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菜鸟在线要交费吗:书店入校园:看起来很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2:01:41

  近年,随着民营书业的日益壮大,新华书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规模不分大型、小型,性质不分国有、民营,手持十八般武器各显神通,将教材、教辅零售这一块大蛋糕切了个七零八落,使书业走上了重新洗牌的格局。


  叠经冲击之后,新华书店开始痛定思痛,决意组织战略反击,从多个环节入手,收回失地,重新确立新华书店在教材、教辅零售领域的主体地位。将新华书店开进中小学校园,零距离接触学生是其中的一招。书店入校园,新华书店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强势开拓这一新型零售终端,充分深挖消费潜力,似乎是促使教材、教辅零售市场重新洗牌的最佳途径。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适应中国实际,为市场所验证可行的想法,才能真正对行业格局造成冲击。将书店开进中小学校园后,是否真正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方能评述。


  实施有利有弊


  以上海为例,各区县新华书店在将书店入校园这一战略设想具体化的过程中普遍感到:将门市部开进中小学,其实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说,学校一直就是新华书店的主要业务对象,书店在校内便于掌握学生对书籍需求的第一手动态,及时调整图书供应的品种,满足学生的购书要求,从而可以保证书店的销售额。同时,校内书店的员工与学校老师之间可以保持良性互动,扮演一个新华书店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沟通的角色,有利于双方互通声气。书店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校需要哪些方面的图书,学校方面也可以根据书店拥有的图书类别随时调整自己的采购计划。


  从不利的方面说,将书店开进学校,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但由于目前缺乏专门的政策支持,无法保证书店盈利。上海中小学普遍存在校园面积狭小的问题,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学校,有些甚至连学生体育运动的场地都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了学校书店的面积必然不会很大,图书的品种也不会很多。图书品种的稀少,将直接导致书店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长此以往,书店微薄的营业额,甚至将无法支付人员、运输等日常维持费用,从而最终陷入亏损。另外,现在中小学的教学安排都比较紧凑,学生除了午休时间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到书店里选购图书,在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书店都将没有读者。


  鲜有成功例子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内尚没有一家新华书店区店成功地将书店开入中小学校园并取得盈利。即使是作为该项计划标杆的上海嘉定一中校园书店,也在持续亏损之后于今年3月歇业。


  从各种条件上看,嘉定一中校园书店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个理想的实验温床。凭借着书店与该校长期以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嘉定一中免费向嘉定新华书店提供了30平方米大小的场地,书店销售图书品种达千余种,足以满足学生阅读的各类需求,使学生不出校园即可买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嘉定区店特向嘉定一中校园书店派遣了一位专职营业员,负责销售管理及业务开拓,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方向,通过及时更换销售的图书品种激发学生的购买欲。同时,为了配合学生的作息规律,书店主要围绕午休和放学后至晚自习前两个时间段做文章,将营业时间延迟到学校晚自习开始,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虽然拥有如此良好的条件,书店开始营业后却一直无法取得学生的足够关注,学生们对校内书店反应冷淡,仍然觉得书店销售的图书、音像制品等品种单调,上架不够及时,因而不愿意去校内书店购买图书。虽然书店为吸引客流,经常利用校内黑板报做宣传,但效果并不好,门庭冷落,经营持续亏损。


  条件限制较多


  嘉定一中校园书店的歇业为书店入校园这一构想敲响了警钟。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后认为,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说,初中、高中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考虑挑选几家较大的中学开设校内书店。小学生的消费能力比较低,故没必要在小学内开设书店。就店面的选择来说,最好是学校无偿提供的房间,可以大大减低书店的维持费用。书店销售的图书应该做到少而精,一般就选择几种该校师生经常会用到的教材、教辅即可,如发现该校确实有比较大的图书消费潜力,可以通过组织临时性的校内露天书市,在短时间内集中消耗掉大部分的购买能力。校内书店的管理只需要一位员工即可,这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无端浪费,降低日常支出费用。校内书店的机制也应该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以现在看来,由区店直接派人开书店进学校的方式有待商榷,是否可以转换思维,将校内书店挂靠到原有门店之下。


  相关负责人同时也承认,作为新华书店教材、教辅类图书的主要消费点之一,目前新华书店与各中小学校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将书店开进学校,本意上也是为了使双方的联系更密切。由于新华书店和上海的部分名校间的业务联络比较少,很难向这些学校推销图书,如能在华师大附中、附小这类学校内开设校内书店,将会成为很好的业务突破口。但就其他大部分中小学而言,这些学校师生本身即已形成了到新华书店购买教材、教辅的习惯,开设校内书店,反而可能影响地区门店的销售额,并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许一个位置好的地区门店,可以抵得上几十家校内书店的销售业绩。


  学校不太赞成


  书店入校园,这一行动在很多中小学看来是纯粹的经营行为。一些位处市中心的知名中小学表示,如今的中小学除课本教材外,用书量比较少,因此在校内开设书店没有太大意义。当今学校都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生对图书的需求量相当大,内容涉及各个方面,这不是区区一间校内书店可以解决的。鉴于长期以来沪上教育建设规划,大量中小学校都处于市区中心或者大型居民区附近,周围既有新华书店门店,又有各种小型的民营书店,学生购书比较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校内书店将会面临读者少,缺乏市场深度等问题。这些困难新华书店应该都清楚,如果在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就冒然将书店开进学校,并非是明智之举。如今教材、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生意确实不好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书店都希望能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打开目前教材、教辅市场的迟滞局面。但如果一味为了提升营业额而大肆铺点,在中小学内广泛开设校内书店,恐怕结果并不会理想。


  将书店开进学校,还会增加学校的负担。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安全。校内书店开设后,很难保证没有闲杂人员进出学校,这将对校园治安造成一定困扰。同时,由于读者少,校内书店的营业员很可能会在学校内四处走动,恐怕会影响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等日常工作。


  对不少中小学,尤其是市区里的中小学而言,原本就面积狭小的校园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校园的闲置房屋也是学校三产的重要来源,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校内书店如果没有办法盈利,不能为学校带来利润,恐怕也不会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相关链接


  学校周边的小型民营书店:行走在钢丝之上


  上海的小型民营书店,可谓遍地开花,数量之多,数不胜数。这些书店多为单人或家庭经营,有很多都直接开设在中小学校园附近,将消费主体瞄准了学生。通观这类书店,除了面积狭小之外,行走在遵纪和违法之间是其最大的特点。为了迎合学生的阅读口味,这类书店一般以教材、时尚杂志及娱乐图书为主要销售对象,力求做到学生若有所需,书店必有所售。这种纯粹追求利润的心态,直接导致大量书店知法犯法,公然销售伪书、盗版图书。


  在这些书店里,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折扣形式出售的教材、教辅,很多虽然打着"最新"、"名师"、"名校"的旗号,但印制粗糙,错漏百出,非但无助于学习,反而有可能误导学生。


  这类图书虽为伪书,但多数都有书号,书店经营者也往往能出具正规的进货单据,因而文化稽查人员很难对其进行整治。


  如果说书店对伪教材的销售尚是利用制度漏洞的投机行为,那么大肆销售盗版漫画图书则是公然的冒险。目前上海市场上销售的漫画绝大部分都是盗版书籍,属于文化稽查部门严厉打击的重点内容。但一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为追逐利润,吸引学生消费,不惜铤而走险,公然在学校周边的书店内销售盗版漫画。这些经营者多数为当地居民,并有一定的消息来源,往往凭借自己身为"地头熟"的优势,能在稽查人员检查前及时将盗版漫画转移,从而逃避处罚。前段时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漫画《死亡笔记本》之所以能在沪上中小学流传,一个主要原因即是很多学校附近的小书店为迎合学生而偷偷销售。


  学校办书店:其实很困难


  作为教育产业开发的一种尝试,沪上一些中小学也曾尝试着将自己的临街店面交由私人承包,学校与私人共同合办书店,但大都归于失败。在探究失败原因时,有专家认为,学校管理太严及私人承包者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长远发展考虑是主要原因。从承包方角度而言,由于无法确保书店持续盈利,不敢贸然投入大笔资金对书店发展做长远规划,只能从短期目标出发,确保自身投资的回报。


  3月29日,上海闸北区实验小学办了一个从进货、做账,到经营、买卖,所有流程均由小学生自己操办的学生书店--丫丫书店。完全由学生掌管,从五年级开始每周一换,且都由学生自愿报名,轮番经营。目前书店共有几千册书,主要是学校投资购买的。书店开张以来即成为各界争议的焦点,以致原计划通过经营书店培养学生理财能力的学校不得不修改了方案,用自制的"钱"取代了真金白银的交易。最新方案是学生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换得购买图书的代币:旧报纸、易拉罐交换;阅读课外书籍的积分;家里旧书的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