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文善电子厂工资:知足之足,常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0:59


     知足之足,常足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现代注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道行于天下必然是太平盛世,战马只能用来拉粪车。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道不行于天下必然是乱世之秋,战马在战场上生子。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了,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了,过错没有比贪欲更大的了。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就永远享用不尽。

  老子用战马这个点,阐述了“太平盛世”和“乱世之秋”的强烈反差的场面,从而阐述了“道”(顺应自然)的巨大作用。

  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豪
  今天的人们,一谈到“文景之制”“贞观之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总是让人无限向往,称之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太平盛事;谈到“秦始皇的暴政”、“隋炀帝的荒淫”、“崇祯帝的昏庸”、“道光皇帝的无能”时总是让人无限感伤。
  小时候,因为我没有哥哥,所以常被人欺负,我多希望有个哥哥帮我撑腰啊!到如今,人们鄙视称王称霸了,有无哥哥就都一样了。
  小时候,常看到很多夫妻吵架都要把门打开,一个在屋内,一个在屋外,跳着脚的骂,还显得神气活现。到如今,人们以这些行为为耻了,所以再也看不到这些行为了。
  小时候,一闻到谁家炒肉,就流清口水。到如今,有谁还会为吃一顿肉发愁呢?
  小时候,过年就盼着穿新衣服,年一过新衣服就又收到箱子里,明年过年再穿。到如今,穿不穿新衣服过年都无所谓了。
  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照样可以映射出今天道行天下的太平盛世。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纵观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有哪一个太平盛世的朝代能够和今天的繁荣昌盛相比呢?农业税免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这是自盘古王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豪。

  知足不是不思进取

  老子阐述了“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有人要问:“大家都知足了,进取心何在?”
  其实这里的“知足”,不单单指的是物质满足,也不能简单的看作精神满足。而是面对现实、顺应社会潮流,是对现实不满的反义词。在锁定了这个“知足”的道德界线自由度的前提下,去追求、去进取。否则就是贪欲、奢望,就是不识时务了。
  古往今来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正面人物诸如:卫青、诸葛亮、魏徵、郭子仪、袁崇焕、曾国藩等等。反面人物诸如:赵高、杨国忠、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绅等等。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哪一个不是位极人臣?用简单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能够区分他们吗?
  我们来说说和绅,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如此短的时间就可以飞黄腾达,光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没有学问、没有超群的才干是绝对不可能的。
  和绅的贪欲是在位极权重以后,被胜利冲了昏头,因此“知足”的道德界线对他就不起作用了。

  辩证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老子又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对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太平盛世,对历经艰辛换来的改革开放的成果熟视无睹,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却不断增长,总觉得看什么都不顺眼,这就是对现实不满的逆反心理。
  面对21世纪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深刻背景,从国际上看,反社会主义势力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分化和西化的图谋一天也没有放弃,而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越来越体现在青少年一代的整体素质上;而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各层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带来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商品经济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经济生活中的坑蒙拐骗现象,文化生活中的黄赌毒泛滥等现象严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青少年心灵深处对现实的不满,导致产生逆反心理,直接阻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无好坏之分,而作为一种社会想象,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有些青少年对学校、老师、家长进行的思想教育采取盲目的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只是些大而空的话,远离现实生活,与我们的需要毫不相干的形式而已。
  2、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方向思考,以偏概全的看待社会上出现的个别阴暗面,片面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和资本主义制度某些可取之处,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3、在他们眼中,抗洪抢险、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是爱逞能、爱冒险的“傻帽”,为了百姓谋利益而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却被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学术上硕果累累的学者是不会享受生活的“学习机器”,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则讽刺为故意和老师、同学“拉关系”的“伪君子”等。他们无端的怀疑先进人物的动机,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成绩都持否定的态度。
  4、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敢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但对那些与老师公开对抗,在同学中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却颇为认同,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的同学则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无人赞,正不压邪的局面,在同学中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也破坏集体组织的团结。
  (二)积极影响
  1、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此时的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家长和老师照顾的孩子,他们不仅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绝大多数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去不断认识发展自己,形成了自我评价及对社会、对他人的评价体系,不再轻易服从他人的指挥,改变自己的想法,思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可望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
  2、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精神体现。这些青少年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关于事物的解释,他们富有创新精神,总想进一步追求更精确,更新奇的事务,喜欢提出疑问和不同的看法,对染他们还不明确自身的创造目的,但却在创造欲望的推动下,反对常规,也许这就是创新的先兆吧!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反而会扼杀他们旺盛的创造力。
  3、反映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使命感。青少年个性反映的首要因素就是巨大的社会积极性,他们渴望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他们对正面宣传的否定,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实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热情和期待,因此对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才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而这并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理解,这正是他们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4、有助于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进行反思。青少年之所以会产生逆反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原因,而更多主要还是我们学校、社会、家庭所给予孩子的不适当教育,如:过分追求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内心感受,家庭缺少民主平等的氛围,社会不良现象的反面影响等等,这一切都在让我们反思,到底该如何教育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阻碍着青少年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意识也被西方腐朽的思想所毒害,使其行为走向歧途。而另一方面又能成为积极的力量,启发青少年去思考、去创造,使自己的个性意识得到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试方案,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怎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作用
  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道行于天下必然是太平盛世,战马只能用来拉粪车。道不行于天下必然是乱世之秋,战马在战场上生子。
  引申到企业就是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则人心凝聚,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则人心离散。
  目前,企业文化已成为诸多企业体现企业特征、激励和约束员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遍观中国的成功企业,真正由企业文化推动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凤毛麟角,更不用说那些失败的企业了。期望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激发创造力,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往往还只是老板自己的一厢情愿。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企业文化发挥它本应发挥的作用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目标规划是脱节的。具体说就是企业文化并没有同员工的职业目标和切身利益真正关联起来。
  由于国内的企业文化大多都是基于企业家或老板个人的经营管理理念基础之上再提炼、扩展、延伸而形成的。或是通过内部整理形成系统、或直接请外脑协助建立,再通过长期的自上而下的强硬灌输和同化让员工认同这种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家喜欢用自己作榜样,用自己的光辉事迹来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自己早起,员工也要早期;自己晚归,员工也要晚归;自己喜欢体力劳动,员工也要跟着劳动;自己喜欢吃面条,员工也要跟着吃面条。以为这种艰苦奋斗、身先士卒的方法,可以打造出企业文化来?这还是一种围绕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围绕员工的意愿,在打造企业文化。
  企业创办初期,这种方法很奏效,因为企业小,没有实力,员工和老伴都不分你我,就像一家人一样,身先士卒当然可以激励士气。加之员工个个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自己是该企业的老朝元勋、是创始人、是功臣,今后享受“老红军”的待遇是理所当然的。一呼百应的局面很容易形成,这就给很多今后当上企业家的老板们一个错误判断,只要和员工像一家人一样,围绕着自己就可以打造出企业文化来。殊不知这种企业文化是“家族式”的企业文化,企业大了是绝对不适合的。
  这种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只能适得其反。员工迫于生存需要,可能在表面上认同了供职企业的企业文化,但在内心里确是抵触的。这种致员工于被动境地的企业文化宣灌行为往往事倍功半,最终的结果往往有违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以失败告终。以往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
  现在企业家们很喜欢说“够意思”,对这个人“够意思”,对那个人“够意思”,最后尽是一些没有良心的人,纷纷离他们而去。离去的人没有一个说他们好的。于是,逆反心理产生了,对谁都不信任了,企业无论如何也做不大。这都是一边倒的企业文化在作怪。
  企业文化要想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必须将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愿景、使命等核心内容与员工的个人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要鼓励员工注意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和人生目标规划,要想办法让员工相信,确立这两个目标对他一生的重要意义。进而再告诉他,企业愿景和使命可以给大家确立个人的人生目标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当员工逐步确立了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和人生目标,苦于找不到精神指引和方法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告诉员工,企业的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内容其实可以给他具体的目标实现提供非常好的思路和行动指南,希望他们能认真体会这些内容的内涵所在和实践价值。
  我在与很多企业家们交谈的时候,大家一提到80后就非常头痛,认为他们很不成熟,又没有本事又喜欢跳来跳去。殊不知他们跳来跳去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换言之,就是在选择企业文化。因为80后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一代,他们没有那么多传统的条条框框的限制,适合自己就干,不适合自己就走人,任君议论都无动于衷。企业界不应该指责他们,而是应该用他们来检验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跟上了时代步伐。
  这种方式鄙弃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硬性灌输、强硬推销等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演变成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主动需要和自发认同。通过先引导员工主动确立个人目标,再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应用于指导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使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加人性化,也更加容易被接受。当所有员工都在企业文化的指引和激励下为实现个人目标而努力工作时(其实,这时员工早已将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捆绑在了一起。),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将获得巨大的内部动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管理的公司,从基层干部、部门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80后的年轻人,从我接管该公司的那一天起到现在,已经5年多了,没有一个人才离公司而去的(管理方法前面的文章有详细阐述)。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