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万爆炸后弹坑图片:[思考评论]从《功夫熊猫》看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0:24
在接触到这部影片之前,我只觉得它仅仅是又一部打斗片的儿童版,只不过以好莱坞一流的制作为它在声、光、电,表情达意上增添些流光溢彩而已。称其为大片恐怕有名不副实之嫌。
  
  由于所在学校今年斥巨资为每个教室购置了投影仪,并以个人加单位的出资方式为每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于是在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余,周末,学生们会央求班主任放部电影放松放松。于是,我才得以接触到这部影片,并有机会鉴赏其“大”处。
  尽管已看过几部动画大片,我还是被该片将动画艺术制作臻于极致的声音、画面和人物表情动作所折服。其他方面是外行,不敢妄言。只就个人的观后感受,略发管窥之见。
  

  一:教育的终极目的----引人向善
  

  这一点是乌龟大师授业的宗旨。而“技巧”也很超群的狐狸师傅最初并没有参透。导致其埋下了祸根,培育出了一个“技”艺盖世的恶的化身----“太郎”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五行八作的人都可以师从于他,实际孔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德”字,他用言传与身教,去逐步驱除弟子们心中的“黑暗”
  
  好学、上进、勤奋、有天资,这些品质很多人都具备,但是将他们用到内心向善或向恶的方面,受“教育”造成的结果,对社会的影响,却有天壤之别。
  
  这点,我想应该是影片制作人想表达的,充满了霸气和权力欲望的人 ,他内心的黑暗投射到社会中,焚琴煮鹤,暴殄天物,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而现实中这样的人很多,例如希特勒等,等等,等等等。而且他们也不乏追随者,粉饰者。
  
  在影片中,太郎是个“独夫”,作者这样安排,不知是何用意。
  

  二、教育的内容:“技”为其表,“德”为其里
  

  我们现在的实际是正好相反,但即使我们真心想传的“技”,在现实中实际上已经是“傻二的神鞭”了。我们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老师们形成了自恋,自高,自以为是真理的掌握者的盲目自我崇拜的信仰。以此“技”为真技,不容置喙。殊不知这些技与日后学生安身立命需要的“技”,相去甚远。
  
  最终我们发现,教育出来的学生德技全无。
  

  三、教育的方式:发现、诱导式,因材施教
  

  学习的方式:兴趣,自学,质疑,求教加自悟。
  
  这一点在本部影片中体现得最突出,狐狸师傅改变了自己对问题学生熊猫的成见,从一个熊猫为了吃猴子藏的饼干而跃上不可思议高处的细节,找到了对自己和熊猫的信心。眼前可以说是豁然开朗。
  
  在任何一个行业,精英是绝对的少数。而且,这些少数人的禀赋又各异。正如影片中的五位勇士。狐狸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顺势利导。可以说是一个授技的高手。
  
  真教育必须承认一个前提: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运用在教育上必然是泯灭个性、人性的。让狐狸带个五、六十,六、七十,甚至上百人的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会啥样。那叫授技,不能称之为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跋涉过漫长的十几年的大集体基础教育征途之后,把他们扔到社会再受社会的真教育,可是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很多技艺的最佳学习时间已经被阉割掉了。如果期间在摊上一个“严厉”的老师,把你的棱角修理得一干二净,那你“成才”之日,就是注定你后天终生无大成就之时。而现实中往往以“严厉”
(对你负责)的黑脸“好”老师比比皆是。被家长、学生、社会口口相传。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熊猫生在一个做面条世家,却对面条不感兴趣。他迷恋习武,但是现实让他的梦想显得很荒唐。他的身姿,他的身世,都好像注定了的只能做面条。但他一直没放弃对梦想的追逐,正是由于兴趣的支撑,他才能够在师兄们的奚落,师傅的冷眼和故意刁难中坚持留了下来。也才会有日后的成功。同时他也喜欢吃,而狐狸师傅也正是利用这点,来激发他更大的学习兴趣。
  
  自学加领悟应该成为学习的常态。按照我们现在的逻辑,狐狸为熊猫单独授课的这段时间,如果螳螂、蛇,猴子他们不是去阻截太郎,而是闲呆着,他们应该向上级教育部门举报老师耽误了他们的课程。即使他们不举报,狐狸是不是也应该做良心的检讨?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
  
  片中狐狸在教授熊猫武功时是充满了师徒的和谐与愉悦的,在乐学者与善教者之间,这样的和谐很容易实现。如果说有“严”,也应该是严谨,对真知的严谨。
  
  同时,我也有很多的疑问,例如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当然这可能涉及到父母爱的方式的话题)?还有,我们不能企望身边总有英雄来惩恶扬善,为什么影片中贯穿着有人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