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终结怎么造白杨:金融业高级商务礼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3:51

金融业高级商务礼仪

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主任 金正昆教授

 

为什么要了解商务礼仪?

什么是礼仪?

谦恭: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说话的艺术

职场着装有六忌

穿西装时的基本要求

戴首饰有规范

如何化妆?

如何正确选择礼品?

如使用移动电话?

打电话的礼仪

如何交换名片?

如何说话?

轿车的上座

座次的问题

善于对别人表示尊重

 

      为什么要了解商务礼仪?

今天我们主要讲高层次的、国际化的商务交往。服务礼仪、柜台规范等,大家都很熟,我在这儿没必要和大家废话。三个小时内主要和大家谈一个问题:商务礼仪的重点和难点,讲一讲作为金融业的领导人,在国际商务交往中,有哪些重要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或者说哪些问题是模棱两可的。我举一个例子,今天上午我到北京一家银行去讲课,他们是客户经理培训,我就给他们讲,中国人待客都有规范:坐,请坐,请上座,这次跟您认识了,下次到您那儿去,您肯定也给我上座。但是,其实很多人说不清具体哪个是上座,我本人就多次遇到这种待遇,被人家好心好意让到下坐去了。有时候人家请我去讲课,我脸皮厚,自己就奔上座去了,省得人家让,结果主人看着不顺眼:教授,你是主角嘛,你怎么能坐那儿?你过来!啪,就把我拉过去了。

大家常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什么是素质?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你连基本的待人接物礼仪都不懂,这素质不好说呀。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您是何方神圣,您受过什么教育,您有过什么职业经历,举止表现、待人接物可以表现出来。比如,职业妇女在高层次商务交往中的着装重点问题,职业妇女在商务交往中最重要的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袜子问题。最低层次的问题是得穿袜子,不能光着脚丫子。不能光着脚丫子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重视的程度不够。不管是俊男还是靓女,你回去研究研究脚趾头,没有几个脚趾头是顺眼的,曲里拐弯,参差不齐,练气功都伸不直。个别女同志由于穿皮鞋的原因,脚趾头备受磨损,脚趾头脚后跟发红发亮,长着两块老茧还带着块儿死皮。我常跟有的女同志说,我说你的拖鞋式的、无帮式的凉鞋上下班路上可以穿,庄重的场合不要穿,那玩艺儿不跟脚,穿起来“踢踏、踢踏、踢踏,……”,就是告诉弟兄们:瞧一瞧,看一看,我这里最靓。哪壶不开提哪壶,只有层次低的人才那么穿。国际商务交易中不可以这样。

加入WTO后,银行、保险等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更要注意礼仪。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女同志不能光腿,光腿你是骚扰别人。正式场合光腿等于没穿内衣,用老百姓的话说是耍流氓。但有国际差异,也不能生搬硬套,我在人大外交系当主人,我跟老外说,我说你们见到我们的女孩子光脚丫子你不要误会呀,没有骚扰你们的嫌疑。我们之所以光腿,两个考虑,第一,凉快;第二,袜子比较贵,容易破,不穿不破。袜子的问题是高层次的问题,不能穿破袜子,常见有的女同志的袜子不结实,烂了个大窟窿,行长没这问题,业务员是常有的事儿,您有专车,她得挤车。我们有的女同志自己蒙自己:反正破的不是要害,敌人也发现不了。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发扬全国妇女一盘棋的精神:你有指甲油吗?给我点儿,以免扩大战果,若不就贴一块创可贴,再不就缝三针。一般男人打量女人打量什么部位?趣味不同,看的地方不同。一般的规则是: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离女同志越近,她的腿部越受关注。看一个女同志是不是干这个职业的,主要是看三节腿,三节腿的问题你不注意人家就从心眼里瞧不起你了。什么叫三节腿?就是穿半截袜子半截裙子,袜子一节,腿肚子一节,裙子一节,此谓三节腿。我到香港去,香港朋友跟我讲,说这是大陆妇女的基本特征。

再举个例子,怎么招呼客人喝饮料?比如咱们总行行长来了,金融工委的领导到您那儿去了,你怎么样招呼最标准?国际上著名的银行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都有公共关系科,类似我们的接待科、接待处,他们是按标准化、程序化服务的。我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你回忆一下,你是怎么要求你的部下招待客人喝饮料的?我想大家不致于杀鸡问客:渴了吗?喝吗?礼仪是内外有别的,大公司和小公司、大银行和小银行是不同的,如果你回家跟你老婆说:坐,请坐,请上座,你老婆还以为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儿呢!但是,跟外人礼仪不到位不行。有一次,我和夫人不愿意做饭了,说是到外面吃吧,饭店的小姐问:要饭吗?我老婆在微软公司的一家代理公司做副总经理,是非常刻薄的,就训人家服务小姐,我就和稀泥。

有一个招商洽谈会,到了吃饭的时候,人家问:你用点儿什么饮料?这样问是错误的。你需要什么饮料?你用点儿什么饮料?你喝什么饮料?这些问法都是错误的。这种问法是开放式的,给客人无限的选择空间。小姐问:你用点儿什么饮料?我说:来点儿路易十三吧。小姐眼睛都直了:目前没有准备路易十三,我们老总屋里有喝剩下半瓶的XO,我给你弄一杯去。我说:我不喝私人的东西,我是北京来的,老北京有一种豆汁,5毛钱一碗,你给我来一碗吧。她说:我没听说过这个玩艺儿,但是我敢保没有这个玩意儿。我说:既然没有,那来一碗醪糟炖鸡蛋吧,她说:醪糟炖鸡蛋也没有。我说:没有你还问我来什么饮料?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该讲的时候你不讲是不行的。熟的外人不要讲,不熟的外人你是要讲的。我来了,你问我:金老师,喝点儿什么?我倒不能要路易十三,但是万一我要的你没有呢?问:你要喝点儿什么?我要喝红牛!我估计你要下楼。谁能买一箱红牛放到办公室搁着,等着招待客人?再说,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买到,你不是自己给自己下套儿吗?我想大家经常坐飞机,我们国航是最标准的,封闭式问题,给出所有选择,让你选择其一。航空小姐问:您用茶还是咖啡?当然,准备的东西越多,可供选择的就越多。我们这里有茶、咖啡、娃哈哈纯净水、冰镇的冰红茶,还有冰镇的可口可乐,请问你用哪一种?这个时候,你就不能乱要,说:红牛!那你不是玩艺儿。但你要问我喝点儿什么,我就可以要哇。

这些问题看起来不是问题,但关键时刻就是个问题。比如,你看见一个女同志,一看就层次不高,就像卖破烂儿的,或者练面摊儿的,穿太脚裤,穿太脚裤也行,你穿个高跟鞋,不,穿个平底鞋,露出个内容丰富的U,穿着高筒袜儿,天起一热,就把袜筒卷上,集中在脚脖子附近,好像静脉曲张。有的女孩子婷婷玉立,身材也好,袜子也好,裙子也好,但是不能走路,因为裙子后面开叉很高,一走路尾随其后的人就发现若干军事秘密,里边是红领、黄花的半截秋裤。她没关系,代表她一个人,但是我们是领导,包括我们那些窗口、外勤部门,如果这样,损害我们银行的形象,损害中国金融业的形象,有鉴于此,礼仪规范要讲。

什么是礼仪?

第一个要点,什么是礼仪?礼仪就是人际交往的艺术。作为一名现代人,特别是作为一名企业家,金融企业的领导人,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不和所有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我记得1998年,美国的著名企业家、电脑奇才戴尔先生到北京来演说,我是嘉宾之一,我们之间隔着一个翻译,我们俩就寒暄。戴尔说,你们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是生产力,但是你们有一点做得不够,就是如何把科学技术和知识变成生产力;从我的角度来看,关系也是生产力。我说,我非常认可你这句话。我们搞经营、搞贷款,你关系不好,很多资金到不了。现在,咱们单位用人,40岁以上不怎么用了,有时也未必正确。你搞客户关系,搞信贷,没有良好的关系是不行的。有的人去了,就行;有的人去了,找人家都不行。戴尔先生说,我管12万人,我每天3/4的工作时间是处理人际关系。我说,我管的人没你多,我也管几个人,我每天处理人际关系的时间是4/5,甚至9/10。我想各位心中有数,上上下下的关系,里里外外的关系,都要处理好。领导要出好点子,用好干部,大全集中,小权分散,毛泽东跟周恩来,刘备跟诸葛亮,一个管大事,一个干具体的活。一个领导,什么事都管,不能说你不为人民服务,你不勤奋,但未必能管好事。不管是出点子还是用干部,恐怕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

处理人际关系是有艺术的。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办事,这是艺术。我们知道,有的人就是不会说话,有的人就是不会办事。我们有个别同志,他做人的唯一乐趣是让别人痛苦,他存在的唯一价值是让别人不舒服。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讲课去,中间休息了,一个人坐在我对面,瞅着我笑,我不寒暄不合适,我就问:你觉得我这样讲俗不俗,行不行?大家知道,这是寒暄,又不是考核评估,又不是写鉴定,又不是致悼词,你和我过得去,这是最重要的。没想到我碰到这个人,就是老人家说过的“怕就怕认真二字”的人,你看他眼睛在那儿眨呀,那个表情,那个认真,过了四五分钟才告诉我:总的来看还行,比较好。后来我看见他,说:当时你差点没把我气死。什么比较好?我听出来的意思,就是有很多地方不好;什么叫还行?我理解就是还有很多地方不行。你应该说很好,起码应该说不错,不错跟很好差远了。如果一个女同志长得不漂亮,我不会说她漂亮,我会说她好看。话外的意思就是长得不行呀。或者我会说:你长得很有个性。当然,老百姓不和你较这个真儿,像我们这种人,不较真怎么能说明你有学问呢?我跟那个同志说,哪怕你不愿意和我说这些话,你也要把话岔开:今天天气不错。

有一次我到武汉去讲课,休息的时候,过来一个女同志,后来我知道是一个处长,她问我:你带什么专业的研究生?我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我说:我在人民大学当外交系主任,我的带的研究生有二个专业,一个是外交学,一个是公共关系学,我也在人民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当主任,这两个地方我得招人。我说,你有什么指教?她说,你这两个专业好,贼火,我女儿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明年毕业,想考你的研究生。恰好这个时候铃声响了,我说,不好意思,我得去讲课了,欢迎你女儿考我的研究生,给你一张名片。我觉得给你一张名片够意思,一个是女同志,另外一个年龄比我大。我不是见了人就发名片的人,人家要我的名片,我是能不给就不给。见了人就发名片的人,通常是刚印了名片的人,还没有开张呢,或者是卖保险的。没想到这位同志接过我的名片说了一句话差点儿没把我气死,现在过去两年了,我还是耿耿于怀。把我名片看了半天:你还有名片呀?!我讲完课回宾馆,省委接待处朱喜德同志开车接我,上了车我就生闷气。我越想越想不通,我怎么就不像有名片的人呢?我还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带着眼镜,好歹也是个教授,在专业领域提起我的名字没有人不认识我,自我感觉良好,怎么就不像有名片的人呢?说句难听话,这话我都不好跟别人讲,我们现在的名片规格是5.5×9厘米,全国统一的,实际上你和老外换过名片你知道,国际惯例名片规格6×10。我和范丽荣教授拟定2002年名片国标时,当时片面理解了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我们就是和你不一样,所以我们俩儿订的国标就是5.5×9。我不能给你名片就告诉你,这国标是我订的,闹了半天我不像有名片的人了!朱处长人家是省委书记身边的人,人家很有眼力:教授,今天身体欠安?我就把这事儿跟他说了,我说,你说我像不像有名片的人?朱处长属于那种会说话的人,而且不是一般的会说话的人,他说,金教授,我不认识那位银行的处长,也不认识银行行长,没有拍马屁的意思,那位处长说的意思是,像你这种有名气的人就不需要名片了。我说你一边待着去!我年龄比他打,开玩笑开惯了。但是,我心里还是比较愉快的,话是人说的呀!

谦恭: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两个子:谦恭。要懂得尊重别人,在别人面前谦虚收敛,这是最重要的。像我刚才说的这种女同志,我说她不会说话,她如果代表我们银行出去的话,她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美国9.11事件,中国老百姓有不同说法,卖报的小伙子就跟我讲:好,高兴!话不能这么说,你能跟恐怖主义同流合污吗?你幸灾乐祸吗?据未经证实的消息,中国有一个代表团,看到了电视直播9.11的消息,他们鼓掌,结果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你跟人家没法讲,因为现在中美关系比较敏感。正式的场合、隆重的场合,你说话要有分寸呀。2001年10月份美国大选时,我在美国洛珊矶,他们知道我在中央外办当顾问,记者过来问:金教授,你认为哪位候选人会当选呢?我告诉他们:美国人民会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我相信,不管哪位候选人当选,都会做出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利益的选择,促进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你别认为我这句话什么都没说,我说了很多,我说了我该说的话。我不能说希望戈尔当选,因为看起来戈尔对中国友好一些,那万一布什当选呢?如果布什当选,从个人角度讲,我的学术预测是错误的,从国家的角度讲,我会破坏中美关系。我说布什会当选,那万一戈尔当选呢?我说美国人民会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得票多的人就是符合美国人民意愿的人。谦恭收敛一点儿,在商务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谦虚地讲,我觉得我这句话可以成为名言呢。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人谦恭。对上辈谦恭是一种本分,对平辈来讲谦恭是一种诚实,对晚辈对部下来讲谦恭是一种所谓的高尚,对所有人来说,谦恭是安全。

说话的艺术

讲话的问题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什么?言为心声。比如邻居同学在一块儿议论,张三发了,李四有钱了,说:不就两个臭钱吗?说实在的,我很看不起这种人。你说人家有两个臭钱,你是什么人呢?就是希望有两个臭钱的人。我总觉得,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愿意活自己活是最重要的。痛苦来自比较,你要不想活了,你就比吧。说话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说?表达形式的问题。商务礼仪要讲究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什么人办什么事儿。有的银行对客户说一句告别语:欢迎再来!我那天开车接一个外宾,违章了,到银行交罚款。我把钱交了,她头都不抬,说:欢迎再来!我生气地说:我真想抽你!她说:这是我们行的规定!我说:你应该说再见。

这两个问题对我们各位来讲,都比较重要。我认为,凡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大家都是有经验的,这个经验你不一定概括出来,你平静地反思一下,说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少说多听。在外人面前,在正式场合,当领导的你要有风度。少说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少说?说多了,容易受人以把柄儿。我曾经在部机关工作过,在一个部门待一年多,年轻同志经常在一起开玩笑,我说:我跟部长在一起——我当过接待处长。部务会议,部长、副部长、部常委在开会,应该是同志们先发言,然后部长出来总结,永远和大多数人在一起,代表着正确的路线和方向。我有一个经验,如果会议上部长先发言了,大家就只有一个结论:同意。他要定调子,才先说;如果看不清周围同志的意见是不先说的。少说多听的第二个好处:以静制动,它表示我们谦恭,如果有更高层的领导在场,可以避免喧宾夺主。有的同志有过当副职的经验,在隆重的场合你的话是要比正职少的。说起来是挺简单的事,实际上是挺重要的事:少说多听。多听,表示我们谦恭,表示我们虚心。少说多听是形式,从内容的角度来讲,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比如有一个国际惯例,叫五不谈,五个话题不能选,谁要选,谁失身份,谁没教养。

第一,不能非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人是有思想的,人是要考虑问题的,站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感受可能不一样。但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思想上要和党、政府保持一致。在商言商,你跟外人在一起,搞信贷谈信贷,搞管理谈管理,你不能在外随便说,说难听点儿,这是职业道德问题。你挣的是政府的钱,你的干的是国有企业的事儿,你是不能和党、政府离心离德的。我跟我的同事讲,你当老师的,让学生尊重你,你首先要自尊自爱,你同时得爱你的学校。别人要问:全国的学校哪个最好?我要告诉你:人大。我说这个学校不好,我是什么玩艺儿?这是个职业道德问题,你不愿意干你走人。这是个大是大非问题。在商言商,你做生意,谈生意,跟你无关的、不该你管的事你别管或者少管,不要动不动就发一番感慨,甚至对党和政府表示不满。这样给人的感觉不稳重。

第二,涉及国家秘密与行业秘密的话不谈。各行各业难免有各样的内部机密、内部情况,这样的事情不能涉及。嘴上要有把门儿的,要有保密意识。内部的文件资料、图表数据乃至各种利税指标、知识产权,不能随意向外泄露。

第三,不能涉及对方的内部事务。我们和人家聊天时,对人家的内部事务少说为妙,不要当面说人家的不足,人家内部的问题、内部的情况你不要去谈。咱们都是全国各地银行来的,我和你说话,我只能说好话,我不能对你内部的事务指手划脚。假如你是温州来的,我只能说,温州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搞得好,温州商人走向全世界,我怎么能说:温州是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假如你是甘肃来的,我怎么能说“北京的小姐都来自你们那里,北京的贼都是你们省的”?你说这种话伤人,这个道理大家是明白的。跟英国人讲,你们那查尔斯王子长得跟倭瓜似的,还当接班人?跟日本人讲,皇后还没怀上?绝后了吧?有人到加拿大去了,一下飞机还没过海关呢,就问人家魁北克省独立进展如何,立刻被人家驱逐出境。试想,老外到我们这儿来,问你西藏独立怎么样了,你怎么谈,你反不反感?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第四个不能谈论的问题:不能背后议论领导和同事。我们主张批评和自我批评,但那是我们的内部行为。要让我们的员工明白,不能张三不再说张三,李四不再说李四。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是个人格问题。你在别人那里议论人,人家看不起你,把你打入另册,有失身份。我也管一些人。我说个实话,谁在我这儿打小报告,说张三、李四的坏话,我肯定对这个人不感谢,我心里对他表示怀疑,此人是长舌妇啊,他在我这里告别人的状,换个地方会告我的状啊,谁要信他谁倒霉。比如,你问我:金教授,你们外交学院有个王教授认不认识?噢,王教授不错,著作等身,学科带头人。如果你问我:李教授怎么样?我心里确实不服他,我也会说:人民大学很大,对李教授不太熟悉。我不说不等于说他坏话,我没有恶意讽刺他。我发现大人物大学者绝不说自己人的坏话,这不等于没有问题没有看法。对文学艺术比较熟悉的同志都知道,因为种种原因,鲁迅这一家和周扬一家的关系是不行的,30年代周扬整过鲁迅,四人帮又利用鲁迅整过周扬。70年代周扬还活着,当时也有一些人在,周扬绝对不说话,笑都不笑,头都不点。对外人,包括记者去采访,绝不说对方的坏话,这是个人格问题。领导就得有风度,婆婆嘴似的领导群众看不起。

第五,不议论格调不高的问题。要注意严于律己,有所要求。不要自甘堕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一个人要有这样的追求。可是有的同志就不这样,一张嘴污言秽语,什么家长里短、小道消息、男女关系不绝于耳,凶杀惨案此起彼伏,给人的印象非常不好。所以,格调不高的话题是不能谈的。这是品德问题。毛主席讲,我们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不一定能够马上达标,但至少我们要争取向这方面发展。比如,你跟人家不熟,在外人面前对男女关系是不是少说两句呀。一个行长,人家安排你去度假村玩一玩儿,你总不能第一句话就问:有小姐吗?你是嫖客吗?我是一个总经理,和客户经理在一起,我怎么能给人家讲黄色段子呢?有些人对此津津乐道,女同志越多,越讲黄色哑谜,直到要到人家手机号码,留下黄色信息。人家会怎么看?如果咱俩儿真是好朋友,真兄弟,喝醉了酒,胡说两句也未尝不可。你刚认识人家你就胡说?

最后一个问题:个人隐私问题。商务交往中对私人问题要做到五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姻家庭不问和婚否不问,个人健康不问,个人经历不问。个人隐私问题应该是一个见识和阅历问题。对自己人,毛主席说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商务交往中,你要关心有度,你也关心不了。

为什么不问收入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往往是衡量一个企业家能力高低的因素,过去老百姓愿意问收入就是因为这方面差距不大。有人拐弯抹角问:你单位效益如何?不仅不问收入,和收入有关的问题如家在哪个位置住、住多大面积,都不问。一问这个问题就会产生比较,比较招人嫉恨。我第一次去美国大约是1984年,算起来快20年了吧,刚刚改革开放,见的少呀,属于井底之蛙,到美国去了,到老外家里,坐在阳台上和他吹牛,他问:你家有车吗?我挺不高兴:有哇!那个家伙是了解中国人的,中国人是没车的。我说的车和他说的车不是一个概念,我的理解是两轮的。中国人家里有车是小平南巡之后的事儿,也没多少年。84年家里有钱是个什么概念?84年家里有10万,不得了哇。我说有车把他镇住了,他说:几辆呀?我嘴上谦虚地说:四辆。都什么车呀?两辆凤凰,一辆永久,一辆飞鸽。他们两口子讨论了半天,没搞清楚是哪个厂子造的。若不是日本车?若不就是意大利车!我也问他:你们家几辆?他说:我们一辆就够了。你说我跟他比什么呀?但是一比就会让人不舒服呀。天津飞鸽自行车总厂的厂长跟我说过一件事,当时咱们最好的自行车是全钢28加重,一辆全钢28加重最好的车,出口离案价是5-7美元。我以前一出国就到汽车专卖店看个底吊儿,一辆车3000多美元,20多万元人民币,我跟他比什么呀?但是,我们有的同志就好这口儿。有的人问我:金教授,每月开多少钱?我爱开玩笑,我说:我和别的教授挣的差不多。别的教授一般挣多少?我说:国家给多少我就拿多少。国家给多少呀?宜将剩勇追穷寇,这种人不多,但确实有。你得看谁问呀,自己人问无所谓。我回家,我老丈人问我:你一个月挣多少?我敢不交代吗?我说:我和别的教授挣的差不多,他不抽我才怪呢,他不抽我也得叫他闺女抽我。咱们说个男人的话,顶多是少交代点儿。

不问年纪,主要是不问白领丽人年龄。女同志是比较辛苦的:结婚,生孩子。我有孩子时,我妈说:你们得辛苦10年。孩子大了,上大学,招工作,找对象,结婚,累。白领想回避这段儿。我们是说不问白领的年龄,大妈不在此例,可以问,你不问,说不上大妈还问你呢:你猜我多大年龄?当领导的不问婚姻家庭问题,对下属可以问,对外人你别问,你管不了,你问他干什么呀。

有教养的人,婚姻家庭你别问。我也发现,我们有个别同志用北京话说叫“小脚侦缉队”,事儿比较多,左邻右舍的事儿都问,有些事儿比户籍警问得还详细,像打太极拳似的,一拳接一拳。如果看到一个二十七八的小伙子就扑上去了:有对象没有?有了。结婚没有?结了。有孩子没有?你如果说没有,他马上就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上来:干嘛还没有?万一人家有病不能生育,歪打正着,很伤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问婚姻家庭,没准儿就犯了一个错误。有一天,我们大学同学聚会,一位老大哥看到一位女同学,领着10多岁的儿子来,但是没见她的丈夫来。这个大哥先说她儿子好可爱啊、这么大了,然后就问了,孩子他爸呢?这位女同学就不高兴了:死了!我的经验,老公死了,女人一般不说死了,说不在了,走了;凡说死了,就是离婚了。这么问让人家非常不愉快,碰到人家伤心处了。所以,聪明的人是不涉及这些问题的。

职场着装有六忌

职场着装,有六个忌讳:

一忌着装过分杂乱。不按规定着装,歪戴帽子,斜穿衣,或有制服不穿制服。着装过分杂乱是有失水准和身份的表现。

二忌着装过分鲜艳。过分花哨,图案多,色彩乱。

三忌着装过分暴露。女同志平日着装稍暴露一点没有什么过分,但是商务交往中不能过分暴露。至少,两个部位不能露。第一不能暴露胸部,不能穿"超低空"一字领;第二个不能暴露肩部,正规的场合不能穿无袖装,如吊带裙、背带裙、太阳裙、挎篮背心之类。这些衣服将暴露腋毛。而腋毛在异性眼里绝无美感可言,甚至等同于垃圾箱。

四忌着装过分透视。现在流行透视装,但上班时不能穿,既不美观也不文明。

五忌着装过分短小。超短的涵义是指超过了膝盖以上15厘米,15厘米以下的不在其列。另外,还要注意,很正规的场合,除了短小的衣服不能穿之外,还要注意内外衣的协调。

六忌着装过分紧身。上班的时候紧身装还是慎穿为妙。紧身装就是为了展示线条,商务交往中紧身装不能穿。

穿西装时的基本要求

你认为穿西装时的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咱们得弄出点儿层次来,别要求太低。我记得有一次我问这个问题,有的同志马上就说出来了:打领带。还有的同志说要穿皮鞋,当然一般没有人穿布鞋,有一次我见到一个县长去见外宾,穿了一双布鞋,我问他什么?他说舒服,但是我们看着不舒服。从专业的角度看,正装三不穿,正装指的是套装。第一个原则:三色原则,全身的颜色不能超过三个。三种以内的颜色,正规军;四种以上的颜色,游击队;六种以上的颜色,傻子。第二个原则:单一定律。什么叫单一定律?就是鞋子、腰带、公文包应该是一个颜色。最讲究的是穿黑色,最好穿黑色记带儿皮鞋。不是记带儿皮鞋,一走道有个闪失,飞了,记带儿皮鞋跑不了呀。要讲究。我是金教授,我在你面前就不能擤鼻涕,至少不能单管发射。但是,有人善于自我消化,我们只能说他消化能力极强,单个人无所谓,在公众场合这是个身份问题。有经验的同志知道,看一看这三个地方,就知道这个男人是个什么档次、什么消费能力。那天见一个老兄,穿白皮鞋,记红腰带,拿咖啡色手带。我是不崇尚穿白皮鞋的,除非你穿白西装。我跟他开玩笑:老弟呀,今天这么光荣呀!他说:那还用问嘛,本命年。你跟他不是一个档次,像打拳似的,你没法跟他接着,这就麻烦了。三色原则和单一定律要做到也是比较难的,有的同志一针见血地告诉我:那都是钱呀。对各位行长来说,不是问题,还是应该注意一下。

三个禁忌。第一个禁忌:西装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掉。商标拆掉是西装起用的标志,我在国外买西装,服务员第一件事就是把商标拆掉,西装给我,商标不给我。有人不注意,误认为袖子上有一横,是名牌的标志,有意做曲臂挺进状。有时候要露两手儿,除了商标之外,还有个纯羊毛标志。我说我见到这种人,一般定位:此乃盲流,或者被工商城管追逐的不法小贩儿。第二个禁忌:袜子问题。男同志穿西装时,两种袜子不能穿。一是呢绒丝袜不能穿,不吸汗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在国际上,呢绒丝袜子是劣质抵档货的同义词,发达地区20年以前就淘汰了,我们司局级干部没有穿呢绒袜子的。我到香港去,香港同事和我讲,说穿呢绒丝袜子是大陆男子的基本特征,和那个三截腿是大陆妇女的基本特征差不多。注意:不穿白色袜子。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因为白色袜子和深色西装对比反差太大,人家称为乡巴佬儿的基本标志,这好像是对农民不尊重,说得也有点儿实在,确实是不好看。第三个禁忌是领带打法问题。不要选择质地标新立异的领带,不要选择蛇皮、真皮的领带。不要选择一拉得领带。不要用领带佩夹克,在懂行的人眼里,领带佩夹克是耍猴儿。有人说,老子的夹克是鳄鱼的,我说你是意大利鳄、嘴巴朝上也不行。目前领带最时髦的打法:第一条,在结下加一个桃子,你说是一个坑儿也行,这叫男人的酒窝,这是告诉别人:我的领带是真丝的。第二条,不用领带夹。用领带夹的有两种人:一个是税务警察等公务人员,是企业形象可识别系统;另一种是高级领导,否则宴会上喝汤时,谁先喝汤?

戴首饰有规范

在商务交往中,女同志戴首饰有何基本规范?标准的讲法,两句话: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当然,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搞服务接待的,最好不戴。在商务交往中,有两类首饰不能戴。

第一类,炫耀自己财富的首饰不能戴,即珠宝类首饰一般不戴。干什么要像什么,卖保险的、搞销售的、卖药的,戴一个钻戒,一看就值十万,人家心里就会想,怪不得东西这么贵呢,钱全跑到你手上去了。珠宝类首饰只有在下了班之后才能戴。

第二类,炫耀女性魅力的首饰不能戴。哪些首饰是炫耀女性魅力的呢?胸针、脚链和耳环。

戴首饰要符合身份,以少为佳,这是一般性的要求。要做得好一点的话,还必须讲究三条原则。第一条就是数量的原则。一般来说,在商务交往中佩戴首饰,下限最低可以为零,可以一件不戴;上限一般不多于3种,每种一般不多于2件。第二条原则是要符合质地和色彩搭配的原则。质、色的基本要求是同质同色,它的含义是,如果你戴的首饰是2种或者2件以上的话,那一定要注意它们的颜色和质地一定要一样,我们称之为同质同色。如果质地不能保证一样的话,色彩也要统一。比如,参加一个PARTY时,如果戴一个黄金的胸针,那么项链和耳环首选是黄金的,甚至眼镜的镜架、手表的表带也要金色的。现在时髦的女人流行戴白金首饰,夏天戴白金首饰是一种时尚,那么在戴一个白金的戒指时,项链首选白金的,没有白金的就选白银的。但是千万不要乱戴。

当然,从更高的水准来讲还要了解习俗。前两年,曾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带十字架的挂件,这不吉利!在老外眼里,等于戴一个花圈,戴一个白纱,戴一个黑箍,等于自己咒自己。再比如,我们现在流行戴翡翠的护身符。戴护身符也有个讲究:男戴观音,女戴佛。你要把它弄拧了就不好了,不符合常规。再比如,我们老祖宗留下一个规矩,戒指应该戴在左手,因为左手不干活,而左手的不同手指上佩戴戒指表示婚恋的不同阶段。这点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也有人不知道。拇指和食指一般不戴戒指,食指戴戒指是表示一个含义:求爱,有教养的女孩子不在这个指头上戴戒指。聪明的女孩子是在中指上戴一个戒指,中指是婚恋状态的现在进行时,表示热恋,热恋的人可以戴,没有对象的人也可以戴,等于告诉喜欢自己的男性。无名指佩戴戒指表示自己已婚了。小指戴戒指表示自己是一个独身主义者。

如何化妆?

化妆有三个原则:

第一,化妆要自然。白领丽人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没有明显的痕迹。让他人感觉到,你长得这样的漂亮,那才是水准。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化妆要自然。

第二,化妆要符合常规审美标准。比如,训练有素的职业女性,在隆重而正式的交往中是不染彩发的,染彩发不符合机关工作人员形象。庄重保守是职业女性的定位。

第三,不要在别人面前化妆。有的女同志一有空闲就拿出小镜子捣腾自己。美在含蓄。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女同志要特别注意这点。在外国,外国人认为,一个女人在外人面前化妆,特别是单身女子在酒店、歌厅、舞厅、街头巷尾那儿化妆,有当众揽客之嫌。

如何正确选择礼品?

商务交往中,礼品是一种必备的物品。选择的礼品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要便携。尤其是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容易携带非常重要。二要独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与众不同。三要有宣传性。在商务交往中,我们赠送礼品的一个目的,是让人家记住我们。所以,要在宣传上动动脑筋。四要讲差异性。不管是自己人还是外人,礼品要送,但是要有特色。比如说我是江浙人,经常回老家杭州,有时候见了朋友,他们问我带点儿什么回来,我说弄点梅干菜、干笋等土特产,这个梅干菜烧肉、干笋烧肉,北京也有,但是没有这儿正宗。讲差异性最重要的是不要犯对方的忌。

前年我到新疆去讲学,回来的时候自治区一个维族的领导来看我,他说,金教授,大老远从北京来支持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谢谢你,送一点礼品给你,你得要,不要,看不起民族兄弟。我说,那你就送我顶维族的小花帽算了。第二天帽子拿来了,这个帽子一拿出来,在场的人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我,为什么?那位维族的副主席送了顶绿帽子给我。在我们这里怎么能戴绿帽子呢?当然我也没有跟他翻脸,因为我知道,伊斯兰教中,绿色是吉祥色。没有办法,我只好戴着他送我的帽子跟他一起合影留念。所以正确选择礼品很重要,否则投入跟产出不成比例。

商务礼仪的第二个内容我们称为“交际技巧”。你跟别人交往就有一个交际技巧问题。

如使用移动电话?

我们来看一下使用移动电话。商务交往中,手机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专业的讲法就是三不准:

1.在外人面前不准发出铃响。 在外人面前,手机发出铃声,就有喧宾夺主、没有教养、蔑视别人、用心不专、见异思迁之感。有教养、有身份的人,接待领导、接待客人和参加重要活动时,铃声是不能响的。

2.不接。有些人虽然把手机设成振动,但在外人面前接听电话也是非常不合适的,你等于把客人凉在一边了,在蔑视对方。潜在的一个信息就是你不重要,没有我现在接的电话重要;如果你现在谈话的客人重要,你肯定不敢接,你也不会去接。

3.不外出接听。现在层次比较高的人,他不在你面前接,一听电话响了,他会对你说,“你稍候,我出去听个电话。”这也是不合适的。这依然有三心二意、用心不专之感。

我搞外事工作,有个职业病,坐到人家对面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拔出来,检查一下关机了没有。如果没有关,而且我拜访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客人,我不仅要关机,而且要当着他的面关机。我手机对着他关,说明我的眼里只有你,我是为你而关的。我在门口关了手机,他不知道我为他而关,他只能理解目前我的手机没有响。碰到一个层次比较低的人,没准认为我这个人比较寂寞,那么长时间都没人给我打电话。当然也有谦虚的:他埋伏到下面去接。其实这个依然给别人非常不好的感觉。

打电话的礼仪

再举个例子,我现在给大家一个自测题:你认为拨打电话时谁挂断电话是最得体的?一分钟之后我给标准答案。双方打电话,在正式场合,谁挂断电话是有讲究的。应该是谁地位高谁挂电话。我老师和学生打电话,老师先挂断,学生先挂断,说明你耐烦。上级跟下级打电话,上级先挂断,男士跟女士打电话,女士先挂断,晚辈跟长辈打电话,人家长辈先挂断。有的同志说了,我俩儿地位一样,这种情况一般是发话人先挂断电话,受话人后挂断。这些说起来是小事儿,但是也说明教养见识问题。

如何交换名片?

比如我们交换名片,我是一个客户经理,你是个企业家,我要你的名片,这个有技巧,你不能直接要。如何索取名片?

从事商务交往,索取名片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商务礼仪对索取名片有基本规范,一般是地位低的人先递名片,所以尽量以静制动,最好是人家主动给你。如果需要索取名片的话,就要讲究标准化作法。我们经常遇到有个别同志,这方面经验差一点儿。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去讲学,一个同志过来,好心好意地向我索取名片。他是这么问的,“教授,你好,你有‘片子’吗?”我说:“我没有。”你说这句话的意思不就等于讽刺我没有吗!经常会有人这样问你,“有没有名片。”不能这么问。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般不索取名片,如果万不得已要索取名片,有四种标准化做法:

第一种做法最省事,就是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把自己的名片主动递给对方。如对面一位王小姐,社交场合见面,最常规的做法就是把我名片递过去:“王小姐,认识你非常荣幸,这是自己的的名片,多联系。”就这样,我把我的名片给了她,她好意思不给我吗?这种交换名片的作法叫做标准式,是商务交往中最常用的做法。

第二种做法叫激将法。在商务交往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人,级别、身份、层次比我们高。这种人有的时候有架子,你把你名片递给他了,他没准儿告诉你一声,“谢谢”,就没了下文。所以你要想把这种人的名片要过来,可以采用激将法,将他一军。比如,“张总,认识你非常荣幸,冒昧地问一声,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换一下名片?”这话说得非常好听,跟你交换名片将使我感到非常荣幸,他不愿意给也得给!

第三种做法叫谦恭法。这个谦恭法,面对的是社会地位比你高或年龄比你大的人。比如你见到金教授我,你想向我索取名片,你告诉我,“金教授啊,今天听了你的这个报告会,很受启发,我对这个公关礼仪研究很有兴趣,但是希望以后还能够有机会向你多多请教。”这话属于过门,铺垫,完了以后再直奔主题:“教授,不知道以后如何向你请教?”表示自己谦虚,先把我抬上去,然后再问我要。当然这个谦恭法你也不是对谁都使得,我对面坐了个年轻姑娘,我上去就问,以后如何向你请教,别人什么感觉?碰上坏人了,还是算了。

第四种做法叫平等法。就是对地位、身份差不多的人,或者长辈跟晚辈、上级跟下级。比如,“王小姐,认识你非常荣幸,我们是同行,以后希望能够保持经常性联络。”“王小姐,不知道以后如何和你联系比较方便?“表象上问她以后怎么才能找到她,实质上还是要名片。王小姐要是愿意跟我联系,她把名片给我就是了;她要是不愿意跟我联系,她也有了退路,她告诉我,”金先生,以后我跟你联系吧。“”抱歉,今天我没带名片。“其深刻含义就是我不愿意跟你联系,她有退路。

第三个要点:商务礼仪的基本特征。商务礼仪的特点有三个:第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规范性。什么叫规范性?规范就是标准。我们对商务礼仪的要求是正规化、标准化的做法。商务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标准做法。隆重的正规的场合,你必须这样做,你不这样做,你就不是正规军,你就是游击队。我们男同志在业务交往中,为了维护形象,大家不致于穿短裤儿,穿简单点儿,穿个背心有可能。我是教授,在学校在学生面前,我绝对不能在同事面前露出两条飞毛腿。有的人往那儿一坐,裤脚往上一挽,露出两条飞毛腿。还有的人干脆弄一条短裤,不规范,吃饭也是这么回事儿嘛,喝酒也是这么回事儿嘛。我有一个学生在珠海,生意做得很大,公司在新加坡上市,财产人民币估计是9位数,他到北京出差,特意来看我,请我吃饭。我们去了肯尼斯饭店,去了好几个同志:教授喝什么酒?他让我点儿,我也不客气,我说和红酒,要了一瓶法国波尔多1982,2000元一瓶,到了那种地方你不能要长城干红,你等于骂人,每人斟了一杯,大家就要喝,记者来了要采访我,一看企业家在,他想挖掘点儿新闻,就跟着去酒店了。企业家问侍者:有雪碧吗?侍者说:不好意思,先生,我们没有雪碧。喝干红怎么能没有雪碧呢?上!我就在桌子底下踹了他一脚,那位很实在:老金,呢踹我干吗?把我气坏了,记者走了,我告诉他:喝干红加雪碧,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喝法儿。没有外人在场,你随便加什么都可以呀,你加醋也可以呀,你加敌敌畏呀,你加乐果呀,但是在外人面前你这样加,你就不正规嘛。

为了加深大家对商务礼仪规范性的认识,我再给大家出两道题。就是第三个问题:在商务交往中,当你接过名片之时,最得体的表现是什么?我还有第四个问题:介绍的顺序。来了客人,我给大家来个场景模拟,比如我到重庆市讲课去了,您是副手,我们很熟,我跟一把手不认识,您去机场接我,副行长介绍我和一把手认识,你认为应该先介绍谁呢?自己人绝不介绍,我回家见到我爹我妈绝不介绍:爹,这是我妈。他们怀疑我有病,因为没有我的时候他们二老就认识了。接名片的问题我们天天操练,特别是窗口部门跟外勤。首先来说接受名片。接受名片从规范的做法来说,就是一定要看,通读一遍是最得体的表现。看和不看大不一样。为什么要看?看,了解对方的确切身份。我不看,我怎么知道你姓宋,我怎么知道你是重庆的?这是尊重对方、重视对方的表现,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看都不看,说明我没把你当回事儿。看了还有第二个好处,就是了解对方的确切身份。行长,你是正的还是副的,是支行还是分行?这个问题,你不认真看,你不清楚呀。人们把名片给我们无非是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保持联系嘛,第二个作用实际上是说明身份,要求待遇。外单位来人,人家给你名片实际上是要待遇呀。香港的客户经理,如果客户给了名片,不仅要看,而且要看1分钟左右。因为只有看1分钟左右,才能记个差不多,看一眼你记不住。新加坡要求更高,要求不仅要看,而且要做默读状,嘴要动,有的同志说这太虚伪了,但这是尊重别人的具体表现形式,没有内容,何来形式?二者是统一的。日本要求更高。日本不仅要看,发现你有重要头衔,一定要读出来。比如,我接过您的名片:哎呀,我一年前见过您,那时您是副局长,一年不见您升为正局长,进步真快呀。对方一听,爽!有的同志接过名片,先弹三下,啪!啪!啪!验验是不是真钞。那是我的名字,你玩他就是玩我。我强调的意思是,你尊重人家你要表现出来人家才知道呀。我再说介绍的顺序。副行长介绍我跟行长认识时,不看男女,不看职务,标准的介绍方式是先介绍主人,客人优先了解情况。我是客人,你要不要尊重我,你要尊重我,你就要先介绍主人。我到你那里去讲课,副行长认识我,行长也知道,行长一看就知道:这位是来讲课哪个家伙。但是,我不认识你们行长呀,你不介绍我就不知道呀。如果几个人一块儿出来迎接我,你就要介绍:这是王行长,这是张副行长,这是刘书记,这位是办公室主任小李,你不介绍我不知道呀。如果你先介绍我:这位是金教授,那我只有瞅着他们傻笑,嘿嘿,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呀。如果我看走了眼,他们不高兴,他们彼此也不高兴。我见到过极端的例子,98年7月14日,到一个俄罗斯驻华使馆参加酒会,我不是主角,人家大使是主角,我往边上撤,找熟人聊,有一个人年龄比我大,但是算我的学生,我跟他喝鸡尾酒,在那儿喝着,一个俄罗斯人过来了,跟美国参赞说:女人很多呀,我看了半天,没一个身材好的,你看那个女人越看越像一头猪。参赞生气地说:那是我妇人。俄罗斯人说:我不是说那个女人,是那个女人后边的那个。参赞说:那是我女儿。参赞应该先把家人介绍给外人呀。

如何说话?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问路,女性问路时,不能讲东西南北,只能讲前后左右。和外商打交道是不能穿黑色皮裙,在老外眼里,黑色皮裙是黄色的象征,在外商眼里黑皮裙就是鸡装。在正式场合,如果女同志参加黑皮裙,人家到不致于认为你派来一只鸡,起码人家认为你穿得像只鸡。有一次,参加一个外事活动,一个女同志真就穿了一件黑色皮裙,我说:要么换了,要么你回家。她认真地看了看裙子,说:你放心,俺这是真皮。假设我到你那里去,你请我吃个便饭。作为主人请客人吃便饭时,应该注意的头等大事是什么?你认为双排坐轿车上哪个位置是上座?我经常被人宴请,有的人上来就问:您吃什么?实际上,是不能问这个问题的。你应该问我:您不能用什么?要了解对方的饮食禁忌。说实在的,我爱吃的你未必能请得起,也可能没有。我不能吃的东西你给我上来,显而易见是不重视我的。我的名字叫金正昆,大家看我的名字,能看出点儿什么明堂?很多人看见我的名字,第一个联想:朝鲜族。我到东北去特别受欢迎,特别是吉林人,到朝鲜去更受欢迎,因为我跟他们领导人的名字只差一个字。韩国学生听我课的比较多,通常还派个美女搞攻关:老师,多给几分。我告诉他们:什么凉快什么地方去,我是满族。满族不吃狗肉,朝鲜族就好这口儿。有一次,我到延边去,我的一个学生是一个市场,他开车来看我:教授,我请你吃狗肉,我说:我胃寒,他说:唉,狗肉温热。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是不吃猪肉的,不喝酒,不吸烟,不烟不酒是虔诚的规矩。也有的穆斯林不太严格,喝酒,他喝是他的事儿,但你不能上。有时候在酒桌上劝酒:喝!我不喝!为什么?我是穆斯林。穆斯林更得喝!说实话,你是在酒桌上,是朋友,如果你到少数民族地区去,你可能就不能活着回来了。

轿车的上座

专业的讲法轿车的上座不止一个,在不同的情况下,上座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阅历不同,对轿车上座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最标准的上座是哪里呢?客人坐在哪里,那里就是上座。他愿意往哪里坐他就往哪里坐,主随客便。比如,举个例子,我把车门拉开了,我希望我的客人坐在这个位子上,但是他可能没有注意,一下坐在我的位子上了,我本来要让他坐那个位子的,他要坐这个位子就算了,我就到另外一边去,没有必要再让他改:”哎,王总,你怎么能坐这儿呢,那里才是上座。“你就等于告诉他,你是傻冒,你不知道哪里是上座。所以,客人坐哪里,那里就是上座。

当然,具体而论,关系不同时,轿车的上座是不一样的。轿车的上座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社交场所的上座。如果开车者是主人亲自开车,副驾驶座为上座。你不坐就罢了,你要坐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坐在主人身边,必须跟主人平起平坐,千万不能到后面去。你到后面去等于宣布:我在打的。当然有一种情况下,你必须到后面去,那就是主人俩口子一起来接你。

第二种,公务接待时的上座。就是商务交往中迎送客人。遇上这种情况,驾车者一般属于专职司机,上座一般是后排右座。为什么是后排,而不是前排?因为后排较为宽敞、舒适,较为安全;为什么是右座,而不是左座,这跟交通规则有关。我国车辆右行,坐在后排右座的一大好处,上下车方便,抬腿上车,伸腿下车。专职司机开车时,前排副驾驶座叫随员座。随员座坐的是秘书、翻译、警官、保镖、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反正不是老大。一个训练有素的老板的司机,他有这个眼色,他要开车到酒店去的话,他一定要后排右座的那个门正对大堂正门,让坐在后排右座的人正好上车下车。你要到酒店去,车停在酒店的门口,门童开的那个门就是后排右座的门,他知道坐在后排右座的人是车上的老大,他只拉这个门,不拉副驾驶座这个门。

第三种,官员和VIP的上座。非常重要的客人、官员、VIP的选择是司机后面的位子。港澳台的大老板有一个习惯,喜欢坐在司机后面,道理很简单,那个座位是轿车安全系数最高的位子。商务礼仪的第三个特征是技巧性,就是可操作性,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是有规定的。

座次的问题

关于座次的问题。地位高的坐在哪里?地位低的坐在哪里?在政府礼仪中是左高右低。比如,人民银行行长到你那里去,他是政府序列呀,是左高的。左和右是当事人之间的左和右。商务礼仪的惯例是右高左低,政府礼仪的习惯是左高右低,不一样。

善于对别人表示尊重

礼仪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讲礼仪就要讲礼仪,该讲礼仪不讲礼仪人家说你不动规矩;不该讲礼仪时讲礼仪,人家说你装蒜。什么时候讲礼仪呢?初次交往。熟人不讲礼仪没关系,咱们熟呀。公务交往要讲礼仪。在公共场合讲礼仪,是为了维护我行形象。女同志在公共场合不能穿无袖装。涉外交往讲国际惯例,不注意就出事儿。涉外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谦恭。我想跟大家讲一个规则:三A规则。三A规则是礼仪的核心。它是美国国际公共关系学的权威、美国总统顾问布吉林教授提出来的理论。布吉林教授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跟别人搞好关系。布吉林认为,关系是重要的,关系就是生产力,当然他这里讲的是良好的、正当的人际关系,不是歪门斜道。他发现,人缘好的人都懂得谦恭敬人,要把谦恭敬人表现出来,而且要让交往对象接受。要表现出来,咱们有的同志是好人,对老婆孩子同志都很好,但是表现得不到位。谦恭敬人最重要的有三种表现形式,这三种表现形式用英文来表示,第一个字母都是A,所以布吉林教授把它叫三A规则。

第一A,接受对方。布吉林教授讲接受对方,就是指在商务交往中要宽以待人,不要随便让客人在你面前尴尬和难堪。简而言之,只要没有违法乱纪,对他的任何观念,要理解、沟通。可是有人不了解这一点,最大乐趣就是挖苦别人,他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让人家下不了台。如你到北京出差,买了件风衣,他问你,哪儿买的?你说,在北京王府井大楼买的。“多少钱?”“1800元,英国的名牌。”“1800元?在我们的步行街也有,就200元。”一句话让你亏了1600元。人家花的又不是你的钱,你操什么闲心呀。真正有经验的人知道,这种小事往往得罪人、伤害人。

第二A,重视对方。你要对人家表示欣赏式的重视,不是找毛病。经验告诉我们,在商务交往中对交往对象表示重视有两个好办法。第一个好办法,使用尊称。说个不该说的话,你跟政府部门的同志打交道,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要称行政职务,是张局长一定要叫张局长。他会跟你客气,叫我老张啊,千万不要上当,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叫他张局长。专家学者打交道,称技术职称,该叫教授的就叫教授,该叫研究员就叫研究员。不知道时怎么办?就高不就低。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向人家表示重视的办法,记住客户。比较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重要的客户,VIP是要建立档案的,要记住对方。     

第三A,赞美对方。任何人都希望被人家肯定,当领导的不可能天天给人家发奖金,升官发财,但是同志们做出了成绩,在物质鼓励的同时,精神鼓励肯定也是必要的。要懂得欣赏别人。当然,赞美对方是有难度的,必须要实事求是,要适应对方,要夸到点子上,投其所好。

商务礼仪有个基本规范,四个字:少说多听。因为言多必失,容易授人以柄,而且喧宾夺主。智者善听,愚者善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