一个特权社会的缩影,华西村不是天堂而是“地狱”。什么叫特权,什么是天堂,什么又是地狱?帽子很大,至于帽子之下的脑袋到底好好思考了没有?如此强权责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就不仅仅是批评,更简直是侮辱了。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艰苦创业,奋发磨砺,历经五十年风雨征程,终于取得了现在“天下第一村”的辉煌成就。当然,华西不是理想国,华西人不是完人,但如此求全责备,如此无视大节与主流,于情于理何以堪?

 

毫无疑问,这个社会需要公平与正义,更需要良知和信念。作为媒体人,要维护公平、弘扬正义;但更需要的是,在维护与弘扬之间,怀有一种美好而善良的心态。我们不但要发现阳光下的罪恶,更要发现阳光下的温暖。要知道,这个世界,这个国度,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有了阳光,才有了一切。为什么,我们不能宽容一点,耐心一点,长远一点,用发展的阳光,看待一个同样在发展中的华西村呢?

 

无论如何,华西村用五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其发展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无论如何,吴仁宝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他所创造的特色机制、体制、班子,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认同。无论如何,华西村“一分五统”才仅仅十年时间,从一个只有1300人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3.5万人的大华西,华西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实验、去创造、去发展!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一个始终在发展中的村庄,华西村从来没有回避自己的缺憾之处;作为华西村的创建者,吴仁宝也从来没有说自己是一个完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华西村民族宫的大讲堂里,听到他切切的声音:我60岁时说要干到80岁,现在84了,我要干到85,为什么又要干到85岁呢?因为各级领导对我鼓励大,我自己感觉到身体还可以,而且我感到不满足的还有两点:一是年轻的时候有效工作做得太少了,二是我工作中还有缺点,如果不工作,我的缺点就没有机会纠正了。我是干到85岁,85岁马上满了怎么办,我就加两句话,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对于华西村来说,有批评才能有进步,风雨五十载的华西村当然可以虚怀若谷、波澜不惊,正确对待批评和质疑,理解世人对华西的热爱和关心,努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媒体人而言,用阳光的心态、阳光的姿态、阳光的文字去书写华西村,这是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对一个始终在发展、在创造、在探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的理解、爱护和尊重。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知道,与窥探、阴霾、丑恶相比,这个社会更需要阳光、责任、美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