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越ins15 3567:古代感人爱情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7:14

《怀古诗》

辽·萧观音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辽国主要由两大部落组成,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时两族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所以辽国的皇后多姓萧。

    萧观音,公元1040~1075,辽代女作家。是辽钦哀皇后之弟、北院枢密使萧惠的女儿。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死后追谥宣懿。懿德皇后,因天姿国色,被辽国百姓惊为天人。父母为其取名“萧观音”,似乎就有“此女本是天上来”之意。萧观音不仅容貌出众,还精通诗文,擅长音律,充满济世情怀与报国理想,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辽史·萧后传》载:其“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曾作《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后来,由于谏猎秋山被疏,作《回心院》词10首,抒发幽怨怅惘心情。太康初年,因宫廷之争,被当朝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后加封守太师)等人诬陷,含冤而死。一代芳华,随烟飘散。《辽沈晚报》文章云:风华绝代的尊贵皇后,死后却遭裸尸大辱;纵横百年的大辽国,竟因一桩离奇的宫闱通奸案埋下了亡国的祸根!这是一段连正史也未予讳言的千古奇冤。

   

    萧观音4岁(一说14岁)就许配给当时为燕赵国王的耶律洪基(后来的辽道宗)为妃,二人称得上是青梅竹马。成年后的萧观音端庄秀丽、婀娜多姿,深得道宗宠爱。有一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纵猎完毕,摆酒庆贺。萧观音豪气勃发,即席赋诗一首: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哪叫猛虎不投降!”

    此诗气势雄浑,彰显出萧观音的豪迈之气与北国女子的飒爽英姿。萧观音锦句出玉口,在座群臣齐加恭维,无不叹服,道宗更是大喜。第二天,再去狩猎,果见一只猛虎在林中奔跑,道宗说:“朕射得此虎,才不愧皇后的诗”!一箭射去,猛虎应声而倒,众人欢声如雷,都称道宗勇武无敌,与才华横溢的皇后堪称绝配。

    萧观音还有《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诗曰:

虞廷开盏轨,王会合奇琛。

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

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这首诗虽为应制唱和之作,却写得慷慨奔放、大气磅礴,并有激励道宗进取的政治文化内涵。耶律洪基因此对她十分宠爱,1055年11月,16岁的萧观音被封为懿德皇后。

    耶律洪基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与萧峰结为兄弟,最后萧峰逼他折箭为誓、不再进犯中原的那位辽国皇帝。

清宁九年(1063年),耶律洪基的叔叔耶律重元和他的儿子耶律涅鲁古叛变。此事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金戈荡寇鏖兵”一章中有详细叙述。《天龙八部》在此节中也提到了萧观音,只是没有点出她的名字。小说中在叙述耶律重元的叛军挟持了皇太后、皇后和众多嫔妃来要挟耶律洪基投降时写道:

那白发老妇便是当今皇太后、耶律洪基的母亲萧太后,其余的是皇后萧后、众嫔妃和众公主。皇太叔和楚王乘洪基出外围猎时作乱,围住禁宫,将皇太后等擒了来。
    皇太后朗声道:“陛下勿以老妇和妻儿为念,奋力荡寇杀贼!”数十名军士拨出长刀,架在众后妃颈中。年轻的嫔妃登时惊惶哭喊。
    耶律洪基大怒,喝道:“将哭喊的女人都射死了!”只听得飕飕声响,十余枝羽箭射了出去,哭叫呼喊的妃子纷纷中箭而死。
    皇后叫道:“陛下射得好!射得好!祖宗的基业,决计不能毁在奸贼手中。”
    文中的皇后即是萧观音。这些情节虽是小说家言,正史无载,但可想而知,萧观音在 金庸先生的心中也是个有胆略的女子形象。

 

  萧观音生下皇子后,一时贵不可言。然而好景不长,危机随之而来。道宗统治后期怠于朝政,终日以游猎饮酒为乐、荒淫无度,有时还以掷骰子的方式任用大臣,视国事为儿戏,并把军国大权交予奸臣耶律乙辛等人。而萧观音常慕唐太宗、徐贤妃夫妇的琴瑟相和(贞观末年,唐太宗东征西讨,大修宫室,百姓劳怨。徐贤妃上疏劝谏,劝太宗体恤黎民),并以之为楷模,常常在道宗留宿她处时向痴迷左道的夫君进谏得失。

道宗皇帝本人弓马娴熟,武功了得,对游猎之道更是沉迷不已,隔三差五就要举办一次打猎比赛。他有一匹快马,号称“飞电”。行猎之时,道宗往往骑着“飞电”跑得无影无踪,侍从们累得气喘吁吁也追不上,道宗不加克制反以此为乐。萧观音深以为忧,常常劝谏道宗:“跑得太快会有危险,如果遇见敌人,侍从难以救助。君乃一国之主,不可有丝毫闪失。”她还写作《谏猎疏》说:

        “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几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

    耶律洪基表面上称赞皇后贤德,心里却很不高兴,怪萧观音多嘴多事,于是,渐渐疏远了萧观音。

    萧观音失宠后郁郁寡欢,于是在百无聊赖中作了《回心院词》十首,希望能挽回皇帝的心。这十首词凄婉哀怨,尽诉二人昔日之脉脉温情、云雨缠绵,充斥着失宠后妃的哀情。

    辽道宗风流成性,常冒用萧观音的名义把大臣李俨的老婆邢氏叫到宫里淫乐。

    深宫寂寞,夜深人静,萧观音灰心之余,也尝试唤起夫君旧情,并作《回心院词》十首,力欲重现二人昔日之脉脉温情、云雨缠绵:

    第一首写她督促宫人打扫宫殿:
  “打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臣,恰当天处月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四写铺陈锦被:
  “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写张挂绣帐:
  “装香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第六首写整理床褥: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第七首写展铺瑶席: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第八首写剔亮银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第九首写点燃香炉:
  “蒸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蒸薰炉,待君娱。”
  第十首写弹奏鸣筝:
  “张鸣筝,恰恰语娇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这些短歌词藻华丽,寓意凄惋,颇为后世称道。清人徐釚评为:“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柳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 (《词苑丛谈》)《回心院词》的句式也为萧观音首创。哀婉之余,萧皇后又自谱成曲,教人演唱,以抒幽怀。由于曲调幽雅,演奏难度很大,宫中伶人皆知难而退,惟独一名叫赵惟一的汉族伶人技法高妙,能把此首幽怨之词演绎得丝丝入扣,荡气回肠。

    可惜一介武夫的耶律洪基哪懂得这女儿家的深沉情怀,便纵是万千情丝也挽不回离人之心。

 

    耶律乙辛因在一场平叛战争中立有大功被加封为太子太傅,权倾一时。朝堂阿附之辈如蝇逐臭,唯萧观音之帝后家族不肯屈从。这令城府甚深的耶律乙辛怀恨在心,而两方水火难容的矛盾聚焦点则在太子的降生与从政。

  1075年,耶律洪基与萧观音所生的皇太子开始参与朝政。太子的仁德与有为令大权在握、唯恐秋后算账的耶律乙辛如芒在背。为人耿直、不善权谋的萧观音却放松戒备神经,不知一个巨大的阴谋之网正慢慢向自己与太子头上罩来。

    萧观音心中的情感渴求无人倾诉,便想在《回心院词》中抒发心中寂寞。这个曲牌是萧观音自己发明的,既然是词,当时都是能唱的。萧观音虽也精通音律,但需要一个助手完成这曲缠绵乐章的技术制作。她优中选优,召来一个名叫赵惟一的宫庭乐师谱曲并演唱。赵惟一是汉人,是一个颇具音乐天赋的帅哥。赵惟一殚精竭虑谱好曲子,又与萧观音反复试奏。

《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中说:“重元家婢单登没为宫婢……辽主尝召登弹筝,后谏曰:‘此叛家婢女中独无豫让乎?安得亲近御前!’出遣外直,登深怨之。”单登本是叛臣重元家的婢女,重元父子被诛后,单登因善弹筝和琵琶而被收入宫中。她也会弹筝,恐怕模样也长得不错。耶律洪基曾经召她弹奏,可能也想宠幸她吧,萧观音说:“她是叛臣的婢女,难保她不会像春秋时的豫让那样为主报仇”(当然这里不排除萧观音有吃醋的私心),于是耶律洪基就没有过于亲近她。

    近日来,萧观音总是召赵惟一弹奏曲子而不召她,这使她心生怨恨。萧观音闻听单登的怨言,召她来与赵惟一比拼技艺,对弹数曲,结果单登全输。本来道宗也时常召单登来弹筝,萧观音奏说,单登是叛贼家的婢女,不宜让她靠近君主,以防不测。道宗此后果然不再召见单登,并把她派到别院值班。自此以后,单登对萧观音恨之入骨。

  单登经常对妹妹清子倾诉自己的冤屈。清子是教坊朱顶鹤的妻子,虽为人妻,却暗地里与耶律乙辛相好。清子常把单登讲述给自己的事情说给耶律乙辛听,其中就有萧观音和赵惟一私通的传言。耶律乙辛听后,如获至宝,直呼“天助我也!”不过,仅凭一个婢女的口述难以为凭,诬陷皇后更不能单靠流言蜚语。后来,耶律乙辛的属下献上《十香词》。《十香词》共十首,写女人身上各个部位的十种香气,婉约风流、暗蕴淫靡,虽为艳歌但不减雅致。耶律乙辛指使单登把《十香词》献给萧观音,单登谎称此词为宋国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之谱曲,后世将留下一段佳话。

    耶律乙辛与宰相张孝杰(进士出身)伪作《十香词》,云——

 

                          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芙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领边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安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香;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院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风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已战,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注:坊间所见《十香词》按顺序谓喻“发、乳、颊、颈、舌、口、手、足、阴部、体肤” 遍数女人细部。

    萧观音一头栽进了耶律乙辛和单登等人设计好的陷阱里。她不但精心抄写了一遍《十香词》,还在末端写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耶律乙辛拿到萧观音抄写的《十香词》后,先命单登和清子的丈夫朱顶鹤到北院告密,说赵惟一私通皇后。接着,又密奏道宗,在奏折中对二人私通的过程极尽描绘之能事,细加铺展,仿佛亲眼所见。

    《全辽文》中耶律乙辛的奏章——《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之述见箫皇后偷情经过:
  “大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据外直别院宫婢单登,及教坊朱顶鹤陈首。本坊伶官赵惟一向邀结本坊入内承直(官名)高长命,以弹筝琵琶,得召入内。沐上恩宠,乃辄干冒禁典,谋侍懿德皇后御前。忽于咸雍六年九月,驾幸木叶山,惟一公称有懿德皇后旨,召入弹筝。于时皇后以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调。
  自辰至酉,调成,皇后向帘下目之,遂隔帘与惟一对弹。及昏,命烛,传命惟一去官服,著绿巾,金抹额,窄袖紫罗衫,珠带乌靴。皇后亦著紫金百凤衫,杏黄金缕裙。上戴百宝花簪,下穿红凤花靴,召惟一更放内帐,对弹琵琶。
  命酒对饮,或饮或弹,至院鼓三下,敕内侍出帐。(单)登时当值帐,不复闻帐内弹饮,但闻笑声。(单)登亦心动,密从帐外听之。闻(皇)后言曰:“可封有用郎君”。惟一低声言曰:“奴具虽健,小蛇耳,自不敌可汗真龙。”(皇)后曰:“小猛蛇,却赛真懒龙。”此后但闻惺惺若小儿梦中啼而已……
  院鼓四下,后唤(单)登揭帐。曰:“惟一醉不起,可为我叫醒。”(单)登叫惟一百通,始为醒状,乃起,拜辞。(皇)后赐金帛一箧,谢恩而出。其后驾还,虽时召见,不敢入帐。
  (皇)后深怀思,因作《十香词》赐惟一……”
   

    耶律洪基召来皇后对质。可怜萧观音不知这游戏之作竟遭来如此大祸,极力自辩:“妾已经生养了几个儿女,最近还添了孙子,怎会去做这种伤风败俗的无耻勾当呢?这是宋国皇后写的,我不过是应单登的请求为她抄写一遍罢了!况且我们辽国也不养蚕种桑,我怎么写得出蚕桑的句子呢? ”

    耶律洪基盛怒之下,抓起身边的铁骨朵朝萧观音打去,猝不及防的萧观音被当场打晕,血流满面。

    耶律洪基命令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处理此案。两人圣旨在手,马上将赵惟一抓起来,动用诸般酷刑,赵惟一熬刑不过,屈打成招。

  当时皇太子和几位公主都向道宗求情,请求替母亲一死。耶律洪基不许,说:“朕身为一国之君,皇后与人私通,若不以国法惩处,成何体统?朕的面目何在? ”

    临自尽之前,萧观音乞求面见耶律洪基,不许。萧观音遥拜宫禁,作《绝命词》一首:

嗟薄祐兮多幸,羌作俪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

托后钧兮凝位,忽前星兮启耀。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

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闱。

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惭,遏飞霜兮下击。

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共西曜兮将堕,忽吾去兮椒房。

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我生兮必死,又焉爰兮旦夕。

 

    赋诗完毕,自挂东南梁,一缕幽魂,离散飘逝。

  

  借耶律洪基之手灭掉萧观音后,耶律乙辛一伙变本加厉大肆谋害忠良。他们使用同样的诬告手段,诬陷太子谋反,几月时间里就以各种借口除掉大臣40余人,朝野上下形成一同气相连的奸党集团。辽国的政治风向随着萧观音与太子的覆灭而为之一变,国势江河日下。女真族借机崛起,敲响了百年辽朝的亡国丧钟。

    后来,涿州人王鼎将萧观音冤案的详细情形写进《焚椒录》中,并将当时的奏折、诗词全部收录进去,极力为萧观音鸣不平、道冤情,他认为萧观音取祸的原因为“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

    《焚椒录》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使我们得以了解萧观音冤案始末。其信实当比《全辽文》所述为真。

    《焚椒录》中载“当乙辛、张孝杰毒刑拷打赵惟一,逼其诬服与萧后私通后,“狱成,将奏。枢密使萧惟信驰语乙、孝杰曰:‘懿德贤明端重,化行宫帐,且诞育储君,为国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语动摇之乎?公等身为大臣。方当烛照奸宄,洗雪冤诬,烹灭此辈,以报国家,以正国体。奈何欣然以为得其情也?公等幸更为思之!’”《焚椒录序》云:当时南北面官,悉以异说互为证足,遂使萧氏蒙被淫丑,不可湔浣。而王鼎妻之乳母,有女蒙哥,为耶律乙辛宠婢,故知乙辛奸构、陷害萧后之详情。同时,司徒萧惟信又向王鼎讲述了事件的始末,二人“相与执手,叹其冤诬,至于涕淫淫下也。”

    耶律乙辛为魏王、北院枢密使,因讨平重元之叛有功,加守太师,诏四方有军旅,许以使宜行事。威权震灼,倾功一时。《辽史》本传称其“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凡阿顺者蒙荐擢,忠直者被斥逐殆尽”。然唯萧后家不肯相下,乙辛每为怏怏。

    萧后子册为皇太子后,乙辛益复嫉妒有蓄奸,图谋陷害萧后。太康元年,皇太子始预朝政,法度修明,乙辛不得逞谋。时单登妹清子,嫁为教坊朱顶鹤妻,方为耶律乙辛所昵。登每向清子诬萧后与赵惟一私通,故乙辛俱知之,欲乘此害后。更命他人作十香淫词,中有“解带色已战,触手心愈忙,哪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之句,使单登骗萧后说,此词是宋国皇后所作,求萧后手书一遍,就成为“双绝”了。萧后手书此词后,他们即诬为萧后作以赐赵惟一者。萧后书毕,又于纸尾书己所作怀古诗一首。乙辛遂命单登与朱顶鹤告状,由自己密奏道宗。道宗大怒,使参知政事张孝杰与乙辛穷治之。乙辛以毒刑逼供,赵竟诬服。

    道宗曾指萧后所作怀古诗问张孝杰说:“此是皇后骂飞燕也,为何更作十香词?”孝杰对曰:“此正是皇后怀越惟一耳!”道宗问何以见之,孝杰曰:“‘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是二句中包含赵惟一三字也。”道宗遂命即日族诛赵惟一,并令萧后自尽。造就了辽代最大的“文字狱”冤案。

    耶律洪基全不念夫妻之情,命人将萧观音的尸身扒得一丝不挂,卷在一领烂苇席里送回娘家。直到萧观音的孙子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登基后,才为自己的祖母平反昭雪,追谥祖母萧观音为宣懿皇后,与辽道宗合葬于今内蒙古东南部庆云山的陵墓之中,并在《宣懿皇后哀册》中位祖母恢复了名誉,其中有句云:“青蝇之旧污知妄,白璧之清辉可珍”。

    这一历史悲剧本应自此画上句号,怎奈天有不测风云,崛起的女真族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统率下,不久即攻灭辽国,对辽国王室恨之入骨的女真人将萧观音的尸体从墓中挖出,剥去身上金衣,裸尸任由牛马践踏。一代艳骨芳容,零落成泥碾作尘!她的尸骨被金人蹂躏后已不知所踪。

    生前蒙受不白之冤,死后为异族强权凌辱,与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这些悲情美人的命运相比,萧观音的结局更为凄惨,造化弄人若此,情何以堪?

    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萧观音的悲剧寄予了莫大的同情。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诗中说:“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纳兰性德则写道:“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另外一种声音

 

耶律乙辛想陷害萧观音不错,但《十香词》却并非假托,当是萧观音食髓知味、情思荡漾之际所作。依上面的说法,宫女单登本来就是萧观音讨厌的人,她让萧观音抄萧观音就抄吗?再说《十香词》的语句暖昧淫靡,萧观音是饱读汉家诗文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来?她会信是宋朝皇后作的诗吗?亲自抄一遍来做什么?这都是说不通的。
    当时萧观音在宫中寂寞难当,以三十多岁的青春年岁,怎么不可能有炽热的情欲呢?所以她和赵惟一有点什么事也不算稀奇。而且萧观音在上面的《绝命词》里曾说过“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既然萧观音自己也承认了“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兮黄床”,好像萧观音确实有过出轨的行为。

到了她的孙子继位后,一心为他奶奶翻案,当然把这一切都平反过来。在当时的气氛下,谁敢不听,所以国史就记载成后来这样,也未必就全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