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线通物资学院吗:静脉产业 - MBA智库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22:43

静脉产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静脉产业(Venous Industry)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静脉产业
  • 2 静脉产业的兴起
  • 3 德日发展静脉产业的经验
  • 4 “静脉产业”成为我国最有潜力的行业
  • 5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静脉产业

  静脉产业,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

[编辑]

静脉产业的兴起

  谈静脉产业还得从循环经济谈起。所谓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线性经济来说的,可以简明地表述为参与经济活动的物质要素流动具有环状特征[1]。

  一般认为循环经济萌芽于2O世纪6O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早期代表,其观点为:整个地球就如同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依靠其自身的资源维持,一旦资源消耗殆尽,宇宙飞船也就无法生存了。同理,如果我们还是如以前那般线性地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也将像宇宙飞船那般因为资源的耗竭而走向灭亡。现在看来鲍尔丁当时的观点具有相当的超前性,若干年一直没被人们重视。

  直到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 Pearce和RK Turner在其著作《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第一次使用了“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这一概念,循环经济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9O年代中期。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于德国、日本和美国,并制定了诸如《物质循环与废物管理法》、《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等相应法规,其中日本和德国的循环经济有点类似,相当于“垃圾经济”、“废物经济”的范畴,因此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是德日实践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美国的循环经济则有着更丰富的内涵[2]。

  静脉产业(Venous Industry)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3]。他们把废弃物排出后的回收、再资源化相关领域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就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作为解决废弃物快速增长的一个良好途径,静脉产业将成为21世纪具有相当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可以解决中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

[编辑]

德日发展静脉产业的经验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发达国家日益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中去,其中德日以发展静脉产业为主要实践方式,通过静脉产业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减少对原生自然资源的开采,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比较分析德日静脉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如下几方面的成功经验:

  1、法律体系

  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是根本保障。德日在发展静脉产业,构建循环型社会方面的立法都处在世界的顶级行列。其中又以日本的立法更具有规划性,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门法的模式,其基本法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本法层面,包括《环境基本法》和《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第二是综合法层面,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公共清洁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是各种专项法层面,如《容器包装分类回收及再生利用促进法》、《特定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等[4]。

  德国的相关立法体系包括宪法、普通专项法律、条例和指南四个层次。1996年《循环经济与废物法》生效,成为德国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总纲性专项法律 J,是静脉产业法律体系的核心,其强调生产者的责任和意识,要其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规定废弃物的管理原则是:避免产生—循环使用一最终处置。在这一法律框架下,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循环经济法规,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在德国,静脉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每年就有约410亿欧元的营业额,并可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6],在日本也是一样,2000年仅回收和再资源化事业一项的产值就高达21兆日元,创造了57万个就业机会。

  2、政策体系。

  由于正常的市场机制不能很好的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所以为促进静脉产业的发展,德国和日本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日本方面制定的主要政策有: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废旧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赢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价格优惠政策(如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国家对人园企业给予初步建设经费总额1/2—1/3的经费补助,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补贴)、政府奖励政策(日本设立资源回收奖,旨在提高市民参与回收有用废弃物的积极性)。

  德国方面制定的主要政策有:垃圾收费政策(和日本的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政策相仿,欧洲许多国家都采用了垃圾收费政策。)、押金返还制度(在德国的《软料容器实施强制押金制度》和《包装条例》中都有所规定)、生态税(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另加的一种税)。

  3、社会回收组织(公司)。

  提到社会回收组织(公司)必然首先想到德国的双向系统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简称DSD,其拥有专用商标——“绿点”(Der Greune Punkt),故也称为绿点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主要负责管理全国包装废物回收再利用的非赢利民间组织,还负责社区黄色垃圾箱和垃圾袋中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处理费用由获得“绿点”标志认证的企业或销售商支付。德国的WEEE(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行业也有很多社会上的公司,如RDE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WEEE的拆解、分类和破碎等工序。日本相对而言这方面的典型成功案例少些,但也有一些民间团体在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并得到一定的资助后进行资源回收活动[7]。

  4、绿色采购[8]

  这方面日本做得最具影响,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来启动和引导市场需求。2001年4月,随着《绿色采购法》的实施,日本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等单位就承担了优先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义务。该发案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供报告,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这不仅促使了环境产业产品在政府购买中的占据主导地位,对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也起到了示范作用,为静脉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005年底日本已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

  1979年德国开始推行环境标志制度,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1994年通过的循环经济法中做了原则规定,要求政府采购和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自日德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响应,政府绿色采购迅速发展,至2005年底,已有5O多个国家实施绿色采购。

  5、环境教育。

  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能否在一个国家顺利实施,受该国的国民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很大,国民的积极参与是建立新社会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企业的生存依赖消费者,那么在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方向,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高对企业环境意识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环境教育对于德日静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学校、企业、社会各个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德国和日本为本国静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公众基础,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企业的环境意识都得到了明显提高[10-11]

[编辑]

“静脉产业”成为我国最有潜力的行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要求。然而中国当前缺乏关于再生资源管理的基本法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缺乏执法管理的依据,这就使得中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相对比较落后,造成了大量的再生资源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加大了中国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治理难度。

  2006年9月刚实施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标志着中国静脉产业作为一门独立产业的真正发展,但可以看出中国各方面的配套制度都不完善,关于静脉产业体系的研究在中国还刚刚起步。

  在美国,2004年静脉产业(垃圾产业)创造了2360亿美元的毛利润,这相当于去年全美汽车工业产值,而且提供了几十万个就业机会。垃圾产业就是垃圾的产业化,其实就是一种循环利用的经济理念,又被称为“静脉经济”和第四产业。昨天,在北京市工业工作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提出循环经济是未来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左铁镛说,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运“荒”声一片。2004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但资源瓶颈问题依然突出。“宏观调控的基础还不巩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极有可能反弹,煤、电、油、运依然紧张。1、2月份,电力增长12%,但是却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生拉闸限电现象。”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提倡再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循环经济是把生态学规律引入到工业生产中来,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多部门分兵治理转向国家统一部署,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

  左铁镛指出循环经济在我国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形势逼人,方兴未艾。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做的还不够,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工作。我国现在有56个国家级的工业园区,还没有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生态工业园区,有些工业园多搞些绿化、多建几个污水处理池就标榜生态工业园,其实这个和生态工业园还有很大差距,生态工业园的核心在于“循环”就像新陈代谢一样,而这些工业园把重点还放在末端“治理”上。

  在我国,垃圾回收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下等”工作,叫他们是“收破烂儿的”。从事这项工作的一般全是农民和社会底层人员,而废品收购厂也被排斥在城市的城乡接合部,全是一些没有正规经营的“黑窝点”,不仅没有能力把废品进行分类回收,还造成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德国于1996年通过了世界第一部全国性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 2000年,欧盟、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主要物资总消耗中,再生资源已经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玻璃26%、橡胶28%、纸张35%、钢45%、塑料50%。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吨,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而我国再生资源的利用却少得可怜。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目前,日本“静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三个主要发展方向,即分别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燃料电池用燃料。

  把生活垃圾制成饲料和肥料,为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加茨公司和日本生态农业等公司通过合同方式把食品废弃物排放者,如城市中的食品加工厂、食品店、饭店、超市等,与清洁公司和农户等饲料、肥料使用者联系在一起,组成食品资源循环利用网和生态社区,已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与此同时,专供家庭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器也应运而生,并在日本成为畅销商品。另外,还有一些日本公司正在开发把生活垃圾转换为甲烷的技术。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氢气,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