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同伊主演:专题:关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2)沟通是解决早恋的钥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04:04

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学生情侣从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活动发展到公然在街上手牵手。早恋使成绩有所下降者比比皆是,甚至还有男生为女生打架,女生为男生殉情的现象发生等等,因而早恋成为我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早恋究竟给中学生带来了什么,中学生该怎样正确看待早恋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呢?

     面对越刮越烈的中学生“早恋”之风,家长和老师们有的无可奈何,有的围追堵截,有的严厉禁止,有的循循善诱。态度和方法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中,“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然而,许多家长和教师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个问题。

     在不少人看来,中学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不应该讨论、至少不应该让中学生一起来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却很少与青少年开诚布公地去沟通,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这些做法易使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隐蔽化,成为“父母和老师听不到的故事”,因而无法得到及时的引导,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当不利。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青少年的一种心理倾向——早恋有着它深刻的生理学、心理学的根源。

     首先,青少年处于身体尤其是性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由此产生的这种朦胧的性意识直接就是指向异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只能是疏导和限制,而不是盲目和粗暴地扼杀。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埋下隐患。其次,青少年的人格还处于相对不完善阶段。父母的批评、学习的压力都会成为他们幼小的心灵天平向同龄的异性倾斜的动力。因此对于孩子发生的早恋行为,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打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温暖。另外,目前影视节目中过多的青年男女恋爱镜头也在早恋的发生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青少年时代不仅仅是学科学、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恋爱”往往在单纯与好奇地模仿影片中的“酷仔”“靓妹”中开始,在众人的目光中艰难成长,最终在学业的荒废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压力面前不幸夭折。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在同性的同龄人中形成亲密的朋友关系,同时由于性的萌动也产生了对异性的关注和恋爱的感情,而且这种关注会不断增强,以致对特定的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家长们要了解孩子此时特有的“心情”,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不能粗暴地定性为“早恋”,严厉地加以制止,或像“特务”一样对孩子进行跟踪、监视,或者对孩子交往的对象彻底地加以否定。父母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例如:有个女孩经常帮助一名男孩补习功课,家长断定孩子“早恋”,粗暴地加以制止,结果这两个根本没有“谈”的孩子受到了双方家长巨大的压力,索性离家出走,真正谈上了“恋爱”。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恋爱了,立即训斥加上严厉的惩罚,孩子气不过,双双投湖自杀……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家长应该信赖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培育孩子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动和生活。    

     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家长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对方家中,或向邻里诉苦,弄得满城风雨。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因为当孩子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产生激动,也会为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父母不但要洞察孩子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给孩子以热情、严肃的忠告。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告诉孩子初、高中生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恋对中学生学业有影响,如果因谈恋爱影响到不能继续求学深造,即使两人结婚了,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生活也必将充满坎坷与矛盾冲突。对孩子早恋问题,家长的教育要和风细雨,又不失严肃态度,不能埋怨、责备。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外的旅游、交友、公益劳动等,既可锻炼身体,又可益智、养性。同时,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进行集邮、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

     由于少男少女还处于不稳定、不成熟、不定型的时期,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为,所以对于他们的早恋要进行疏导。然而,疏导是一个颇费力气的事情,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现在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案例:

     高一(3)班的小雪平时学习成绩好,又关心集体,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是个聪明温柔、招人喜欢的女孩子。第二学期末,一次篮球比赛中,同班的男生小风被撞摔倒,腿部擦破。小雪等几名女生送他去医务室上药,小雪又到教室帮小风拿书包并陪他回家。一路上,他们从比赛谈到流行歌曲,又谈学习、谈班里的事,最后谈到自己将来的打算。他们感到非常愉快。一种未曾有过的热流在心中冲撞,分手时竟有些舍不得。

     他们成了最亲密的伙伴,上学一块儿来,放学一块儿走。小风练球时,小雪总静静地在一旁看;中午,小雪常常帮小风把饭买回来。时间长了,同学们说:“小雪和小风好上了。”也有人和他们开起玩笑,他们似乎并不介意,小雪只是撇撇嘴:“庸俗!”

     高中二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小雪的成绩竟下降了许多,出现了两门不及格;在家长会上,老师和她妈妈交换了意见。小雪是个独生女,在家一直很听话,又能自觉学习,一直是爸妈的“乖乖女”。几个月来,父母发现有个男生经常和她通电话,有时谈话时间很长。父母提醒她要正确处理和男生的交往,她总是不以为然地说:“别神经质了,我们是一般朋友。”小雪妈妈忧心忡忡,怕她的学习受到影响,更怕她真的发生早恋。

     于是老师和妈妈一起找小雪谈话。给她谈早恋的危害,告诉她中学生过早谈恋爱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时间长了还难免产生波折、给双方带来痛苦。希望他们能结束现在过于密切的交往,集中精力学习。以后,小雪不再和小风一起回家了,但两人变得抑郁而沉默。小风总是在操场上一个人打球到很晚;而小雪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谈笑,见到老师不是转过脸去就是躲开。见此情形,老师深感不安,并在和他们谈话的时候,总感觉抵触情绪很大。一天,小雪交给老师一封信,老师急切地把信打开了。信中这样写道:

     早就听说中学生有“早恋”现象,但没想到这字眼会一下子扣到我和他的头上!同学偶尔的几句流言,我并没有理会。我欣赏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没想到,现在爸爸妈妈和您也这样说。您不知道,这对我们是多大的打击!我不知道我们之间的友情为何一下子变成了“早恋”,难道男女生之间只有爱,而不存在纯真的友谊吗?难道为了一次成绩的下降,就能断定我们是早恋吗?现在,我退缩了,我害怕了。怕见到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怕见到别人在我背后咬耳朵,指指点点,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嘲笑我:早恋,早恋!

     老师,我想对您说:爱情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应轻率地讲出它,更不应胡乱给异性间交往戴上早恋的帽子。在我们这个年龄,更多的是纯真的友情。

     老师把信看了一遍,想了一会儿;又看了一遍,再想了一会儿,忽然轻松地笑了,原来如此!老师又和小雪谈了一次话,主要讲了三点:

     1.男女同学间的友情是正常的,也是很宝贵的。希望你们珍惜这段友情,继续做好朋友。

     2.与异性同学交往毕竟与同性同学的交往有所不同,就因为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和吸引。小雪听得很认真。她承认自己对小风常产生一种朦胧的好感,越接触得多,这种感觉越强烈。这种感觉像迷雾一样笼罩心头,让她又兴奋,又不安,因此有时会走神,确实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强调说,要把握好交友的分寸,把它保持在“纯洁的友情”的界限之内。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愉快地交往而避免产生心理的压力和他人的误解。

     3.一年多来,老师和同学们对你们的评价一直挺好。上次的谈话只是出于关心,并没有对其他同学讲,更没有歧视,不必为此事产生心理负担。

     这次谈话后,小雪轻松了许多。又和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还时常帮助出黑板报。放学也时常和小风一块儿走,不过有时身边多了几个同学。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早恋”(爱情)与友情的困惑是中学生异性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敏感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中学生(特别是职高学生)逐渐走入了异性亲近期,这是一个两性亲近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异性同学间容易发生亲近感,在有意无意的交往中,会产生敏感微妙的情绪变化,其中掺杂着某些幼稚纯真的性意识内容。这种既不是友情,又算不上爱情的情感像迷雾一样令中学生迷惘,也给他们带来困扰和烦恼。

     中学生普遍反对早恋,对这个词很敏感。家长和老师对此也很紧张。由此导致把一些正常的异性交往说成早恋,造成对当事人心理上的伤害。在教育中要注意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中学生来讲,友情和恋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糊状态,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有的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确实对某些特定的异性产生好感甚至爱慕之情。在学生看来,这种感情是纯真的、美好的友情,他们意识不到这种感情是爱的萌芽。它虽然并不等同于爱情,但如不加以适当控制,很容易转变为爱情,发展为事实上的早恋。

     正是由于诸如此类的误解,使很多家长和教师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性关系,于是往往采取压制、堵塞的办法来被动应付,而不是积极引导。一些在异性交往上遇到问题的青少年,不仅得不到及时的正面的指导,反而会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误解和责备,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可能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青春期的异性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危险问题。如果要解决问题,首要的事情是家长和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了解中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与他们多沟通,以一种开朗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异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