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频道最新网站发布:诺奖得主略萨:差点当上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06:46

绿房子 [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 中国已引进略萨5部经典代表作:《绿房子》、《胡利娅姨妈和作家》、《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酒吧长谈》、《坏女孩的恶作剧》,前3本已经出版,后两本将于今年底陆续推出。

曾经与同为诺奖得主的马尔克斯为女人大打出手

10月7日晚7时许,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半个世纪后,终于实至名归。这是28年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再度花落南美。上一次是在1982年,得奖者是《百年孤独》的作者贾西亚·马尔克斯。

今年74岁的略萨,一生充满传奇:与藤森竞选总统失败;与文豪马尔克斯为女人打架等。在中国翻译界中,略萨被称为“跟踪翻译作家”,几乎他每写一本书就会被翻译出来。本报第一时间采访到了略萨作品中文译者赵德明、尹承东及相关专家,深度解读新科诺奖得主。

采写及图片整理 本报记者 吴波

把马尔克斯打到鼻青脸肿

略萨与马尔克斯之间的纠葛关系,几十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持相同的“左派”政治立场,文学观念也相似,马尔克斯甚至做了略萨儿子的教父。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一直到2007年才算是和好。马尔克斯80大寿,《百年孤独》40周年特别版出版之际,两位大文豪之间的坚冰化解。略萨同意提供序言,而马尔克斯也接受了这一安排。

事情的原委是,略萨当时闹婚外恋,迷上一个瑞典女郎后抛下妻儿。妻子帕特里西娅向马尔克斯夫妇哭诉,他们建议帕特里西娅跟略萨离婚。之后,帕特里西娅成为马尔克斯家的常客。马尔克斯妻子偶尔不在家,帕特里西娅也不避讳地与马尔克斯在一起。不久,略萨被瑞典美女甩了,并回到帕特里西娅的身边,而帕特里西娅将分离期间所有内情都抖了出来。

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关于这段文学公案,外界传言是因为马尔克斯和略萨妻子过往甚密,马尔克斯甚至可能给略萨戴了绿帽子。2008年出版的《马尔克斯一生》的传记也涉及了两人的决裂,作者杰拉德·马丁相信,马尔克斯对自己的妻子十分忠诚,不会勾搭朋友妻。马尔克斯和略萨的决裂是因为两人政治观点有分歧。

2007年3月6日,马尔克斯迎来80大寿。马尔克斯的密友、知名摄影师罗德里戈·摩亚曝光了两张黑白旧照片,揭开他们交恶的原因。照片上,马尔克斯左眼眼眶青肿,鼻梁破了道口子。 

对话赵德明:

“幸亏略萨竞选总统失败”

广州日报:能介绍一下略萨作品在中国的情况吗?

赵德明:目前,略萨的主要作品《城市与狗》、《绿房子》等在中国都有翻译,甚至是略萨青少年时期的短篇作品《首领们》也有中文译本,中国的读者对其熟悉度普遍较高。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在2009年底至今集中出版过略萨的《绿房子》、《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与作家》。略萨的代表作《酒吧长谈》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目前都已经翻译完毕,并将于近期推出,最快下个月就能和读者见面。

略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蜚声国际,在他的作品进入中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一些介绍文字和《城市与狗》、《绿房子》等在国内出版。当时我国还未加入版权公约,所以其作品进入中国几乎没啥障碍。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版权公约签署后,由于经济原因部分作品无法引入。第三个阶段是我在西班牙教学,当时为了引进略萨的作品,我亲自找到了卡门出版社的老板卡门夫人,也是略萨的恩人了,她答应免费给《水中鱼》版权,当时时代文艺、还以搭车的形式出版了《略萨全集》。从1979年到现在,略萨的作品翻译出版了不少,读者也很轻松能买到。

广州日报:国内文坛该如何认识略萨?

赵德明:我们在译介他的作品方面尚有两个小小的缺憾:他的四个剧本《塔克纳小姐》、《琼加》、《卡蒂和河马》、《阳台上的疯子》,我们只译了第一个;而他早期发表的七个短篇,即《首领们》、《挑战》、《星期天》、《兄弟》、《祖父》、《来访者》和《崽儿们》都完全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

过去也以为略萨写孩子的那些短篇只不过是些习作罢了。然而,在如今要把这些作品译出放入《全集》时,就不可不认真地读读它们了。

广州日报:您与略萨交往有哪些故事?

赵德明:我第一次见到略萨是1995年,那时候在西班牙穆尔西亚市大学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因为我是作为拉丁文学研究者,特别是研究略萨的学者,被安排在千人大会上做了一个报告,题目叫《略萨在中国》。当时他就在台下听我的演讲,他面带微笑,认真地聆听。在那次千人大会上,我做了这样的演讲:“略萨幸亏竞选总统失败,否则世界将会失去一个优秀的文学大师。”当时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共鸣,现在看来,我当初说的也是对的。

因为与略萨同住一个酒店,我们一起共进早餐、合影,与他的交往非常愉快。此后,他来中国旅游,我们又见过。

广州日报:他喜欢哪些中国作家的作品?

赵德明:中国很多作家可以说是深受略萨的影响,特别是寻根派,比如张炜、莫言等。但是,由于国内很多作家的作品极少有被翻译成拉丁文字的,其实略萨了解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并不多。

略萨曾经对我说过,他非常欣赏王蒙的短篇小说,还有莫言的《红高粱》。

对中国文化有兴趣

本报讯(本报驻上海记者 刘放) 成为第107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略萨,堪称当今世界文坛硕果仅存的小说大师之一。坊间传闻,进入21世纪以来,其在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文学排行榜上名次不断前进,近年来几乎年年都在前几位候选人之列。

略萨曾在谈及自己迟迟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时称,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应该想得什么奖,因为这会干扰他的创作,他认为得不得奖有很多偶然因素,不能强求。坊间则有人戏言说,“瑞典人要先照顾那些年纪大的,怕来不及颁奖人就先死了。”略萨终于获奖后,拥趸们称,“略萨的诺贝尔奖几十年前就寄存在斯德哥尔摩了,只是今年才领回去”,“略萨得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光彩”。

尽管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几乎出全了略萨到那时为止的“全集”,但其作品在内地市场却一直都没什么销路。不久前刚出版了四部略萨作品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总编辑赵武平甚至“爆料”说,他们之所以出版略萨,起初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本来是想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版权的,但对方的代理人说要先出略萨之后再谈,“为了《百年孤独》,作为条件,略萨被签下……”

略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饶有兴味。1994年,略萨曾悄悄跑到中国来进行过为期一周的旅行。据说,那年他们一家人本来分散在世界各地,一家八口为了来中国才特意聚集到了一起。他的那次中国之行行踪一直很秘密,既没会见任何作家,也没接受媒体采访。据知情人士透露,略萨在北京待了四天,游览了长城、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地,拍了很多照片作为留念,赞赏这些中国古迹“简直就是光辉夺目”。

尹承东回忆略萨:

他比马尔克斯潇洒

记者获悉,略萨最新作品《坏女孩的恶作剧》将一个月内在国内出版。该书译者尹承东在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他说,“本人有幸两次见到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也两次见到新科诺奖得主、秘鲁著名作家、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略萨。就我的印象,若把这两位拉美当代最杰出的作家的谈吐相比的话,似乎后者的言辞更俏皮、思维更敏捷、风度更潇洒。略萨给我的印象深刻:自认为性格是男性女性兼而有之;最喜欢词典里‘豪爽’、‘潇洒’两个词,认为爱情是人类最高尚的体验。”

尹承东介绍,“1994年7月2日,略萨以私人的名义旅行到中国,国内媒体和学术机构都不知道该消息。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略萨携全家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略萨在王府饭店特意约见了我和北京大学的赵德明教授。我们和略萨交换了关于文学研究的情况,并就拉丁美洲文学现状进行交流。略萨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激奋而热情,最后他拿出自己的回忆录《水中鱼》签名赠给我们,并很认真地把书中的几处印刷错误当面指出。略萨对中国政治改革方面的进展、人民的生活及社会福利的改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致中国读者的信

(节选)

“现在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非常强大的国家。在她的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共同分享我在我的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我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作品深度

源于经历

略萨1936年出生,是拉美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与马尔克斯、富恩特斯和科塔萨尔一同被誉为拉美文学大爆炸四大天王,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

10月7日晚,本报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我国内地最早介绍和翻译略萨作品的翻译家赵德明先生。他告诉记者,1979年,他在上海一个叫《外国文艺》杂志上开始发表介绍略萨的文章,因为北大西语系一个从秘鲁来的外教是略萨的远房亲戚,从该外教老师处了解略萨,此后便大量翻译了略萨的作品,并多次与略萨见面、交往。

赵德明认为,其作品的力度来源于传奇的经历。现年74岁的略萨大半生投身政治,他青年时期就读过军校,加入过秘鲁共产党,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热烈支持古巴革命;中年略萨曾组建政党,并在1990年竞选总统;他还在2003年被提名为总理候选人。

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先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这几年文学奖得主都是欧洲人,已使该奖项饱受诟病。略萨虽然不在博彩公司‘获胜赔率最低’的名单中,但他恰恰和舆论预测的几大热门夺奖要素极为吻合:非欧洲人、诗人、男性(去年得奖的是女性),最好还有一点传奇的政治色彩。”他强调,略萨的获奖,恰巧是近10来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改变,那就是不在“冷门”。

竞选总统

败给藤森

略萨是一位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家,他的作品和社会活动多以抵抗拉美专制传统为主旨,赵德明说,“1994年7月12日巴尔加斯·略萨在北京,同我谈到创作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公羊的节日》。”“没有想到6年之后,巴尔加斯·略萨果真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此外,在略萨早年的作品中,可以依稀找到作家的亲身经历,在很多读者和评论家看来,《胡利娅姨妈和作家》中青年作家小巴尔加斯跟自己家中一个比他年长的女人胡利娅姨妈的恋情就是作家的亲身经历。

除了写作,与政治关系十分密切的略萨在1990年甚至竞选过秘鲁总统,他是当年大选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但最后败于藤森。竞选败北之后,略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欧美居住。之后,他还有机会就任秘鲁政府高官,2003年时任秘鲁总统的亚历杭德罗·托莱多一度想找他回国担任总理,后来在他的建议下,任命他昔日的政党伙伴梅丽诺出任秘鲁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而在早年,略萨的政治立场极为“左倾”,读大学时参加秘鲁共产党组织的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并短期加入秘鲁共产党,热烈支持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当年的古巴革命,上世纪60年代成名后多次造访古巴哈瓦那等地。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开始支持右翼政党。

评论:略萨得奖实至名归

于玲娜

他一手文学一手政治,以深厚的笔力不断尝试推陈出新,同米兰·昆德拉、翁贝托·埃柯一类被冠以“后现代”之名的作家相比,自有一种浩然气象。

略萨获奖是实至名归的, 颁奖文告称,略萨对政治权力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其实略萨不仅秉承“小说需要介入政治”的理念,甚至亲身介入政治,1987年组建新政党,1989年6月4日宣布竞选总统。他一手文学一手政治,以深厚的笔力不断尝试推陈出新,同米兰·昆德拉、翁贝托·埃柯一类被冠以“后现代”之名的作家相比,自有一种浩然气象。

略萨一生作品十分丰富,体裁涵盖小说、诗歌、戏剧、文学评论等诸多领域。仅就小说而言,从其成名作《城市与狗》到最近一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略萨走过了一个从粗粝自传体小说到精妙历史小说的创作过程,故事由己及人,由近及远,关注点从青少年无言而切肤的剧痛,到社会运动与艺术追求的宏大意旨,写作从对个人经历的加工,转变为对他人经历的虚构,而其中“真实”感越来越强烈,艺术效果日渐臻于至境,这对那些认为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便能成为作家的人来说,难以望其项背。

反独裁是略萨作品的重要主题。在他晚期的代表作《公羊的节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政治与性,这两个分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事物互为镜像,相互影响、相互诠释。它们共同容纳了人间大部分的激情与阴谋,权力与反抗,略萨借助二者,将微观人性、情感与宏观政治变迁之间微妙神秘的联系抽丝剥茧般展现在读者眼前。他塑造的多米尼加臭名昭彰的独裁者特鲁西略,一面享受肆意妄为的快感,一面笼罩在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中。政权和性能力,神奇地趋于同一种节奏,最终同时消逝。但正义与非正义斗争的结果并非某一方得胜,而是更具城府的非正义坐收渔利,平民英雄则被抛入更加激荡的历史洪流中,生死难料。

艺术创作上,略萨相当推崇的作家是福楼拜和福克纳,《城市与狗》和《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在结构上分别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和《野棕榈》有着奇妙的对应,福克纳对略萨的影响可见一斑。福楼拜和福克纳都是承前启后、大力进行现代主义创新又不全然背离古典主义的作家,换句话说,是那种放在文学流派脉络中并不容易归类的人物。略萨亦然,所谓“结构现实主义”,只是个草率牵强的标签。诺奖带来的好处,并不是让评论家有机会再次把专业名词贩卖给读者,而是让遭冷遇的好书在短暂的时日里享有畅销书的待遇,在轰轰烈烈的娱乐运动中,提示大家向人类精神的高大穹顶投去一瞥,多数人的这一瞥并不驻留,是为“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