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交叉抱于胸前睡觉:清夏季暑热的经典方——三仁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48:35
清夏季暑热的经典方——三仁汤
  □杨桢  高琳
  三仁汤是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名方,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组成,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的功效,主治湿温证初起。
  什么是湿温证?从原文和各方研究的结果来看,湿温证包含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夏季发病为主,有发热恶寒的类外感症候,而发热以午后发热为主;二是身体沉重疼痛,胸闷,不饥不渴,或有皮肤淡黄等湿象;三是病程长,缠绵难愈,解表发汗、泻下清热、滋阴清热等常见治法无效,甚至适得其反。
  吴鞠通认为,湿与寒热相合好比油与面合,胶结难去,治疗上要重祛湿,轻清热,先祛湿后清热(湿退热孤)。那么如何祛湿呢?自《内经》始,人们就知道肺脾肾三脏主水,可是能够综合运用这个理论编制出有效方剂的人并不多。吴鞠通发明了宣上(肺为水之上源)、畅中(脾胃为水谷之海)、渗下(肾主水)三位一体的祛湿法,再结合少量而且轻度的清热之品,做到湿去热清而不至于生寒。
  方中杏仁宣肺,利上焦肺气,通调水道,以助水湿从下焦利出;白蔻仁芳香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辅以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而忌用习惯上的黄连之类的苦寒燥湿药;薏苡仁淡渗利湿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辅以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
  研发前景
  现代研究表明,三仁汤有抗菌、解热、止咳、止吐、利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夏季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甲肝、胆囊炎、肠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百日咳等。创制本方的最初目的或许是对抗部分烈性传染病,但这些疾病已经很少见了,那么本方是不是就没有开发的必要了呢?我国现在注册的药品中没有本方的中成药品种,但是临床实践上很多中医师极力推崇本方,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本方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前景。例如,夏季很多人尤其是小儿发热呈迁延性,持续1~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39.5度之间,气候愈热,体温愈高,用退热药降温效果不好。临床实践表明,对此病经辨证属于湿温证者,用三仁汤治疗,效果良好,多数在2~7天退热。
  也许有生产厂家认为本方是一个季节性药物,销量不会很多。但事实上,湿温证在夏秋冬都会发生,处理方法也是一样的。学者们认为,中医“湿邪”可能包括一些因感染、过敏、气候因素或慢性器官组织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液、代谢产物、炎性分泌物的潴留;而“湿证”是这些因素引起的机体反应,细胞水肿可能是其病理基础之一。而这些过程有寒化或热化的倾向,产生寒湿或湿温。三仁汤可以纠正湿温的病理改变。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本方应用范围应该很大,因此可以用于许多常见病而非一定是严重的传染病。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