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wa 600agm 固件:高效课堂研究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24:00

高效课堂研

简 报

2011年第3期(总第3期)

 

2011年10月16日

石阡民族中学教科处    

石阡民族中学教务处                         

责任主编:杨国定  戴传洪                   本期主编:黄开斌

 

●本期导读●

【高效研究简讯】

高效课堂展精彩

【高效研究动态】

我校落实实施、推广“学案导学”

【高效研究培训】

1、学案的格式和要求

2、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3、如何搞好小组建设

4、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详细方案

5、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探究

6、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

【高效研究简讯】

高效课堂展精彩

 

2011年9月24日在我校高二(11)班教室进行了一次高效课堂观摩课教学,此次教学由语文教研组长(高效课堂有效性研究课改实验实施组组长)黄开斌执教,学校领导及实验班教师共16人参加了听课,课堂中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有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用自已的精彩展示去影响别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引导、注重评价、注重检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老师们针对这堂课畅所欲言,一致认为高效课堂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我校的校情,完全可以在我校全面铺开,实验班的班主任分别谈了本班学习小组的建设情况及在实验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上课教师黄开斌谈了这堂课要达到的目标及设计思路,以及自己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的切身感受及今后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副校长雷德慧对这次观摩课作了精当的总结,她说,这堂课教师的精彩点评,学生的精彩展示征服了所有的听课老师,使大家受益匪浅,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实验开展下去,少教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实施组组长黄开斌正在2013届(11)班上观摩课

2013届(11)班学生正在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雷德慧副校长正在认真作听课记录

雷德慧副校长正在对观摩课作评价

课题实施组组长黄开斌正在向领导和老师介绍观摩课的设想

高一语文教研组组长秦智红老师正在对观摩课作评价

 

【高效研究动态】

石阡民族中学

关于实施、推广“学案导学”的意见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它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促进学生积极的“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当前新课改精神,也是我校近几年来一直推广的高效教学模式之一,而且已初见成效。围绕科研兴校战略及“教师专业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大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把“学案导学”的实施、推广工作做为有力抓手,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案,巩固学案教学的成果,有效地发挥“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的作用,积极打造优质、轻负、高效课堂,学校特出台商丘市一高实施“学案导学”的意见。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困难,师生互相交流、共同研究达成学习目标。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扮演的不仅是传授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推广、使用“学案导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课改下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三)通过教师有效地 “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四)“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五)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六)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七)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2、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方法中的“导演”能力。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领着学生走进知识”。

(八)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一直到学期末所有学案自我整理成册,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指导、调控。

(九)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一份“学案”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左右逢源,高频率地使用电教手段,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重思考和讨论,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十)方便了学生做笔记,方便了教师的作业批改,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

三、“学案导学”的特点

 “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导与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具体特点如下:

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创设情境、分层设疑,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作用,并能帮助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自主阅读是学案的根本。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设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解答,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掌握基础知识并可就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就某些困难寻求老师帮助指导!此外,教师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四、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问题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一个学案中不一定把上述原则充分的体现全。

(一)基础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知识为载体,以课标为基准,明确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标。

(二)问题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此外,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三)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展示个性特点。

(四)差异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五)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教学;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六)探究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里要确保学生有一定的预习和探究时间。

五、“学案”的设计流程

“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提倡各备课组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但每个学案必须包括的内容应该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梳理、达标训练、体系拓展等环节。

主要设计流程:课前预习导读——课堂探究导学——知识应用导练——体系拓展导思。

(一)课前预习导读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阅读提示、诊断补偿等。

此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对教材进行预习,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完成第一次教学。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主要环节阐释:

1、学习目标

①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不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 ××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过高,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③目标的呈现。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可采取课前投放式、分段投放式、总结投放式等三种投放方式。

2、阅读提示

可设置阅读填空、简单思考、概念强调解析等学习内容。

3、诊断补偿

①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学生对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的掌握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可以以问题即思考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出现,比如填空题等。

(二)课堂探究导学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梳理、达标训练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完成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

1、学生自学式。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主要环节阐释:

1、导学问题

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设计导学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精选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最终真正理解、掌握学科本质。

2、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3、知识梳理

①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

②应由学生自我总结,教师辅助完善。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当堂进行分阶段达标训练,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知识点内容的题目。

②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2、作业设置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注意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等层次性内容的落实,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发挥部分学生的个性优势。

(四)体系拓展导思

1、学案是公开的、透明的,学生不仅在课前、课后可以看到,回家后还可以看到老师在这堂课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此学案的要求、提示、安排,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和拓展,他们的学习方式得到完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课堂没有界限。

2、分层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问题,或知识的发散延伸、或合作探究、或搜集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等,以便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知识。

3、学案上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完成达标练习后及时反思本节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并独立构建章节、单元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1、“学案”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教学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内训练题、课外训练题等内容。

2、“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也可以按章节、按时间(周、月、学期)、按主题或专题、按课的类型和需要设计。

3、“学案”的编写要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以备课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完成“学案”初稿,具体学案编写过程应遵循“集体讨论(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编制初稿——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的原则。

4、“学案”的编写、修订、完善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以保证“学案”的质量。

5、学案编写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七、“学案”使用基本要求

(一)对“学案”各科教师要至少提前一天下发至学生,以便提前预习,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

(二)上课前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下发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即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针对性,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要切实做到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三)任课教师下课后,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学案,使下一节教学更加高效和优化。

(四)教学时师生共用学案,教师课后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将教训和不足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

(五)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时段、不同课型适时调整,以便适合于教学需要,鼓励 “百花齐放”,但绝不允许“一枝争春”。

八、推广学案,实施“学案导学”的要求

(一)要贯彻“明确、实用、高质”的六字方针。

“明确”:要分课时;要突出难点和重点;步骤要清晰。

“实用”:讲究教与学的合一,以知识应用为主、以难以讲清的内容为主、以举一反三内容为主。

“高质”:要注意质量和效果。要避免轮流制作,要避免分头制作、闭门造车,要集思广益,要避免抄袭现成教案,要有集体智慧和创造,要结合学生实际。

(二)把好学案的审核关。

学案的形式、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在引导学生学习特别是巩固陈述性知识方面的独到作用,这些作用发挥的前提是高质量的学案。各教研组长负责本组学案质量的抽查、督导,对学案的编写进度进行督查,教研组长是本学科组学案质量的责任人;各备课组长是本备课组的学案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三)要有效利用学案,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课后注意引导学生对学案进行整理归类,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原则上不另外布置作业。

(四)各备课组务必派专人及时整理保存,把错误纠正后每月备课组汇总一次,上交教研处归档,包括电子稿和印刷稿,计划一学期学校全面汇总一次,建立学科学案资料库,用2—3年时间完成商丘市一高学案库。

(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原则上各科至多每2课时就必需安排编写一个学案。

(六)教研处通过听课、调查学生等形式加强对学案使用情况的督促与检查,将学案的完成情况列入备课组、教研组考核,每学期由全体学生对各科学案质量进行评比,每年级的9个学科组按学生满意度排出1至9的名次,分别给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加9、8、7……1分,每个备课组把本组教师分成4:6的A、B两等级,A级加8分,B级加4分。教务处将学案的批阅情况列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

(七)上课必须使用统一学案。先行课、调研课、观摩课、优质课、公开课比赛等等教学教研活动,更必须使用学案。                    

 

【高效研究培训】

 

学案的格式和要求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设计的。学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作二度创作而后编写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文本。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即从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既有学习过程,又有学习内容二者和谐结合的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设计充分预习,带着问题到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做准备。由此可见学生按学案去学,去掉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和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有利于养成学习习惯,有利于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事半功倍是学案的特色,学案设计,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设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品,不下一番苦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的一大特色,是我们教师追求的境界。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学案的设计思路:

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 学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学生自学式。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五、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目的: 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 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 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 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也就是说——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学案"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六、"学案教学"的作用

1,为了帮助学生自学

2,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3,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5,学案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6,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

7,能让学生尝试成功快乐

8,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如何写好学案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一人主笔的学案难免失之偏颇,所以,要编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学案,必须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集体分工编写,共同研讨确定;学案的编写应简洁、易懂,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学提纲和检测题等内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等)应有不同的特点;学案最好以一节课为单位设计。学案的设计要不断更新,注重新颖性,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各科的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与作用。

1、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2、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

(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

(2) 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 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学案编制的方法

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案参考模式

一)、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下节课上什么内容)

二)、学习要求(不能抄教学目标,用学生的语言具体写出本课应懂哪些知识,应会用哪些知识等,从学生角度出发,言简意赅,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本单元的高考考点及高考(00~08年有关)题

1、告诉他要考的考点,激发他的重视程度。

2、预习中尝试做一做,学习(复习)中就去接触高考题。

3、也可以探究时做题目用。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课前预习Page××~××

2、参考(复习)资料Page××~××(根据学习要求,自我课前预习阅读)

3、几条尝试练习题目

(1)数量不能太多

(2)难度要控制,最好是公式的一次应用,不要太难,把知识点转化成题目,或者填空或者选择题,或者小式。

(3)属高考容易题,基础题

(4)也可分层次(好、差),指定××同学做。

尝试练习的目的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帮助对知识加深的理解(没有应用的层次),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

(二)课堂探(索)研(究),讲解方法,总结规律

通过师生互动,用题目作载体,一问一答,讨论、板演(不要停留在一问一答)问要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问题的立足点,要引导、参与、指导、探究,问的质要高,问的量要控制。从例解到类解,题目要精选,让题目作为知识的载体,2—3个例题,要综合覆盖面大,题目属于是中等偏上难度,有阶梯性。要注意一问一答时,老师要复述,要讲到点子上去,不能让学生的回答代替老师讲解。要注意教学时的分类指导,要把教学点和考核点挂钩,把知识点和训练点挂钩。要注意给出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如本考点还有哪些考法?易出错在哪里?这种题型的题目的常用解法是哪几种?等等

(三)提高拓展的练习

提高:在掌握规律后,让学生应用方法或规律解题(不断地练与讲)

拓展:做后又评点又归纳(可多次用板演,从练→讲→练→讲),评点板演的学生解答(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解的?你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评讲思路,从个性到共性。)通过约十分钟巩固提高,达到不断在练中解决问题的目的。(一课三练:前练→课堂探究练→提高拓展练)

(四)课后复习

1、复习××教材

2、完成××练习

八、几点思考

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就是一本习题集。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意见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书写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3. 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1.页眉设置: XX中学XX课程◆导学案  年级  科目  课题  课型  主备人  审阅人  时间  

 2.栏目设置: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问题探究  典型例题  目标检测  总结提升 学后反思  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

五、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学习目标  具体而明确

重点难点  把握要准确

学法指导  精到且适用

知识链接  简明并相关

问题探究  编写要精心

六、问题探究

 1.知识层次 

 探究:学习内容设探究      

探究内容要明确,避免含糊或太大。  

引导:知识生成要引导     

知识发展有层次,怎样探究有路子。  

留白:留给学生去亲历     

铺路搭桥不代替,问题完成靠自己。  

点拨:层次提升有点拨      

归纳总结上台阶,尽展教师真才学。

 2.能力层次   

典型例题    分析     解答    点拨 

 分析---就是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如何思考,每一步的困境是如何化解和突破的。分析尽量问题化、层次化、有序化

解答---要留白,留白目的是供学生书写。  

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  

点拨一般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定理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务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

 3.实践层次

目标检测  

 题型:一般设选择、填空、解答三种题型。

 题量:一般为4 —— 2——2   

 选择题、填空题一般不提示,解答题一般应有提示。 此提示就是指明解决相关问题的突破点是什上么、关键步骤是什么。

4.提升评价

总结提升---是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的进一步总结,思想方法的归纳。  

学后反思---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认识。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填空。

作业布置---主要是对量的控制。

自我评价---对学生培养自我评定的意识和提供学习情况的材料;供教师反思学案的编写、课上的引导不足。

七、编写程序  

备课组依据课时要求具体分工到每位老师。各位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初写。老教师多承担,年轻教师少分担,均在规定时间提交初稿。然后备课组认真讨论,再返回修订。修订后,再有备课组长把年轻教师的导学案分配到经验较丰富的教师逐行修改(主要修订:是否做到知识层次化、问题化,是否引导得当,点拨是否到位,分析是否条理,总结是否精到),再返回编者修订。初编者、校审者均有署名,最后经备课组长认定交印。     具体使用时,老师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最终修订稿的电子稿传至备课组长存档。不求一次做好,但愿越改越好。

八、网络资源的使用原则

1.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有他人已经做好的课件,有他人已经写好的教案,也有他人已经编写的导学案,也有配套的一课一练、精讲精炼。

2.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下载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才能适用。他人的见解、想法,必须经过消化和改造。改头换面不是借鉴,复制粘贴,要三思而后行。

九、三步一课流程简要说明

课上导引——新旧课衔接导引;新课内容 导引;学习方法导引。

课下自主——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完成学案,记下自学困惑。

课上互学——

1.教师引入新课,点明目标;

2.学习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校正学案,检查目标,解决困惑,收集问题);   

3.班内公开展示交流;   

4.教师指导点拨,师生合作释疑;

5.学生反思总结。

 

学生导学案的使用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第一节晚自习前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2.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最后一节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五、想学能学、会学学好

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思考与困惑

1.教材与学案关系

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

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3.学生根据教材和学案,提不出问题或者不会提问题,也就是浅尝辄止。学生踊跃展示的激情不够,容易左顾右盼,想说的想讲的同学也是唯唯诺诺,观望等待,讲解时面向黑板。

4.展示中表述不着边际,说不到点子上。这是造成时间紧张或课上导引环节时间较少甚至不够用的原因之一。

5.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缺乏深入学习,对难易程度地认识不够准确。

6.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反响

1.会学的学生感到更有劲也更充实了;不学的学生任务明确也确实动起来了;学不深入的学生感到负担减轻了。

2.勤于思考的学生觉得学的扎实了;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抱怨老师讲少让他干的多了。

3.基础优秀的学生觉得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了;基础薄弱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有点少了,分析提示不够具体了。

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感受

1.要想编好学案是不容易的,花费时间和精力是大量的。

2.有了导学案,备课方式改变了,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增强了,研讨的内容具体了,拓展的方向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更快了。

3.“三步一课”使授课的模式更新了,教师的引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显著了。

4.学习的内容深化了,个别疑难互帮互助解决了,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共性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应用自我经历体验了,学后反思落到实处了。

5.特别忧虑讲少学生是否能真的明白了,个别学生讨论时是否虚度时光干耗了,个别学生的学案是否真的是自主完成了。

结  束  语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 教改促进成长,挑战机遇同在。

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成; 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好。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邻里之言,认真思之;众人之言,也要辩之.抛砖在于引玉  推陈方能出新

 

如何搞好“高校课堂”小组建设

   

学会合作是新学期对全校师生的能力要求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宽泛,既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既包括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家校之间的合作。只有合作,才会出力量、出智慧、出效率、出成绩,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情况下,课堂上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学会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搞好学习小组建设是促进学生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只有合理搭配,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才能使合作高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于合作学习的小组建设,我校有的班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感到效果不错。在这方面,很多学校也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并收到明显成效,希望老师认真学习,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研究建设适合我校课堂模式的学习小组,尽快形成和丰富我校课改实践理论,促进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

    附: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小组建设规范条例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每一位实验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组建设,切实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第二条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为原则,以质疑问难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条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轻松、愉快、接纳、宽容的课堂气氛。小组间的成员应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达到预定学习目标。

    第二章  小组构建

    第四条 

    分组可由教师指派或学生自主双向选择。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水平、个性特点、情趣爱好、男女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按照小组内的学生有差异而小组之间又基本相似的基本原则,均衡搭配,合理分组。班委成员分摊在各组内,便于参与管理。小组内相邻学生要做到两两强弱搭配,便于学生的互助学习。各大组间每周互换一次位置,组内两小组每个月交换一次位置。

    第五条 

    为便于讨论,一般以4人为一小组。小组内可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评价员各1名。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以改变角色和锻炼的机会,对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评价员的认定可以采取定期轮换制。

第六条  编组既要相对固定,又不能一成不变,要定期重新编组,使更多学生有与更多同学交流的机会。

    第三章  小组学习

    第七条 

    每个学习小组内的组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做到每人一岗,每月一轮换。具体职责是:小组长负责进行学习分工,检查督促小组学习,维持小组纪律,组织讨论、交流,收发作业及其他组内活动;发言记录员负责将本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在课堂记录本上,以便于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员负责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后进行交流。小组评价员负责评价小组成员学习、纪律情况,并做好各项数据统计。

    第八条 

    要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问题,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个体不能独立解决而又有价值、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问题,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2人一组,或4人一组,或8人一组)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然后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最后再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

    第九条  学习流程:确定目标——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复习巩固

    预习课:明确要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预习反馈

    展示课:学习导入——整体感知——合作突破——归纳总结。

    巩固课:知识回顾——巩固测试——合作评价——矫正补救。

    1、确定目标: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

    2、启发引导:教师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教学内容。

    3、小组合作: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4、全班交流: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要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复习巩固: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

    第四章  小组评价

    第十条 

    评价要遵循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明确评价的内容,讲究评价的技巧,研究评价的效果。

    第十一条 

    对讨论结果的点评和总结,可以从学生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发言中的闪光点或获取、组织信息等诸方面进行。在对学生讨论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发

    思想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

    第十二条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之间在观点上的分歧之处,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反思和讨论,要不失时机地逐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归纳、整理。

    第十三条 

    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十四条  为促进学生全员参与,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

    1、组内评价:主要由各学习小组的评价员负责。每节课每个学生参与小组间交流展示活动最少不低于1次,最多不高于3次。小组评价员依据小组合作情况公正地给本组同学打分。

    2、组间评价:各小组要有组名和口号。每组一张评价表,张贴在墙壁上,一周一汇总,按常规检查、学习成绩计入个人成绩,个人成绩汇总后形成小组成绩,每周一总结,评出最佳小组,给予表彰奖励。

    3、家校互动评价:各小组组长负责将组员每周表现情况(作业完成、小组活动、班级活动、遵守纪律、考试成绩)记录在家校联系表上。家长通过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学生作出准确的评价。

    第五章  小组管理

    第十五条 

    每个组要有自己的组名,可用组长姓名命名,凸现小组长的责任感,或以其他形式命名;各小组的口号要求体现“团结上进”这一主题,体现小组的特色。教室内的黑板分到各小组,作为展示小组精神风貌的主要阵地。

    第十六条 

    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成员的不同情况确立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真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第十七条 

    小组月报是小组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班级的舆论导向。各小组要借助小组月报等形式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彰显小组的个性文化。版面设计、内容安排、绘画书写由组长合理分工后,由组员合作完成。每一次月考、期中考试之后,各小组要出一份小组宣言,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提出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

    第十八条 

    班主任每周要定期召开组长例会,交流、评议一周内的班级情况,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确定下周主题班会的内容。主题班会由每个小组轮流主持,组长根据主题班会内容,确定主持人,并安排组员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相关资料。

    第十九条 

    班主任要把小组管理纳入班级管理中,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参与班级值日管理。组长即值日班长,辅助常务班长做好管理工作;组员由值日班长聘任为学习检查员、卫生检查员、纪律检查员,每天负责记录并公布个人和小组常规检查情况。每轮结束,组织最佳值日班长、最佳检查员评选,结果纳入学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

    第二十条  教务部、各实验班班主任、实验教师要定期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度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调整小组建设策略。

    第二十一条  教务部要定期对各实验班的小组建设进行评选,对“小组建设优秀班级”、“ 合作学习优秀小组”、“

    合作学习优秀小组长”及“优秀记录员”、“优秀汇报员”等进行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第二十三条  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记录、学会自学、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质疑、学会合作。

    第二十四条  小组合作学习八种习惯:

    尊重他人——耐心听别人讲话;欣赏赞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规范行为——按规则行动;不忘责任——时刻记住认真履行职责

    知恩领情——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做;

    细致缜密——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合作竞争——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

    第二十五条  教师课堂行为规范。

    1、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备齐教学用具。必须在上课铃响之前进课堂,上课铃响后,应立即组织教学活动。

    2、教师要做好由集体讲授祥小组合作学习的平稳过渡工作,清楚说明学 习的任务、方法以及评价小组学习成果的标准。

    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一是合作学习前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讨论、交流、展示的时间。

    4、教师要注意小组活动的时间长度和频率,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学生合作的技能,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5、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有效地维持好课堂纪律。小组讨论出现混乱或声音过大时,教师应及时干预并提醒学生注意。

    6、小组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认真检查完成效果,或再布置新的学习任务,或让他们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小组。

    7、小组交流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时指导、督促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8、下课铃响后,教师应马上结束授课,不得侵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第二十六条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1、学生课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学案》中指定的预习内容,并将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2、学生应在课前两分钟内做好课前准备,将课本、笔记本、作业本等整齐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文具盒横放在桌面前沿。桌面书籍应摆放整齐。

    3、学生上课要精神饱满。上课铃响后,应立即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

    4、学生坐姿要规范,背要直、肩要平、头要正,两脚平放地面。听课时不得用手撑头,不得晃脚,不得在座位上扭动身躯。

    5、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不东张西望,不随意插话,边听边思考,认真记笔记。

    6、课堂分组讨论时,要紧扣主题,积极发言,不得讲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7、课堂上应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时要原地直立,精神饱满,声音响亮清晰,讲普通话。

    8、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随意讲话,不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闲书,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方案

 

一、什么是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1、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

2、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3)、培养了小集体的团结(队)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

(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三、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清洁工,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去打扫,宿舍、餐厅、卫生区、教室,如果男女同学比例不均衡,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

二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

三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5)、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

2、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每班以6个小组为宜,每组6—10人(一二年级可以考虑每组4四人);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小组的整体座位成S型。

四、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1、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2、人人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2科的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批改工作。

五、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学习成绩要优秀

小组长是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作用都很关键。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2、性格应外向;

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一些。作为老师应挑选外向的同学做小组长,如果小组长内向的话,那么他在很多方面都起不到带头引领作用。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想让组内同学主动展示,积极参与,小组长必须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3、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然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好。所以老师在选小组长时,必须挑选责任心强的同学,至于组织管理能力,老师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自身标准要高;

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要做到自身标准要高。小组长标准高了,才能发现小组内同学的不到位,才能及时整改。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会很勇敢,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绝对强不了。

5、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

(1)教师指定:评选小组长的方式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老师经常指定小组长,自己感觉谁可以就让谁当,但是当管理中出现问题后老师批评时,他会感到委屈,甚至产生不愿再做小组长的念头。毕竟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同学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指责会让他感到处处不如意,所以我们在选拔小组长时可以多种方式进行。

(2)毛遂自荐:除了老师指定,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老师在评选小组长前,先给同学们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当小组长的好处,如当小组长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现在社会上缺乏的不是纯知识性的人才,而是具有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当小组长恰恰能够培养自己这些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毛遂自荐,自己乐于做的事情做起来才会心甘情愿,即使被同学误解、老师批评,也会感觉没什么大不了。虽然只是一个评选方式改变,但是意义却不一样,人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样,工作效果也不一样。

(3)组员民主推选。群众路线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放手发动学生民主推举胜任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更便于管理。自己推选的带头人更具有感召力,同学们更乐于服从管理,因此这种选拔组长的方式是最民主的。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可以先通过一系列活动

六、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的带动作用

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去展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榜样的引领,我们还愁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吗?

2、小组长的组织管理作用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1)、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2)、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师徒关系。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

(3)、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4)、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

3、小组长的帮扶作用

在小组排位时,小组长和自己组内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帮兵,兵强兵。自己学习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让组内的每位同学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和提高,让班级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好。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为小组、为班级添光彩这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老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说班长是联系老师与同学的纽带,那么小组长就是联系组员与老师的纽带和桥梁。如果你能充分利用好小组长,那么我相信你的班级一定会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

4、组长的检查、评比作用。

作为小组长,应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课堂中学习效果要发动小组长去检查,这样同一时间内,有小组长的帮助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效果落实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5.小组长的跟踪反馈作用。

老师不可能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但是如果善于发动小组长的话,让他们对随时随地的对本小的组同学上节、上周、上月的学习效果及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那么对于老师来说复杂难办的事情会变得非常简单。

6、与组员及时进行思想沟通

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七、小组长的培训:

1、培训方式:班主任定期培训 科任老师定期培训  科任老师课前简短培训

2、培训内容: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

3、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每班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

在开学之初、在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交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比如说,在交流时,有的同学就曾提出作为小组长应多对小组成员进行鼓励、赏识,少进行批评指责,并且当组内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组长应该有耐心的进行讲解,决不能因问题简单而露出不屑的神情,否则会影响组员学习的热情。通过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小组长的能力提升很快,过一段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得不用这么频繁了,而让小组长根据情况不定时来自发主动地的进行交流。

4、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

每周班主任应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都能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作为班主任,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

5、小组长对组员管理

1、选出榜样,及时在小组评价栏内进行表扬。

2、发现不足,及时将建议写在小组的评价栏内。

3、进行评价,可以围绕组员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可以结合学生课堂点评的价值性,可以是业余时间的投入度,也可以是课堂学习效果的抽查排名。

4、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学习效果的抽查。

5、学生管理组员时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小组团结、友谊和学习为重要原则,千万避免产生不愉快,构成矛盾。

八、搞好学习小组中的结对帮扶工作

1、建立帮扶对子以学科互补、自愿的原则。在组中,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在某一学科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

2、利用好帮扶对子。在课堂中,对建立的帮扶对子在每天的每节课中进行督促、赏识。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3、指导学生帮扶的方法。

4、帮扶并不是“包办”,要求帮扶的同学要把好脉。在哪个地方实施帮扶,怎么帮。也就是说,被帮扶的同学必须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了才要进行。

5、评选“黄金搭档”

    九、怎样进行小组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小组有形文化:值日本、组牌、组训、教鞭、粉笔盒、粉笔擦等;

无形文化: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小组文化建设的步骤

1、定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歌、组牌、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2、由正副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校、卫生、午休、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3、每日反思会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4、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正副组长共同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首先就要把本次培训精神传达给组员。

5、组建小组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副组长(常规、卫生、纪律等)、值日组长。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善于处理组员间的矛盾,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十、小组的评价和考核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一)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小组成员关系: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协作愉快、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与他人信息交流情况:信息沟通的频率和数量、信息沟通是否准确,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难、是否相信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是否强烈希望自己与他人存在一致性的情感。

3、学习动机:相信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学习更多的来来自内部动力。

4、学习中的投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是否充分、是否有强烈的愿望表达自己、倾听他人的讲解是否认真、是否坚持不懈完成任务。

5、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

6、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交流与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掌握、研究技能。

(三)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比如可设立最佳小组合作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的奖励,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学习小组全体组员享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等单项奖励作为对个体的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要求每个副组长统计出自己组的每个同学一天中参与课堂展示的次数,填写好表格。根据次数的多少排出名次。参与次数多的同学在第二天晨会上会受到全班表扬,并且积累作为评选月优秀个人的依据。对于参与次数少(或没有参与)的同学,由组长先了解情况、谈心交流,而且这部分同学要自己写出第二天参与课堂展示的目标,第二天进行跟踪。对于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老师要亲自了解情况,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和拟定目标。通过这种办法,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副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

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

(四)学校课堂评价细则

评价是最给力的武器,因此对小组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任课老师对小组的评价,一个是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是发展性评价,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主要是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中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各个学习流程中的表现,课后主要是评价学生整理导学案的情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做好课堂评价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1、老师及组长评分细则

(1)、预习检查

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加1-2分。未按要求完成的扣1-2分。

(2)、对学群学

积极参与者每次加1-2分

(3)、课堂展示

主动起来展示每次加1-2分。

(4)、其他课堂优秀或违纪表现

每次酌情加或扣1-2分。

2、做好各项总结

(1)、小组长总结:

组长每节课小结每位组员的当节分数,每天小结每位组员的当天得分,每周小结组员的本周得分。

(2)、班主任总结:

每周要评选出上周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进行公布,且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扬。

每月评选出上月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贴照片进行公布。同时要算出每位组员的课堂综合表现得分,并报将电子文档交与教务处,参与学生本月明星评比。

(3)、科任老师总结

每节课每个环节结束,老师都要进行一个小结,本节课结束,要为本节课作一个总结。

 

“高校课堂”高二(1)班各小组名称、成员、组训

 

团结舟小组                                     

组长:李世娄                                    

成员:李永跃   王  茵   赵  飞   蔡远飞   徐  献   王  琴   蔡承广

组  训

誓夺第一  团结勇敢  团结奋进  我要成功

 

火车头小组                                     

组长:伍金毅                                  

成员:马林涛   田  晶   吴  旭  龚  飞   史亮亮

组  训

我们是班级动力的源泉

 

学习新支点小组                                   

组长:杨  迪                                     

成员:谭  春   王才近   曾  爽   王秋艳   彭承裕

组  训

幻想是美丽的彩虹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

 

冲刺2013小组                                      

组长:王仕岗                                       

成员:张  敏   张  妮   史文月   刘飞雨   罗  林

组  训

今朝我以校为荣   明日校以我为耀

 

无敌队小组                                      

组长:任  辉                                       

成员:李青青   陈微竹   杨西航   杨正伟   李桦霖

组  训

今日披星戴月   明日成就梦想

展翅翱翔小组                                     

组长:周  灏                                          

成员:李昌帆  任  春  罗  田  谢万飞  李家敏

组  训

展我智慧   秀我风采

 

奋进小组                                         

组长:胡熙丽                                        

成员:杨  雪   方承蒽   龙  波   黄智富   罗  爽

组  训

机会在自己争取   奇迹由自己创造

 

共进俱乐部小组                                   

组长:吴  勇                                        

成员:向石梅   冯雪兰   陈  彪   杨青松   冯造坤   张  娟

组  训 

挥洒今日汗水   铸就明日辉煌

 

“高校课堂”高二(11)班各小组名称、成员、组训

 

狼氏家族小组                                            

组长:陈应芹(语)

成员:叶  芳(英)  黄  薇(数)  李  玲(文综)  刘应俊(纪律)  游玉堃(卫生)

组  训

把高效贯彻到底,把学习坚持到底,把信仰持续到底,把讨论进行到底。

宣言

没有捕捉不到的猎物,看你有没有野心去捕

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看你有没有野心去做

 

极限组合小组

组长:杨  锋(数)

成员:周  芳(语)  万仕林(英)  邵  红(纪律)  李  艳(文综) 王双飞(卫生)

组  训

展现自我  超越极限

 

卓越F7小组

组长:刘  莉(英)

成员:蒋泽先(数) 谢 艳(语)  杨正涛(文综)  雷洪敏(纪律)  任 芳(卫生)  聂 明(全面)

组  训

团结  勤奋  创高效

 

A6队小组

组长:李  开(英)

成员:肖  云(语)  张羽乔(数)  吕  芳(文综)张  睿(纪律)  刘小月(卫生)

组  训

放飞希望   超越梦想

 

爱me励小组

组长:付  鹏(数)

成员:任彦潼(语)  郭  怡(英)  任星钢(文综)  姜  敏(纪律)  张  群(卫生)

组  训

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快乐无限小组

组长:蒲元慧(数)

成员:陈  娅(语)  伍金娇(英)  张松林(文综)  汪晨鑫(纪律)  张正康(卫生)

组  训

挑战自我  快乐学习  共同进步  享受成功

 

C06?蔷薇小组

组长:谭  婕(语)

成员:李  敏(数)  黄  兰(英)  陈晓锋(文综)  杨雪梅(纪律)  陈明超(卫生)

组  训

别驻足, 梦想需不停追逐;  别认输, 熬过黑夜才会有日出;  要记住,成功就在下一步

 

鎏鹤齐飞小组

组长:郜  霞(英)

成员:谭  娅(语)  胡国娇(数)  杨正亮(文综)  刘明秀(纪律)  李昌杰(卫生)

组  训

人众还需心齐   成功仍需努力

 

七匹狼小组

组长:彭显翠(全面)

成员:王  飞(数)  董  静(语)  牟  芳(英)田  佳(文综)  杨秀强(纪律)  汪德海(卫生)

组  训

严谨求实  积极参与  用心学习  展示精彩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探究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校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 6 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 以 54 人的班级规模构建 6 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 9 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选出 9 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 (1 人 ) 与组员 (4 人 ) ,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何呢 ? 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 能按 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 当然,这一点也视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 ? 美国学者认为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我们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优秀;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组长,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 .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看看学生给自己小组起的名称: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魄!

   3 .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 AA 、 BB 、 CC 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 A1 、 A2 、趴、 B2 、 C1 、 C2 。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二、如何培训小组长和小组

   1. 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 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 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 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 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 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 A 、 B 、 C 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6) 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2 .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高效科研小组建设。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发动机作用上再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学习小组小组文化的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要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之间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 .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见大;对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第四,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4. 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困生学习,让学困生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困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②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拓展考虑:可根据学校情况建立学科科研小组。学科科研小组主要是有学科班长 ( 即课代表 ) 牵头组织的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研究、调查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并通过小组研究,对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同老师一起搞好本学科学习的小组。要注意发挥其作用,高效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任课教师要深入科研小组内部,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了解学情,融洽感情,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为真正的课堂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 AA 、 BB 、 CC 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 A 教 B , B 教 C , A 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小组评价策略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或者注重学科知识等原因,不少教师轻视甚至忽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其进行自评。小组自评初期教师可以明确一个自评的结构,使学生的评价可以参照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同时还要提醒学生运用他们的合作技能来进行自评,以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深度。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两者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说说我自己”、“大家评评我”、“老师眼中的我”是对学生以往参与小组合作表现的评价、认定,是面向学生的“过去”;“将来的我”则是让学生根据既定的评价结果,认准自己今后的主要努力目标,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这样就使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促进的过程和一个开放的系统,最终成为一个增强学生发展动力的“泵”。

   四、小组奖励策略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需要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一般来讲,把每人的成绩与他们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公平的。实质上是比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这样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自己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

 

教育需要“力行”。高效课堂需要“途径和方法”!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至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沩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三原色”:

A.红色,代表热情,体现出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B.黄色,为警示色,时时处处提示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突出“人人学会”,落实学习目标。

6.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

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7.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

A.预习先行,先学后“交”,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B.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

C.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

D.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E.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8.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9.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课堂效益公式;l×?= 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l x 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l×-l=-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

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0.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l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1.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l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l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人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12.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3.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交’,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 “兵教兵”、“兵练兵”、  “兵带兵”、 “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4.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l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分工: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

F.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5.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D.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6.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

导学案的编制即“备课”:主备一年级组一主备—个备—课后备;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校长要“清心”、“正气”、“洗脑”;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17.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18.高效课堂的“命门”:

“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

B.“关键”定成败: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真正觉醒和发挥。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

C.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兖州一中教学楼前的金鱼会跳舞。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所谓“熟能生巧”。

19、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途径:

A.常规途径:总结一反思一实践一总结模式;

B.“小课题”研究:拒绝假大空泛绣花枕头般的“大课题”,揪住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持之以恒地捻针尖,力行数年,必有所成;

C.教师个人俱乐部: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教师发展个人特长。教师个人俱乐部,还应与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双边互动”。

20.高效课堂的文化追求:

A.学校应该是一部大书,一草一木都应是教育资源.都要能够发挥“教”与“育”功能。校园文化的策划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点时空.比如利用教学楼的楼道楼梯.设计一部“中国历史走廊”。利用教室的外墙,制作一个“课间加油站”,利用每一棵树木,创意一个“历史名人园林”,利用体育场,设计一个“奥林匹克文化公园”……唯有把学生“浸泡”在优质文化里才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如何占领学生的“视线”,是一个方向;

B.团队文化最好的解读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解读是“家人”;

C.班级文化应基于“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人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好的班规,既能看见,又能摸着,是一部严肃的“班级宪法”。推荐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李茂编译)

21.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E.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一类课改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师之体育教师,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

师之音乐课: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

“育儿说”: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

“妈妈解放”的启示: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22.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没有“临帖”岂会有“破帖”?先用“田字格”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会画虎不成。

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在形态上。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地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另外,即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有些批评,显然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可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天降大任,总得有人亮出肩膀去“扛”起这个伟大的民族赋予我们的责任!

 

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