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65次列车中转么:“内参片”配音演员忆文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35:55
“内参片”配音演员忆文革
在著名配音演员曹雷的新书《远去的回响》中,她回忆了当初和孙道临等人一起给一部部外国的电影和电视剧配音的故事。虽然,当年的声音已渐行渐远,但是这些用声音表达的艺术品,将永远在人们心中回响。
给《罗马之战》配音对外称“017号”
1971年夏,那还是在被称为“浩劫”的年代。曹雷是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正在烈日下的农村干校里改造自己,意外接到工宣队的通知,要她回城到译制厂参加配音。配什么片子,片名是什么,曹雷给哪个角色配音,那时都是“保密”的。
“文化大革命”时期,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文革小组”手里。尽管全国老百姓只能看八个样板戏;“中央文革”的成员,却要看很多的“内参片”。于是,从1970年开始,上海的译制片厂就忙起来了。不单厂里的翻译、演员忙了,就连当时受了审查刚刚“解放”的创作人员也被召回来工作了。
和曹雷一起“上来的”还有高博、康泰、仲星火、林彬、中叔皇、徐阜等演员。曹雷当时猜,这一定是部“大”片子。果然。剧本发下来时,才知道片名叫《罗马之战》,共有上下两集。
但是进厂门第一件事,是学习保密条例,决不允许把影片内容向组外的人泄漏,剧本也不许带出厂外,连片名都是保密的,对外就称“017号”。
9天时间完成一部电影的配音
这是一部好几个国家合拍的电影,故事讲的是西罗马帝国行将没落时期,北边来的哥特族人与东罗马帝国之间为争夺罗马,用各种手段进行斗争的故事。演员阵容很强,有德国的、意大利的、美国的,还有罗马尼亚的。也不乏大牌明星,像奥森?韦尔斯等。但是多年来与西方电影隔绝的中国演员,对这些演员一点也不熟悉。
曹雷拿到的剧本只有几页纸。原因是从电影从国外过来,到做好口型本、配好音、做好素材、合成好送到北京,一共才9天时间。到演员手上,只好翻译一面面配,台词都是一篇篇送到演员手里的,真像是现煮的饭,还烫嘴呢。
曹雷是第一次参加故事片的译制工作也很好奇。为什么她们拿到的配音本,念起来与原片口型长短都会那么合拍?正式录音前,正怀着六七个月的身孕的曹雷,还腆着大肚子偷偷跑去初对间看导演的工作。
看完才明白,原来翻译译好的台词,意思是对了,却不能直接就交到演员手里配音。还需要译制导演和翻译一起,加上一个专门数口型的口型员,把原片人物说话的口型一句句数下来,看看能填上多少中国字,再把译好的话意,按数好的口型字数编成长短不同的台词,这样做好的台词本才能交给演员,演员按原片对白的节奏念出整理过的台词,才能与原片的口型对上个八九不离十。这个过程,大家叫它“初对”。而且曹雷还发现,这“初对”中,导演与翻译讨论的不仅是口型问题,更多的是在研究怎么把中文台词译得更准确、更精彩。这部影片里出现好几个国家的语言,请来的翻译还有外语学院的好几个语种的老师。
身怀六甲和光膀子的爷们一起工作
9天时间实在太不够了,可任务不能不完成,当时译制厂工作条件真是很差,一个小小的录音棚,里面既没空调也没通风设备。那年夏天,天气异常的热,棚里只好放几块大冰块,让它慢慢融化降降温。因为要通宵干活,演员们都住在厂里,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一两个小时没自己的戏,就会拉张席子,找个凉快点的地方,躺下就睡。有时在棚里录着录着就会打瞌睡,厂里就准备了冰咖啡、冰茶、冰酸梅汤,装在三个热水瓶里,管够,喝得演员们直泛酸水。
曹雷虽怀着身孕,还是跟着白天黑夜地干,脚脖子肿得跟腿一样粗。配“枢密院”的一场戏时,曹雷得和几位配大臣的男演员你一言我一语地搭戏。录音棚里只有一个立式话筒,五六个演员都挤在话筒前,每人说话时还得对准话筒,否则录出来的声音就不对了。天太热,棚里太闷,那几位配大臣的演员顾不上形象,,连汗背心都脱了,只穿一条短裤。曹雷只能尴尬的挺着大肚子,在这群光膀子中间挤挤擦擦地蹭到话筒前,真难为情死了。配到动情的地方,曹雷还得双手托着肚子用劲,她真害怕丹田一用力,宝宝就从嘴巴里面跑出来了。
(据《远去的回响》)
据另一个配音演员苏秀的回忆:
一次,一部美国四十年代的商业片发到了我们厂。它跟“国际阶级斗争新动向”根本挨不上边儿,也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可供样板团参考。在看片时,我对坐在我旁边的同事说:“为什么要我们译制这部影片?它有哪方面的参考价值?”他开玩笑说:“中影公司发错片子了。”后来听说,江青特别喜欢美国男影星泰隆·鲍华,凡是他主演的片子都要弄来让我们译制。直到1975年社会上开始流传《红都女皇》时,我们才明白了,什么“了解国际阶级斗争新动向”,什么“给样板团作艺术上的参考”,我们其实不过是给江青那伙特权阶层的人“唱堂会”罢了。当然,同时她也把这些“内片”作为肉骨头丢给那些她所豢养的人,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某些特权因而洋洋得意,以便更加死心塌地地为她卖命。
“四人帮”倒台以后,有些影片已经公开发行了,像《魂断蓝桥》、《音乐之声》、《简·爱》等等,《罗马之战》等片也广泛地招待过文艺界的同行们。
寒风孤寂评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今皆然。人民看“八部样板”欲呕;始作俑者却可追泰隆·鲍华之星,观“内参片”,阅“毒草”无数。所谓“无产先锋”毕竟还是“封建余孽”,“文化革命”云云,真闹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