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斗恶龙芙萝拉同人:如何订出绩效指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33:05
        执行力构成的3要件为策略规划、营运流程及人力资本,其共通点为“关键绩效指标”。无论是策略调整、流程修正或人才遴选,都必须透过具体的衡量指标才能判断及抉择。要列出衡量指标可透过经验、书籍、文献或标杆对象来收集,但要针对各种不同需求分别找到适切可用的指标并非易事,若要随着组织发展及任务执行需要,从一大堆衡量指标中找到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则更益困难。

  绩效指标 妥善订定

  贴切适用的关键绩效指标设定,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根据笔者辅导经验,归纳关键绩效指标拟订不当的主要原因如下:

  1.关联合理性

  许多指针连结对应的策略目标、作业流程或行为表现时,实在很难解释其间的关联性或逻辑性,虽然不见得需要有严谨的回归分析或其它研究方法的验证,但至少凭借以往的经验可推断彼此之间是否有合理的关联性。否则,执行力3要件与绩效指标独立规划时,就容易发生偏误。例如:营业额成长就会增加客户数而提升市占率?营业收入目标虽达成但为何没获利?设备利用率高就一定会提高产能?技能检定考试获得高分就可期望未来工作表现良好?

  2.选择最适性

  对于了解执行力的运作状况应该可同时找到许多绩效指针,但以目前组织现状而言,亟需监控及达成目标的绩效指针中,则较具体有效的绩效指标就不会太多。

  一般来说,针对一个策略目标、流程或行为表现的关键绩效指标通常是1~3项,最多不超过5项为原则,否则就不具备“关键性”,且管理过程才不会花费太多资源。另外,亦不会因衡量构面过于狭隘而造成决策偏颇。所以,如何从众多绩效指标中挑选出最适的关键绩效指针,便是组织运作的重要课题。

  3.定义明确性

  许多绩效指标乍看之下似乎很容易了解其意涵,但实际衡量及检讨时,便会发现管理者及被衡量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落差。尤其是非业界公认或惯用的指标,其定义不一或不明确时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年度营收是否要扣除该年度的预收款及未实现之应收账款?新产品是指当年度开发?或上市不到1年者?或是目前尚无更新款的同构型产品?

  4.达成可行性

  有了绩效指标之后,主要是藉此来导引决策方向或资源投入,但目标值设定过高而令人觉得遥不可及;或者过低以致轻而易举便能达成时,则目标值的订定反而失去意义。部门或个人目标值设定通常是参考过去信息,一般可用前期比较、移动平均数或经验法则等方式,但最好的规划方法应该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由大而小依序展开。首先,组织应该从受外部因素影响或有明确限制条件之指针决定其目标值。然后再依据作业流程顺序决定相对指针的期望值,最后再将每个单位的目标值展开至个人。如此一来,组织的最终目标才能透过各种活动环环相扣而达成。

  5.指标连动性

  组织运作是相当复杂的,所以经常会以分工方式进行。但绩效指标设定时,往往也会造成指标之间的冲突矛盾。例如:若要大幅提升产能时,则良率可能会下降。当专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时,则毛利率可能会衰退,而所带来的效益或许不如预期。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拟订关键绩效指针与目标值时,通常是各部门或个人自行订定,但未必有机会与相关部门或个人进行沟通或意见交换,更糟的是不知道指标之间有哪些连动性,所以实际运作时便会互相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