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ppt:05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福建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0:40

',1)">
',2)">
来源:由  怡爽    摘自 网络
05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福建卷
福建卷
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你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70分)
我规范, 我新颖,我稳定, 我多变,我周长短,我周长长,面积大 面积小…… ……
(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相关。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不得抄袭
福建之一:晶莹雪 寂寞林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
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一、大家闺秀篇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温和。
二、泪水长流篇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得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遮住和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三、合篇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颖--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玉。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闪耀独特的美丽光环。
福建之二:坐看流星划空时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之苍苍,君不见明明皓月,灼灼红日,日日东升西落,夜夜以其稳定的形态固定于苍穹之一隅。乾坤以其稳定的形态沉浮于闪光的地平线,因而他们能以其宏大之德泽布洒于万世,使万物生辉。君不见闪闪流星,时而桀骜不驯地划破黑夜孤寂的旧貌,时而成群如雨般,刷新我们仰望天际的视野。流星以其多变的形态旋舞于苍穹,虽不能以其孱弱之驱给生灵以永世不竭之光芒,也没有固定永恒的生活轨迹,但它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顿悟觉醒之灵光……
且夫人俯仰一世,是循规蹈矩做个容之于方圆的宝钗姑娘,还是当个遗世独立“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林妹妹,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得出统一志趣的话题。
先秦诸子,谁不想升迁授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君子之仕,行其义也”。然而偏偏有一个槁顷黄馘的庄子,不蹈世俗渴望“威福”之仕途,坚守心中追求之“闲福”,淡淡地告诉楚国的使者:“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且到了那久积沉疴的清朝,文人士族莫不埋首于故纸堆中,绝口不谈政事,不闻政事,腐败贪污亦仍旧戴你的乌纱帽,封你的万亩田。为何你--谭嗣同,偏偏不坐看这戴着罂粟花的老人寿终正寝呢?“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那“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忧愤之心,是那“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魂,让他把生命轻轻托于菜市口之中,以流星的逝去,唤起沉睡的臣民。
循规蹈矩,固然能换得一夕或是一生之安寝,但是有那流星之璀璨--战国之时多了一门争鸣之学说:当涣涣千年的古诗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容于世俗韵的锦心绣口之学士;中华民国,在先者之流血中萌芽生长。
看那流星划破夜空之美吧!虽无纵横捭阖之利,虽无“好好先生”之美名;虽无被多数人所追捧之荣耀,但“流星”总有被历史记住的那一天的。
【点评】
《坐看流星划空时》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符合散文文体的要求,文章段落比较多,但是形散神不散。文章通过列举宝、黛、谭嗣同等人的事例,以他们的灿烂多彩和不拘一格的人生,诠释了人生应该丰富多变、宁可像流星那样灿烂一时,也不愿平庸一生。文章内容丰富,可见作者丰富的只是储备量。
福建之三: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
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歇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
【点评1】
《执子与通子》这篇文章,内容充实饱满,文字流畅,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切题很快,作者通过联想,把两种不同处事风格、生活方式的人进行比照,展示他们的各得其所、各有所长,观点比较辩正。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大胆想像,收尾很有力度,让前面的分析得到升华,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阅卷老师点评2】(泉州七中一级教师、2005年高考语文阅卷老师黄同异)
《执子与通子》这篇文章是当时阅卷组公认的满分卷,是一篇可遇不可求的“才子文章”。在场的大学教授曾感慨,让他们来写也未必能写出这样的美文。这是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章有深度有力度,大开大阖,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体现了作者的敏捷才思和深邃的思想,堪称大手笔。文章开篇对比鲜明,照应题目。接着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解题、破题。让读者对执子与通子认知达到相当的高度。到了文中,作者笔锋一转,大手笔地来赞美执子。整篇文章结构成对比螺旋式,平行结构中不乏推理,往纵深方向发展。倒数二、三段收尾圆满巧妙,再次引发对比,谈二者给后人的启迪,思想再度得到升华。最后一句有老师认为是“画蛇添足”,其实不然,这样铿然而止的收尾,响亮而有力。
其实冷静看一看,文章中的素材都集中在语文课本和读本一到六册中,顶多再加上《语基手册》中的一些名句,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考生只要对一个或多个名人、一部或多部文学力作吃透,就可以为我所用。不用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走常道也能出精彩。
福建之四:谁是英雄
“圆以融,乃中庸之精义也。”
对于历史,老祖宗要求“盖棺论定”,但有些时候,往往是某人的棺材也盖好了,评价也写进了史事,却仍然不免会“诈尸”,让人不知如何是好。就像北宋的“拗相公”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大骂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首,并非“好士”之人,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曾盛赞孟尝君的政客也瞠目结舌。1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起了王安石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依然心怀敬意,他对于历史的“万世之至论”作了重新的洗礼和拷问,冲破了千百年来围住世人的樊篱。且不说他后来的变法是如何风雷激荡,单是一篇文章,便可朗照北宋的万里荒原了。
自古以来,圣人们便将中庸之道率为安身立命的底线,中庸之精义,便是一个存在于世人心中的圆,稳定,规范,面积大,所以周旋的余地也大。一切棱角都被磨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出格“士无求用于世,惟求无愧于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众多的隐者和中庸之徒,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冷清画面。
而所有叛逆者一律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世界需要秩序,正如历史上的王安石、范仲淹、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挑战权威与中庸的下场,是被贬至荒野之地,眼睁睁地看着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或者更为惨烈,为着一生的梦想血染中国大地。
谁是英雄?
四季轮回,春秋变幻,那些宗庙祠堂里文官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颜容,却将那些“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影像雕刻得愈发清晰。我们赞颂着他们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自由,称许着他们热颈抗暴政的铁血人格,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葬身何处,捧着鲜花却不知如何吊唁,但这些英雄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时间会记得他们,他们与这时光同在。这些人构成了人类前进的先驱。
我想,我们的生命需要开发出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一个四平八稳的圆圈固然规整而有序,但那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同黑夜中闪烁的光芒,它的辉煌足以将我们黯淡的人生照亮。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努力地生存。新的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保障。因循守旧,使中华民族在160年前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无法摆脱多灾多难的宿命,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平衡这历史的不公殚精竭虑,他们试图冲破旧制的樊篱,创造一个大同的世界,面对这一幕幕创新的历史和这些与时俱进的人们,我们将如何告慰?
总是万水千山,总是收不回的目光,苏格拉底有云:“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虽然生命无法复制,我们绝对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使生命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静观世界求一是,诚对苍生不二心。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躲躲闪闪的呢?
福建之五: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今天接过试卷,我不由的在心中赞叹--这是语文考试的一大革新!没有了平日里框架式的出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能体现水平的试题结构,我不敢说规范化的试题有何弊端,但我可以说,创新需要勇气,它不仅是在选拔人才,更是在引领中国文学走向风格化,这是一个成功的前奏!
我们在适应别人的创新,而为何我们不尝试着跳出枷锁呢?
当你看到身边的交通警示牌上写着“小心慢行”,而美国的交通警示牌上却写着“如果想让你的车子游泳,请照直开”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风格的魅力。“小心慢行”一句极其规范化的话,或许只会让人不屑一顾;而创新的产物却不一样,它在给人幽默感的同时,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驾驶员的心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而带上风格的创新,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许会让人拥有喜出望外的收获。这就是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写照。
也许你要说,被圆圈套住的事物有章可循,它更稳定;可是别忘了,跳出枷锁,创造风格,永远领先于被规范化的条条框框,因为它被注入了一种鲜活的思想--创新。
贝多芬说过,一个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在陈旧与新颖之间果敢地选择了新颖。
面对同样一颗石头,许多雕塑家都说它是一个不属于艺术的顽石,可是罗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识慧于这颗石头,并把它雕成著名的大卫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这颗石头上的纹路与艺术相悖离,可是为何罗丹却不这么认为呢?因为他走了一条不常规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艺,避开石头固有的纹路,创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观”。
是什么东西如此出类拔萃,是什么东西敢于走出枷锁,实现完美?是创新,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它们在向“规范”挑战,是它们为敢于创新的人蓄积了胜利的呐喊。
规范化的城市、街道,规范化的工作、学习,规范化的生活、娱乐,是否已经让你厌倦了?没关系,只要你带上在规范的圈子里所学的知识,用勇气武装自己,带上一颗年轻朝气的心,坚定地跳出这一束缚思维的条框,你就会看到创新在向你招手,它会带领你走向生命的另一个极致!
自信一点,跳出枷锁,创造风格吧!看吧,前方的鲜花在为你歌唱,因为你是明智的!
福建之六:八 十八 二十八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来。“老师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看看你,怎么画的!”我透过泪眼,看着那张被撕掉的画:小草是黄的,太阳也是黄的。为什么非要把小草画成绿的,把太阳画成红的?我戴爸爸那个太阳镜,看到的小草和太阳就是黄的。我不解。
“还有你的作文。”老师的喊声把我拉回现实,“让你写爸爸、妈妈,你怎么写的?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本来就是嘛,妈妈陪我读书,爸爸背我上学,不是书童、车夫,是什么?”我不服,和老师顶嘴。
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像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
“太过分了。”我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怎么了?”爸爸关切地问,“今天考试,居然有人作弊,老师也没看到。”“他有没有抄你的?你有没有受影响?”说到作弊,父母如临大敌,紧张地问。“那全没有。只是这样对努力学习的同学太不公平了,我要去举报。”“别傻了,没影响到你就行了。举报,万一人家报复怎么办?再说了,那么多作弊的,你举报得过来吗?”听听父母的话,有道理,于是打消了举报的念头。
回到房间,我想起刚刚被老师读过的作文。写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与我遇到的相差甚远。文中用了很华丽的辞藻,而我拥有的友情都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又很温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违心。”我苦笑着对自己说。
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
“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女伴向我展示她新买的衣服。“很不错,和你很配,你穿上这年轻了十岁。”我赞不绝口。其实那件衣服很难看,但我在“赞美”的时候,竟没有任何感觉。全然没有第一次说违心话时的慌张。
老板刚刚批评了我,说我工作的方法不对,并告诉我另一种工作方法,于是我很听话地按老板介绍的方法去工作,尽管方法更不对。但管他那么多,这是老板交代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再说了,和老板顶嘴没好下场。多年的经历,已经让我有经验了。
那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哭着扑过来。“老师说太阳是红的,小草是绿的。可我戴爸爸那个黄黄的眼镜看到的太阳和小草就是黄的,老师说不行,还打我。”女儿哭哭啼啼地讲完。这些许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点评】
《八-十八-二十八》这篇文章生活味非常浓厚。我记得《读者》中有类似内容的文章,不过考生能在短时间内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属难得。和其他几篇不同的是,它没有应用大量的典故、名言名句,文字朴实而流畅,构思也很巧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提炼。
福建之七:惑
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寻找物质转变成寻找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
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笔里带刀,钩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漫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堕入黑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一如逻辑上的排中律?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觉悟(倘若人人有此觉悟,则大同世界可计日程功),我建议他把郁达夫也否定一下。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的出现,而不知崇仰、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渐行渐远?我困惑了。
阿Q临死前有句豪言壮语:“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忘却精神是他的祖传宝贝。我疑心灵魂的缺失是因为忘却精神已进化得淋漓尽致。
几十年的光阴磨灭了许多,也洗涤出许多。
当影星赵薇穿着印有日本海军旗图案的服装在纽约街头作秀时,我们能仅仅责备她吗?她的无知不正是我们的无知吗?她的忘却不正是我们的忘却吗?
我在另一些事中坚定了我的想法。
日本至今不愿忏悔,冈森正宏公然为东条英机等甲等战犯辩护,小泉首相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得到近半数民众的支持。而同在欧亚大陆,在以色列犹太受难者纪念碑前,德国总理毅然下跪,德国民众带着小孩进行教育。
在对比中我感到荒凉。日本竟能在谴责的口水流淌成的河流中安然泅渡!是否我们该想想自身的问题?为何庞大的中华无法显出令人振慑的魄力。
我在作家张抗抗的《沙之聚》中找到了答案:当风渗透沙子,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沙子便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终完成它(鸣沙山)的屹立。
人心之聚正如这沙之聚,信仰就是那渗透沙子的风。一盘散沙,何以有威慑力?
看着那规范、稳定、大面积却短周长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让灵魂在场,让民族重塑血气?我依旧困惑。
福建之八:星星发光张扬个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圆使我想到了循规蹈矩、稳定、规范。有人认为这样就是死板,由于偏爱后一个圆形,认为这才是个性的张扬。
什么是个性的张扬呢?周杰伦手舞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兮”是一种个性;女子十二乐
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个性;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种个性……其实,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我们应当承认,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时下却有一些人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所谓的“时尚”;一个“酷”的表情,一个“炫”的姿态,这些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个性的张扬,而是一种肤浅的作秀罢了。试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和周杰伦一样留着一小把胡子,再戴个墨镜,摆出一脸的“个性”,那么我们周围必定是单调、黯淡无彩的了,这便又回到了”圆”的圆形,达成了共性。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别人,便会失去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真我风采。其实社会大舞台上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何必要穷根究底,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还有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么?不正是有了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个多元丰富的社会大舞台的吗?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和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像第二幅图那样,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
然而,单单主张“个性张扬”是不够的。个性的张扬又必须受“圆”这个道德与法律的制约。就像高中规定我们女生不能留长发,这其实是对张扬个性的抑制。但试想一下,眼前一片红发、金发,甚至绿发,发型各异,那还叫什么校园啊。学校之所以制止,是因为这样“个性的张扬”是不符合“高中生的个性”的。所以,个性还必须符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而这便要受到“圆”这个规矩的限制了。当然,“圆”的制约还应当合情合理,赋予“人性”;有关“圆”的规定还应根据时代的改变,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只有这样,个性的张扬才得以理解,得以支持。只有这样,社会大舞台才得以发光,丰富多彩,升起的星星才得以与日月同辉!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就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点评】
《星星发光,张扬个性》这篇破题简洁,直接阐明作者的倾向性。文章层次感比较强,从对个性的阐释入手,反对模仿,肯定了秀出自我、张扬个性的重要性。最后倒数第二段,又提出要个性必须符合”圆”这个规矩的限制,巧妙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文章应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
福建之九:张扬与内敛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
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
原来,张扬与内敛谁也离不开谁。
年轻人和老人都需要张扬也需要内敛;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张扬也要懂得内敛。
张扬自己的青春,人生才会灿烂多彩。然而过于张扬就成了张狂。张狂是幼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回答。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我们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内敛。
内敛自己的个性,生活才会更安全。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己。
我们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
内敛,是寒冷时妈妈送来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时爸爸送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是下雨时的一伞叮咛。
张扬,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
人生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别忘了张扬,也别忘了内敛。
福建之十:两份病危通知单
院长坐在大藤椅上,神情凝重。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不就错开两张病危通知单嘛!可这事儿错就错在这两位“病人”身上。这下搞不好要为天下人笑喽。唉!
“院长。‘老眼光’医生来了。”一个护士领进一个垂头丧气的医生,对院长说。
“‘老眼光’,坐。”
“院长,这事儿还真有点奇,凭我几十年的经验,这……怎么说砸就砸了呢?”他神情沮丧,含糊不清地说。
“好了,你先别说,那两份通知单呢,在你那儿吗?”院长安慰他。
“喔,在。”“老眼光”赶忙从兜里掏出两张“祸首”,递到院长面前。
院长开始读。
病危通知单。A联,编号001。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商人。
症状:此人虽然行为规范,情绪稳定,但做事过于保守。体内缺乏“激情”元素,故代谢紊乱;效应T细胞内没有“拼搏”质体,故免疫缺乏;成骨元素中更是没有“创新”分子,所以骨质疏松,经不起打击;神经系统中缺乏“多变”突触,所以不够敏感……
表现:做纽扣生意起家,生意做大却始终不敢进军服装市场,而是成立钮扣公司;不敢合并小公司,而是孤军奋战;做法停留在市场营销,而不敢进行扩大,比如房地产营销,资本的买卖;不敢……
病情:有不断恶化之势,现已向国外输出,“以不变应万变”这类恶性寄生菌滋生及蔓延……
建议:虽效果不大,但能持之以恒地打点滴,注入“多变”元素,这几天勿去公司。
通知家属,做好倒闭准备。
病危通知单。A联,编号:002。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网球选手。
症状:此人虽想法新颖,行为创新,情绪多变。但做事、为人过于多变。体内缺乏“稳定”基因,故行为失调,效应B细胞内没有“规范”质体,故免疫紊乱,脑中没有“稳定思想”,故大脑缺氧,神经系统没有“想法与别人一致”激素,故……
表现:以网球为业,一度成为法网冠军。大满贯也问鼎过,但行为怪异比如发球不在一点的位置,还研究出“超西方式握拍”,正手弧圈球老是标新立异,抢网时跳起,反手时左脚用力,击球点位置靠后……
病情:久治不愈,“标新立异”行为突出,而且延续……
建议:禁闭,受正规训练。
通知家属,做好温网失利准备。
……
这两位病人,一位是商界奇才,钮扣大王TMMP,一位是网坛高手RODOC。你说是“老眼光”不认真观察,还是他们的“规范”和“创新”过火了一点儿?
【点评】
《两份病危通知单》这篇文章整体构思新颖别致,虽然“病历”这种形式考生在练习册中也见过,但作者能把抽象的图形形象化、具体化,给人活生生的感觉。通过医生治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也是代表了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含蓄又有深度。这篇文章的缺点是结构单一了一些。
阅卷老师点评(泉州五中高级教师、2005年高考语文阅卷老师孙燕)
这些优卷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很善于引用材料的。比如《执子与通子》、《坐看流星划空时》、《圆润锋芒》、《谁是英雄》、《棱角》这几篇。而且很多材料在课本上、读本上都可以找到,考生只要善于消化、引用,把材料与题意巧妙地进行结合,便可以拿高分。
从作文中看,大部分考生都是用人的个性与两个图形进行比照,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对”稳定、规范”与”新颖、多变”两种个性进行辨正地比较,最后点到要如何取长补短等等。所以文章写得出新意来的不多。我感觉《惑》这篇的比照比较独特,作者把周长比作信仰,把面积看成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增长,然后阐述二者的消长关系。还有很多考生套用去年江苏卷《稳重的山和灵动的水》一文,不少考生甚至是直接套用。照搬样卷中的句子,这样的作文分数一般都不会高。
福建之十一:棱角
浩浩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金龙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多少帝王将相,稳坐龙椅,挥指江山社稷。有的人挥剑沙场,战功赫赫,却只能屈居人臣,甚至身陷囹圄;有的人垂拱而治,食言谏诫,广施良田,福仁惠于百姓,却能位及人王。
犹如棱角多变的星形与浑厚稳实的圆形,新颖多变的却面积小,规范稳定的空间却大,古今圣贤能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的无非是星与圆的极端之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于是古人渐渐觉悟,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方能成就大业,包举宇内。
汉世家族在其基业初定时便谨记历史的训诫,堂而皇之地“休养生息”,分封良田,轻役减赋。大汉天下物阜民丰,刘氏家族便稳坐高堂,但自身力量的弱小却也使刘邦忧心忡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正突显了他对怀柔政策下的忧患。“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后人欧阳修深中肯綮地揭示了这一自然之理。在这一圆滑的蜜罐中或许正孕育着种种危机,只要凿开这道弧线,沉溺于安详的汉氏子孙,是无力反抗也只能沦为他人刀俎下的鱼肉……
历史在我们的前方总会摆道岔口,虽然人性的弱点总让我们去追寻安逸的生活,让自己游弋于蜜罐中乐不思蜀,让自己圆滑地为人处世,无憾地”行走”。虽然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何等逍遥自在,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如此轻逸无谓,但风华正茂的我宁愿如锋芒毕露的苏东坡饮酒赋诗,大放厥词,尽管早生华发却也乐得自在,深居高堂又几度罢黜,人生的酸甜苦辣一一尽染,如此才子方能让后人在其名言佳句中醒悟真谛。无独有偶的岳飞,以他“精忠报国”之志,将铁蹄踏遍敌穴,“靖康耻,犹未雪”,在十二道金牌的威逼下仍挥剑勇猛,果敢决然,虽惨死于小人之手,却也换来西子湖畔后人的景仰。
别让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别让现实消融你的斗志,圆骨谨慎之辈只能获取片刻的安逸,让你的光芒更耀眼些,更夺人些。历史便会在你的脚下铺开。“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勇’者留其名。”
福建之十二:圆润锋芒
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因那一刻它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题记
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地慢慢没入时间的深渊。然而在涌动的浪花背后是广阔深沉的海洋,这一动一静的转换结合,构成了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然而,花总是会谢的。渔阳鼙鼓终于让大唐盛世成为了历史。锋芒地绽放常常是一种能量迅速耗散,当潮水涨起时潮落也就成为必然。余秋雨说,唯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长久。我想,这便是历史的法则。火烧岛上的柏杨遭到长期的囚禁和妻子的抛弃,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并最终从一个愤青成长为一个热情却不偏激的思考者。锋芒毕露没有错,然而我们要找到一种更持久的方式。路途是遥远的,若一路狂奔而去,我们很可能如古希腊马拉松英雄一样,在冲过终点后倒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虽然慢,但终会到达。这就是年少轻狂之后的思考和成长。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当我们年少时,要有绽放锋芒,展现自我的胆略;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要学会慢慢使自己圆满,丰盈起来。成长,便是如是的一个充实的过程,当我们完成了这样一个渐变,我们便能如朗月朝阳般,向世间投射出圆润的光芒,我们便是历史的大海中最纯粹与丰满的一滴水珠。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edudo.com/ziyuan/0607/200683101907.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